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名為什麼這麼唯美?都有來歷嗎?

我家水之南


首先,詞牌 ,也稱為詞格,是用於填詞的曲調名稱,猶如今天的曲譜。詞作為一種詩歌形式,興起於隋,流行於唐,盛行於兩宋。

其次,詞牌的名稱許多都很唯美,其原因要從它的來源說起。

來源一,是從人打扮的美好形象而來。如《菩薩蠻》,傳說唐代大中初年,向大唐進貢的女蠻國人,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佩戴著珠寶,就是瓔珞,她們的形象很像菩薩,所以就有了《菩薩蠻》之名。打扮很美,由打扮而來的詞牌名也就很美。據說唐玄宗就愛唱《菩薩蠻》詞。

來源二,摘取詞中的字作詞牌名稱。如《憶秦娥》,這首詞的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故詞牌乾脆叫《憶秦娥》,又稱《秦樓月》。再如《念奴嬌》,它又叫《大江東去》,是由於蘇軾的一首《念奴嬌》,其第一句是“大江東去”,故名,又稱《酹江月》,因為這首詞最後一句是“一尊還酹江月”。詞的內容、用詞以及內容已經非常美了,詞牌名也就唯美了。

來源三,來自於詞所寫的內容。如《漁歌子》,寫的就是打漁的場景;《浪淘沙》,吟詠就是浪淘沙的激烈美好景象;《更漏子》,吟詠的就是美好的夜晚。這些內容寫得都比較美,作為詞牌名也就很美了。

當然,畢竟詞牌只是曲譜,成為曲譜後,人們就各自填詞,所填之詞的內容不一定就是詞牌名原來所包含的內容,

最後,詞牌很唯美,詞作為一種詩歌形式,從內容到形式都非常美。宋詞從風格上來看,就有兩大流派:婉約派,側重寫兒女風情,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有一種柔婉之美,代表人物有柳永、晏殊、晏幾道、周邦彥、李清照等等。另一個是豪放派,這些作品視野廣闊,氣勢恢宏,豪邁奔放,有一種雄奇、豪放之美,代表人物有辛棄疾、蘇軾、陳亮、陸游、張孝祥等等。


音準不準的作家劉劍鋒


詞牌的含義

詞牌也稱為詞格,是用於填詞的曲調名稱,猶如今天的曲譜。詞作為一種詩歌形式,興起於隋,流行於唐,盛行於兩宋。舊有曲調人所謂的"詩""詞"都是古時人們的歌曲,每一種詞牌都代表一支曲子,一般的詞人只依據字數、平仄、制式負責“填詞”就行了。常見的詞牌名主要有憶江南、長相思、漁歌子、蘇幕遮、永遇樂、虞美人、清平樂、採桑子、卜算子、雨霖鈴、菩薩蠻、醉花陰、浣溪沙、臨江仙、生查子、定風波、漁家傲、水調歌頭等。

詞牌唯美的原因

詞作為一種便於吟唱詩歌形式,從內容到形式都有一種詩情畫意的唯美。宋詞從風格上來看,就有兩大流派。據宋人筆記記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如何?”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雖‘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可見詞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側重寫兒女情長的閨怨,風花雪月的纏綿俳側,音律和諧婉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有一種陰柔、和婉、豔麗之美,代表人物有柳永、晏殊、晏幾道、周邦彥、李清照等等。另一個是豪放派,“以詩為詞”,抒情言志,題材廣泛,氣象開闊,氣勢豪邁,雄壯奔放,有一種壯觀、雄闊之美,代表人物有蘇軾、辛棄疾、陳亮、陸游、張孝祥等。詞的制式、用語以及內容已經很美了,詞牌名當然就唯美了。

詞牌的來歷

一、民間舊有曲調。

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於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像菩薩,《菩薩蠻》因此得名。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玄宗愛唱《菩薩蠻》詞,風靡一時。還有《西江月》、《卜算子》、《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於這一類。

二、摘取詞中內容為詞牌

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後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於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後三個字是“酹江月”。

三詞題本來就是詞牌

《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欸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漁,《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須另擬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牌都不是用“本意”的,詞牌之外還有詞題,兩者沒有一毛錢的關係。一首《浪淘沙》無浪沙;一首《憶江南》也不一定講到江南,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代號而已。

