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什么环境能静心?

魔童天降


总的来说,要想静心肯定要到广阔,空气优质,噪音较少的地方。比如山野湖泊,楼阁庙宇等。不过既然提到要静心,那多半是内心压力较大或者遇到困扰心烦意乱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需要的是走出使你心烦意乱的环境,放下心中的困扰。不然的话就算出家或者隐居山林,仍旧达不到内心的宁静。

再者,人不可能做到长时间完全放空自己的,你想赶走内心让你烦躁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令你愉悦的东西来挤占它的位置。比如说喜欢自然风景的就可以去爬山徒步,喜欢人文的就可以去名胜古迹。

总的来说如果内心有困惑烦恼,好的环境只是一个催化剂,排解和释放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实在不行就只能靠万能药——时间!



雨点夹条


我觉得是去寺庙。

2019年6月13日的夜晚,我从某京报离开,没有通过实习期。我在雍和宫的门口坐了整整一个晚上,期间有不少行人路过,还有好心人试图安慰我。我想,那是我来到北京最为漫长的一个夜晚,我甚至都不知道我能不能见到第二天晚上的太阳。

我记得那天晚上很热,我的泪水滴到脖颈,混合着汗水刺得我脖子很痛。我一直在默默祈祷着,让我就这样窒息而死。很快黎明就到了,当清晨的第一束阳光打在我的脸上,我知道我没有死。我回头看了看雍和宫,依旧大门紧闭,我站起来又哭了几句,然后往回赶。

那一天是周五,2019年6月14日,我将挥手与旧生活告别。在家里休息了两天,投了不少简历之后,2019年6月20日,也就是我找工作的第4天,我来到了现在的工作单位,并顺利签下了这里。

我不知道那天晚上到底是谁拯救了我,因为我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雍和宫的。后来我想,如果我的心绪再这样聒噪的话,我就会去雍和宫。


北上旅行记


去什么环境能静心?

我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有人说环境造就人,我说不一定全对,但我认为的确,对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很大的影响。

先说一个很多人都知道古人的故事,孟母三迁的典故,今天在简单叙述一下。

孟子五岁时,他家住在闹市区,周边都是商号,左右都是买卖人,每天贩卖商品,喊声不绝于耳。

母亲想让孟子安心读书,孟子经常溜号,被闹市里的热闹所吸引。

孟母看到后,几次对孟子进行教育,还是无法使孟子静下心来学习。

孟母想了两天后,为了儿子学习,做出搬家的决定。

搬到新家后,发现孟子还是学习不专心。

原来隔壁是一家杀猪场,每天收猪声,杀猪声,卖肉叫卖声不断,孟子被深深吸引,经常跑到杀猪场去观看。

孟母看到孟子,专心致志去观看杀猪,心想,我儿子长大后就去杀猪,成为一名屠夫吗?

孟母决心还要搬家,这次她吸取教训,多地考察,最后,把家安在学堂旁边。

这样,孟子耳熏目染,周边都是朗朗的读书声,孟子每天就近去上课。

有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加上孟子专心学习,刻苦钻研,孟子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他的很多文章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对中国的思想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与孔子两人,合称为中国的孔孟圣人,主张民本仁政。

一个好的环境,可以使我们静下心来,去思考人生,去检讨自己的过去,找出自己的不足。

每天,要在睡觉前,大脑中过一下电影,对自己一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想好明天起床后的工作。

重要紧急的事情先办理,分清主次,更好地完成任务。

静心思考,环境不是绝对因素,有很多在嘈杂的环境下,学习的孩子,也学有成就,还是靠自己的定力。

心静了,一切外在杂音干扰不到自己,专心致志去干好自己的事情,成功的大门已经打开了。







北大荒二代农垦人


我觉得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帮助静心。生活中想让心静下来不是很容易,我们可以去一个远离尘世喧闹的地方,可以是海边,可以是郊外,可以是辽阔的草原,可以是洁白的塞北。其实去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地方有你看着不烦的景致,比起怎么静心我觉得不烦就已经很好了。有句话叫“心静自然凉”,像是某种修行,修的是心。也有句话说“事情往往能改变人,人却改变不了事情”,有些消极却也道出个中真谛。

如果你能通过内在的调整让心静下来,你只需要把眼睛闭上,调整呼吸,听个音乐,像陶渊明一样把扰乱你的情绪关在院门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做个超凡洒脱的人,把心变得向海一样宽广,自然是能纳进百川而不变其貌,改变不了世界那就豁达心境吧。

亦或是去一个属于你的世外桃源,场景不限,只要哪里能让你静下心来那便是属于你的解压圣地,小的时候我有很多的不理解,想不通了就会去一座桥的桥洞下面,把烦恼写在水泥石柱的桥墩上,那里没什么美丽的景致,确是我在放松的地方,夏天的时候江里的水凉凉的,不时有虫鸣鸟叫,现在回忆起来都很向往,不止让我静下了心,也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一道清凉。

不管是从内而外的修心,还是借助大自然的神奇的修复力让自己充个电,在我看来只要是能帮助自己理清思绪重新投入到生活中的方法都是好的,毕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谁还没有个烦恼的时候呢?希望你能选择属于自己的方式来调整自己,记住心情很重要。


