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升初有的学校变相拔尖招生,你怎么看?

立冬的帅哥


小升初有的学校变相拔尖招生,业内有个专业术语叫“掐尖”。对于这样的行为,根据个人立场差异,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我是成绩特别拔尖的孩子家长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最好的学校,因为在孩子的教育上整个家庭都投入了太多太多。孩子也比较争气,在学校里每次都能考出好成绩。如果有个别中学在小升初招生工作中拔尖招生,比如说,划定分数线,只要到达分数线以上就可以进入这所学校的重点班,还能享受各种福利待遇。那么,关于掐尖行为,我是非常赞同和支持的。而且,这种变相拔尖招生,可以带动每个家庭都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更多,“多劳多得”。

二、我是成绩特别落后的孩子家长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最好的学校,因为我相信好的学校遇到好的老师的概率会更高,遇到好的老师,我的孩子才有机会发生突飞猛进的改变。可是,成绩成了我孩子迈入重点中学的一道门槛,有学校变相拔尖招生,意味着我孩子基本与这些学校无缘了。我就希望相关部门狠狠地惩罚这类歧视差生的学校,创造公平的入学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享受进入重点中学的机会。比如说,随机抽签也行,抽不中我也认了,毕竟,抽中的概率很小、但至少是有资格进重点中学,只不过运气比别人差了一点点。

三、我是重点名牌中学的教职员工

我希望学校招收的学生都是最好的学生,因为成绩好的学生教着更有动力:一教就会、一听就懂,而且还不用反复强调反复讲解,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所教的知识点。至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不说全部,至少很大一部分要么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要么就是本身不爱学习,上课捣乱、课后不做作业等等。教着成绩拔尖的孩子,与教着成绩垫底的孩子相比较,感触大不相同。在成绩垫底的班级,每节课几乎要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维持课堂纪律,在成绩拔尖的班级,每堂课都可以行云流水般很顺畅的把该讲的知识点讲完,顺带还能做一些课外拓展延伸。

作为重点学校的老师,当初也是过五关斩六将才挤进这所学校教师岗位的。我的价值在于把毕生所学传授给我的学生,而不是每堂课把大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上(比如处理学生纠纷、催交家庭作业等等)。

四、我是普通冷门中学的教职员工

小升初掐尖招生的行为,严重扰乱教育市场。本来进我们学校的学生,成绩差得一塌糊涂,全校老师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教,最后把成绩从六七十分提高到八十多分。可家长和孩子连句好话都没有,考不上一等一级高中,就说我们学校不行、老师不行。也不看看自己的基础水平如何,我要是能把你从倒数第一教到中考状元,那都不叫奇迹了,得叫神迹。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站在个人立场来看,怎么说都对。社会要发展,总体上只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就应该积极拥护、积极支持。


家家乐教育


我是一位一年级孩子家长,

刚刚带娃去考过一个私立一年级学校!

先生说他朋友说那个学校很好!

在现场,一位老师和我们说了一句心里话,她说其实我是不太赞同你们这些转校家长的行为的。是你们的孩子没有决策权,所有的决定都由家长做。如果真的问孩子,他们一定不想离开他们现在的学校。在小学六年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养好学习习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与另一位老师聊天,私立学校的老师压力比较大,尤其是成绩绩效,工资与公立学校差不多。

我问这位老师:“我说,那您认为学习什么最重要。我是听说你们学校老师比较好,所以我想着是不是孩子学习压力比较少,但是刚刚听您这么说,老师压力大,孩子压力应该也挺大的。我其实最主要的是希望孩子可以轻松点!”

老师说:“小学六年最重要的是养习惯。”

我说:“那养习惯如何养,什么是好习惯呢?”

老师说:“阅读习惯很重要,这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养成的。语文就不要说了,背课文、阅读理解、作文等;数学读题目还有有应用填空这些都需要良好的理解能力,否则题目都不懂怎么考试!未来可能都是机器阅卷,所以书写也很重要。养成每日练字!这些在学校里很难养成,最多老师看着写完作业。”

所以关键是在家养的习惯哦😊!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说,不管孩子是否考上什么学校,学校什么体制,是否可以上?

