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人寧可花費大量時間去看那些毫無營養的網絡小說,卻不願意去看名著呢?

恆少Jacky


我覺得你說得很對,“毫無營養”,要說得更毫不客氣、更醍醐灌頂一點,才能棒喝現代文化和風氣,所以不僅毫無營養,而且無聊透頂、膚淺草包、錯誤價值觀引導、慾望刺激。孩子看這些長大,一輩子草包,甚至自閉、抑鬱、犯罪等;成人沉溺虛擬世界,日趨對現實不滿,封閉,影響家庭、工作、健康等。

網絡小說的層次在哪裡?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看?名著是最好的嗎?人生短短一輩子,該怎麼選書讀書才不白活一輩子?容我簡單道來…

網絡小說也是一種文化現象,新型的文化產品,既然也是文化,那就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中國文化汗牛充棟、多如繁星,一輩子難窺一斑。縮小一點講,就如一顆參天大樹,枝葉繁茂,一輩子讀不了幾片葉子、讀不了人生幾個小小面向、浮在葉子表面,眾說紛紜、人云亦云、尚功利,崇邪說,沒溺於淺聞小見,以塗天下之耳目,侈淫辭,競詭辯,飾奸心盜行,自以為通文,實在是有辱斯文。

別說是中國書浩瀚無垠,就算是網絡小說,也是日日新年年新,十輩子讀不完,更有價值一點的名著十輩子也是讀不完。所以人生一世,不會看書的人幾片葉子就把你一輩子浪費了,真正有人生意義的書碰都沒碰到。一根旁枝末節,上面就有萬萬千千的葉子,旁枝末節又有萬萬千千小小大大,由次到主再由次到主…最後生長於主幹之上。有些書不是不能讀,而是太枝葉(不說有害的),如果你往深一層讀,讀一本勝過讀千千萬萬葉子。這樣的經濟學都沒學過嗎?而且純度深度能一樣嗎?

所以“末”不是不要,是先要有本才有末,有“本”才能更好地生髮“末”。

所以書的本在哪?在樹的主幹,緊抱主幹,上知葉茂,下感根深。主幹又是什麼?根深又是什麼?篇幅問題,不細說,我頭條號裡有很多類似文章。簡單分享:

中國文化分現代文化和古代文化,籠統說就是從五四運動廢除文言文為界,近一百年的白話文和前五千年的文言文。

現代一百年的白話文可分為大眾網絡文學、名家名作、大師作品。大眾網絡文學上面已經說過了;時代名家名作也終將在歷史洪流中被掩沒;大師作品呢?有一句話叫做“自從民國長大的那批大師去世後,中國再無大師”,為什麼?因為寫不出大師級的作品,因為現代作家從小吃的糧食(白話文文章)沒有營養。而民國長大的那群白話文大師可都是吃高度的文言文飼料長大的,比如魯迅、沈從文、巴金、老舍、朱自清、茅盾、冰心等,他們小的時候只讀文言文。所以,中國的文化在哪裡?難道在一百年的白話文文章裡?還是在中國五千年的文言文裡呢?說句不客氣的話,白話文不過是中國五千年文言文的洗腳水。

文言文呢,又可以分為經、史、子、集;最低的是“集”,四大名著、唐詩宋詞元曲、古文觀止都只能算是“集”了,那你說民國那些大師能跟這些人比嗎?所以名著不過如此。

往上是"史"部和"子"部,最高級別就是“經”了。

“經”是什麼?為什麼最高呢?只能簡單說了,“經”是中國主流文化的理論哲學根源,中國主流文化的根不就是儒釋道的本嗎?不就是儒釋道三家聖賢的"經"嗎?不就是儒家孔子的四書五經、道家的老莊、佛家的佛經嗎?

在簡單說幾句,“經”揭示的是宇宙大道,人性本質,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就是“經”,天不變,地不變,道亦不變,人性亦不變,儒家的道德良心就不變,佛家的去貪嗔痴怨欲就不變,道家的求清靜無為就不變,就是西方基督教人的七大原罪亦不變。人性的本質五千年前是這樣,五千年後還是這樣,東方人這樣,西方人也這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是有本質的,東西方的聖賢已經探討完了。所以“經”是跨階級、跨制度、跨種族,跨時空的,一成永成,一定永定,所變的不過是年年新的枝葉。信不信由你,不信你去看我文章,你信不會吃虧,可能佔大便宜,不信你可能吃大虧。

所以“經”就是主幹,往上就是次幹、支幹、再次、再支、再……最後是葉。《三字經》說,“經書通,方讀史”,也就是說人文教育要從主幹根本讀起,從難到易,這不同於理科從易到難的教育。