四源於典故。

比如《念奴嬌》: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善歌唱……聲出於朝霞之上,雖鐘鼓笙竽,嘈雜而莫能遏”。據說唐玄宗很喜歡聽她演唱,曾親自作曲填詞,命念奴歌唱,果然嬌滴滴如夜鶯啼鳴,婉轉轉似百靈放歌,玄宗遂將此曲定名為《念奴嬌》。還有《沁園春》是常見詞牌名,調名源於漢朝竇憲倚勢變相強奪沁水公主田園之典故。《萬氏詞律》雲:“《沁園春》是古調,作者極盛,其名最顯。”


胡林平a


都有來歷,而且都是一些很有趣的故事。

 

比如《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善歌唱……聲出於朝霞之上,雖鐘鼓笙竽,嘈雜而莫能遏”。音調高亢悅耳,據說唐玄宗很喜歡聽她演唱。

 

這個詞牌是為了紀念她而創立的。

傳說唐玄宗曾親自作曲填詞,命念奴歌唱,果然嬌滴滴如夜鶯啼鳴,婉轉轉似百靈放歌,活潑潑如鴛鴦戲水。

 

玄宗龍顏大悅,遂將此曲定名為“念奴嬌”。

 

唐玄宗每次辭歲宴會時間一長,賓客就吵鬧,使音樂奏不下去。玄宗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來唱歌,大家才安靜下來。

 

念奴色藝雙全,其聲名一直傳至後世。   

 

北宋政和年間,李方叔見一老翁善歌,曾為此戲作《品令》雲:“唱歌須是玉人,檀口皓齒冰膚。意傳心事,語嬌聲顫,字如貫珠。老翁雖是解歌,無奈雪鬢霜須。大家且道是伊模樣,怎如念奴?”



耕根


詞牌名之所以唯美,是因為它來源比較廣泛,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

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奏。這些旋律、節奏的總和就是詞調,或按詞制調,或依調填詞,曲調即稱為詞牌。到了宋代,詞完全脫離曲之後,詞牌便僅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

二、摘取詞中優美的文字為詞牌。

如《憶秦娥》便是取李白的《憶秦娥·簫聲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中“秦娥”二字,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

三、來自寫詞時取的題目。

詩人寫詞時取了一個題目,後人就把他當做詞牌,比如寫舞蹈的《踏歌詞》,寫夜晚的《更漏子》等。

因為詞牌的來源很廣泛,所以有來歷有典故的詞牌名就很多,這裡列舉幾個:

一叢花

一叢花,又作一叢花令,張先之作為始詞,且是宋詞名篇。據《古今詞話》記載:張先曾眷戀一尼姑,庵中老尼看管甚嚴。該尼姑每臥於池島中的一小閣上,以俟夜晚與張先相會。臨別,張先贈《一叢花》詞。南宋范公偁《過庭錄》:張先子野郎中《一叢花》詞,一時盛傳,且很得歐陽修的喜愛。

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

宋 · 張先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沈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千秋歲

“千秋”本指長壽,唐代將玄宗誕辰定為千秋節,見《唐會要》卷二十九“節日”:“開元十七年(729)八月五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張說等,上表請以是日為千秋節。著之甲令,佈於天下,鹹令休假。”《唐六典》卷四載:“凡千秋節,皇帝御樓,設九部之樂,百官褲褶陪位,上公稱觴獻壽。”唐教坊為此專門創作了一部大麴《千秋樂》,見載於《教坊記》。晚唐時,《千秋樂》已成為曲子詞的詞調之一,到了宋代,宋人根據舊曲名另制新聲,遂有《千秋歲》的詞作,始詞亦為張先所作: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飛花雪。

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天仙子

天仙子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調名,據唐人段安節《樂府雜錄》雲:“《天仙子》本名《萬斯年》。李德裕進,屬龜茲部舞曲。因皇甫松詞有‘懊惱天仙應有以’句,取以為名”。天仙:仙女。多比喻美女。調名本意即為歌詠仙女或美女的小曲。此調的異名有:《萬斯年》《萬斯年曲》《秋江碧》。代表作品有張先的一首:

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天淨沙

天淨沙,曲牌名,《太平樂府》注“越調”,用於劇曲、散曲套數和小令,是小令、套曲兼用曲牌。此調源於宋金詞調。因無名氏曲有“塞上清秋早寒”句,故又名“塞上秋”。代表作非馬致遠的《秋思》莫屬:

