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城市出現這種“信號”時,房價有更大下跌空間

  房價會不會跌,對於這個問題,多數人一直在交流探討,就像一塊石頭堵在心底,不擺弄出個實情始終不舒服。但縱觀樓市一直以來現狀,房價不僅沒跌,反而高歌猛進,讓剛需者望而卻步。


當城市出現這種“信號”時,房價有更大下跌空間


  在大幅度漲幅的帶動下,迫使多數人頂著壓力、硬著頭皮“登船”。買漲不買跌、漲價排隊買,成為了主流的選擇趨勢,畢竟房子有著保值、增值屬性,自己苦點累點可以,但不希望錯過上車的機會。同時,除了出於增值考慮之外,目前房產在實際生活中牽扯到的影響因素太多,結婚需要“它”;孩子需要優質的教育資源需要“它”,再加上對於“家‘’的執念較深,房產這件商品宛如一件“生活必需品”,缺少不了它。

  雖然,房子不可或缺,但時至今日,很多人在房價面前都顯得“懦弱不堪”,想擁有它只能用無力來描述。一二線城市,普通商品房動不動就是幾百萬。不過,現階段從近20年的樓市發展來看,這幾年國家對於樓市的調控越來越頻繁,光是在近3年內,調控次數就已超過1200多次。特別是在去年,調控達到600多次,房價抬頭上漲的勢頭,逐漸穩定下來。


當城市出現這種“信號”時,房價有更大下跌空間


  如去年10月,國家統計局公佈了70座大中城市的新建及二手房漲跌幅度,除深圳及個別三四線城市漲幅1%外,北上廣及其多城均出現不同程度跌降。這也意味著,房價不會一直漲下去,國家對於樓市的政策早已定調。

當城市出現這種“信號”時,房價有更大下跌空間


  而以該組二手房掛牌均價看來,18年11月-19年11月這一整年中,能讓我們看清最真實的市場水平。如在重慶房產市場上,18年8月,重慶房價迅速達到高點,隨後由熱轉冷。

  未來,我認為一座城市的房價漲跌因素,主要取決於兩方面,一是人口、二是經濟。如一線城市,有著足夠的經濟發展,帶動就業,從而流入大量人口,當中會產生巨大的需求,房價自然會有提振;而像小縣城或是人口流入較小的城市,即無一套吸引人的經濟體系,當中有價無市的高房價,自然持續不久。


當城市出現這種“信號”時,房價有更大下跌空間


  同時,一座城的房價下跌與經濟、人口掛鉤外,出現這些“信號”,也預示著“房價下跌”,買房剛需機會來了。

  先說段有趣的經歷:

  加了位售樓小姐姐,當時15年,三四線樓市低迷,她在朋友圈發的消息是這樣的:“買房無壓力,某地產新推出小戶型公寓,首付只要0元”;在隨後兩年,當地房價瘋漲,她的朋友圈是這樣的:“某小區今日成交量xx套”;而在今年,她發的朋友圈是這樣的:“某小區還剩大量現房,價格很美麗”、“有現房,有二手現房”。

  當中經歷了什麼不難發現吧,過程就是跌-漲-跌,所以跌不跌可以多看看從事房產行業群體的朋友圈,樓盤有巨大供需,她們自然不會放下身段。同時,在當地的二手市場上,出現越來越多未售出的房子,那麼意味著房價即將出現下跌;供給大於需求,這種現象持續越久,房價下降的概率也就越高。


當城市出現這種“信號”時,房價有更大下跌空間


​  再者就是售樓處的變化,像樓市行情好時,開發商基本什麼都不用愁,因為需求在,有需求的都會主動找上門。而在房子不好賣時,各類接踵而來的手段都會出現在你面前,如小廣告、電話推銷,亦或是大街上發傳單。這些手段也說明,當地的房子銷售情況不好,為了銷量迫不得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