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如何用品牌化內容講述溫度與性情

作者丨黑羊 來源丨記者站

(jizhezhan)

先看一組標題。

《尋藥的武漢護士:雖然怕,但我們願意守護這座城》

《我在電話這頭,試圖幫武漢人平復“被現實打蒙的感覺”》

《4位武漢普通人:上班前,我會幻想將前往戰場拯救世界》

《唐駁虎:說到零號病人,專家為何如此不屑?》

《唐駁虎:病毒是誰製造的?謎底已經揭開》

《唐駁虎:疫情最終如何結束?取決於3個重要參數!》

《美國放射腫瘤學會院士:用CT作為新型肺炎確診標準刻不容緩》

《醫藥專家:雙黃連能抗新型冠狀病毒?不可能》

這是鳳凰網自媒體“在人間”、“唐駁虎”、“腫瘤情報局”三個品牌工作室的部分作品。

特殊個體的口述故事,基於數據與信息的獨到分析,專業人士的認知科普,這三個維度的立體呈現,構成了鳳凰網疫情期間內容生產的一種獨特生態。無論是對個體命運的關照,對信息的分解,對科學的解說,疫情中的每一次講述,都是文字中投射出的溫度與性情。

專訪 | 鳳凰網:如何用品牌化內容講述溫度與性情


“先天劣勢”如何出圈


大年初四(1月28日),新冠病毒的感染確診人數正在節節攀升時,鳳凰網榮譽主筆唐駁虎將文章《武漢疫情,背後有一個被忽視的重要背景》獨家發佈到鳳凰網自媒體平臺大風號,文中的“重要背景”立刻受到關注。

這一天,大風號“在人間”發表文章《媽媽在武漢隔離病房去世》——主人公倩倩在疫情中的真實遭遇催人淚下,該文章被數十次引用、轉載,在全網閱讀超5億人次,倩倩最終得到了湖北方面的高度重視。

以此同時,另一個鳳凰網自媒體“腫瘤情報局”則動用全球醫學專家作者,對疫情進行分析解讀,併發文提出“CT檢測優於核酸檢測”,在混亂的疫情之初,文章無疑為病情確診提供了更為精確、快速方法支持。

疫情中的要聞、數字新聞和移動端的內容生產,一樣重要且緊迫。比如用大數據闡述疫情的快速變化,還比如動用母公司鳳凰衛視在全球遍佈的記者為網站供稿,這些獨特、具備全球視野的內容產品,讓疫情中的鳳凰網在眾多門戶中獨樹一幟。

作為傳統門戶網站,鳳凰網的“先天劣勢”是沒有記者,想要在疫情中“出圈”,僅僅有編輯團隊是不夠的。

其實從“古典互聯網”走出來的門戶網站大多如此。由於前線資源幾近於無,眾多門戶網站在疫情中淪為“信息轉發機”,在這次報道戰役中,鳳凰網長期以來重視並著力打造的自媒體工作室成為了其突圍的有力武器。獨特的原創報道產品彌補了一線新聞的匱乏,其傳遞“溫暖、快樂和力量”的信息價值,始終讓報道擲地有聲。

易觀數據顯示,截止2月24日,鳳凰網疫情原創內容在微信公眾號上獲得的30篇10W+;移動端DAU增幅最大72%;鳳凰新聞App較國內其他門戶網站移動新聞客戶端,人均使用時長、人均啟動次數NO.1,百度搜索指數居首位,微博微指數峰值最高,微信指數第二。

唐駁虎一篇《日本撤僑報告,透露了病毒根本秘密》微信閱讀破570萬;《在人間》一篇《媽媽在武漢隔離病房去世》公眾號單條閱讀超2000萬。

在3月1日,鳳凰網還上線了一篇有關伊朗新冠狀病毒的稿件,其母公司鳳凰衛視駐伊朗記者採訪當地官員並向鳳凰網供稿,披露了伊朗疫情的諸多細節,為國內讀者瞭解全球疫情發展,提供了翔實的報道。

總編輯鄒明是國內接觸互聯網較早的媒體人。對於門戶網站的抗疫,他認為,疫情之下,浮在微信、微博上虛假聳動、高級黑低級紅或博流量的雜音太多。這些雜音干擾著民眾的視聽,這時需要有專業、有擔當的媒體聲音出來。

“我們應該呼籲更多的媒體來抵制無公信力的信息,鳳凰網要對媒體報道實現引領。對此我們一直堅持,並嘗試通過各種方式不斷進行創新。”鄒明說。



考驗

記者站:疫情對媒體來說,是對能力的考驗,也是對閱讀量和影響力的放大,可否介紹一下鳳凰在疫情期間媒體傳播方面的情況?

