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人由来考——基于《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志》的分析

萍乡人由来考——基于《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志》的分析

萍乡人由来考——基于《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志》的分析

摘要:萍乡移民的大致趋势或者说在萍乡人的记忆当中,萍乡人最主要来自于江西省内与相邻的湖南省,特别是与萍乡交界的七个县市;绝大部分萍乡人迁入时间为相对较晚的明清以至民国时期,尤其是在清代之后。

关键词:萍乡;移民;地名志

1引言

中国移民史研究已从通史性的移民史研究进入到区域移民史、移民社会史研究阶段。1933年谭其骧的《湖南人由来考》(以下简称谭文)是中国移民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主要利用氏族志、族谱分析湖南人的来源时间与来源地等问题,文章主要的结论为“湖南人来自天下……江西一省又居东方之什九”,而在“江西省中,又以庐陵一道、南昌一府占绝对大多数……此外北境之九江府得三族。东境之饶州府得四族。抚州府得五族。南境通赣南道但得大庾一族”。值得注意,与湖南交界的原属袁州府的萍乡未有一族。本文借鉴谭文的思路、方法,以萍乡为对象,在大数据的支撑下进行区域社会史的研究。

关于萍乡移民的研究,曹树基在《中国移民史》中分析各地还未出版的地名普查材料,认为萍乡人口中客家人占十分之一。郑锐达对《昭萍志略·氏族志》中记载的587个氏族的到萍时间进行分析,认为明中后期至清前期是萍乡最大规模的移民进入时期。另外,除了对萍乡移民做整体分析之外,在移民的个案研究方面,郑锐达在书中也详细分析了楼溪刘氏在萍乡入籍、发展的整个过程;笔者对萍乡文廷式宗族明中后期迁入萍乡,在萍乡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清末萍乡社会变迁,进行过相关的探讨。上述研究初步说明了萍乡移民的相关情况,然曹树基利用地名志中的部分数据来说明萍乡客家人数量,而郑锐达的研究中所利用的数据较少;个案的探讨有其局限性。因此,关于萍乡移民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将对《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志》(以下简称《地名志》)中5122个自然村落的建村时间与来源地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来讨论萍乡的移民情况。

2 《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志》

简介与说明

萍乡位于江西中西部,地处湘赣边界,素称“湘赣通衢”,相邻地区由东顺时针走,分别是江西的宜春、安福、莲花,湖南的攸县、醴陵、浏阳;萍乡地处江西的边缘山地,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零星分布,仅占萍乡面积的6%。

1986年的《地名志》是官方有组织地在1981-1983年,经过实地调查,查阅族谱1425部及其它历史资料521件编纂而成。《地名志》对萍乡的每一个自然村、街道等地名都有详细的调查,乡村地区几乎每个自然村都记录了人口数量、迁移时间、迁移来源、村名由来及参考资料等信息,而城区乡镇、工业人口聚集地等地缺乏迁移时间、来源地等关键信息,因此本文只对自然村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包括5122个自然村,涵盖人口834136,占当时总人口的68%。

《地名志》中自然村的建村时间与人口规模的关系,可证明《地名志》的移民信息可以采用。从表1可以看出,开辟时间越早的自然村人口越多,而时间相对晚则人口更少,这符合人口的自然增长规律。

萍乡人由来考——基于《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志》的分析

从上表可知,除了唐代迁徙的自然村,其他的自然村都随着建村时间的推后,其平均人口越少。宋代开辟的自然村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平均人口达368,依时间递减到1949年后新辟的自然村平均人口则少至34,而唐代开辟的自然村平均人口也达到334,与总体的趋势未有较大的偏离。因此,虽然使用《地名志》说明移民情况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但总体上能反映萍乡移民的大致趋势。