這是說的主幹的“上知葉茂”,那“下感根深”的“根”指什麼?一言以概之,“根”就是人性、天道、本質、源泉。

所以“至樂莫若讀經”,“雜書萬卷不如經書一部”,“饋子千金,不如遺子一經”,“經書不厭百回讀,讀它的感覺像初戀,讀它的感覺像春風”。

結語:很遺憾,大家都不會讀文言文了,喪失了文言文的能力。然而,你也不想想,古人為什麼讀得了,其實很簡單,另文告知。

很多很多所謂文學,洗腳水甚至洗腳水都不如,人還甘之如飴,津津有味……


孔老學堂與現代教育


我對此有些發言權,我是從名著以及二十四史轉到網絡小說的。對於讀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天假期我去新華書店讀三國演義,有段時間我讀著讀著整個眼前包括腦海只有書裡的景象,其餘一概不知,等反應過來時翻翻後面的有幾張總感覺讀過(看網絡小說也有過這種情況),再翻翻看就看不下去了。我有次無聊時回想這種情況,我在想是不是腦海自創宇宙,宇宙隨書而演?我甚至回想過兩種情況後我的表現,說出來有點可笑,看名著或歷史書,看完後沒類似書有點蒙,看完網絡小說沒類似書看時,我覺得我就是癮君子,無精打采,哈欠連連,像極了電視劇中沒鴉片吸時的樣子。我接觸網文快十年了,仔細想想我讀網文前中後的所有表現,我覺得這是人類慾望的驅使;想開後宮而現實又不敢的,就會喜歡讀這類書,讀書前你會很興奮,讀書後你會很容易帶入,帶入後有些人會像我那樣腦海自創宇宙,宇宙隨書而演,讀多了你就會夢到這種情景,其他的也會出現類似的,我亦覺得這是很多人選擇網文的原因。有些名著或者史書需要逐字逐句讀,這是很多人不選擇它的原因…


無限陰暗的心理


回答這個問題得要看多數人活著是為了什麼?活著就是為了體驗生活和娛樂自己,而在當下娛樂當道的時代,這種追求更是達到極致,所以有人會說生命就是用來浪費的,在浪費的過程中感覺到自己活著了。

雖然三毛說沒有時間可以再浪費,但是對於多數人來說,上班,下班,然後回家帶娃,再找點娛樂的樂趣,然後這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至於說什麼成為英雄,可以改變歷史之類的對於無數普通人來說,那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是如同唐吉柯德般不切實際的幻想,還是老老實實的過日子,估計多數還是後者吧。

再來看網絡小說和名著有什麼區別吧,網絡小說由於它的娛樂性題材,是有套路的,如學院修真流或者廢柴崛起流都是套路,像《凡人修仙傳》之類的,才開始主人公一無是處,最後通過不斷的打怪升級,達到人生的頂峰,好嗨喲。

這類題材還有一個特別,就是每一個章節有個小高潮,數個小高潮再有一個大高潮,然後再有人生低谷,還有英雄美女加上反派層出不窮,讓主人公一路坎坷不斷,而在這個過程中,閱讀者會有一種代入感或是共情,感覺自己就是主人公,心情也隨著起伏,按心理學上來講,這裡面有一個實時獎勵的娛樂感在內,很爽。



那名著呢?我現在看名著也很少,只有在以前求學讀書期間經常翻看,如《呼嘯山莊》、《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等等,書中情節可不會高潮迭起,閱讀的人更多的不是代入和共情,而是站在上帝視角一般冷靜地看著發生的一切,另外有的名著雖然出名,艱澀也是出名的,如《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名氣現在大的嚇人,但是完全閱讀的人是少之又少,於我都看了幾次都沒看下去,因為老實說理解困難,看不懂,所以是斷斷續續的看才能看下去。

所以網絡小說是天天給糖吃,讓你心情或是鬱悶或是開心,名著多數是給你清茶一杯,雖然清香,得要而得住寂寞,不會時時獎勵,你會如何選擇呢?

閱讀無高下,想要如何選擇是自己的事,只要認為能夠浪費時間在上面就成了,所以在閱讀這件事上,我只想掃好自己門前的雪。


丁明念響


我看了一下答案,不由的感嘆。兄弟們裝B遭雷劈啊!

生活已經讓我們,身心都如此的疲憊不堪。為什麼我們還要活的如此的浮誇虛假?看名著你就高大上嗎?看網絡小說你就低人一等嗎?