鄒明:鳳凰網屬於商業網站,也是中央網信辦和北京網信辦管理下的互聯網媒體,按照國家的規定,我們只有轉發權,沒有采訪權。因此我們嚴格按照國家的規定進行信息傳播。

疫情報道中我們抓住了幾點:第一是互聯網產品。我認為互聯網媒體就是互聯網產品,傳統媒體採寫、記錄、編輯然後發表。但在社交媒體、自媒體的時代,我們除了文章外,是第一家推出疫情數據報道的,並通過技術手段進行了很好的傳播。

第二,鳳凰網大風號有幾個自媒體工作室,他們迅速轉向疫情報道。豐富了我們的原創新聞產品。並且他們在諸多的原創報道中融入鳳凰網的品格:真性情、有風骨、有溫度、敢擔當。這讓我們的內容產品在很多媒體中獨樹一幟。

第三,疫情之下,微信、微博等網絡雜音也特別多,有虛假聳動的,有博流量的,有高級黑低級紅的宣傳,這些都或多或少會干擾視聽,所以需要有專業的有擔當的媒體聲音出來。我們也希望做到通過新聞產品去抵制無公信力的信息,力圖對當下的報道實現某種引領。

所以鳳凰網一直堅守的價值觀:“中華情懷、全球視野、包容開放、進步力量”,在這次疫情報道中得到了比較充分的體現。


專訪 | 鳳凰網:如何用品牌化內容講述溫度與性情

記者站:我們也注意到鳳凰旗下的工作室非常活躍,產出了不少印象深刻的作品,特別是在人間、唐駁虎、腫瘤情報局這三個,能否簡單介紹一下?

鄒明:一個是“在人間”,實際上我們培養這個工作室長達8年了。這個號的內容就是講述老百姓的故事,甚至是邊緣人群的人情冷暖故事。在長達一個半月裡,在人間的報道主題完全扣在了疫情這上面。

網友對“在人間”的這種個人化的講述方式也比較認可,也有網友留言說,感受到了字裡行間的溫度和擔當。

唐駁虎工作室也是我們打造5年的一個品牌,他的特點是善於數據分析。唐駁虎有很多成功的作品,比如“馬航事件”分析等等。唐駁虎這次也全面轉向了疫情分析報道,包括國際和國內的傳播途徑,他查閱了很多的報道。

另外一個就是腫瘤情報局。我們做了兩年,是由一群知識精英和傳統媒體人建立的工作室。裡面有很多都是國際一流醫學專家。他們一開始做大健康,現在則轉向了對武漢疫情的報道。我們的編輯參照疫情的變化,對他們提出要求和指導,然後一步步發表了十幾篇文章。

優勢

記者站:目前看,鳳凰的最大優勢是什麼?咱們是怎麼放大這種優勢的?

鄒明:作為互聯網媒體,一定要有交互式的數據產品,這是傳統媒體沒有的。我們也藉助了傳統媒體的採編形式,通過這樣的自媒體工作室的形式來做出了我們的特色。

做為網絡媒體,我們還肩負著自己的媒體責任。比如把對人性的關懷融入到報道中。有兩個概念是我們在業界第一個提出的,一個是當每天變換疫情感染人數的時候,我們提出這不僅僅是數字,其實是一個個生命;另一個,我們是最早提出“不要歧視武漢人”這樣的概念,最終形成了口號。

這樣,鳳凰網的整個報道比較有人情味在裡邊。

記者站:鳳凰在移動端上線了一個“抗擊肺炎”的頻道,這個頻道是怎樣籌劃的?編輯的配置是怎樣的?

