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大龄剩女的我从湖南的乡村走到了深圳,成为了一名在编教师

当学历和赚钱多少并不直接挂钩的现今,社会上,

“读书无用论”的声音似乎大了一些。

今天分享的这个真实的故事(因为隐私的关系,一些信息做了“马赛克”处理),倒也不是来反驳“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只是想分享这一个体的人生经历。如果能够给大家,尤其是像我们这样在迷茫中摇摆的年轻人一点思考,那便是有用的。

同样地,故事以第一人称讲述。

26岁,大龄剩女的我从湖南的乡村走到了深圳,成为了一名在编教师

(沉睡的城市)



1994年,我出生在湖南南边的一个小乡村,距离伟人毛泽东的故乡不多远。得益于这位出走湖南的伟人,即使在格局不大的偏僻乡村,重视教育的氛围倒是浓厚。

就像家乡门口的那条路,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它越来越长、也越来越宽。我从村里的小学顺着“那条路”走到了镇里的初中。我爱上了“出走”,于是,在懵懂的年纪,在对伟人的崇拜下,在父母俯身耕种的供养下,我从小集镇走到了县城。

2012年,我考上大学,一个不知名的大学。我曾迷茫过,我在几百个日子里,在清晨的鸡叫声中背书,也在漫天繁星下刷题。然而,我的努力最终得到的高考结果并不让人满意,我并不是聪明的人,但无论如何,还是会有一些失落。

幸好地是,我向来是积极乐观的,这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遗传因素,父亲因为过度劳动的原因,身体落了些不便,母亲由于身体状况不佳,总是在瓶瓶罐罐中操持家务,但在他们脸上,愁容是不常见的。

靠着助学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各种学业奖学金、兼职收入,大学的四年过的顺顺利利,即使背后有太多的波澜壮阔,外人是看不到的,不服输的人总是不会向他人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

人生真的是一场奇妙的探索之旅。就像大多数女性,或男性一样,本科毕业,找一份工作,稳定之后,结婚生子。我也相信,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今后的日子是可以收拾的利落。然而,就像伟人带着些落魄,到了北京。我也想去更广阔的世界。


26岁,大龄剩女的我从湖南的乡村走到了深圳,成为了一名在编教师

(阿飞学长拍摄照片)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十九世纪的英国如此,21世纪的中国又何尝不是。国家发展的洪流让很多像我这样微小的个体有了更多的营养,有水便能活,只要有一点阳光,就会拼命往上生长。


2016年,我沿着湘江向北走,跨过奔流不息的长江,轮渡的汽笛声给了我更多启示,于是,我在这座英雄之城停下来,在那里度过了3年的研究生时光。

努力的过程往往只能自知,在这个有着接近1500万人口的城市,生存的压力下,有谁有过的容易呢?100万在学大学生人数,是这座城市在教育方面的自豪。对于学生而言,找工作时候,这份城市的自豪,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享受到,而我,是幸运的那一份子。

源于读研学校在教师培养方面的卓越贡献,这座学校从全国众多985、211高校中脱颖而出,成为深圳各种学校集团的宠儿。19年底,网络上爆出的一张关于深圳某中学的招聘新进人员名单,清华大学博士、北京大学硕士,都是一些闪闪发光的符号。

是的,我也成了能够享受这座改革先锋之城福利的一员。怀着对深圳的向往,我带着制作精美的简历,跑到了武汉、上海、西安、沈阳,在几十个小时的硬皮火车上,在嘈杂闷热的空间里,我不断地练习着面试技巧。

绿皮火车是祖辈父辈那一代人艰苦奋斗的象征,也代表着开辟新世界的希望。在高铁、动车越来越快的时代,匆忙的人总能在绿皮火车上找到一些思考。就像今年春节的电影《囧妈》,几天几夜的火车行程,让徐伊万找回了亲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中国的传统,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面试被刷的失败之后,我在冰雪之城沈阳感受到了深圳的温暖,最终拿到了深圳的一张车票。

2019年的金秋十月,父母在家乡的土地上忙着收割稻谷,我在南方的城市里找到了归宿,被深圳排名前几的中学集团带编录用。


26岁,大龄剩女的我从湖南的乡村走到了深圳,成为了一名在编教师

(阿飞学长拍摄照片)

2020年3月,我写下这篇故事的时候,已是一名职场新人。回归到一些现实的问题:

在收入待遇方面,目前我的收入并不像网上流传的关于深圳教师待遇说法中的那么高,但是,收入方面是让人满意的,例如,光公积金这一块的收入就已经比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还高;

在工作节奏方面,如同深圳“三天一层楼”的发展速度,在教育领域,也是快节奏,高收入意味着高压力,连续熬夜加班是常态,所以,教师的工作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轻松自在;

在生活状态当面,深圳的活力是一种魅力,在这里,我充满干劲,靠着年轻的精力,我享受着这里的一切。

从二十多年前那个乡村小孩,现如今成长为一名都市职场新人,在这座时尚的城市里,随着收入的增加和工作的稳定,我开始变得时髦。

但是,内心的那份在泥土里生长出来的“土气”永远是我成长的精神力量,它教我认真耕作、教我谦虚弯腰、教我回报大地。


十四亿人口的中国,是十四亿部影片,每个人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又在讲述同一个故事,和古老的先民们一样,是吃苦耐劳、是与人为善、是积极进取的故事,这是未来中国希望的力量源泉!

我并不是在推崇“唯学历论”,一张盖了章的白纸算得了什么?是这张白纸背后的那份勤奋、努力和能力,让你走的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