為什麼不看名著,看網絡小說。因為我已經嚐到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一看懂了世態炎涼。只想簡單的活著。所以簡單低俗的網絡小說,不消耗腦細胞,不浪費我的情緒,能給我最直接的快感。因為我就是一個簡單低俗的人。

生而為人,我不敢告訴你。朋友我只能幫你點贊!


釋欲止愛


網文一年能寫兩百萬字,路遙用盡一生寫了一百萬字的平凡的世界,網文讀完只會讓人更加浮躁,而且讀一遍不會讀第二遍,讀第二遍的就是閒的,而名著卻不一樣,第一遍讀不太懂,要想領會必須多讀幾遍才行,越讀心越靜,越讀越有味。網文字數故意往多了碼,名著卻需要儘量精簡。網文快讀,名著慢讀。所以可以說網文和名著是完全相反的。我以前也讀過一些網絡玄幻小說,後來改讀出版書和名著,剛開始感覺出版書看起來味同嚼蠟,看著看著就犯困,堅持兩個月過後就習慣了,然後在想著再去看看網文,不過網文實在看不下去了,發現沒深度,文筆也不行,就再也沒看過了。


浪跡天涯2805687


我是理工科,對名著也讀了一些,個人感覺不出名著好在哪裡,那拿中國四大名著來說,多少讀過一些,還不如鏡花緣好看,雖然鏡花緣也沒看完。

對我來說,所謂的名著,就是當時那個時代的網絡小說。

我發現很多名著,在作者生活的那個時代,不是禁書,就是“垃圾書”。這點很有趣。


寒松蟬網絡科技


時代在變化,人們看書的選擇也在變化。九幾年上高中的時候,那時候沒有網絡,更沒有什麼網絡小說,所有的書都是紙質的,而且還有很多租書的。愛看書的我,基本不怎麼挑食,從金古梁溫的武俠小說,到中國的各種古典名著,三言二拍,東周列國志,乃至於資治通鑑,再到後來的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巴黎聖母院,呼嘯山莊,甚至於最難懂的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都曾通讀過一遍。等到後面有了網絡,出了網絡小說,jiu只看網絡小說了,但是看網絡小說就比較挑食了,什麼三少,番茄土豆的那些小白文,一些無腦裝逼的小說還是不看的,主要愛看那些有內容的小說,至今能讓我有興趣多看幾次的可以推薦大家幾本,比如,官居一品,雪中,鬼吹燈,橙紅年代,國士無雙,凡人修仙,冒牌大英雄,極品家丁等,排名不分先後,有同樣讀書品位的兄弟可以私信我,互相推薦書看。


君陌


我從開始有了第一部手機開始,我就開始看網絡小說,上課看,下課看,白天看,晚上看,看到走火入魔啦真的。那時候網絡上流行的小說看過,古代的現代的幾乎都看過,半夜看到虐心的總裁小說時還心痛。不過我年齡稍微大了點後,到高中,我已經開始看書了,有名著有小說,這個轉變是因為高中很少人看手機那種小說了,我覺得講出來有點丟人[笑哭][笑哭]。於是我就開始轉方向了。其實我現在看來,名著和小說,帶來的心情不同的。名著是可以從中得到知識的。簡單來說,名著的句子可以寫進作文裡面,而總裁穿越那種小說裡面的句子是不可以採用的。的確,名著有時候晦澀難懂,讀的有時候覺得枯燥無味,但是,你讀的越多名著,你就會了解很多過去偉人的思想,這是很多小說不能比的。小說的確有趣,包括我現在看一些名著時會不由自主的跑神想起小說,因為小說有趣啊,小說容易弄明白啊。

但小說這也正是一個舒適圈,只有跳出這個舒適圈,我們才接觸更好層次的文學。



524888666


我是初中愛上世界名著的,但由於當時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較低,所以大都一知半解。記得我讀的第一本名著是呼嘯山莊,之後是苔絲和紅與黑。我得出一個結論:名著以悲劇結局較多,讀後讓心情很受影響!名著里人性的醜陋和命運的悲慘引發我逐漸放棄了閱讀的興趣。我討厭悲劇,而莎士比亞和馬克吐溫的喜劇作品我又不願讀。


溫柔的硬骨頭


我家兒子小的時候,我就引導他看網絡小說,當然家裡也有很多書,但網絡小說更能吸引他,慢慢的他從看網絡小說後覺得不過癮,就會自動的拿起書本閱讀,古代近現代的都有,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是一個培養閱讀習慣的過程,不管大人怎麼樣,對孩子有益的,不管他現在讀的是什麼,肉眼可見的好處是他對寫作一點不發怵,作文可以說是手到擒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