鄒明:這次我們的抗擊肺炎頻道,半天就上線了,因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不光是人工、還有技術手段。這也是鳳凰網有別於傳統媒體重要地方。我們可以在一個小時之內就建一個頻道,把所有的內容集中在一起,然後用人工去設定內容的分類,這樣就非常快速、精準。

疫情報道中,我們有兩張重要的圖表,也是我們的產品,一個是中國疫情的圖表,另一個是全球疫情的圖表,這也是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的,所以作為互聯網媒體,內容團隊隨時都可以和技術產品人員一起進行工作,編輯提出一個設想,技術馬上就實現,無縫對接。

國際化

記者站:一直以來,鳳凰的新聞都是帶有國際化視角,在這次疫情報道上,如何側重這種國際化?

鄒明:我們藉助母公司鳳凰衛視的力量。包括在美國的有兩名記者、日本一名記者、還有在伊朗的記者。這三個地方的鳳凰衛視記者,特別為鳳凰網供稿,這也是我們有別於其他網絡媒體的地方,也是我們的先天優勢之一。

另外,鳳凰網非常重視兩岸三地的疫情發展。我們組織了一篇比較長的稿子,是我請中國臺灣媒體人寫的,因為中國臺灣在這次在疫情控制、治療方面,是被給予很多的讚譽的。所以我找他們當地的媒體人就此寫了一篇稿子。

鳳凰網是一家兩岸三地的媒體,並且更加註重全球華人區,報道其他地區以及華人如何抗擊疫情,這也是我們的特色。

記者站:腫瘤情報局目前是以加盟作者和專家的形式,這個品牌有點像果殼和丁香,請問這個工作室是怎麼運營的?

鄒明:每個工作室有他自己的人,長期形成一個固定的團隊。但在疫情報道中,我們給定大方向。定什麼主題由他們自己去找。

比如說腫瘤情報局,之前就有關於CT和核酸哪個檢測更好的討論,“情報局”的人說必須用CT來做,否則那麼多病人,核酸檢測來不及。這篇文章,是美國著名的腫瘤專家安德森醫院的終身教授張玉蛟先生寫的。

專訪 | 鳳凰網:如何用品牌化內容講述溫度與性情

腫瘤情報局在春節之前就說,這一次疫情的爆發絕對要超過“非典”,春節期間可能要大規模爆發。而作者也不是那麼隨隨便便寫,他是負責任有根據的。

策略

記者站:解讀、調查、故事、科普、快訊,它們中有主次嗎?最看重哪個?

鄒明:第一,要聞團隊就是發快訊的,快速是網絡媒體永遠保持的特色。第二,必須有自己的主打產品。我們除了幾個工作室做原創,還有數據化產品,每天晚上還有疫情報告,所以網絡媒體不是24小時把新聞發出去就行了,必須有鳳凰網獨特品牌的產品。

我們對編輯的訓練,要編輯懂得互聯網信息流產品的技術、懂得用戶畫像、懂得智能分發,這樣才能把產品呈現出不一樣的特色。

鳳凰網的培訓都是技術部門給編輯培訓,技術人員來講現在的主流產品是什麼?如何把信息發到指定用戶的手機上?我們要編輯理解這些技術。


“在人間”主編馬俊巖:關照個體命運

是我們的出發點


專訪 | 鳳凰網:如何用品牌化內容講述溫度與性情

記者站:介紹一下在人間的基本情況,如人員,產量,影響力,選題標準?

馬俊巖:在人間有很多自身原創稿件,也有一部分約稿。我們平常平均每週一期圖片故事,從1月24日開始進入疫情報道狀態,2月14日以前平均每天一篇,之後每週三篇左右。在微博上,《疫情下的春運》單條閱讀量達到2200多萬,《媽媽在武漢隔離病房去世》單條為1800多萬,#媽媽在武漢隔離病房去世#話題詞總閱讀5.3億,討論數13萬以上;另外,《媽媽在武漢隔離病房去世》在微信端閱讀數2000多萬,發出後,湖北省婦聯聯繫到我們,承諾解決倩倩的困難;《武漢封城第一天》100萬以上,10萬+有16篇。

記者站:和其他媒體屬性比較強的號比起來,在人間體現出來非常明顯的個體關照,包括個人情感、個人故事,基本都是口述模式,怎麼找到這種呈現方式的?

