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乡村公路为什么不稍微修宽一点?有时会车时根本没法过,只能倒车?

幸福的味道啊


“要想富,先修路”,以前困扰农村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便,山里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为了解决农村道路状况差的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实行了村村通工程。农村的交通有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让很多人不解的一点是,为什么农村的公路都那么窄,不修宽一点呢?很多地方两个小汽车会车都存在很大的麻烦。


1、规划跟不上

农村现在的很多道路,都是前些年修的,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很差,别说家家户户买小汽车,就是连农用车,一个村子也没几辆,基本上出行的工具都是摩托车,在道路的规划上,宽度都比较保守,最宽也就3.5米,放到现在就显得很拥挤,根本就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形势,因而连会车都比较困难,这属于时代的遗留问题。



2、资金不足

目前农村修路主要的筹资方式是通过政府补贴+农民自行筹资的方式,所以许多农村地区的道路建设都需要农民朋友自己出一部分的钱。但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能力的大小,往往筹集来的资金不足,只能先考虑改善路面环境,至于宽度以后再说。


3、征地难

要想把路修的宽一些,就要往外扩,占用两边的农田,在农村里,人们就靠着种地来赚钱的,这个就要牵扯占地补偿问题,不是那么好协商解决的,如果超出政府预算,这部分费用哪里来?有时候,不是不想扩宽,而是不好实现。


4、侵占道路

由于缺乏宣传,农民们都认为只要建设好了方便出行的道理就够了导致了侵占道路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时,超载车辆、外来车辆随意行驶,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的现象非常普遍。

5、缺乏养护

农村公路修通之后,特别是一些较偏远的农村地区,随着使用年限增长,各种管理养护方面的问题逐步凸显。有的因受地质灾害、水毁、长期超重车辆碾压等因素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和路基滑坡坍塌;有的因地方财政资金短缺、专业技术人才不足,致使农村公路维修出现问题。

因此农村公路的建设是一回事,养护更不可忽视!


大农圈


以前的农村路,又窄又是泥巴路,经过现在的社会发展,国家对农村的大力硬化公路,买车的越来越多,才显得农村公路窄了,不过现在在我们县,已经大范围开始普级农村四好公路了,偏远一点的地方就组织加宽硬化路面,保证能达到会车标准,下图为我家门口公路,村民也集资了800每人另铺了柏油路面,因为村里柏油马路不送到小组


湘北可乐


感谢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是来自北方的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庄,首先对于道路修建都有不同的标准,乡村道路规划时候就要比省道县道窄。第二很多都是在原来老的土路基础上铺上水泥,我的印象当中小时候直到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占地边,都想多种一行庄稼,对土地看的很重不想吃一点亏,第三如果扩宽乡村路修建成本就会很高,还会占用部分耕地没有赔偿或者少啦都不会愿意。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可以帮到


郑再漂D阿彪


其实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很普遍,在我们这基本上每个乡村都是这样的道路,每次会车时,车子都要往两边靠靠,直接开到路边的土路上,这样才能通行,如果两辆车都不靠边,那就只能在一起耗着了。如果对面来的是大车,那就只能选择倒车了,不然的话根本就出行不了。


不过一般来说,乡村中没有大车,就算是有大车也不会让过去,现在很多乡村公路都有限宽的,只能让小轿车、拖拉机过去,这样还能减少会车的难度。不过天天在农村道路中出行,我现在已经习惯了会车,不需要减速就能通过。但如果是刚从城市里回家的车主,他们就比较打怵了。

至于为何道路不修宽一点,其实这是有原因的,直接的原因就是没有太多的钱去建造公路。 农村的道路不像其他公路都是全额补助,乡村道路的补助金只是在70%左右,剩下的钱农民自己凑,这样的话,农民筹集的款项并不是太多。 就拿我们村去年建造的公路,全长是1440米,也就是一公里多。


如果公路直接通家门口,那每户人家交1000元,而其他需要走这条路的村民,缴费为500元,如果人家平日里可走可不走,那就自愿捐款,不强求,结果很显然,村干部只能收1000元和500元每户的,没人自愿捐款。

结果这条路修建出来后,宽度还不到3米,村干部直接将建造清单拿出来,表明他一分钱都没贪,钱都在那里,建材费用上涨、人工成本增加,只能缩短道路宽度。想要修的宽一点,大家都不愿意再交钱了。

