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被打得就剩一口气,为何强大的金国还是无法彻底消灭南宋?

宇泽历史


建炎三年(1129年),金国以四太子兀术为统帅,动员了辖下蕃汉之师,南侵兵力之多,为历年来之最。南宋帝国的防御线,轻而易举地被全面突破。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金兵蹂躏江、浙、皖、赣,宋高宗一路狂逃,勉强捡回一条性命。

这时的南宋面临最严重的危机,那么金国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掉南宋呢?

以下我来分析一下。

第一,建炎三年金兵南略

建炎三年,金人对南宋发动史无前例的进攻。九月,金兵攻陷南京应天府。十月,兀术兵分两路,一路出击江西,一路出击浙江。

魂飞魄散的宋高宗先是从建康逃到杭州,把杭州改为为临安府。兀术获悉高宗去向,分兵前来,想要生擒大宋皇帝。高宗在临安刚呆了七天,发现大事不妙,赶紧撒腿便跑,窜至越州(绍兴)。

在宋高宗一路狂奔之际,金兵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手握十万大军的建康留守杜充不战而降,金兵长驱直入。此时越州也不是久留之地,高宗又逃往明州(浙江宁波)。

金兀术攻陷临安(杭州),命部将率四千精骑一路急追,杀向明州。宋高宗逃跑本领十分了得,在明州失陷前,乘船逃到舟山群岛上的定海县。兀术派舟师入海追击宋高宗。宋高宗又从定海逃到了温州。金兵在海上追了三百里,终于气力不济,没能逮住宋高宗。

自从金兵大举南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蹂躏江、浙、皖、赣,战果可谓辉煌矣。南宋军队的表现十分糟糕。宋军在局部战场上有过小胜利,比如岳飞在广德与金兵交锋六战六胜,但在大会战中,金兵是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

此时南宋帝国岌岌可危,但兀术却引兵北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二,金兵的进攻力已接近极限

南宋帝国没有被征服,首先是因为面积太广袤了!

金兀术为什么急着抓到宋高宗呢?因为宋高宗一旦落入金人之手,等于朝廷就完蛋了,没有一个中央政府,分散在各地的南宋将士就只能各自为战,被各个击破的可能性就很大。所以从个人来说,宋高宗一路狂逃是怯懦的表现;但是从国家来说,皇帝不倒,就等于朝廷还在,整个抗战的核心还在。

不管金兵攻下多少城池,大宋皇帝都还有后路可以撤退。要知道女真虽是骁勇善战之民族,但人口数量毕竟很少,在吞并辽国后,又吞掉半个宋国。可以说,金人已经创造了历史,创造了奇迹,但是还吞不下整个南宋帝国。兀术经历千里奔袭后,金兵的进攻力几近极限,已是强弩之末矣。

如果金国在这个时候能够源源不断增兵,那么南宋还是很危险的。但是,对金国来说,几乎已经动员了倾国之兵。再加上金国在中原对辽人、汉人的统治基础并不扎实,中原的抵抗也比较强烈,因此很难大举增兵支援兀术。在这种情况下,兀术只能选择撤退

第三,南宋的水师对金兀术是巨大的威胁

有人会问,兀术为什么要撤退呢?分兵占领南宋各城池不好吗?

不是兀术不想,实是不能也。

首先,南宋虽然在战场上惨败,但是分散在各地的南宋军队及义军,加起来恐怕还有百万之众。兀术一旦分兵占据广阔的地盘,力量一分散,就容易被歼灭。

其次,金兵虽然骁勇善战,但有一个最大的弱点,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如果兀术一直盘踞在长江以南,一旦长江被南宋水师封锁,就将被切断归路。从后来的历史进程看,兀术选择撤退是正确的,否则这支金国精锐之师可能完蛋掉。

金兀术从平江府撤军后,打算在镇江一带渡过长江北去。然而,金兵却遭遇到南侵以来最大的一次阻击战。

阻击金兵的,正是南宋著名将领韩世忠。

韩世忠正是觑中金兵的弱点,杀了个回马枪。他搜罗海船一百多艘,八千名水师官兵,游弋于长江。韩世忠侦察到金兀术选择在镇江一带渡江,遂把水师开到镇江焦山寺一带的水面上,以阻止金兵过江。