这些是外在的条件,如果我们可以改变还好,如果不能改变,怎么办?

我们最重要的是把孩子的习惯养好!

有人品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当这些都好了之后,是否能够考上好的学校?再来看看,

考上好的学校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遇到好的老师。

遇到好的老师,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和提高成绩!

养成好的习惯和提高成绩的目的是什么?

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或者是一份好事业。

拥有美满幸福的人生!

这是我们最终的期待成果,

那孩子如何可以拥有事业、家庭幸福美满!

结果上推!

家庭美满,需要有好性格,好性格需要从小在父母的影响里形成。

事业有成,好的事业一定是需要好的大学才可以吗?

只能说上了好的大学更容易做到一点。如果没有上到好的学校,想学一门本领还有其他的很多途径,比如成人高考、各种培训学校,公司打工底层做起 然后每日主动帮助别人做很多事 以获得别人教导的机会等等。

只要你想学,有坚持一件事3-5年的耐心,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成功!

反过来推进,孩子在18年内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耐心、爱心、恒心、善良、乐于奉献、学习新的东西的兴趣和能力简称学习力、领导力、销售能力、演讲能力、同理心等等!

这些是做事业需要的!

里面没有一项是成绩。

学校学习的根本是在各种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老师不喜欢、与同学关系不好、成绩不好、不喜欢早起、书包混乱、总迟到等等!

当遇到这些问题时,当成一个个的提高孩子能力的机会,那些能力就一一的锻炼起来!

成绩不好的孩子刚开始进入社会,起步不高,不代表未来不高;更不代表未来走的不远!

所以孩子是否考上好的学校,与其把教育孩子期望寄托在老师身上,不如家长自我成长,打好孩子的内心世界,在群里都可以生存的很好!

遇到老师不合适,是非常考验家长的能力!家长心理建设到位,这样的孩子会比别的孩子多一份宝贵的体验,当遇到不合适的上级(老师)如何处理关系!



专注懒妈妈陈琴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的不能在正常的事情了。我们可以从公立和私立入手去论证。

如果是公立学校,普遍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公立学校入学采用的是摇号入学,或者叫就近入学,但试问在这种招生模式下,学校怎么保证学生质量,怎么依靠升学来提升学校知名度!显然如果只是这样,学校的竞争力根本就不会那么明显了,即便这个学校名师林立,也没有好大的作用。众所周知,一个优秀的老师,只能将一个基础一般的学生提升至上一个层次,同理,本身优秀的学生,就会提升至另一个高度,但如果一开始所接触到的学生本身就水平不高,那我想再优秀的老师,大概率上都不会发生太大的转变,如果是这样,学校竞争力在哪儿?所谓高价转学费在哪儿?所谓学区房在哪儿?

如果是私立,就更好分析了,拿一个私立的中学来讲,三年的总费用在15万到20万之间,倘若这个学校的生源一般,那么后果就是氛围一般,即便老师在严厉,也于事无补,这种情况下家长怎么还愿意花这么多的钱送进去勒。

国家在2019年面向全国一线城市提出,对待小升初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全部采用100%摇号,如果这个政策落实到位,完全摇号,那么五年之后的教育环境都不会有那些所谓的“金字塔尖”的学校了,既然不会有了,最伤心的是谁?很明显,那些曾经的一类名校,那些一二的私立学校,一旦发生他们的招生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所以为了避免学校的声誉受损、生源质量下降。摆在面前的就是“变向掐尖”,以前是一年考三场现在变一场,以前是动笔做试卷,现在是平板做“选项”等,那么无论怎么变,“变向掐尖”依然上演,相较于以前,这种剧情变得更加精彩、更加残酷,也更加的考验孩子的真才实学!