贰两半


什么环境能静心?好,我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我们几乎都错误的认为,越是清静、越是优美的地方越能让我们的内心沉静下来,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误会。如果非得这样认为,那也是一种表象,而且针对的是一小部分人群。这类人群的相似之处在于,工作、生活、家庭,相对比较顺利,烦心事较少,心境比较平和。

能够让我们真正静下心来的,从来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改革开放四十多来,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同时,在高强度、高节奏的工作压力下,我们还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甚至负担。迈入商品经济时代,几乎大部分人都深深体会到了: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等方面给我们带来的困扰和压力。所以,很多人觉得很累,心累。在这阶段,我们渴望尊重、理解、鼓励、安慰和帮助,我们的内心变得脆弱和浮躁,有时候会整宿的失眠,甚至患上了心理疾病。我们也开始关注健康,也开始各种调理,试着安静的地方去静心。可是,环境优美的地方也只能暂时吸引一下自己的注意力,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内心却又开始闹腾起来。

所以,我认为,要想让自己的内心平静,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抽空去锻练身体。只有好的心境,才有美丽的风景。











劉繼華


太喜欢这个标题,为什么这么说,前段时间一月未出门🚪!每天其实很忙,可是内心深处焦虑不安,所有的事情拿在手里忙茫然不知所措!

我想去我向往已久的工作环境,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工作小伙伴展开拳脚!学习的输入和工作的输出,使我的内心变得强大而安静。我们总说为自己的生活状态找个平衡,这个平衡是你工作中的状态!有好多小伙伴家庭的幸福快乐和工作中的游刃有余都是兼顾的,心情的变化是随着情绪波动变化的!我们的心情往往是被需要被认可,从而对自己进行肯定!

图片来自花瓣

想去有山有水的地方旅行🧳!在那里感受大自然的馈赠!不用为生计奔波劳碌。静下心来感受此时我和阳光空气和温度的沟通,此时的我不用担心语言上会伤到对方,不用计较此时的我说话会不恰当,也不用自责话语的分寸感会导致我让人讨厌,就那样吧畅快淋漓的表现自己的喜乐、内心深处空荡荡,把自己化为一片尘埃满天满地在这里打滚儿。

去什么环境都可以静静心,对自己有点耐心,你的❤️心浮躁了,是你还没有准备忙起来,工作中的剖析,学习中的决心!应对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爱自己一些,我们总是对别人观察入微,对自己确太冷漠,坐下来观察一下你自己是否受伤了🤕️!你要温柔善良对自己宽慰,没有关系你已经很好👍了!轻易不要放弃自己的努力,对自己说声对不起,让你不开心了!

图片来自花瓣

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心是自己的爱人,无论如何你都要懂得,所以我们才能了解我们会去什么环境更适合自己。


小三丰


悟道:静在心,不在境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一切烦恼皆从心生。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静在心,不在境。

无论周围环境如何,我们都要学会静心:

遇到失意之事,能够处之以忍;

遇到快意之事,能够视之以淡,

遇到荣宠之事,能够置之以让,

遇到忧愤之事,能够平之以稳。

生活就是这样,苦辣酸甜,五味俱全。

俗话说: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

内心平静,能使人的精神随之愉悦。

美好的事情,也会接连发生。



芸希小姐姐


静心是一种修行。

环境有助于静心,但也不是绝对。到深山大泽是容易静心,红尘炼心也可以。这要看一个人的境界。

《大学》里说:“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静心就是沉淀自己的心,静观世事变迁,思想,生活才会顺达。心静的人不会愤愤不平,处事更理智,更容易相处。

找静心的地方,不如找静心的方法。我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不但静心还能治病。


雪小浪


想要用环境去静心,那就交给心去选择它所需要的环境。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感悟都不不一样的,所以各自选择的也不相同。每个人有属于每个人的天地,从古至今,比比皆是如此。

  • 小隐隐于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是陶渊明选择的静心之所,在乡间田园寻找着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快乐,追寻着自己如蝴蝶般自由的选择,在乡野之间看四季变化的秘密,等待着“一岁一枯荣”的生命力的顽强。这是他自己的心中快乐的天地与生活。

  • 中隐隐于市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的肆意洒脱,在朝堂不称心意,满腹才华空空被摆设,只有五花马为伴,以酒寄情,潇潇洒洒,不枉人间走一回,过自己内心舒适的生活,走自己的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这是怀国忧愁的希望与无奈,在人间行走,才给予诗仙的灵魂,才有了千年诗仙的传说。

  • 大隐隐于朝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范仲淹被贬之后,仍旧挂念朝廷大事,做一个为民称职的官员。不管居于何职,尽心竭力,为自己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中有国,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才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支撑国家的栋梁之才。

心静自然,看得是自己所在的精神层次,自己的理想的抉择,自然是万物的集合体,所以寻找自己所处的环境,那就问一下自己的内心,然后一路芬芳都是你留下的痕迹。


卓小轩


儒学大家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佛学典籍汗牛充栋,精髓所在不外乎二百六十字心经,“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应观法界性,万物唯心造。”道家,“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而不有,皆无。无而不无,皆有”。万法同源,儒释道殊途同归,皆在揭示心与物的关系,教导我们从内去修心,不执着于外物的困扰,修得自在、逍遥、澄明、智慧。心静自然凉,心静自明。静心,不在别处寻,只在此处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