双方在长江水面上展开激烈交战,金人不习水战,始终无法突破宋军的水上防线。为了鼓舞士气,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亲自擂战鼓助阵,在南宋水师顽强的阻击下,金兵无法渡过长江。

此时金兀术孤军深入的弱点暴露无遗,若是退路被截断,后果不堪设想。当时已经是农历三月,若不及时北撤,一旦长江的雨季就要到来,金兵的行动将更加困难。金兀术试图与韩世忠做个交易,答应把所掳掠的财物全部送还,以换取韩世忠放行。但是这一要求遭到韩世忠的断然拒绝。

兀术在镇江渡江不成,溯流西上,韩世忠的南宋水师也沿着长江北岸且战且行,紧咬不放。双方一路相持至距离建康东北约七十里地的黄天荡。金兀术并非水战专家,对水文条件了解不够,这黄天荡固然适于船只停泊,然而出港处却较狭窄,被南宋水师一封锁,便成了瓮中之鳖了。

宋、金两师在黄天荡相持了四十八天。在水战中,宋军的大船牢牢控制主动权。韩世忠发明了一个战法,令战士们手持大铁钩,待敌船迫近时,在接舷战中,便用大铁钩钩住敌舰,将其曳沉。面对韩世忠的围堵,兀术竟手足无措。

如果不是一个汉奸的出现,兀术可能有来无回。这个汉奸向金兀术献策:在船上装土(增加稳定性),在船板上凿穴安置棹桨(增加机动性),在无风时进击宋舟师(宋船大,依赖风力),用火箭攻击。兀术听罢大喜,遂依计而行,终于迫使韩世忠撤回镇江,阻击金兵北撤的计划最终失败。

由此可见,在没有掌握长江的制河权之前,金国想要灭掉南宋,还是有心无力的。


君山话史


金国只用了两年的时间,便攻破汴梁,灭亡了北宋,可为啥之后却一直无法一鼓作气扫平南方呢?

其实并不是金国不想灭南宋,实在是不能呀。

靖康之难以后,北宋宣告灭亡,康王赵构机缘巧合逃过一劫,在南京归德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建立南宋。

而此刻的金国,为了巩固新占领的广大汉地,先后建立了张楚与刘齐等傀儡国。由这一点旧可以看出来,金国虽然凭借武力征服了江北大片汉地,但其统治基础并不稳固,前期仍然需要以汉人傀儡政权的形式来维稳。

金人毕竟在这一时期还没有完成从半努力制的游牧民族政权完全朝着汉人王朝政权过渡,在1135年金太宗(完颜晟,完颜吴乞买),由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孙子完颜亶继位,即金熙宗。而彼时金国朝廷已经有了主战派和主和派了。金熙宗于公元1137年废刘齐,听从了主和派完颜挞懒的建议与南宋主和派宋高宗与秦桧议和。由于割让河南、陕西等地让主战派完颜宗弼不满,公元1140年完颜宗弼率军攻河南、陕西,次年再度南征,但被岳飞与与刘锜击败,岳飞于郾城之战后再度北伐逼近汴京。最后完颜宗弼与南宋主和派合谈,并且在岳飞被杀后签订绍兴和议,至此金宋边界完全确定。

这大概就是金国灭辽以后,南下攻伐宋朝然后到彻底议和过程。金国之所以不能灭亡南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征服之地统治还不稳固

金国征服了辽国、又尽收北宋江北大片汉地,但其实金国本身的统治这一时期还不稳定,迅速膨胀的疆域,却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故而前期在汉地都需要傀儡政权来作为过渡,可见骤然强大起来的金国,还没有消化吞下去的这些肥肉。

2.南宋建立后,抗金力量逐步强大起来

北宋的灭亡,同时标志着一时间整个禁军系统的崩溃,在国家危亡之际,旧有的『以文制武』在新政权稳定之前无法继续下去,因此在江北多地的义军和官军相结合,在宗泽和中兴四将等主战派的带领下,江北的抗金力量逐步强大起来,一时间与金国形成了对峙之势。