馬俊巖:在人間一向關注個體的人,命運、情感和人性。我們的 SLOGAN是“用冷靜的敘述抵抗冰冷”,數字是冰冷的,但數字背後的個體是真實鮮活的。

我們在疫情報道中用第三人稱的也有,但很少。首先,這跟在人間的定位是契合的,關照個體命運,是我們的出發點。

而口述者,在疫情爆發早期,幾乎都是求助的,尤其是病床難求、核酸試劑盒難求,他們有強烈的表達的慾望,希望通過講述,獲得更大程度的關注,從而解決自身面臨的艱難處境;我們當時想,能救一個是一個,都是人命啊。

親歷者口述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是在每天的確診和疑似數字之外,讓公眾獲得了更大程度上的知情權。我們也相信,他們的口述,是歷史的一部分。

專訪 | 鳳凰網:如何用品牌化內容講述溫度與性情


記者站:《媽媽在武漢隔離病房去世》,這一篇口述打動了很多人,它背後有什麼故事?操作上有什麼難度嗎?

馬俊巖:我們最初聯繫到倩倩時,她媽媽還在病房,她希望通過媒體的力量,幫到媽媽,但是很不幸,病情發展太快,她媽媽去世了。這時,她爸爸也住了院,她和哥哥也有疑似的症狀,家裡還有嫂子和侄子。她很擔心再失去爸爸。這是一個特別容易引起人共鳴的故事。

這篇稿子,發出去後,影響很大,湖北省婦聯官員找到在人間,承諾解決倩倩的困難。最後,確實幫到了她,她也向我們表達了感謝。

記者站:咱們是怎麼找到這些口述者的,在寫作中會對他們的敘述有干涉嗎?

馬俊巖:很多口述者是我們在微博及其他社交平臺上找到的,也有一些來自在人間後臺收到的求助信息。另外,我們從做疫情報道開始,就在微信公眾號上開始徵稿,目前投稿有30多萬字了。我們會選擇其中一些發佈,發稿之前會跟投稿人核實。


主筆唐駁虎:把講述事件降維

不那麼抽象


專訪 | 鳳凰網:如何用品牌化內容講述溫度與性情


記者站:唐駁虎這個號也是以分析解讀為主,每一篇確是串起了不少東西,這在其他媒體平臺中還是比較少見的,平時是怎麼寫稿的?疫情期間的寫作量有多少?

唐駁虎:我從1月15號之前連著寫、看資料,15號之後休了幾天,結果到除夕之後一直是高強度工作狀態,沒有任何的休息,因為確實稿件涉及的面太廣。

我到現在也是一個人。當然會有很多朋友幫忙,比如疫情的稿子,文章裡會涉及到很多生物的話題,我就問好幾個學生物或者學醫的朋友,有的他們也不能確認,因為這個學科分類太細,他們還得去問他們做這方面的朋友。一些重要的信息都得確認一下。

我在第一篇文章(1月28日《武漢疫情,背後有一個被忽視的重要背景》)之前,一直在看很多資料,包括數據,看了大概一週之後才開始著手寫作。

開始我一直在關注感染人數增長曲線, 然後還在看武漢、湖北,包括國內外的數字變化。我在文章中也貼過表格,分析這些數字每天都得算,還得看死亡率、重症率,包括湖北的感染數字大概被低估了多少?我都必須做出估算。但最關鍵的還是那個日本撤僑報告,那是最重要的一篇,事實這一篇也是一直在跟各方面的數字一點點算和比較。

專訪 | 鳳凰網:如何用品牌化內容講述溫度與性情


記者站:作為一個“新聞極客”,唐駁虎有什麼方法論的東西?是觀點判斷先行,還是分析過程先行?寫作的時候會使用什麼工具嗎?

唐駁虎:肯定是數據、事實在先,你從事實中才能抽象出一個場景,我看了很多,包括我會看網友對每個省的統計數據,有網友統計了每個省他有到底多少是輸入性病例,多少是被輸入性病例、傳染的病例,我用了一個數據模型算了一下得出一個結果,後來發現我寫的時候,已經好幾個省都公佈這個具體數據了,我就直接用公佈的數據,它比模型更準一點。

打比方和講故事,這是寫科普最常用的兩個辦法,能把很多複雜東西給他簡單化了。一個事情的來龍去脈,你就用講故事的方式,知道這個事情大概是怎麼來的,我儘量的把事實壓縮到一個初高中文化,這樣大多數人都能聽懂這個事情是怎麼來的,怎麼回事。

要把講述事件降維,不要那麼抽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