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我學會了中國失傳千年的舞蹈

口述 | 黃豆豆

主播 | 張鈺良

出品 | 惟物論FM

節目音頻及黃豆豆舞蹈視頻,請移步訂閱號:惟物論FM查看。



在日本,我學會了中國失傳千年的舞蹈

黃豆豆,舞蹈家

我覺得對於我來說,珍貴的、有特殊意義的物件挺多的。最近一段日子,讓我自己感到最來之不易的一件東西,就是跳雅樂舞蹈《蘭陵王》時用到的面具。

雅樂舞蹈其實是在中國古代宮廷裡面形成的宮廷樂舞中非常重要的一支。中國的禮樂制度從周朝形成體系以後,經歷了春秋戰國各個朝代,就這樣一直流傳下來,到了唐代就發展成了當時全世界最龐大、且有自己文化屬性和特點的宮廷舞蹈。


在日本,我學會了中國失傳千年的舞蹈

日本嚴島神社的《蘭陵王》舞蹈表演

我最早知道《蘭陵王》是在一次中日友好交流的演出上。看到雅樂舞蹈《蘭陵王》的時候我就在想,蘭陵王不是中國的嗎,怎麼是日本人在跳?而我們自己好像只有一些傳統的記載裡面存在。後來瞭解了背景以後才知道,當時很多中國的宮廷舞蹈對周圍的國家產生了很深的影響,所以很多國家就派當時的遣唐使過來學習。

《蘭陵王》這支舞蹈對於雅樂舞蹈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最早它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豐功偉績,在軍隊裡面跳的一種軍樂舞。後來漸漸地就進入了宮廷。尤其是在唐代早期的時候,《蘭陵王》在唐朝宮廷的禮樂裡面,是一部很重要的作品。但是也有一個傳聞,到了唐朝的中期以後,這個舞蹈本身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演的越來越少。


在日本,我學會了中國失傳千年的舞蹈

日本向唐朝派出大量遣唐使,將中國文化傳播到日本

根據現在有限的資料來看,1300多年前,很多來大唐的留學生裡面,有一位留學的僧人,他學會了這個舞蹈,把這個舞蹈帶回了日本,並且在日本受到了重視和歡迎。後來,在他們每年最重大的節日時,奈良著名的神社春日大社就規定,每年開場的第一個舞蹈必須是《蘭陵王》。因此,《蘭陵王》這部作品在當今的雅樂體系裡,應該說是最有代表性的男子舞蹈。

當時我就有了一個想法,我自己既然是從事中國傳統舞蹈表演的,如果有機會的話,特別想把這支舞蹈學回來。所以在六年前,中組部從全國甄選一批資助的文化項目,當時我自己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情,填了自己的課題項目——把流失海外的中國活文物帶回家。


在日本,我學會了中國失傳千年的舞蹈

奈良的春日大社

因為我之前看到很多的報道提到,很多失散在海外的文物,我們國家都通過很多的辦法把他們都一件一件帶回來了。但是我想,像《蘭陵王》這樣的舞蹈因為歷史的原因,在中國斷代了1000多年,如果稱這些舞蹈為活文物也不為過,所以我自己作為一個學習傳統舞蹈的人,也儘自己的一點力量,把流失在海外的這些活文物帶回來。

五年前,沒想到這個項目課題真的就通過了。通過以後,組織上也給了我一筆很可觀的費用——將近人民幣60萬元。我當時想了很多的方法,最後終於聯繫上了日本的一位雅樂老師,叫東儀秀樹。他是非常棒的一個雅樂的傳承人。


在日本,我學會了中國失傳千年的舞蹈

日本雅樂音樂家東儀秀樹

我們的見面也很有意思,先是將近十年以前,我們推出了一部舞蹈作品叫《木蘭》。在《木蘭》這個作品裡,東儀秀樹先生負責作曲,我是中方的編舞,所以我們最初的合作是作為一部戲的主創而認識的。因為第一輪演出非常成功,到了第二輪演出的時候,他就說他不但要作曲,還要作為主演上臺,所以他就在劇中扮演了我的師父。

演出結束以後,大家都非常高興,所以趁著大家特別高興的時候,我就跟他說:“在創作班子裡,我們是作曲和編舞的關係,在舞臺上我們是師徒的關係,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性,把這種師徒的關係在現實中也繼續下去呢?”他一開始也很意外,後來我就說:“我知道你們家傳承的雅樂文化中,其中有一部作品是《蘭陵王》。我知道你會跳,你能不能教我?”