3.金国朝廷的汉化进程

汉化对于塞北游牧民族而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不汉化的话,就无法稳定统治汉地,同时游牧民族政权的权力组成远没有汉人王朝中央集权稳定,经常会因为继承人造成政局动荡,所以汉化是大部分游牧民族政权在征服汉地后必须进行的过程。

但汉化对于游牧民族而言,也存在巨大的伤害,汉化意味着需要接受汉人的整套制度文化,包括了朝廷制度、科举制度、用人制度等等,一旦完成了这些过程以后,金国就不会是一个纯粹女真人的金国了,女真贵族们在获得巨大利益后,是抵抗不了中原花花世界的诱惑的,很容易堕落腐化,而任用汉人官员之后,主和派势力 必然做大,再想攻略南宋就存在很大阻力了。

而且再金熙宗完成汉化以后,晚期不理朝政,却被右丞相海陵王完颜亮所杀。之后这一时间,金国的政局并不稳定,虽然完颜亮称帝以后一直想攻伐南宋,并兵分四路南征,但彼时西北契丹叛变,镇守东京辽阳府的葛王完颜雍自立为帝,并移居燕京。

在此种情形下还执着渡江的完颜亮,现在采石之战中被虞允文击败,后移师扬州试图强渡长江,却因部下反对,最终死于兵变,宋军趁机收复了淮南地区,自此以后金朝再没有灭宋之举。

北宋缺将、南宋缺相。这其实也是一个金朝灭不掉南宋的原因。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


江畔初见月


南宋事实上从来就没有被打得只剩下一口气过。南宋和金国对峙期间,最狼狈的时候莫过于所谓的“搜山检海抓赵构”时期,当时宋高宗一度被金国军队追赶到海上,可谓狼狈不堪。然而,当时之所以如此狼狈,一是因为军队尚未完全恢复,而是因为金军属于长途奔袭,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所以,把赵构逼到海上,已经是金国人能做到的极限了。

事实上,当时南宋的韩世忠,张俊,吴玠等人都击败过金军,而早在北宋年间,金军在陕西和北宋的西军交手,也并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后来只不过因为张浚的指挥失误,导致西军各部队被分开,最后被金军各个击破而已。

所以,金军之所以没有能够一举灭掉南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军并不是特别强。

金国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短短十三年,居然能灭掉东亚的两个传统大帝国,这本来就很不可思议。尤其是在灭辽时,居然出现了两万女真人大败辽国二十万大军的战役,这从侧面说明了,金国强是一个方面,但辽国腐败堕落的因素更多,至于宋朝(北宋)那更不必说。在宋辽两国都已经衰落到历史最低点的时候,女真人崛起,趁此机会灭掉了这两个大国。

然而,这已经是金国能够做到的极限,两大帝国,需要其慢慢消化,而不是一味进取。所以,即使在搜山检海抓赵构时期,中原的统治者依旧不是金国,而是金国扶持的一个傀儡政权“伪齐 ”,这充分说明了女真人自知当时自己根本没有力量直接管理中原,而是需要借助宋朝旧臣的力量。所以,如果进一步分析,就可以了解,完颜宗弼大举进攻南宋,其实就是一场赌博,如果能抓住赵构最好,抓不住,抓不住就抓不住,就当给赵构一个教训。

再加上,当时金国内部也不是很稳定。因为金太祖阿骨打的子侄辈都在灭辽灭宋的战争中立有战功,所以对权力都有一定的诉求,而最终继位的完颜吴乞买,是金太祖的弟弟。完颜吴乞买其实本人并没有直接的大的战功,他上台更多的是平衡各方势力。完颜吴乞买死后,金熙宗完颜亶继位,此时完颜宗弼专权,完颜亶在完颜宗弼死后也没能亲政,因为自己的皇后专权,后来完颜亶杀了自己的皇后,而他本人又被自己的堂弟完颜亮杀掉。完颜亮继位之后大肆屠杀宗室和大臣,搞得金国内部人心惶惶,最后,在完颜亮带领大军攻击南宋时,妻子被完颜亮逼死的完颜雍发动政变,而完颜亮的军队也哗变,最终完颜亮被杀,完颜雍继位,是为金世宗。

