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丨陳春花:降成本、新業務、數字化……應對疫情危機企業還有哪些生存之道

一場疫情讓中國企業面臨著一場“生死大考”。在這場“生死大考”裡,哪些企業能活下去?企業該如何應對業務萎縮、現金流緊張、員工焦慮不安等難題?危機過後,又該如何覆盤來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針對這些問題,界面新聞記者採訪了《危機自救:企業逆境生存之道》的作者陳春花教授。

陳春花是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代表作有《共生》和《管理的常識》等。陳教授在其新書《危機自救:企業逆境生存之道》中,根據幾十年的管理研究,總結了企業在危機中該如何通過快速應變的措施實現自救,又該如何強化自身的“免疫系統”,以持續應對變化,獲得長久的發展。

陳春花認為,在危機中,裁員不是上策,政府需要給出相應的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直接的壓力是企業家的,有擔當的企業家,會把保護員工、保有員工作為重點;要極限式降成本;危機之後要思考變革之道,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界面新聞:根據您的研究,當出現新冠病毒這樣的黑天鵝事件時,具有哪些特徵或者說基因的企業更容易在危機中生存?

陳春花:遇到危機時,企業能否活下來主要看企業自身的抵抗力。具有較強抵抗力的企業一般有以下幾個特徵:第一,財務相對穩健,現金流比較充足。第二,組織具有柔性,企業組織本身具有比較強的包容性和跟不確定相處的能力,應對變化能夠做出快速響應和調整,比如有些企業48個小時就可以用新方法開展業務,有些原本線下經營的企業能讓員工迅速變成直播員,線上賣東西。第三,企業家自己有定力,有生存和發展的信心。第四,企業有能力跟產業鏈或者價值鏈的夥伴快速尋求合作跟協同,能快速整合不同的資源。

界面新聞:您講到企業家要有定力、有信心,但這些只能幫助他們保持心態上的平衡,真正帶領企業度過危機需要的是切實有效的行動。您認為在危機中,企業家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

陳春花:企業家首先要在一片迷茫和混亂當中找到方向,然後要讓企業快速運轉起來,要調動公司員工全員參與到解決危機中來。

有擔當的企業家,會把保護員工、保有員工作為重點工作。危機當中,很多企業業務萎縮、現金流緊張,有生存壓力,有些企業家採取裁員的方式解決,但是有些企業家決定動用一切資源、一切力量來保護、保持員工。在我看來,優秀的企業家首選應採用後者。舉個例子,1933年經濟大蕭條時期,IBM為了保護員工,決定從零開始發展海外市場,結果真的打開了海外市場,員工也保住了,IBM因此成為一家全球性的公司。他們的負責人說:“與其說是我們通過努力變成了全球性的公司,不如說是因為我們要保護員工而不得不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公司。”裁員只能解決短期的問題,讓員工釋放能量、和員工一起度過難關,才能讓企業在危機中成長。所以每當有企業家來跟我諮詢裁員問題時,我就跟他們討論其它的可能性,最後總能找出方案來。比如這次疫情中,有主打線上銷售的企業無法開業,但是堅持不裁員,而是讓所有的員工上抖音賣貨,結果銷售量反而比疫情前翻了好幾倍。

界面新聞:對於初創期、成長期和持續發展期的企業,應對危機的戰略應有什麼不同?

陳春花:不管處於哪個階段的企業,在應對危機時的戰略都應圍繞真正為顧客創造價值展開。

對於初創期的企業,首先要確保生存,要聚焦於能帶來現金流和業務的產品。

對於成長期的企業,要把重點放在業務調整上,暫停短期虧損、長期盈利的項目,加碼能快速帶來現金流的項目。

在持續發展階段的企業,免疫力會比較強,應藉助危機進行變革和創新。這些企業資源比較豐富,業務也相對穩定,但一般也缺乏變革的動力,固守已有的業務不變。在危機時進行變革和創新更容易獲得內部認同,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做好準備。

界面新聞:危機到來時,員工難免焦慮,管理者該如何穩定員工、鼓舞士氣?

陳春花:鼓舞員工士氣無外乎從三個方面入手:讓員工有事做,讓員工能做成事,讓員工能分享做成事之後的價值和利益。危機中,管理者要告訴員工可以做什麼事情,並要提供工具、平臺、方法給員工。好的團隊是打出來的,管理者帶領員工一起不斷克服困難,不斷做成事,團隊的士氣就會非常高。管理者也要幫助有特殊困難的員工解決問題,這對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很有幫助。

界面新聞:現金流枯竭是很多原本發展良好的企業在危機中倒閉的主因,您認為企業應該如何應對現金流的問題?

陳春花:曹德旺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其實大量的企業都是隻儲備三個月的現金流,企業要想辦法自救。我非常認可他的觀點,真正能幫企業的還是自己,企業要快速的在這三個月中去尋找新業務、新現金流,要想辦法降低成本。根據我的研究來看,企業要想節省成本,其實有大量空間,從流程、會議、管理習慣到決策過程,平時有非常多的成本浪費,在危機時,這些成本都可以減少,企業要挑戰極限式的降成本。比如企業決定線下轉線上,按照平時的操作,可能得先研究可行性,然後內部要走一個繁瑣的流程,才能實施。這些程序都是可以節省的成本,在危機中要先想法把成本降下來。

界面新聞:疫情開始以後,各地政府推出了很多幫扶措施,您認為這些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企業度過危機?

陳春花:從出臺政策的層面講,這一次政府響應速度非常快,措施也比較有針對性,涵蓋面也比較廣,無論是從社保、稅費,還是從交通、貸款,都涉及到了。

但還有兩點需要注意。一個就是政策的落地時間要快。如果政策很好,但是到落地需要非常長的時間,那出臺的政策意義也不大。在應對危機時,所有的程序、流程都要比平時快,才能讓企業及時享受到政策紅利。第二,政策要在操作層面上有可行性。企業去申請要經過哪些步驟,需要什麼樣的門檻,這些都要切實可行,才能讓政策真正落地。

界面新聞:您認為在危機之後,企業該如何覆盤、總結,從而提高抗風險能力?

陳春花:企業覆盤大多數只從內部總結,比如自己的哪些措施比較有效、哪些措施需要改善,比如同行哪些地方做得比較好、哪些企業有特別的應對之道值得學習,等等。這些覆盤是最基本的,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危機帶來的變化是什麼,要從變化中尋找機會。

企業覆盤時要關注根本性的變化,要讓自身的能力跟上這些變化,才能提升抵抗風險的能力。具體可以從以下五個方向著手:第一要看是否有數字化的能力;第二要關注內部組織管理結構是否能發揮全體員工的主動性;第三要看企業的發展模式是否適合新時代,要關注共生模式;第四要有遠程協同辦公的能力;第五要注意傳播、顧客溝通、品牌建設的變化,重視私域流量。

专访丨陈春花:降成本、新业务、数字化……应对疫情危机企业还有哪些生存之道

陳春花 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2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