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寫作指導:一招鮮,吃遍天——課本素材專題

大家好,我是邦幫。一位高三語文教師兼班主任。今天是高考倒計時86天。今天教同學們一招,靈活運用課本素材,讓你的作文字數滿滿,內容精彩!


2020高考寫作指導:一招鮮,吃遍天——課本素材專題

作文,在一份語文試卷中佔據了40%以上的分數值。每一年的高考作文不僅是家長、學生關注的熱點,就是各大媒體也會點評分析作文題目……而且,作文水平作為一個人的基本素養,陪伴一生,可以說是終身受益的技能!

寫出好的作文,離不開作文素材的積累,除了課外積累,高中教材裡作文素材也不可忽視,今天為大家帶來了必修3中可以直接拿來用的素材,同學們可以收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2020高考寫作指導:一招鮮,吃遍天——課本素材專題

透視人世百相——《林黛玉進賈府》

黛玉眼中的賈府,不僅是多姿多彩的,而且是紛繁複雜的。賈府也只是這個社會的縮影。人們由於身份、地位、境況以及素養的不同,在社會大舞臺上,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學會觀察社會上的人,學會觀察身邊以及周圍世界不同的角色,能夠透過其為人處世,言談舉止,瞭解其內心世界,從而對其作出正確的評價,決定自己應採取的正確態度,這是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應該具備的一種能力。描繪“人世百相”,展現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紛繁複雜的人世百態,其目的在於“透視”,即透過表面現象看到本質,或真、善、美,或假、惡、醜,宏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

2020高考寫作指導:一招鮮,吃遍天——課本素材專題

厄運與抗爭——《老人與海》

面對厄運,桑提亞哥沒有退縮。面對厄運,我們無須緊皺眉頭、無所適從。坦然面對,這是明智的選擇。我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能讓壓力使我們屈服,而應當使生命因曲折而更加精彩。面對厄運,我們選擇從容。既然我們選擇了前方,就不怕風雨兼程。我們應當有頑強的毅力,所向披靡的銳氣。沒有人喜歡厄運,但厄運來臨時,沒有人可以逃避。一個清醒、理智、成熟的人應該正視命運的選擇。

2020高考寫作指導:一招鮮,吃遍天——課本素材專題

旅途與人生——《蜀道難》

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生動地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景色。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並寄予了對國事的憂慮和擔心。全詩以強烈的詠歎憑空起事,繼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傳說和高危險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躍式的詩歌情感結構,給人以奔騰迴旋的動感;流走於其中的氣吞山河的宏偉氣魄,給人以滌盪心靈的強烈震撼。

2020高考寫作指導:一招鮮,吃遍天——課本素材專題

憂國與思鄉——《秋興八首(其一)》

鋪天蓋地的秋色將渭原秦川與巴山蜀水聯結起來,寄託自己的故國之思;滔滔不盡的大江把今昔異代聯繫起來,寄寓自己撫今追昔之感。那無所不在的秋色,籠罩了無限的宇宙空間;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無言地昭示著自然的歲華搖落,宇宙的時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2020高考寫作指導:一招鮮,吃遍天——課本素材專題

懷古與傷己——《詠懷古蹟(其三)》

漢元帝年間,巴山楚水一個傾國傾城的女子,揹負著民族的期望,義無反顧地踏上征途,走進了朔風勁草的茫茫大漠中,將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輩子的守望,種在了歷史的青冢裡。詩人漂泊異地,遠離故鄉,處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鄉之情,也借昭君遺恨絕域,曲折表達自己失遇無路、才不得用的感慨。

2020高考寫作指導:一招鮮,吃遍天——課本素材專題

登高之思——《登高》

古往今來,身世家國,榮辱人生,沉浮世態,得失人心,多少離愁苦恨,多少艱難困厄,全由杜甫一肩挑住。他像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一肩挑起了推排不盡、驅趕不絕的千斤悲愁,我們驚詫,生命是如此的沉重而悲壯!