在日本,我學會了中國失傳千年的舞蹈

演出《木蘭》時黃豆豆與東儀秀樹的合影

一開始東儀秀樹也沒有很明確地答覆我,隔了三四年終於是說動了他。大概是在2015年左右,我就去了東京跟他學習。當時第一次演出的時候,服裝還是租借的,因為沒有辦法那麼快地製作出一套服裝,尤其是面具,它的製作過程是非常的講究和考究的。

第一次演完之後,我們就用了政府給我們的支持經費在日本訂做服裝,從衣服、鞋子到面具,以及所有演出的配飾。剛好是在10天以前,日本的正倉院展出了在那裡的中國五絃琵琶。為了慶祝這樣一件事情,我們也是調集了各方面的力量,組織了一臺演出,這次演出後也終於把幾年前在那訂做的服裝拿到了。


在日本,我學會了中國失傳千年的舞蹈

黃豆豆第一次演出《蘭陵王》後 向觀眾講述自己與東儀秀樹的“師徒情誼”

到了京都以後,在現場所有的準備活動都完成以後,早上我就來到了服裝廠,他們就把整套的服飾分成7個盒子打包以後交給我。我還是不放心,我說能不能讓我在這裡試穿一次?因為這個衣服裡三層外三層的,每一個結怎麼打,每一個配件怎麼戴,是有很多講究的,所以在試穿的時候,我們在邊上同時把過程錄了下來。一個是為了清點一下所有的件數,另外也為了記住身上的服飾的每一個地方的細節是怎麼操作的。因為演出的時候一個人是無法獨立完成這麼裡三外三層的服飾穿戴的。全部試完之後,我們就準備坐新幹線回來。而且當地的規定也很嚴格,每個人手上不許超過幾件行李,所以我們也是歷盡千辛萬苦,又從京都把這套服裝帶回東京去演出。

演出結束以後,那天晚上我是第一次身邊沒有老師在,也沒有服裝師在的情況下,我要把從頭到腳裡三層外三層所有的服飾配件,小到系在腰上倒數第二層的腰帶,包括襪子,都要按照自己的記憶,把它們重新打包回去,所以那天就發生了一件很戲劇性的事情。


在日本,我學會了中國失傳千年的舞蹈

室町時代的《蘭陵王》面具

我一開始去整理這些服裝的時候,邊上還有一個臨時用隔板搭建出來的簡易化妝間。我在疊那些衣服的時候特別仔細,腦海裡努力地回憶每個細節應該怎麼弄,旁邊的工作人員就開始拆除臨時的化妝間了。而我在專心致志地整理衣服時,就已經把時間都忘了。當我把所有的七個盒子都打包回去的時候,回頭一看,所有的簡易化妝間都已經拆完了,就剩下我整理服裝的那張桌子,人家也不好意思趕我走,這真的很有戲劇性。你開始打包的時候,周圍整個都是隔板搭成的簡易化妝間,等你全部整理完了,一回頭背後是一個偌大的空曠空間,所有的隔板已經不見了。所以,這個過程真的很有意思。

而第二天早上更加戲劇性,一睜眼我彷彿聽到雨打著玻璃窗的聲音,我就趕緊條件反射的“譁”地拉開窗簾,一看,外面下著大雨,我真是傻眼了,因為那裝著服裝的七個盒子都是紙板做的盒子,但是這些衣服是絕對不能被水淋溼的。當時還有40多分鐘就要發車去機場了,怎麼辦?那七個盒子我根本一個人抱不過來。我是在京都車站買了一個可以拖拽的大箱子,七個盒子也只能裝得下六個,手上還得抱著一個。


