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風格評析——大陸第五代導演陳凱歌



挺想分析一下陳凱歌的導演風格的,原因就只有一個,我真的太喜歡《霸王別姬》了。《霸王別姬》可能已經做到了電影能做到的一切。


導演風格評析——大陸第五代導演陳凱歌


這裡插一句話,原創者不知道是誰,但被各大電影網廣泛應用,評價陳凱歌電影相當精準,“善於剖析歷史和傳統的重負對人精神的制約與影響,展現人的複雜性,同時,針砭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人性弱點。”這句話雖然拗口,但是仔細讀起來是那麼回事,很準確。


導演風格評析——大陸第五代導演陳凱歌


陳凱歌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由1984年執導《黃土地》開始導演生涯,中國大陸的第五代導演,經歷過下鄉當知青的歲月,也擁有著中國第五代導演普遍的風格:知識份子的歷史責任感和民族認同感。但他不同於旁人的特色就在於,除了在電影中表達的民族文化以外,還細緻展現出了在社會變遷當中小人物內心的波動。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這種民族文化和人物個人思考兩者最完美的融合的就是《霸王別姬》,轟轟烈烈的社會變革和程蝶衣的輝煌與滅亡相輔相成。而他大多時候都沒能在影片中將時代背景和個人意識這兩點再處理好,出來的結果就是風格不倫不類,不知所云,比如《無極》,《風月》。


導演風格評析——大陸第五代導演陳凱歌

導演風格評析——大陸第五代導演陳凱歌


值得提到的一點是,其父陳懷皚也是一位小有名氣的導演,但在陳凱歌拍攝完《霸王別姬》後便因癌症去世。陳凱歌后期的作品呈現兩極分化,出了不少爛片,不少網友猜測《霸王別姬》與他平日作品差距較大,可能由父代拍,但投資人徐楓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拍攝時其父已經病重,不可能代拍。觀眾能有此猜疑,實在是因為他作品兩極分化的嚴重。《霸王別姬》可以用來跟他的另一部電影作比較,那就是:2008年上映的《梅蘭芳》。相似的時代,相同的題材,展現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傳奇人生,同時這部電影也是眾星雲集,黎明,章子怡,陳紅,孫紅雷,王學圻等等有分量的演員都在其中,無奈影片上映後卻反響平平,影片敘事也過於平淡,食之無味。


導演風格評析——大陸第五代導演陳凱歌

(陳凱歌的父親陳懷愷)


導演風格評析——大陸第五代導演陳凱歌


剛開始別人推薦《霸王別姬》這個劇本,陳凱歌表示本來不願意接,覺得只是個三流小說,是兩個戲子之間的纏纏綿綿——原著中的故事與民族國家也的確關係不大——這也暴露了他的一個缺陷:不會挑劇本。他後期的電影就都是自己挑的題材拍出來,可之後出來最好的作品也就是《搜索》了。不過當時因為徐楓堅持推薦,他便接受了,還請來編劇蘆葦在劇本中填入了宏大的歷史背景,把故事與整個時代緊密聯合在了一起,使得這個故事的背景有了一個開闊的氣勢,清朝毀滅,新政府建立,人心動盪不安歷史被改寫,使得故事當中的兩人身處漩渦,命運與之緊密聯繫。但是缺陷隨之而來,過於宏大的背景壓縮了劇中人物獨立的個人意識,這些人物成了烘托時代的一個工具,一種人物命運的代表,一個象徵性的符號。這時候如果沒有足夠好的演技來支撐,電影拍出來的效果會很沉悶,可參考上面提到的《梅蘭芳》。


導演風格評析——大陸第五代導演陳凱歌


但是天時地利人和,最終飾演程蝶衣的人是哥哥,張國榮。最終能有如此效果,其實是張國榮和這部電影互相成全了對方。哥哥在生活中有一位同性戀人,與影片中蝶衣自我性別認同錯、亂愛上師兄段小樓的情節有吻合之處,以及程蝶衣的壓抑性格都讓哥哥在角色其中找到了大量的共鳴,是他讓程蝶衣活過來了,讓整部電影活過來了,讓一個符號一般的人物變得有血有肉充滿愛恨情仇。他在電影中表現出的愛的熱烈,美的驚豔,恨的墮落,決絕,萎靡,純粹,被時代與命運折磨之後的抑鬱,都那樣的鮮活無比。張國榮從內心悄悄進入了這個角色。


導演風格評析——大陸第五代導演陳凱歌


最終,所有的運氣和機遇聚集到了一起,成全了這部電影。本片也是少有的改編電影之後比原著成就更高的範例。原著結局是在兩人在動亂中走散,光景又過了許多許多年,老了之後因辦證件相遇,可你是假霸王,我是真虞姬。而電影的結局是程蝶衣最終覺醒了自己並不是女兒身,卻並不能接受這個現實,於是又約與師兄唱戲,唱一出江邊自刎的西楚霸王與虞姬,可是卻真的自刎了,師兄先叫他蝶衣,然後愣了愣,叫,小豆子。


導演風格評析——大陸第五代導演陳凱歌


這裡也簡單說幾個不易發現的影片的細緻之處。


1.蝶衣小時候學戲的時候有個夥伴叫小賴子,所謂從小看到老,小賴子雖小,卻世俗氣嚴重,和朋友吹牛一本正經,實際上最大的夢想是吃一串糖葫蘆。後來逃跑後吃到了,但被師傅抓到後自殺了。多年後程蝶衣成了一位名角,路上遇到賣糖葫蘆的,叫賣糖葫蘆的聲音是小賴子那個演員的配音。程蝶衣聽到後,覺得有些熟悉,回眸。


導演風格評析——大陸第五代導演陳凱歌

導演風格評析——大陸第五代導演陳凱歌

導演風格評析——大陸第五代導演陳凱歌

導演風格評析——大陸第五代導演陳凱歌


2.葛優飾演的袁四爺第一次聽蝶衣唱戲時就被深深地吸引了,然後多番追求。這第一次的相遇,打光從頭頂慢慢向下,象徵蝶衣是袁四爺光明的開始。


導演風格評析——大陸第五代導演陳凱歌


3.送的條幅,右邊第二條人戲不分;三個條幅藏字,從右至左,戲,神,破。


導演風格評析——大陸第五代導演陳凱歌


4.陳凱歌的很多電影裡都有高牆的鏡頭,反映人物在社會下的渺小與卑微,在命運漩渦中的身不由己,這部電影尤其之多,讓你一次拍個夠。


導演風格評析——大陸第五代導演陳凱歌

陳凱歌這次拍牆拍爽了吧


這些細節的呼應做的令人歎為觀止。任何一部電影就算題材等等不夠出彩,若是能用這些心思,也不會成為眾矢之的。


可惜的是,這部電影的巨大成功,就好像用盡了凱歌全身上下所有的才華和機遇。自此,再無能與之媲美的作品。而程蝶衣,也隨風逝去了。


導演風格評析——大陸第五代導演陳凱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