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找到宫医生很精彩,但过程却细思极恐……

近期《安家》的热播,第一集房似锦就通过一个包装盒找到了宫医生,在叹服她敏锐的观察力之余,我突然联想到前段时间买房,每天会重复接到不下5个中介的电话,日常生活中总是接到各种各样的电话,而且有些连我目前的住址和情况都非常清楚,软件总是推荐给我最近感兴趣的东西,这让我感到自己的生活总是在被窥视。科技文明的大数据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与之共生的问题是绝大部分人在数据面前毫无隐私可言。

《安家》找到宫医生很精彩,但过程却细思极恐……


近期和菜头的 《你的社交软件全都招认了》文章,看完之后让我细思极恐,想找到你的个人信息真是太简单了。以前想在一个小地方找到一个人都是非常费劲的事情,而现在即使在杭州这样的大城市,想找到你是易如反掌。一次与交警队的朋友一起打球,打完之后突然聊到找人的事情,朋友就说,只要身份证号码,3分钟就能锁定一个人的具体位置,通过何种方法在此我就不说了。

《安家》找到宫医生很精彩,但过程却细思极恐……


很多人对自己的隐私已经显得不太在意,因为都没有影响到正常生活,但仍有很多人非常希望能在这个满天摄像头,网上各种监控的环境下保护个人隐私,你使用的手机、你常用的软件通过历史数据他们依然能清晰的知晓你的过去种种,并能部分预判你的未来,都很难让你能保留最后的尊严。

《安家》找到宫医生很精彩,但过程却细思极恐……


那如何尽量去保证自己的隐私安全,即保护那些不想被其他人看到的数据。

首先,降低对手机APP等应用的依赖。大部分人玩手机基本都是固定的应用上。这些APP不断收集你的数据,逐渐编制成一张你的画像,隐私也逐渐变得不是隐私。对单个APP依赖降低后,它能获取的信息有限,能更好保护个人隐私。不过这一点很难做到,毕竟方便生活的应用软件就那么几个。

其次,各个APP的权限注意控制。很多APP安装期间会询问权限,你最要关注的是与个人隐私相关的权限:位置、短信、联系人、应用列表、摄像机和图片。你当前所在,收到的验证码,关系图谱,你的喜好,你的周边场景都被掌控。尽量不要让非系统APP读取短信、联系人和应用列表;再者限制APP的其他权限。

第三,手机移动端在隐私模式下访问网站内容。电脑端浏览器在关掉时自动清除cookie,清除cookie能切断大部分网站对用户的跟踪。

《安家》找到宫医生很精彩,但过程却细思极恐……


不过最后还是看个人取舍,个人建议还是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意识。之所以老外到目前仍采取信用卡而不是方便的移动支付,这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