山洞口镌刻三个大字“来不得”,两青年进去后差点没出来

栖霞山距城只有三四里路,山腰是寺庙,寺后是山洞,寺和洞的名字都是栖霞。当地人说:“山洞中别有洞天啊。”虽然是无稽之谈,可是看那山洞非常深邃曲广,本来不需要问,人们也能知道那是鬼神的洞窟住宅。

洞口广阔有一亩多,进洞一里左右,出去就是李家的板栗园。西面有一方小潭,三面环绕着石栏杆,池有数尺深,却没有水。再向前走半里,还有一个极深的潭,游人丢下一文铜钱,半刻才能听到叮当声。

石钟乳滴成一条鲤鱼形状的样子,鱼鳞鬣鳍活灵活现。再前进,就有一些石像,有童子拜观音、卧佛、子母鹿、灵芝、螃蟹等,都是怪石形成的,惟妙惟肖。可是游人都摸着石壁提心吊胆地前进,小路很狭窄,不敢向下看。遇到一个小洞,必须像蛇一样爬行一样才能过去。


旁边有个大洞,像城楼一样高大,估计就是当地人所说的洞天了。爬过小洞,道路渐渐平坦,日光照进来,这时才抵达李家板栗园。可是游人必须买火炬,还要请当地人导游才能往里走,否则恐怕误入大洞要出意外。

从前有丁、刘两个青年,是本城幕僚的儿子,少年气盛,竟然要点燃火炬独自进洞。当地人愿意做向导,两人拒绝。二人到达小洞,认为不值得观赏,就向大洞走去。还没走到百步,四面洞口多得像蜂窝一样。丁某胆怯,刘某说:“你害怕什么啊?火炬足够供我们夜游,姑且让我们游览一遍其中奇异景观。”

于是两人携手同行。看到两面石壁果然有生成的石塔、石菩提树、石罗汉、天人菩萨等各种形象,千奇百怪,更不是洞口石钟乳结成的形象可以相比的。两人正在肆无忌惮地窥探,忽然有一声像山崩石裂的巨大响声,火炬顿时熄灭,黑暗如漆。二人顿时觉得有无数鬼怪向自己扑来,有一顿饭的工夫才停止。二人钻木取火重新点燃火炬查看,原来是像扇子那么大的千年白蝙蝠在空中飞来飞去。


两人努力向前走,山洞更加巨大。忽然有一块大石直插在地上,迎着二人的面,很像是一面镜子,上面镌刻三个大字“来不得”,这时两人心里才有点害怕,可是还互相鼓励着前进。再走几步,当二人想要寻找回去的路的时候,却已是到处高耸着怪石,森森林立,竟然无法辨清来时的脚印了。

再过了半日,火炬已经燃尽,两人用衣服鞋子燃烧着代替火炬,后来衣鞋也烧光了,仍然不能出洞,两人后悔极了,相对着哭泣。想要解下腰带上吊自尽,又苦于无处系带。没有丝毫的办法,两人互相搂抱蜷伏着趴在地上,瑟瑟发抖等待毒蛇来吞噬。

时时看到青燐火在眼前飞舞,忽明忽灭,又有鬼影来来往往,魍魉奔窜。身体左右手所接触到的都是白骨,也分辨不出是人骨还是牲畜骨。


过了很久,只听见像雷一样震响的锣鼓声,两人才受惊苏醒过来。原来两家家长看到儿子两个月没有回家,询问儿子的交往朋友和妓馆妓女,都不知道踪迹。接着了解到儿子到山洞游览的事情,前往询问洞口的当地人和李家园丁,才大概说到两人误入大洞去了。

家长急忙找到二十多个有胆力的人,敲击锣鼓,燃烧着火炬,高高举着,分几队进入,呼唤两个儿子的姓名。很久才听到遥远处有应答声,循着声音向前走,突然看到那两个青年身上一丝不挂,面目黑乎乎的,像鬼一样,声音微弱极了,只剩下一口气。众人急忙把他俩背回家。病了一个多月才痊愈。咳,危险啊!

传说山洞中向来有丝竹管弦的音乐声,像仙乐一样。前明朝有一个小道士从别处过来,对当地人说:“这里边有洞府通往九嶷山,我奉师父命令前来打扫。”说完就走入山洞。当地人日夜守候在洞口,小道士始终没有出来。


等到本朝初期的时候,有一位按察使某公,有探奇的癖好,包裹干粮提着水,捆束芦苇当作火炬,准备了大约供给一个月所需的用品,带着多个侍从,徒步进入山洞。走了三日,却终于还是没有见到仙境。直至到了洞的深处,像山洞口的石鱼,山洞中的石塔等像,也全都没有了。

正当竭力踉跄前行时,忽然听得头顶上有篙工撑船的声音,争渡和集市散去声。侍从非常吃惊地说:“这不是护城长河的下边吗?”某按察使也惊愕极了,想要止步。再深入就看见石笋森森耸立,尖利如齿,几乎没有插足的地方。

所燃烧的芦苇火炬顿时变成惨绿色,随从的人吓得面如死灰,最终还是不知道小道士所谓的洞天究竟在何处。于是某按察使只好懊丧失望地回去了,叹息说:“仙境原本就是虚无缥缈,能够在重泉之下找得到吗?”出洞之后,命令石匠在石镜上镌刻“来不得”三个字,用来警诫后来的人。从此洞中再也听不到丝竹管弦声,一百多年来也再没有人敢冒险深入。


想不到丁、刘两青年竟然能够冒险前往,虽然几乎丧命,可是游兴也豪放极了!当地长官于是封住洞门,石块上刻上告示,用来禁止游客入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