在日本,我學會了中國失傳千年的舞蹈

黃豆豆身著蘭陵王的服裝 與日本雅樂演奏家們在一起

後來,不能說隨機應變,也是被逼急了,我就跑到樓下前臺問:“你能不能給我找七個最大號的塑料袋?”結果工作人員在下面怎麼找都找不出,一個盒子都裝不進去。到最後他們也急了,就找了打掃房間的人,他們那裡有裝垃圾的大號塑料袋,給我找了七個新的。我現場把這些服裝的紙盒全部用透明膠布封死,冒著大雨帶到了機場。

到了機場以後,我再找了專業的打包服務,當時還想的是,這一個個地打成七個包可能也不行,我就把大大小小的盒子重新組合了一下,把七個盒子變成了三個,再讓他們用防雨的材料把服裝全部打包,最後還是行李超標了,所有的盒子都託運了。

其中,那個面具我絕對不敢託運,因為面具非常地脆弱,同時也是這支舞蹈服飾部分的靈魂。大家都知道,據說蘭陵王是一個長得非常俊美的將軍,但是由於長得過於俊美,所以每次打仗的時候對手都會嘲笑他。後來他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士氣,表達自己戰鬥的決心,他就給自己做了一個特別英武的面具,戴上面具指揮自己的部隊,屢次獲得戰鬥的勝利。


在日本,我學會了中國失傳千年的舞蹈

1992年,在邯鄲考古專家馬忠理邀請下, 日本奈良大學教授笠置侃一率領雅樂團 在磁縣的蘭陵王墓前供奉演出了

這也是在雅樂舞蹈《蘭陵王》裡面,面具是這個人物的核心,因為他背後所有的文化內涵和人物的符號,就集中在他的面具上。這個面具我就一直自己手提著,上飛機的時候,上面的行李架一放下來,我把放面具的紙盒子往裡一放,剛好就能放滿那個空間,正好能關上門,這個事算都算不了那麼準的。

飛機快到上海上空的時候,我一看萬里晴空,天氣非常好。後來我回憶起來,準備學這個舞蹈費了七八年的時間,從第一次借服裝演出,到現在領訂做的服裝演出,用了五年時間,那一路把它們帶回來,又是坐火車,又是坐飛機,又是下大雨,其實中間過程很艱辛。

我內心都想過放棄,但是我就在想,回想一下1300多年前,那麼多的遣唐使來中國學習,人家那個時候沒有飛機、也沒有火車,但是這些東西他們都要帶走,為什麼帶走?因為那都是好東西,那是凝結我們中國人祖先智慧和文化的好東西。所以我一定要排除萬難把它們帶回來。

現在這套服裝已經被我帶回來了,這也是國內唯一的一套雅樂舞蹈《蘭陵王》,從頭到尾全部的服飾、頭飾、面具和鞋履。所以我也想把它保護好。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上海歌舞團的服裝的保存環境還不夠,因為服裝師一再對我說,這套衣服終生不能水洗,必須要放在抽溼的環境裡,尤其是像上海這樣的地方,因為陰雨天比較多,每年還有黃梅雨季,儘管我們每年做很多的準備,每年還是有衣服發黴,這個實在是沒辦法。


在日本,我學會了中國失傳千年的舞蹈

黃豆豆表演舞樂《蘭陵王》

這麼貴重的一套服裝,絕對不能輕易地就把它給放到地下室的服裝倉庫裡了。我打聽了一圈,最後有人告訴我,上海圖書館在保護一些重要的書籍的時候,是有抽溼環境的,所以我跟上海的圖書館多次的聯繫,現在基本已經談定了,圖書館給我們這套雅樂的服飾騰出一個空間,放在抽溼的環境裡,這樣可以儘可能地保護好這樣一套服飾。

我想,對我自己來說,跳過了那麼多的舞蹈。這次《蘭陵王》舞蹈的研習,包括這些服裝,尤其是蘭陵王的面具,對我來說好像是我這段時間裡最大的一個驚喜,也是我此刻最願意跟大家分享的舞蹈背後的故事。

在日本,我學會了中國失傳千年的舞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