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月宮春

月宮:古代神話傳說月中有宮殿,為嫦娥所居,又稱廣寒宮。春:春色、喜色。唐鄭綮《開天傳信記》:“吾(唐玄宗)昨夜夢遊月宮,諸仙娛予以上清之樂,寥亮清越,殆非人間所聞也。”故調名本意即詠傳說中的唐明皇在月宮中聽奏美妙音樂。周邦彥詞名《月中行》,為此調別名。代表作有韓淲一首:

月宮春·和吳尉

柳嬌花妒燕鶯喧。斷腸空眼穿。一春風雨夜厭厭。不聞鐘鼓傳。

香冷曲屏羅帳掩,園林誰與上鞦韆。憶得年時鳳枕,日高猶醉眠。

永樂遇

永遇樂”原是祝壽宴會等喜慶場合所奏的宮廷音樂,可能很早就傳人民間,北宋時已被文人用為詞調。“永遇樂”詞調最早見宋柳永《樂章集》。“永遇樂”有平韻、仄韻兩體:柳永創‘永遇樂’仄韻體,此調在北宋均押仄韻,南宋時,陳允平填此調改押平韻。代表作為辛棄疾一首: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武陵春

武陵春,雙調小令,又名“武林春”“花想容”。相傳是北宋詞人毛滂所創。毛滂根據楚地流傳的曲調,作了一曲“武林春”,後來便作為曲子詞形式流傳了下來,調名取自唐人方幹《睦州呂郎中郡中環溪亭》詩“為是仙才登望處,風光便似武陵春”。其源出東晉陶潛《桃花源記》中“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語。代表作為李清照一首: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洞仙歌

洞仙歌,原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調名。

洞仙:居洞壑的神仙,泛指得道成仙之人。據北宋李昉《太平廣記》載:九隴(在今四川廣元西)人張守珪,家庭殷富,有茶園,有一採茶少年自言無親族,聰慧勤懇忠實,守珪特別喜愛,收為義子。後娶茶園一位二十歲女子為妻。二人能讓樹生食鹽和奶酪,讓碗裡生酒,自稱陽平洞中的仙人,能在洞中洞察人世間的生死興衰和旱澇風雨。調名本意即為歌詠洞中仙人自在生活的歌曲。敦煌曲中有此調,但與宋人所作此詞體式不同。有中調和長調兩體。代表作有晁補之一首: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閒階臥桂影。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螿,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

水晶簾不下,雲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鞦韆傾。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詞牌來源於《水調》曲。《水調》曲,為隋煬帝所制,“煬帝將幸江都時自制,聲韻悲切,帝喜之”,也就是說,《水調》是隋煬帝鑿汴河時自己寫的。到了唐代,《水調》成了名曲,並分成大、小曲,《水調歌頭》則是截取大麴《水調》的首章另倚新聲而成。所謂“歌頭”,是“一曲之始音”,如‘六州歌頭’‘氐州第一’之類。相傳南唐元宗留心內寵,擊鞫無虛日。樂工楊花飛奏《水調》詞,但唱‘南朝天子愛風流’一句,如是數四,以為諷諫。後人廣其意為詞,以其第一句,故稱“水調歌頭”。代表作有蘇軾的一首: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鳳凰臺上憶吹簫

詞牌取傳說中蕭史與弄玉吹簫引鳳故事為名:相傳戰國時期,秦穆公有個小女兒,因自幼愛玉,故名弄玉。弄玉不僅姿容絕代、聰慧超群,更精通音律,尤其擅長吹笙,技藝精湛國內無人能出其右。弄玉及笄後,穆公要為其婚配,無奈公主堅持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寧可不嫁。穆公珍愛女兒,只得依從她。一天夜裡,弄玉一邊賞月一邊在月光下吹笙,卻於依稀彷彿間聞聽有仙樂隱隱與自己玉笙相和,一連幾夜都是如此。弄玉把此事稟明瞭父王,穆公於是派孟明按公主所說的方向尋找,一直尋到華山,才聽見樵夫們說:“有個青年隱士,名叫蕭史,在華山中峰明星崖隱居。這位青年人喜歡吹簫,簫聲可以傳出幾百裡。”孟明來到明星崖,找到了蕭史,把他帶回秦宮吹簫,簫聲引來龍飛鳳舞,蕭史與弄玉也結為龍鳳。後文人墨客紛紛歌誦這段歷史,“鳳凰臺上憶吹簫”也由此而來。晁補之創調,但代表作確是李清照一首: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現今存錄有一千六多個詞牌,有興趣可以慢慢去了解。