绝大多数的村庄,都是因没充足的建造资金,才只能修3米左右,也有部分地区,可能因地形比较窄,无法加宽,也有一些道路,还因两边都是农田,想要占用费用更高,只能作罢。


惠农圈


一是钱闹的,二是地闹的,三是自然条件生成的。

笔者在农村的乡镇工作多年,也曾修建过几十公里的农村公路,对于为什么不把路修宽一点,感触很深,有时也有抱怨。下面,就简要说说相关情况。

第一,钱钱是个大问题。

搞基础设施建设,修乡村公路投入很大,每公里造价都是好几十万,路面越宽花钱就越多,而投入的资金总体有限,且还要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如每公里造价达100万以上,但受益的群众很少,进出的车流量也少(一些路也只有过年过节车多一点,平时难有车辆通行),投入的资金就没有达到相应的使用效益。这是其一。

其二,前些年修建乡村公路,财政只投资一部分,缺口部分还需村民集资,路面越宽村民就集资越多,不得不降低标准,于是不路就只能达到最基本的宽度标准。

其三,一些涉农项目所修建的公路,对单项工程的投资额有限制,如土地整理项目涉及的通车道路就比较多,但这部分的投入只能占项目总投入的30%,想修宽点但实现不了。

第二,占地问题也多。

(一)用地协调难。乡村公路占地原则上村里协调,一般都是无偿占用,修建的投入本身有限不可能补偿;因又是农村基础设施,也不可能进行征地,所以用地难以完全得到保障。笔者在修路过程中,既遇到很多十分支持、无偿提供土地的群众,也碰到不少“坐地起价”“狮子大开口”的群众,甚至还有叫嚣“路必须给我修,但不能占我的地”的。有些路是修到当事人的院坝边,但就连基本的宽度都达不到,为什么,当事人不同意占点院坝边的地。有要时修通一条路,都要磨破嘴皮子、费不尽的脑力才能做通占地问题。

(二)个别村社土地紧张或群众认识存在偏差。特别是在修路要占良田良土时,群众就不太配合支持,认为修了路之后就会少种几排稻谷、少种几行蔬菜,影响种庄稼,于是只能利用原有的道路。这也是道路随弯就弯的主要原因。

第三,受限于自然条件。

比如临崖临水想扩宽但扩不了,距农户房屋、院坝太近也扩宽不了,地形起伏太大、地质条件较复杂开挖工程量大、花费多等,,都是影响道路扩宽的因素。所以山区和丘陵地区的乡村公路普遍较窄,平原地区的乡村公路相对宽一些。

但我们也要看到,虽然路面较窄,但毕竟车流量不是很大,且每隔二三百米就有一个错车道,农村群众日常出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毕竟乡村公路越来越好、越来越多。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


乡村微视界之乡村漫记


很高兴为您解答,本人专业丛事乡村道路。略懂皮毛。

有的乡村公路为什么不修宽一点。

大概分为二步

第一步,路基,在原有路基不够宽的话,涉及到好多农户的农田,和房屋的问题。就这二项村干部头都大了。遇房屋您不敢拆吧,良田呢!农以食为天,补钱吧!钱丛哪里来,本来修段路由村支书出面搞这个口资金,但因人口,和贫富,等种种原因。使这个缺口资金都让村干部们想尽一切办法才搞到这个缺口钱,实在没有多余的钱来补偿给一些农户的良田和房屋款了,那没办法,这段路又要铺垫混泥土。村干部也难,缺口资金都让他搞到头破血流,或刚搞够,或还不够缺口。实在没有多余的钱来补偿农民了。所以,挺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不修宽点,对面来部车或来个骑摩托车的都不好避让,兄弟,记住我的一句话,考妇难煮无米之炊。

附言,下面图片是本人亲自做的路面,请多指教,李哥先谢谢大家了!




用户广东李哥


关于乡村公路的标准是这样的:

(1)乡镇路面宽度不小于5.5米

(2)村级路面宽度不小于4.5米

农首先要有自己村委的物资和人力,要有村委人员反应的建议,多方面因素的,农村,人员车辆本来就不多,建造费用和,土地利用率的限制,农村的路面主要还是依赖,以前老泥土路的基础,建造的,主要还是满足农村机械以及人民出行等需求,所以,农村的路面,都是比较弯曲和比较窄的,其实真正的原因有很,其中之一就是因为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人都开始买了小汽车,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了,这样就更显得公路越来越窄了。