感谢你的阅读“我是来自黑马小课堂的鹦鹉老师”如果支持我的分析,请麻烦动动你的手指给我点赞转发、评论“




黑马数学小课堂


题主说的这种招生过程中的掐尖现象,大部分身在其中的家长都认为不公平,剥夺了一些孩子的优质受教育权。仅仅从个别孩子身上看,这种想法无可厚非,而且也剥夺了同类学校公平竞争的机会。

但是,大家有没有站在学校的立场考虑这个问题?如果你是一校之长,你想要学校向前发展,除了深挖内部潜力,打造优质教师队伍,加强科学管理,积淀校园文化外,不得不面对生源问题,没有哪个学校不喜欢优秀学生,没有哪个学校不想多几个拔尖的学生,所以,只要是公平争取,凭实力吸引家长和学生,把学校办成优秀学生和家长都喜欢都愿意去争取的学校,不也很好吗?

大家觉得如何?


费曼学习中心


表面上看,确实不合理,没办法享受到教育公平,但是不要忘记,公平难道是绝对公平吗?只能说是相对公平,因为我们的教育到大学,就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大学难道不是掐尖招生,清华北大什么时候也能给你摇号上学?都是各地的尖子才能去那里。我们是看分数的,学校为什么会这样呢?归根结底为了升学率,这种做法能够最大的提高升学率,而且带这样的学生老师也好带,讲课的进度啊,配合的程度啊,会事半功倍;国家也是号召和采取措施,但是进大学的实质不变,根本上还是择优录取,分数高着得天下,择优不是掐尖的另种说法吗?摇号上学表面上是照顾了所有人,其实是另类的和稀泥,进了学校也会变成分快慢班,学习好的依然在一个班,快班会继续占有更好的资源配置,即使你运气好,进来了,成绩不行,还会去慢班。并不是歧视成绩不好的,学习不好的,其他的没准很有优势的,条条大道通罗马,有些理解力就是慢,即使你去了快班,除非你开挂了,恐怕也是跟不上课的。


zhangzhiray


对于这个问题,我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定,小学生升初中取消升学考试,每个学生就近入学,都能接受初中义务教育,确保入学率百分之百。

由于一些家长在城市里买了房子,他们的孩子随父母进城上学,导致农村学校生源不足,不过,剩余学生都能入学。

学生进入初中后,学生不按成绩编重点班与非重点班,无论同一年级几个班,都是一样的,每个班里有优等生,也有差生。教师按排均衡,不重点配备师资,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同等教育。

学生进入初中后,学校要安排学生考试,目的在于按照成绩编班,每个班级优秀、中等、差生搭配均匀,不是掐尖子生,办重点班。

总之,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有利于班级、教师的公平竞争,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也能让每个学生享受同等教育。


叶立存


义务教育段坚决不能陷尖,百害而无一利,①所谓拨尖选优重点培养,是名校的招牌口号,一个优秀生源放在现在任何一个有专业教师资格去教都会出成绩,名校就因为有好的生源选择权才成为校,②教育资源不平衡,那些名校教师工资收入比不是名校及偏远山区高很多!造成教师收入不衡③那些为读名校争夺好的教育资源家长拼了命去选择学位房购买,造成当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教育腐败。④义务教育阶段都是国家统一投入的,那些所谓名校凭什么有优先陷尖权利!教育必须公平,否则拉大贫富差距,我有钱请几个家教老师,把孩子提前教育成材读名校,没钱的家庭小孩得不到好教育资源就沦为穷二代!我认义务价段陷尖行为属违规!名校校长、老师轮换其他学校,看他们能牛B不?


