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中國建設的無名英雄,為保密默默無聞,老去後鮮少被人提起


冬季的肖壩泛著一股冷清,樹梢上枯黃的樹枝為這片樂山城中區,增加了一股寂寥的蕭瑟。而當時間回到40年前,被譽為朝陽的年輕人早已迎著冬日溼冷的早晨,開始了一天秘密的工作。【攝影:胡東進|來源:去驢行】

上個世紀60年代,內外交困的新中國局勢十分緊張,內部百廢待興,外部又面臨美蘇威脅。為加強國家實力,備戰可能存在的危機,同時為避免美蘇探查,國家舉國之力把國防、工業、科技遷入中西部隱蔽地帶。

這就是著名的:三線建設。位於四川中部的樂山,地理環境複雜十分滿足建設條件,60年代的樂山也藉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建設。

為響應國家號召,無數技術工人、專家揹著行囊告別了親人,踏上了去樂山的方向。在短短十幾年間,他們便在樂山建造了大量的工廠和一些秘密研究所。補充了當時中國落後的工業基礎,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物資,也為樂山這座城市的工業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奔赴樂山的人們,很快就在這裡安家落戶,人們修建了工廠小區,在這裡生活、工作,直至退休,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樂山,乃至國家的建設。但多年過去,隨著改革開放,產業重心轉移,這些老去的前輩們如今已很少有人再提起。


在四川樂山肖壩老區,生活著許多退休的老人。這些和藹可親的老人,基本上是三線建設時期的無名英雄,但那段光輝的歷史,因諸多因素影響,大都淹沒在歲月的長河裡,後人極少知道他們的過往。

1965年,擔負我國核研究的西南物理研究所建於樂山肖壩。在那個國際對中國虎視眈眈的年代,老一輩們用最簡陋的設備,推動了我國核聚變事業的不斷向前。但由於工作性質,許多奮鬥在一線的研究人員默默無聞。

如今的肖壩老區早已告別那段芳華激情的歲月,曾經步履匆匆奔赴崗位的身影,也只剩下邁著腳步佝僂的身影。這些看起來極為普通的老人,在上個世紀年代,都是做過大貢獻的人們。

三線建設的歷史如今能夠知道的人們已為數不多,那些老去的街區,破舊的工廠,都已成為了歷史的產物。新的時代已經改變了太多,老一輩們的故事你是否又曾聽說過。

攝影師胡東進。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就職於四川省樂山師範學院。現已聯合去驢行,專注樂山等四川地區民間旅遊文化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