村道路建设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筹建的,资金实力参差不齐。很传统的一种办法是“三点式”,即上级政府拨一点,村集体出一点,村民筹集一点。但由于受各村人口多少,经济能力大小,以及村道长短等各种因素影响,资金不足是非常常见的事。为了修建好村道,村民已经竭尽所能,能够将水+泥的道路修建成真正的水泥路,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只能尽量的修宽点,哪里顾得上考虑大小。

中国的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尤其在广大乡村,由于丘陵、河流、高山、悬崖众多,土质或松软或紧实,地势或低洼或陡峭,这些自然条件对修路的路宽有很大的限制,除此之外还需对建筑、种植区域进行避让。另一方面,乡村修路的费用一般来自政府的拨款,仅是一个保障基本民生的工程,预算有限。何况中国乡村幅员辽阔,如果克服自然条件的困难,加大修路预算,用于稍微增加路宽,所需耗费的财力人力可想而知。再者,对于在提升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乡村,国家出台的振兴乡村政策会改善其基建条件,反之则只保障基本需求

在农村修一条公路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还要保养,那就有点困难了。一是村民们缺乏保养常识,二是没有后续资金维持保养。时间久了,公路难免不会出现坑坑洼洼,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有钱还好,没钱就只能简单修补一下,能通车就行。如今虽然农村公路在拐弯的地方有所加宽,但还是杯水车薪而已。

很多乡村都修了柏油路、水泥路,可是毕竟乡村经济能力有限,建造宽阔的马路是需要钱的,而且路越宽将来的维护费用也会加大,农村相当一部分青壮年都离开了农村到城里发展,农村现在人更少了,当地也考虑到利用率的原因,不愿意再这方面过多投资了,有些居民点都是老人留守,对道路的要求不是太高。有些乡村的偏僻小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路泥,还是没有改变,有些是经济原因,有些是人为因素,有些农村房屋修建分散,有些道路只能通到居民点多的主路,有些偏僻的只有少数房屋的小路是没办法硬化的,优质道路全部覆盖农村是有点难。

农村公路的修建,往往受地形的限制非常大。很多农村的公路,都是借助原乡村路的路基路形修建的,而这些路的修建,当初就是避开良田,尽量少占用良田,往往都是地形较差的沟夼或山壃,如果要拓宽,难度非常大,也就会大大增加成本。而且,一旦拓宽几十公分,整条路下来,就会占用很多的农田。这就会牵扯到太多的农民承包田,需要付出太多的补偿费。而且,我国的农田面积太少,对于农田的保护非常严格,不能随意触碰保护红钱。这一点大家都是知道的。

路修好以后并不算完,最重要的是保养,在农村经常有拖拉机、收粮食的货车经过,所以路面上经常被压得凹进去,有些农村人把家就近在公路边上,村民为了自家方便在公路上建围栏和台阶,造成了公路被占用,一家占一点自然路就窄了。

路的宽窄也是,农村原始留下的路基也占了一部分因素,有时根据实际情况,拓宽路基也会增加很大一部分费用,所以为了节省费用,有的路就修窄了。有时拓宽路基,必定会占用一部分土地,路两边的农户也会不同意,问题比较复杂。

地理环境的限制。道路无一例外都是从千家万户的责任田、责任山里通过、不少是从邻村穿过,要想扩宽、就必须征地补偿、而国家的预算并没有征地补偿。无资金征地。为了解决途中汇车问题、固定每200米修建一处汇车道。村里的投入、是农民投入义务工折算投资。租用设备、靠村里到处拉赞助支付的。

现在形势的发展、交通又成了农村发展的瓶颈。道路的硬化、促进了农村的繁荣发展。而现在道路的扩宽、等级的提高迫在眉睫。“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先行、永远是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


第一美女


你好,这个问题全国很多的农村有这种现象,农村村村通油路是国家对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农村里面修路,都是国家出都钱,但是,如果想要获得国家的补助,获得国家的拨款来修路,那必须路基要有3.5米宽才行,再加路边,正常道路在4.2米左右,两辆车是可以轻松会车的。

那有的乡村公路为什么不按国家补助修路的标准来修呢?第一,国家拨款补助一部分,当地政府补助一部分,如果当地政府不想出钱或者资金紧张,那只能把路修窄点。第二,国家修路拨的款,当地部门还会留一部分,也可以把路修出来。无非就是路窄点地面薄点吧。大家将就也能正常出行,无法会车就往后倒点吧。