369逆水寒


一、如果我是成绩特别拔尖的孩子家长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最好的学校,因为在孩子的教育上整个家庭都投入了太多太多。孩子也比较争气,在学校里每次都能考出好成绩。如果有个别中学在小升初招生工作中拔尖招生,比如说,划定分数线,只要到达分数线以上就可以进入这所学校的重点班,还能享受各种福利待遇。那么,关于掐尖行为,我是非常赞同和支持的。而且,这种变相拔尖招生,可以带动每个家庭都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更多,“多劳多得”。

二、如果我是成绩特别落后的孩子家长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最好的学校,因为我相信好的学校遇到好的老师的概率会更高,遇到好的老师,我的孩子才有机会发生突飞猛进的改变。可是,成绩成了我孩子迈入重点中学的一道门槛,有学校变相拔尖招生,意味着我孩子基本与这些学校无缘了。我就希望相关部门狠狠地惩罚这类歧视差生的学校,创造公平的入学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享受进入重点中学的机会。比如说,随机抽签也行,抽不中我也认了,毕竟,抽中的概率很小、但至少是有资格进重点中学,只不过运气比别人差了一点点。

三、如果我是重点名牌中学的教职员工

我希望学校招收的学生都是最好的学生,因为成绩好的学生教着更有动力:一教就会、一听就懂,而且还不用反复强调反复讲解,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所教的知识点。至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不说全部,至少很大一部分要么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要么就是本身不爱学习,上课捣乱、课后不做作业等等。教着成绩拔尖的孩子,与教着成绩垫底的孩子相比较,感触大不相同。在成绩垫底的班级,每节课几乎要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维持课堂纪律,在成绩拔尖的班级,每堂课都可以行云流水般很顺畅地把该讲的知识点讲完,顺带还能做一些课外拓展延伸。

作为重点学校的老师,当初也是过五关斩六将才挤进这所学校教师岗位的。我的价值在于把毕生所学传授给我的学生,而不是每堂课把大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上(比如处理学生纠纷、催交家庭作业等等)。

四、如果我是普通冷门中学的教职员工

小升初掐尖招生的行为,严重扰乱教育市场。本来进我们学校的学生,成绩差得一塌糊涂,全校老师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教,最后把成绩从六七十分提高到八十多分。可家长和孩子连句好话都没有,考不上一等一级高中,就说我们学校不行、老师不行。也不看看自己的基础水平如何,我要是能把你从倒数第一教到中考状元,那都不叫奇迹了,得叫神迹。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站在个人立场来看,怎么说都对。社会要发展,总体上只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就应该积极拥护、积极支持。


我是强子KO


对于小升初有的学校变相拔尖招生,你怎么看?

小升初有的学校拔尖招生和变相拔尖招生的问题,一定是得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默认的。

说说我们这里的情况。我们县城有一所国家级示范中学、一所省级示范中学,还有一所相当不错的私立中学。小升初的时候,国重到各小学点招一定名额,30%摇号;那所私立学校公开进行择优考试,最近两年才强迫他招收30%摇号生;省重招收70%摇号生,其余也是择优招生。除了这三所学校之外,县城还有几所单设初中,只好捡剩下的招收了。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能怎么办?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升学的时候可以自己选择学校;万一孩子不优秀,家长也没别的门路,那也只得选择一般初中就读了。像我们这种单设初中能怎么办?从领导到教师只得调整心态,以便面对通过层层筛选后的差生不会失落。


天蓝蓝zuo


这个问题换一种理解就是学校都在抢的尖子学生,就是考试成绩优秀的,其余的一概不参看;其背后展现的也是当代教育系统的价值取向,是以成绩为本,成绩是学校的业绩考核唯一重要指标?教育本该以人为本,教育不能纯粹,则很难以人为本。

仔细观察社会上的一些成功精英,很多小时候在校的学习成绩并不很优秀,但做人做事却很优秀,思维活跃,多调皮,独立生活能力及情商也都较高。另外也有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走向社会后独立生存能力非常弱。由此可见价值观,思维,知识的排序里,知识是末位的。

当一个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后,思维清晰,立志明确目标后,他会很清晰为什么要学习,会自主去学习,不用逼着学习。未来社会也更需要有担当,有梦想,思维活跃慎密的德才兼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