3 萍乡移民的迁入时间

萍乡自然村四建村时间,哪个时期最多,各时期后裔所占人口比重又是什么情况?详见表2

萍乡人由来考——基于《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志》的分析

据上表,《地名志》中5069个自然村有迁徙的时间,其中已经找不到唐代之前所建的村落,可考的最古老村落为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所建之紫清宫自然村,位于萍乡北部。与表1所揭示的各时期所建自然村随着时间的推后平均人口减少的趋势相反,表2中各个时期所建自然村的人口总数量在唐代至清代呈递增的趋势,这是因为如表1所示虽然建村时间较晚的村落规模更小,但萍乡在清以前时间愈往后新建的自然村数量剧增。其中,从自然村数量来讲,唐代所辟村落只有13个,宋代52个,元140个,三个时期的自然村总计仅占总数的4.1%;明所建的自然村687个,与前几代相比,数量有大的增加,但也只占总数的13.6%;清朝新建自然村的数量剧增,达到3870个,占总数的76.3%。也就是说,现在萍乡所见的村落有十分之九为明清时期所建,人口的增加也主要是在这一时期。明清这一时段内,移民进入的时间分布是什么情况?考查明清新建村落的时间分布,可以发现在这一时期移民进入时间的分布极不平衡。详见表3。

萍乡人由来考——基于《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志》的分析

迁移时间能具体到年号的自然村数量有4222个,占统计总数的82%,明清时期平均每年新建村落数量为7.7个。明代除了移民活跃的前期和后期,其他时期均低于2个,最高14个,最低仅0.8个,但都有民众的移民或迁徙活动。明代的移民或迁徙活动其规模与频繁程度,与清代相比有较大差距。清代各个时期每年新建村落数,最少为顺治年间也有91个,最高为咸丰年间高达221个。从上述数据看,清代最活跃的移民与迁徒时期是在清代中期,康熙至咸丰每年新建村落由7.7个升至22.1个,至宣统年间则递减到了93个。

上述讨论将萍乡的移民与迁徙活动放在一起考查,如果将两者单独分析,是否依然能认为萍乡人主要在明清时期来萍。在4601个有具体迁移来源地的自然村中。有1594个自然村是从萍乡以外的地方迁入,其余3007个自然村是从萍乡内部迁徙所建。1594个移民村落迁移时间分布,见表4。

萍乡人由来考——基于《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志》的分析

从上表可知,移民村落的建村时间的分布与所有村落的建村时间分布,在总体上基本一致。同样明清新建村落占十分之九,清朝最多,明朝其次。不同的是移民村落新建时间越早,其比例越高于同一时期所有村落新建的比例,例如,唐-五代十国时期移民村落新建占总数的0.6%,而占所有村落新建的比例仅0.3%,宋前者2%,后者1%,元前者3.2%,后者2.8%,明前者20%,后者13.68%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趋势则恰恰相反。萍乡迁徙村落与移民村落的趋势也相反,详见表5。

萍乡人由来考——基于《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志》的分析

从上表可知,迁徙村落的建村时间的分布与所有村落的建村时间分布,在总体上也基本一致。但是,迁徙村落新建时间越早,其比例越低于同一时期所有村落新建的比例。这两类村落不同的趋势表明,迁徙村落的大规模出现是在移民大量进入之后。

表4和表5说明,萍乡的迁徙村落近90%是在清代之后。也就是移民大量迁入之后所建。《地名志》对自然村迁移来源地的记录只上溯至上一次居住的地方,如果再往前追溯,绝大部分的迁徙村落也是由外来移民所建。200人以上的迁徙自然村有656个,其中可考188个自然村是由省内、福建、广东、湖南、安徽等省的外来移民村落所扩散。而其他村落也大部分是移民后代新建,只是有些移民迁入萍乡之时未自辟村落,而是依附于与自身有血缘或地缘关系的村落,随着自身发展壮大,逐渐迁移出去新建村落。这些村落的更上一次的移民迁徙来源地在《地名志》中无法考证。因此,绝大部分的迁徙村落是从移民村落迁移而来,是移民后代新建的自然村,可以纳入移民的讨论范畴

综上,大量移民进入萍乡发生在清代,从明末到清中期移民迁入持续增加,到清中期到达最高峰。除此之外,北宋末期、南宋末期、元末明初都是移民进入的小高峰,但规模与清代无法相提并论。

4萍乡移民的来源地

下面以《地名志》中的1597个移民村落的数据为基础,分析萍乡移民的来源问题。

萍乡人由来考——基于《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志》的分析萍乡人由来考——基于《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志》的分析