如果不是特别偏远地区的乡村路,其它的乡村路基本都是可以错车的,乡村路修建时是有标准的,一般村路路基宽在5.5米宽,而路面最少是4.5米,一般小型轿车的车身宽也就是1.8米左右,如果技术过关的话是可以错开车的,但如果遇到货车,那么问题就来了,肯定是错不开的,这时候就难免要倒车了。那么为什么不能在修路的时候宽一些呢?小农人认为这其中还是有原因的,下面咱们就从这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需求的改变

试想下10年前的农村什么样?家里的小车也就是夏利、老款桑塔纳那种,而拖拉机也就是204、304那种小型的,在看看现在的农村,轿车都是那种比较宽的商务车,而拖拉机都是那种554、604、704那种大型拖拉机,一个车头都跟货车车头大,所以不是路没修宽,而是咱们的需求增加了所以导致路变的很窄。

第二,资金限制

农村修路经历过一段农民自己筹资的时代,那时候为了改变出行问题,村民会进行筹资,一家出一些钱,没钱的可以出力,在通过别人赞助一些,还有政府的补贴一些,那时候的钱都是用在刀刃上的,所以在修建的时候多数都是在修大体,只要能过车就行,基本是没考虑以后会有什么变化,所以因为资金的限制才会出现道路不宽。

第三,征地难

现在乡村道两旁基本都是农田,如果想要扩宽道路,那么势必会占用道路两旁的农田,而关于这个征地补偿问题,在农村一直都是个比较麻烦的事,因为多了大家承担不了,给少了被占地的人也不高兴,所以考虑到实际情况,一般道路扩宽的问题都被搁置了。

以上这三点就是小农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总结,现在农村道路窄确实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如果两边有路肩有农田还好一些,但如果是在盘山路或者河边路,那么这就很容易出现危险的,所以还是希望这个问题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共同为了农村道路改造发生,为了我们安全的生活发声。


布衣小农人


应该说,不是有的乡村公路会车困难,而是绝大部分的乡村公路会车困难,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农村修公路,是为了解决农村人出行难和农产品运输难,是带动农村致富的重要举措,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把路修的宽一点呢?有些乡村公路不仅是会车困难,而是根本无法会车,这样的路跑起来危险多,也极大的影响了行车速度。难道修路的人或者说设计的人以及说了算的人,都没有一点常识?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公路的设计者比咱老百姓懂得多,但是,修路是要花钱的,设计者的根本任务,就是量入为出,要根据资金的数量来设计公路的建设方法和宽度,尽最大能力地减少修路难度,最大能力裁弯取直,最大能力地节省资金。

但是,农村公路的修建,确实有很多制约点,让设计者们无法把路加宽。当然,首先是钱的问题,只要有了钱,没有办不成的事。但现在关键是,农村修路,不能问老百姓要钱,政策不允许从农民手中收钱修路,而国家和各级政府下拨的修路资金,显然无法支持农村公路修建的和专门的公路那样宽敞。

我国的公路,自然也是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需要来充分考虑的,所以才会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村公路。车流量大的交通要道,自然要修得标准高一些。而农村的乡村公路,只要能解决运输车辆进出就够了,毕竟农村的车流量较少,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勉强进行硬化和村村通工程。至于会车困难,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有些地方会隔一段距离修建一处会车坪,而有的地方路基和路旁一平,也完全可以在会车时一方往路面闪靠一下。要知道,农村公路的硬化,一平方米的费用就将近300元,如果整条路加宽哪怕30公分,整条路的造价也会大大提高。从车流量和投入产出来分析,目前只能修建成这样的路面。

再是,农村公路的修建,往往受地形的限制非常大。很多农村的公路,都是借助原乡村路的路基路形修建的,而这些路的修建,当初就是避开良田,尽量少占用良田,往往都是地形较差的沟夼或山壃,如果要拓宽,难度非常大,也就会大大增加成本。而且,一旦拓宽几十公分,整条路下来,就会占用很多的农田。这就会牵扯到太多的农民承包田,需要付出太多的补偿费。而且,我国的农田面积太少,对于农田的保护非常严格,不能随意触碰保护红钱。这一点大家都是知道的。

综上,农村乡村公路硬化,路面比较窄,这完全是无奈之举,但起码可以保证农村晴雨通车,保证农村的农副产品可以运输出去。我想,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一些逐步没落的小村庄消失,集中居住的农民越来越多,国家会重点加大人口较多的集镇之间的公路建设,乡村公路会车难的问题会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