2020高考寫作指導:一招鮮,吃遍天——課本素材專題

音樂與人生——《琵琶行(並序)》

一聞樂,聞聲不見人,情相觸;再聞樂,見人再聞聲,情相通;三聞樂,知人重聞聲,情相融。詩人自身橫遭貶謫、抑鬱寡歡,琵琶女漂流淪落、悽苦哀怨;青衫淚中表現出詩人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平等心情。


2020高考寫作指導:一招鮮,吃遍天——課本素材專題

追憶與惘然——《錦瑟》

謎,要是一猜即破,也就沒有什麼耐人尋味的了;要是總猜不開,也就無法使人生出破解的興味。這首有著難言之隱的《錦瑟》,既有猜想價值,又有猜想餘地,是一個使猜解者錯以為不難找到門徑的謎。


2020高考寫作指導:一招鮮,吃遍天——課本素材專題


國家與私情——《馬嵬(其二)》

唐玄宗如何貴為天子那麼多年,卻無力保護自己的女人——楊玉環,反而連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沒有呢?這一反問雖然含蓄卻很有力,啟發世人記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廢朝政,致使國家陷於動盪、人民飽受戰亂之苦的歷史悲劇。


2020高考寫作指導:一招鮮,吃遍天——課本素材專題

仁政與暴政——《寡人之於國也》

孟子認為梁惠王要想稱雄諸侯,必須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順民意,得民心,進而得天下。施行暴政,只會自取滅亡。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關注民生,休養生息,因地制宜地發展生產。百姓安居樂業,社會長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國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終圍繞仁民、富民、養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關係,體現出民為國本的思想,在今天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前總理朱鎔基在談保持農村穩定時說:“土地不能動,負擔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態度不能兇。”正是體現了孟子的這一思想,可謂說在了點子上,抓準了要害。


2020高考寫作指導:一招鮮,吃遍天——課本素材專題

學習與人生——《勸學》

有的同學不能真正理解學習對人生的重要性;有的同學整天或冥思苦想,或埋頭看書,但效果不佳,因而苦愁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荀子的《勸學》,像一盞明燈,給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學習能讓我們積累知識,增長智慧,提升人生品位和境界。學習,讓我們受益匪淺,收穫無窮!讓我們投身到學習中去吧,多讀書,多傾聽,多借鑑,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一心一意,從而打造一個多姿多彩的美麗人生!


2020高考寫作指導:一招鮮,吃遍天——課本素材專題

大治與大亂——《過秦論》

打天下需要武力和謀略,治天下崇尚的卻是仁義。何謂仁義?仁義說到底就是一種愛民、保民、富民之心。無仁義之人,是謂暴徒;無仁義之君,是謂暴君;無仁義之政,是謂暴政。行仁政者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是秦始皇之過,也是所有亡國之君之過。仁者無敵,過去是如此,今天也是如此!人和,乃強國之源;仁政,乃安國之策;人才,乃治國之本。人和,仁政,人才,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這是秦帝國的興衰給我們的啟示。歷史的車輪,已駛入二十一世紀,人們嚮往的幸福、友愛、和平的新世界仍遙遙無期,貧窮,飢餓,暴虐,屠殺,非但沒有根除,反成愈演愈烈之勢,核戰陰雲,生態災難,更是嚴重危險到人類的生存。為了人類的未來,請君再讀《過秦論》!


2020高考寫作指導:一招鮮,吃遍天——課本素材專題

尊師與成材——《師說》

《師說》中“人必有師”以及“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至今看來仍為金玉良言。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沒有人能在每個方面都做得最好,既然自己有不足,便要向老師請教學習。然而,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有不少學生對老師的態度極差,對老師大呼小叫,絲毫不存敬意,古人說:“天地君親師”,“師”對我們十分重要。毛澤東就十分尊敬老師,他八歲的時候進家鄉的一傢俬塾唸書,拜毛禹珠為師,後來,毛主席談起少年時的情形,他還特別感謝毛禹珠對他的啟蒙教育。一次,毛主席回到韶山與老人們一起吃飯,席間還給毛禹珠敬酒。尊重老師,虛心學習,既體現了個人的品質修養,也是成人成才的必由之路!

2020高考寫作指導:一招鮮,吃遍天——課本素材專題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感謝關注。邦幫老師的宗旨:你的未來,是我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