从表6可知,萍乡的移民来源地从省份分布来讲,比较集中,主要来自省内和湖南,广东与福建。来自省内的移民最多,占移民村落总数的49.8%,其次是来自湖南的移民,占总数的31.7%;广东第三,福建第四,两省加起来占总数的16.8%。上述四个省份的移民所建村落合计占全部移民村落的98%之多。其他省份安徽、河南、山东、湖北等省,比重均不超过1%,非常之少。以下具体分析这四省份的移民来源。

来自江西的795个移民村落,其来源地大多细化到某县,少数只记载府,下面以清代的行政区为统计单位。进行整理。其详见表7。

萍乡人由来考——基于《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志》的分析

由上表可知,省内移民村落来源地较为广泛,包括清代江西的袁州府、吉安府、赣州府、南昌府、瑞州府、抚州府、临江府和九江府等八个府,共38个州县,而未出现江西东北部的广信、上饶、南康(今江西九江市中部)和建昌(今抚州市的东南部)四府的移民。从府这一级别考量,其中来自邻近的吉安府的移民所建自然村占最大比重,达49.8%;其次是本府袁州府的移民,占省内移民村落的31.9%;来自赣州的移民村落占省内移民村落的8.4%。来自这三个府的移民村落,合计占省内移民村落的90.1%。就县级行政区而言,安福、万载、宜春、莲花、泰和、庐陵和永新的占全省移民村落的比重在所有州县中排前七位,分别占21.7%、18%、13.2%、6.6%、4%、3%和2.9%,合计69.4%,其余各县的比重均低于2%。

因此,萍乡移民村落省内来源地的分布趋势,基本是随着来源地距离增加,其移民数量逐渐减少,省内离萍乡最远的赣东北,如饶州府、广信府、南康府等府、赣南的寻乌、安远、会昌等县,未发现这些地方来的移民村落;而与萍乡邻近的省内四个县的移民所建村落的比重,分列省内所有县的前四位,东南交界的安福县在全省所有县中位居第一,东北交界的万载县排第二,东面交界的宜春县排第三,南面交界的莲花县排第四,合计59.5%。

湖南移民所建的村落在所有省份中,其比重排第二,达到501个自然村。详见表8。

萍乡人由来考——基于《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志》的分析

从上表可知,在萍乡的湖南移民村落中,来自浏阳的移民所建村落最多,占全省的401%,其次为醴陵占35.5%,攸县第三占13.6%,三县合计占湖南省移民村落的89.2%。上述三个县一浏阳、醴陵和攸县,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与萍乡交界,分列萍乡的西北、东面和西南。来自湘乡与茶陵的移民村落达勉强达十个以上,其他均是个位数。来自其他两省——福建与广东的移民村落,其具体到府、州、县的地城分布情况又是如何?详见表9

萍乡人由来考——基于《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志》的分析

可见,来自闽粤两省的移民村落中,来自闽粤边界区域的移民所建村落有95个,占所有闽粤两省移民村落的36%,非赣闽粤边界区域的移民所建村落仅古闽粤两省移民村落的6.6%。而其中两省不明府州县的移民村落占57.4%,所以赣闽粤边界区域占所有闽粤两省移民村落的真实比例将会更高。

萍乡的移民来源主要来自省内、湖南、广东与福建,占据绝对多数的是来自省内和湖南的移民。值得注意的是,共有七个县与萍乡交界,在以县级为单位进统计的移民村落中,这七个县的移民村落数量占据前七位,来自浏阳的移民村落有201个位居第一,醴陵有178个排第二。七县合计922个移民村落,占移民村落总数的58.4%。来自赣闽粤边界区域包括江西的赣南、闽西与粤东等地区(即客家大本营地区)的移民村落总计161个,占总数的10.2%。上述两部分合计占移民村落总数的68.6%。另外,除与萍乡邻近四县之外的省内其他地区的的移民村落数量,也高达320个,占移民村落总数的20.2%,而其中与萍乡距离较近的泰和、永新、丰城、庐陵等县的移民村落数量,比距离较远的州县更多,移民村落的数量多少与距离远近呈正相关。

综上,萍乡的移民最主要来源于与萍乡交界的七个县市,省内其他地区也是移民的主要来源地;随着与萍乡距离的增加,其移民数量呈递减趋势。另外,客家地区的也是萍乡移民的重要来源地。

