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的《鼠疫》

加缪的《鼠疫》

加缪的《鼠疫》

如果说《十日谈》是以瘟疫为背景写就的文学名著,那么加缪的《鼠疫》就是直接描写瘟疫的长篇小说了。故事发生在20世纪四十年代阿尔及尼亚海滨城市奥兰,这是一座平淡无奇的城市,和世界上其他的任何城市一样,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们习惯了这座没有鸽子,没有树木,更无花园的城市,在这里,只有观察天空才能看得出季节的变化,只有在小贩从郊区运来的一篮篮鲜花里才能获得春天的信息。

倘若由此,你就武断地认为这里死气沉沉,缺乏生气,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要了解一座城市,比较方便而有效的途径是知道那里的人们怎么干活,怎么相爱,又怎么死去——奥兰城的市民勤劳,对经商感兴趣,爱看电影,喜欢去海滨沐浴,工作的人们下班后喜欢在餐厅或咖啡馆聚会,年轻人喜欢寻找一些短暂而强烈的刺激,年纪大些的人们的嗜好是跑跑滚球俱乐部,或参加各种联谊团体举行的宴会,总之,这里的人们的生活和世界上任何其他的地方的人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灾难却突如其来地降临在这座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城市,某年的4月16日早晨,主人公里厄医生在诊所门口发现了一只死老鼠,当晚,里厄在家门口的过道里又看到了一只全身湿漉漉的大老鼠,它蹒跚地从阴暗角落里走了出来,站立不稳,轻声叫着,最后半张着嘴,口吐鲜血,倒地而死。接下来的日子里,这座只有20万人口的城市,被发现的死鼠越来越多,每天几十只,几百只,后来是成千上万只。

死鼠终于消失了,市民却开始生病,开始死亡,里厄医生接触到的第一位病人是老门房,他半个身子探到床外,一只手按住腹部,另一只手搂着脖子,呕吐不止,吐出一口一口带血的胆汁,高烧三十九度五,颈部淋巴结和四肢肿大,肋侧两块浅色黑斑不断扩大,当天晚上,病人淋巴结越肿越大,摸着跟木质一样坚硬,虽然,经过了各种救治,但第二天还是痛苦地死去了,接下来的几天里,城里陆续有相似的病人死去,清醒的贝尔纳·里厄医生敏锐地感到,这可能是瘟疫!他立即向防疫部门递交报告,建议政府采取紧急管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但是,政府对此置若罔闻,毕竟,瘟疫对当时当地的人们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政府不愿意接受这种论断。当死亡人数达到20人时,“鼠疫”一词被再度提及,当死亡人数达到每天30人的时候,省长着急了,正式宣布发生了鼠疫,封城!


加缪的《鼠疫》

被封锁在城里的人们,几乎断绝了所有与外界的联系,信件不能寄出去,因为信件可能传播病菌,电话亭不能打电话,因为排队的人太多,通信系统已经瘫痪,没有一艘船驶向奥兰的港口,没有一辆汽车驶入奥兰城里,翻斗车都侧翻在轻便轨道上,酒桶和麻袋零散地堆着,贸易因鼠疫而停顿了。车辆交通和食品供应被政府采取了限制措施,食品限量供应,汽油实行配给制,提倡市民节约用电。

每天都有人死去,第三周死亡人数为三百零二人,第五周死亡三百二十一人,第六周上升至三百四十五人,人们内心的恐惧随着死亡数据的增长而不断攀升,有传言说酒精可以杀死病菌,酒业贸易立即成为城市首位,大家的酒量大增,每天深夜两点,还有大批醉酒汉从咖啡馆里摇摇晃晃地走出来。鼠疫给人们的头一种印象是流放感,内心空虚,渴望回到过去,或者希望加快时间的流逝,让这一切赶紧过去,一旦回过神来,又安于那种囚徒般的生活状况,一头扎进自己想象的虚幻中。

在这样一个孤立而被放逐的世界中,绝大多数人孤独但没有绝望,恐惧但没有放弃。人性中对生的渴望,对爱的信仰,逐渐消融了人们心中的流放感和孤独感,他们最终选择了抗争,与病毒抗争,与死神抗争,其中的代表人物如里厄医生,他敏锐预感到鼠疫来势凶猛,果断防范,全身心投入,团结了一大批志愿者与疫情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殊死搏斗;如让·塔鲁,一位暂住奥兰城里的外乡人,参加了志愿者队伍,成为里厄医生的得力助手,他坚持记录疫情,成为城里每日情景的鲜活材料,他发动组织了第一个卫生防疫队,全身心投入战斗,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顽强地与死神抗争;如约瑟夫·格朗,一位市政府的普通职员,工薪微薄,他想当作家,却不善于表达,生活单调枯燥,妻子雅娜也跟人跑了,后来成为一名志愿者,任劳任怨,挽救了邻居的生命,也帮助了许多人;如雷蒙·朗贝尔,巴黎的一名年轻记者,因出差而滞留在奥兰城中,疫情开始的时候,曾千方百计想逃出疫城,与远在巴黎的爱人团聚,后来受到里厄医生和塔鲁等人事迹和精神的感召,加入志愿队,为患者服务;如卡斯泰尔,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医生,曾经来过中国行医,他最终用鼠疫细菌培养液生产出血清,为最终战胜疫情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是一群平凡的人们,他们因为爱和责任,站了出来,成为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

加缪的《鼠疫》

这部1947年出版的哲理小说,真实生动地描写和展示了人们在巨大灾难中的恐惧和孤独、生离和死别、友谊和爱情、抗争和奉献,具有强烈的文学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作者虽然写得是一场虚构的瘟疫,隐喻着德国法西斯对法国的侵占像鼠疫一样破坏严重和可怕,但今天,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的特殊时期,我们阅读此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经典作品,依然感同身受,备受感动和鼓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