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戈:走出疫情|金融大家評·戰“疫”情(第一期)成功舉辦

伍戈:走出疫情|金融大家評·戰“疫”情(第一期)成功舉辦

3月12日晚,《清華金融評論》金融大家評·戰“疫”情繫列專題活動第一期在線開講,邀請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作題目為“走出疫情”的講座,解讀當前形勢的內在邏輯,探討各類政策的調整路徑,分析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研究員、《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張偉主持。本期直播面向清華校友、教職工及在校生、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合作伙伴、《清華金融評論》讀者及合作伙伴等。

伍戈:走出疫情|金融大家评·战“疫”情(第一期)成功举办

張偉介紹到,金融大家評·戰“疫”情專題系列活動由《清華金融評論》在疫情期間特別策劃推出,旨在邀請經濟金融領域專家圍繞宏觀經濟、央行與貨幣、銀行與信貸、資本市場、財富管理、互聯網金融等相關話題展開分析探討,為支持戰勝疫情,恢復社會經濟秩序建言獻策。戰“疫”情繫列專題活動也是“清華五道口在線學習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伍戈在演講中主要從疫情產生的衝擊、經濟未來將如何演繹以及相關貨幣財政政策影響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剖析解讀。

伍戈認為,疫情產生的衝擊或強於次貸危機時期目前我國雖仍受輸入性病例的困擾,但經過近兩月的艱苦抗擊後新冠疫情已得到明顯控制。相比之下,疫情正迅速擴散至百餘國家和地區,而每個國家應對措施不同。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產業鏈相互交織,使得本次疫情的衝擊將比以往更為複雜。有不少跡象表明,本次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程度可能堪比次貸危機。全球PMI已創近10年來的新低,美聯儲超常規緊急降息也預示著疫情的潛在強度。我國各行業此次所受衝擊或強於次貸危機時期,與次貸危機衝擊最為嚴重的時期相比,今年一季度我國各行業營業收入普遍下滑幅度似乎更大。伍戈提到,

經濟恢復元氣的第一步是復工復產。目前復工在有序推進但進度仍顯緩慢,大部分行業復工不足。現階段的主要原因是主觀復工動機不足以及行政管控的影響。近年來中國經濟結構發生了重要變化,外貿、投資佔比都在明顯降低,消費佔比明顯上升。在次貸危機時期可以通過拉動消費來影響經濟,但在現階段居民高負債的情況下,消費恢復或更為艱難。以美國為例,上世紀經歷了兩次疫情:亞洲流感和香港流感,疫情過後,受失業滯後上升、消費意願低迷等因素制約,消費復甦的步伐低於GDP的步伐,美國經濟幾次走出疫情主要依靠的是政府投資的帶動。回顧我國2009年走出衝擊,主要依靠投資發力走出危機,集中在基建、製造業、房地產等行業。伍戈認為,基建是歷次投資恢復的主力。近年來困擾中國經濟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在目前的特殊時期內,政府投資非常關鍵,由國企先拉動投資,如何引領基建也非常關鍵。過去幾年,供給側改革是主旋律,國企槓桿率約束掣肘投資。現在提到的新基建包括5G、人工智能、物聯網、充電樁等,其實更像是新產業。新基建是否能取代舊基建發力拉動經濟還需要再觀察。民企目前處境舉步維艱,融資問題依然突出,已處於歷史上最艱難時期。伍戈表示,
與次貸危機相比,當前諸多經濟體的總需求政策應對空間顯著收窄。貨幣政策來看,次貸危機時期美國和歐元區的政策利率尚在4%或以上,日本的政策利率也為正;但目前歐、日政策利率已多年為零甚至負利率,美國政策利率一再下降後與零利率的距離也已較小。越來越多經濟體的國債收益率已到達零利率、負利率的非常規狀態。如各主要經濟體的央行繼續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其效果也可能邊際遞減。中國對全球經濟有明顯帶動作用,中國經濟復甦,世界經濟才會復甦。在當前全球化程度顯著提高、各國產業鏈的深入融合的背景下,日、韓等世界重要製造業國家都受到了病毒衝擊,其中電子通訊行業受疫情的影響對中國將最大,目前我國財政、貨幣政策刺激力度遠低於非典時期,為了經濟復甦,或溫和擴張,預計財政會出現更大赤字。

演講結束後,伍戈老師還就“美國股市再次熔斷是否會導致金融危機的爆發?”、“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趨勢”、“未來針對中小微企業方面的政策預測”等聽會網友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金融大家評——戰“疫”情繫列專題活動第二期

即將於3月16日(週一)推出,聚焦“疫情下金融科技的應用”主題,邀請四位嘉賓就疫情對金融科技發展的推動及影響,大數據、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應用實踐,金融科技在疫情期間對於行業的影響等話題進行對話交流。歡迎報名觀看直播。

伍戈:走出疫情|金融大家评·战“疫”情(第一期)成功举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