5萍乡移民的时空分析

这些移民从何地、在何时来萍,或者说萍乡移民的主要来源地的民众集中在什么时间来萍?下面将分时期将移民的主要来源地的村落数与所占这一时期的比重,列表以进行对比。详见表10

萍乡人由来考——基于《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志》的分析
萍乡人由来考——基于《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志》的分析

可见,萍乡在每一个时期西省内都是其移民的主要来源地,其移民村落所占比重皆高于同一时期其他来源地的移民村落。但随着省外移民的增加,其比重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明代之前,萍乡的移民主要来自江西的吉安府,其比重接近这一时期移民村落总数的七成,闽粤两省也已经有民众迁徙来萍,但未出现湖南的移民。明代萍乡的省内移民村落依旧保持第一,比重占半数以上,吉安府的移民村落同样较高。明代来自湖南的移民移民村落开始出现在萍乡,并且数量位居第二,与省内的移民数量有较大的差距,闽粤两省的移民村落数量保持增长。清代萍乡的湖南移民村落与省内的移民村落基本平分秋色,而更多的移民,占湖南的移民88%在清-民国时期来到萍乡,清末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共新建108个移民村落,其中84个为湖南移民村落;其中,这一趋势表现最明显的是邻近的浏阳、醴陵与攸县,这些地区的移民也主要在清-民国时期迁徙而来。来自万载的移民村落共144个,其中127个是清代迁入。

因此,省内的吉安府,一直是移民最重要的来源地,如材料所言,“十乡老姓有唐宋隶版者,有元明隶版者,有国初隶版者,悉从吉郡各处分派立基”,尽管说的比较绝对,但正印证了上述的统计数字。赣南地区的移民村落共66个,59个在清代所建,加上这一时期来的闽粤边界的移民村落,可以说客家人主要在清代来萍。

综上,以时段而言,萍乡的移民在明代之前主要来自省内的吉安府,清-民国时期仍是移民的重要来源地。明代萍乡的移民最主要的来源仍是省内与萍乡邻近的地区,但来自湖南的移民已出现。清代萍乡的移民最主要来自省内与湖南,其主力仍是与萍乡交界的府县。民国时期,萍乡的移民最主要来自湖南。就地区而言,省内各地区是萍乡移民的主要来源地,其比重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来自万载的移民主要在清代入萍,湖南的移民最主要在清至民国时期来萍,赣闽粤边区的客家人绝大部分在清代来萍。

6结语

萍乡作为江西的边缘山地,以山地、丘陵为主,开发较晚,且多受战乱影响,一直是移民的输入地。从《地名志》中反映出的萍乡移民情况,最早可见的萍乡移民活动出现在唐代,北宋末期、南宋末期、元末明初都是移民进入萍乡的小高峰,明末到清中期移民迁入持续增加,清中期是移民入萍的最高峰。萍乡的移民最主要来自与萍乡交界的七个县市,赣闽粤边区的客家地区是萍乡移民的重要来源地,移民来源地随着距离的增加,其移民数量呈递减趋势。萍乡的移民在明代之前最主要来自江西的吉安府,清代萍乡的移民主要来自省内与湖南,民国时期萍乡的移民最主要来自湖南。

萍乡与湖南一样,清代之前移民最主要来自江西的吉安府。而到“清代,湖南与湖北之人口密度已增高至差可比拟与邻近江西等省,故其接受移民之需要,日渐退减,而输出移民需要,日渐加增”,清代之后的湖南已是移民的输出地,其主要的输出地就包括与湖南交界的萍乡。上文的数据已表明,在清代之后湖南是萍乡移民的主要来源地,而到了民国时期则是最主要的来源地。因此,本文通过对萍乡移民情况的考察,证实了谭文结论。同时,谭文与本文相互印证,有力支撑了本文的结论。退一步说,如果族谱中的迁移记录只是“移民记忆”,那也表明萍乡与湖南的民众不谋而合,有共同的“移民记忆”,或者两地联系紧密,共同塑造自己的的“移民记忆”。

萍乡人由来考——基于《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志》的分析

第32卷第5期

选稿:常宏宇

校对:郭会敏

审订:耿曈

“三湘”考

杜诗湖湘地名考

淮北市古地名“梧”考释

荆门若干三国历史地名述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