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褂—藍戰袍,一位白衣天使悄無聲息的院內“逆行”

這個冬天,當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院45名逆行者馳援湖北之時,醫院裡面,也有著20餘名逆行者

,從各臨床科室抽調出來增援醫院感染科,悄悄進行著一次別樣的支援……

2020年,隨著新年一起到來的,是席捲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除夕前夜接到取消春節放假的通知,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王穎和她在醫院放射科工作的丈夫張烽,儘快安頓好家人回到工作崗位。

愛藏在相互叮囑的話語中

1月27日,連續工作數日的王穎接到醫院發佈的《關於抽調人員成立疫情救治應急梯隊的通知》,得知醫院將在各科室抽調一人支援感染科工作,作為一名主治醫師,她自願報了名。結合科室人員年紀、身體狀況和家庭情況等進行了綜合考慮後,科室最終決定抽調王穎支援感染科工作。

白大褂—藍戰袍,一位白衣天使悄無聲息的院內“逆行”

合照

得知這個消息,家人們十分擔心,一遍遍打電話詢問。王穎的父母雖萬分擔憂,卻給予她最大的支持和鼓勵。爸爸囑咐她一定要好好堅守崗位,媽媽則給了她最有力的幫助,幫她照看6歲的小兒子。

知道妻子要去感染科,作為一名放射科主治醫師的張烽很擔心。同樣作為醫生,他比旁人更懂得其中存在的風險。因此,在王穎去感染科工作的前一天晚上,兩人找來穿脫防護服的視頻看了一遍又一遍。上班前,張烽不住地叮囑妻子要保護好自己。

在未去感染科工作時,由於在放射科工作的丈夫感染風險較高,當時還在內分泌科的王穎每天都會叮囑丈夫:一定要做好防護,記得洗手消毒。對於防護上的細節,也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他。

想到這些日常,王穎打趣到:“本來是我每天叮囑你,擔心你。這下好了,換成你來囑咐我了。”

疫情當前,誰不怕呢,選擇“逆行”是需要勇氣的,但是作為一名醫生,王穎明白自己的職責:“我知道抗擊疫情是我的使命,我必須要在抗疫一線盡我最大的努力去戰鬥”。這點,同樣作為醫生的丈夫張烽也明白,所以他們在為對方擔憂的同時,一同堅守,並肩戰疫著。“我們就是做該做的工作,和大附院兩千名職工一樣,大家都在疫線戰鬥著、都很辛苦,我們的付出不值一提。”

在這次“逆行”中,全院在各個科室抽調20餘醫護人員支援感染科工作,脫下白大褂,換上藍戰袍,他們成為了一群悄無聲息的院內逆行者。

“患者的理解是最大的鼓舞”

白大褂—藍戰袍,一位白衣天使悄無聲息的院內“逆行”

王穎

到感染科工作後,由於接診和收診的每一位患者都可能是新冠肺炎感染者,所以需要全套的隔離防護措施。這不僅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難度,也容易讓患者產生緊張情緒,一些患者會不斷地向醫護人員問問題,甚至一個早上要重複4到5次相同的問題,王穎和感染科的醫護人員在為患者治療的同時,還需要儘可能耐心地安撫疏導每一個患者。

有的患者病情比較重,無法自己進食、調整體位和大小便,其家屬也在隔離點進行隔離,所以感染科的醫護人員需要在做好防護的同時,協助患者完成基本的生活料理。這些工作瑣碎且不易,但是藍袍戰士們沒有一點怨言、也沒有一絲退縮,他們的精神也感染和鼓勵著王穎:“最令人感動的是患者們誠摯的心,當我們給予他們幫助,他們就一遍遍向我們道謝,甚至在辦理完離院手續後,還會再打來電話表示感謝,患者的理解和支持,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鼓舞。”

不敢回家的媽媽

由於醫院工作較忙,王穎和張烽平時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疫情期間更是如此。以前是沒有太多時間回家,現在,因控感和隔離需要,王穎和張烽卻不敢也不能回家了。兩人在醫院上班,且都是風險較高的科室,最怕的就是回到家會增加孩子和父母的感染風險。

到感染科工作之後,王穎心裡壓力更大了,醫院為感染科一線醫護人員在三號樓安排了專門休息的地方,下班洗澡消毒後,他們便可以直接上去休息。“這個問題解決了,就不用擔心下班去哪裡了,心裡壓力小了很多,很感謝醫院給予我們的支持”王穎還說:“科室有很多同事都留在醫院休息,大家的想法是一樣的,不回家就是對家人最大的保護”。

白大褂—藍戰袍,一位白衣天使悄無聲息的院內“逆行”

皓瑞


白大褂—藍戰袍,一位白衣天使悄無聲息的院內“逆行”

加油中國

爸爸媽媽不在家時,六歲的兒子小皓瑞每天都不停地問姥姥:“爸爸媽媽什麼時候回家?今晚會回來嗎?明天呢?”。知道爸爸媽媽是去和病毒戰鬥,從電視上了解到“花冠病毒”的小皓瑞畫了幾幅畫給爸爸媽媽鼓勁,上面用稚嫩的筆跡寫著:“加油中國”。

沒有人願意捨棄小家,但是國家有難,就是千千萬萬小家的難。因此無數醫護人員捨棄了陪伴家人的時間,儘自己一人,或一個家的力量,去守護每個“小家”和所有人共同的“大家”。無數的平凡匯聚成偉大,而每份平凡裡都有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