俞木榆


所有詞牌名都有來歷這就說一個: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詞雲:“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樂府遂曲“如夢”二字名曲。

《如夢令》納蘭性德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

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

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詩詞賞析

全詩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一見鍾情,相互愛戀的複雜情景,色調和諧,構成完美意境。表達了詞人相思的痛苦哀傷。



聽清風八韻


  蘇軾一首《念奴嬌》流傳千古,可你知道“念奴”是誰嗎?柳永一曲《雨霖鈴》悽婉動人,可你知道“雨霖鈴”最初是唐玄宗在雨夜哀嘆自己無法保護楊貴妃嗎?“踏莎行”的“莎”還在讀shā?........ 蝶戀花、浣溪沙、水調歌頭,這些膾炙人口的詞牌名,不止詞美,詞牌本身就已經讓人浮想聯翩了。詞牌不僅是詞的格式,它們自身也是有故事的,這些美麗的詞牌,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

詞牌 ,也稱為詞格,是填詞用的曲調名。

詞牌也叫詞典。詞典,興於元初,李漁著《閒情偶寄》所述,唐則詩人濟濟,宋有文士蹌蹌。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奏。


攀閱


因為宋詞中有很多充滿詩情畫意的詞牌名。

一、蝶戀花

“蝶戀花”本為唐教坊曲名,因梁簡文帝的“翻階蛺蝶戀花情”故得此名,又名《鵲踏枝》、《黃金縷》、《卷珠簾》等。不過,我還是更喜歡“蝶戀花”這個詞牌。這讓我想到春日的美好韶光,想到“陌上花開蝴蝶飛”的動人畫面。

二、浣溪沙

“浣溪沙”這個詞牌,據相傳,最早可追溯到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西施本為越國一鄉下女,她常常在若耶溪畔浣紗。想必西子在浣紗時,她清秀的臉龐、搖曳的身姿,一定成為了很多人心中難忘的風景。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後世便有了“浣溪沙”這個優美的詞牌名。

三、踏莎行

“踏莎行”來自北宋的名相寇準。那年早春,寇準和友人飲酒賞樂,因唐陳羽有“眾草穿沙芳色齊,踏莎行草過春溪”之句,故得《踏莎行》這個詞牌。“莎”(suō),即是野草的一種。

四、青玉案

昔東漢張衡《四愁詩》裡一句“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給後世的宋人,留下了“青玉案”之詞牌。其實,這首《四愁詩》,明是寫情,暗卻是隱喻張衡自己的不得志,以及憂國憂民的情緒。故以《青玉案》為詞牌的作品,多悲涼、悠遠之調。

太多了,不一而足。


三自君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也稱為詞格(是填詞用的曲調名),所以詞牌也叫詞典。詞的格式大約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詞,又稱長短句。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還有因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格式又有幾個詞牌。

詞最初是有伴曲而唱的,通常是曲調根據詞的內容而定。經過不斷的發展產生了變化,詞根據曲調來填詞,詞牌便僅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例如:《卜算子~詠梅》,“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是詞怕標題。詞牌通常也決定詞的平仄。象《菩薩蠻》,據說是由於女蠻國向唐朝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身上佩掛著珠寶,像菩薩,所以才有《菩薩蠻》詞牌。《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


用戶言午澤群


對的,初期詞牌很多都有來歷,並且詞牌規定了曲調,和內容有相輔相成。後面隨著詞牌的廣泛應用,更多使用詞牌的格式填詞了,和內容關聯就沒那麼緊密了。

下面列舉大家熟知的詞牌名。比如,菩薩蠻。這是唐朝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女人身披瓔珞,像菩薩一樣的裝扮。宮裡的教坊,也就是音樂機構,給他們專門譜曲,就叫,菩薩蠻了。

此外,還有念奴嬌。賀新郎,這個曲子源於女子思念丈夫,因此,賀新郎的詞,很多與怨婦詩詞有關啦。

希望能啟發提問者


china傳統文化


詞牌都有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