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没有天才,只有:刻意练习

这个世界没有天才,只有:刻意练习

小时候我们听过莫扎特的故事。

故事中莫扎特年仅7岁就名震欧洲,年少莫扎特的才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小小年纪就达到了极高的音乐造诣,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绝对音感”,能够精确地识别一个音的音高,大家纷纷感叹莫扎特天生的音乐才能。

然后,故事的另一面却是莫扎特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和作曲家,他在莫扎特还是3岁的时候就开始培养莫扎特的音乐才能,为莫扎特安排了大量的音乐练习,并且总结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训练莫扎特的辨音能力。

莫扎特的绝对音感到底是先天的天赋还是后天的练习?

《Peak》一书的作者安德斯指出,这个世上没有天生的技能,只有通过练习习得的技能,同时科学证明人在孩童时期的学习能力处于一生当中的峰值,所以莫扎特的才能尽管让人惊叹,但是依然有迹可循,循得的便是:刻意练习。

这个世界没有天才,只有:刻意练习

我们知道,想要掌握一项技能,离不开大量的练习,但是很多时候经过了大量的练习,技能也不见显著地提高。那么刻意练习与一般的大量练习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关键性的不同在于通过刻意练习,脑海中的“认知地图”得到了完善。

认知地图是什么?是我们认知事物全貌的能力,同样是一碗菜肴,普通人只能看到色,闻到香,尝得味,而厨艺大师却通过色香味察觉食材的种类、火候、添加的调料,甚至还原出这道菜肴的烹制过程。

亚历山大 · 阿廖欣是著名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他的一生不光在国际象棋上颇有建树,还在另一种玩法——盲棋中,展现了惊人的实力。盲棋即表示不看棋盘下棋,这要求盲棋人需将棋面局势以及每一步变化都记在脑海中,通过口述我方棋子的走法,与明棋的对手进行对弈。

阿廖欣曾与26名对手同时进行盲棋比赛(对手是明棋),最终他取得了16胜5平5负的惊人战绩。每个人都惊叹于阿廖欣的能力,然后阿廖欣自己却回忆道,相比盲棋,我主要仍是专注于正规国际象棋的练习,然而自己的盲棋能力像是附属品一样随之而来了。

这便是认知地图的作用。毫无疑问,阿廖欣在国际象棋上进行了大量的刻意练习,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升了自己下棋能力的认知地图,以至于在盲棋中,局势每走一步,他的脑海中像是生成了一幅“地图”,已经能够预知3-4步之后的局势,已经能够料见棋面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指示自己如何运作,纳入自己的轨道,同时又增强了阿廖欣的棋面记忆度。

阿廖欣通过刻意练习,形成了自己国际象棋全面而完善的“认知地图”。

这个世界没有天才,只有:刻意练习

从脑神经学的角度来看,学习的本质是大脑神经元的连接。技能越精通,知识越丰富,大脑中神经元相互连接的数量就更多,同时彼此的连接也更牢固,这不就像是在“画地图”一样么?

所以为了让更多的大脑神经元连接,我们需要刻意练习,而不是盲目投入时间进行一般练习,因为一般练习可能只是在已经很牢固的神经元连接上瘙痒,看似花费时间,实则没有意义。

什么样的练习算得上是刻意练习?

首先,不同技能的刻意练习方法也不同,但是都应提炼于优秀的那些人身上。训练销售技能,就应该了解销售冠军到底做对了什么事情;训练演讲,就应该弄明白演讲大咖到底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然后,刻意练习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意指落实到数字类的指标,比如这次演讲练习,结巴次数不能超过3次。同时有阶梯性提升的规划,简单比如如果能够做到10次引体向上,接着要向15次进发。

接着,刻意练习后,需要及时的得到反馈,了解自己此次完成的好或者不好,如何进一步提高。理想的情况是有一位良师、教练或者观察者,或至少是明显的练习结果为自己提供反馈。

最后,刻意练习有一个黄金法则,每次训练结束后,问一问自己这次练习完成得轻松吗?

如果你有意迫使自己踏出舒适区开展练习,那么你正在刻意练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