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失敗,都是成功之母


不是所有的失敗,都是成功之母

01

當人們失敗,他們的身邊總不乏這樣的安慰:“沒事,這次失敗了,下次一定會成功”“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次數多了,想不成功都難”。

想想這些話好似也沒什麼毛病,於是,人們爬起來,繼續努力。

但同樣的屢屢嘗試、鍥而不捨,卻會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愈挫愈敗。

於是,有人開始抱怨,覺得不公平,我經歷的磨難明明不會比他們少,為什麼卻依然看不到一丁點兒曙光?

那些歷經磨難最後成功的人,他們並不是為了經歷磨難而去經歷磨難。

其實,磨難本身是沒有多大意義的,能及時從中汲取教訓,並落到實踐,才是它最珍貴的意義。

02

沈從文唸書時,有一次逃課,偷偷跑到村子裡看戲,那天的戲很精彩,沈從文看到忘了時間,直到太陽下山才念念不捨的回到學校。

第二天他遭到了老師嚴厲的批評,老師罰他跪在樹下,語重心長的對他說道“你看,這楠樹木天天往上長,而你卻偏偏不思上進,甘願做一個沒出息的矮子。”

老師的一番話,使沈從文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記住這次教訓。此後,沈從文嚴於律己,勤勉學習,最終成為一代文學大師。

我們可以做一個很有意思的假設,如果他當初忽略自己的錯誤,屢教不改,一意孤行,那麼,那些不被吸取的教訓,是不是就有可能成為他成功路上的障礙?

一代暴君商紂王,荒淫無度,不理朝政,在與西周的戰爭中多次戰敗,在屢次的失敗中,教訓擺在眼前,卻不思進取,反而以運氣之說來推脫,最終被一個諸侯小國所滅。國家所經歷的戰爭的苦難,因統治者的不作為,不思取而變成一種無謂的犧牲。

沒有從失敗中汲取最根本的教訓,即使從別的方面做再多的努力,都不過是徒勞。

03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有時會變成滋生更多失敗的溫床,有的人以這樣的安慰麻痺自己,信以為真只要繼續努力總有一天會成功。

如果成功只要拼命努力就好,那世界上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失意失敗的人?難道僅僅是因為不夠努力?

其實,“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還有一個隱含的條件,那就是吸取失敗的教訓,把這種教訓時刻懸於心頭,變成明燈,照亮往後的路。

這個世界,努力了不一定成功。那些明明很用力生活,卻依然過得潦倒不堪,始終無法實現自身理想抱負的人,或許他們當下應該做的,不是繼續匆忙趕路,而是花點時間停下來,對過去做一個總結。

為什麼失敗?從中我能得到哪些有用的教訓?往後我該如何有效避開相似的路障,更快更穩的抵達目的地?在心裡羅列出這些問題的答案,銘記於心,那麼,對於未來的路,你將會比之前更清晰明瞭。

不是所有的失敗,都有資格被稱為成功之母。

稍作停留的意義是為了走得更遠。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