金国一直到金世宗时期,才真正稳定下来,走上正轨。从完颜阿骨打到完颜雍,一共是三代人,但金国内部却已经经历了多次的内斗和清洗,在这样的情况下,金国岂能有一个连续而周密的灭宋计划?而金国又如何能团结一致去攻击南宋。等到完颜雍继位,南宋已经在在宋高宗宋孝宗两代君主的 经营下,逐渐稳定,再加上金军此时的战斗力已经退化,再想消灭南宋,可谓是难比登天。

所以,可以说,金国本身的力量有限,再加上自己内部的不稳定,还有南宋本身的根基牢固,使得金国没有能灭掉南宋。


庭州行者




这个问题下有几条好答案,不过,我认为南宋最有可能灭亡的时间不在初期,而是将星凋零、腐败盛行的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南下对南宋政权构成了致命威胁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三》

绍兴三十一年十月,刘锜兵败淮甸、王权跑路的消息传回临安,赵构大腿一拍,毅然决定从海上跑路



当时的南宋军队总体大概是这么个情况~《要录.卷一百八十九.右谏议大夫何溥上疏》

和平了嘛,军队都在忙着做买卖,根本顾不上训练


~《宋史.卷一百九十五.兵九》



~《宋史.卷一百九十三.兵七》

吃空饷是两宋惯例,和平时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就连赵构的亲军都大量缺员,更何况其它部队



~《宋史.卷一百九十七.兵十一》

弓箭是宋军的主要作战武器,韩世忠留下的精锐部队弓箭手别说一人两弓,连人手一弓都做不到,没弓的士兵上了前线估计得靠手撕

缺弓这事记载在孝宗隆兴元年,赵构禅位刚一年,这锅自然不能扔给孝宗来背




~《宋史.卷三百七十.李宝传》

李宝统帅的浙西水师有三千民兵、一百二十条破船,就凭这么个叫花子家当,李宝大败金军于胶西陈家岛,为赵构赢得了从海上跑路的资格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四十二》

虞允文的全副家当是从王权手上接过来的一万八千人,二十四条勉强能踩着跑的车船和一百条小船。凭这点家当,虞允文与金主完颜亮亲率的主力硬刚,赢得了东采石矶和杨林河口大战胜利,使得完颜亮大发雷霆,逼令诸军三日过江,结果成功地把自己逼上了西天



赵构成功逃脱再次巡幸大海的命运,其原因纯粹是这家伙运气好:

有老将李宝继续发扬岳家军见了金军不要命的风格,很幸运地派出虞允文去淮扬劳军,很庆幸金国皇帝完颜亮也是历史上数三数四的败家子





~《会编.卷二百四十二.归正官张棣正隆事迹》

完颜亮脑袋一拍决意南征,共签女真、契丹、奚族军二十四万,其中十二万正军,十二万老弱病残孕

这十二万正军都是精锐吗?也不见得
~《会编.卷二百四十二.归正官张棣正隆事迹》


经过挑挑拣拣,从十二万人中选出了五千名合格士兵,被命名为紫茸细军,充作完颜亮亲军



~《要录.卷一百九十二》

梁淮夫曾在金国中过进士,两国大战在即时从金国跑到了南宋,给南宋提供了不少金国的情报:

完颜亮残暴荒靡,金国人心思乱,金军的武力值出现大倒退,绍兴十年的金军要求开弓七斗,现在标准仅为五斗
缺员、无斗志、无大将、以为在稻田里玩过稀泥巴的人就一定精通水战……

宋军有的毛病,金军都有,甚至更加严重



~《会编.
卷二百四十二》

完颜亮签军、征丁、征粮,激起金国大范围民变,尚未南征,就先获得杀大名府居民三十万人的骄人战绩



~《会编.卷二百四十二》

趁完颜亮南征,国内混乱之际,有野心的人也冒出头来,跟南宋打着打着,突然之间,完颜亮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皇帝了





两条毛毛虫打架,不管打得多激烈,也很难弄死对方







为国钓鱼


人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一根筋,打仗不是过家家,南宋不要说抗金,单提更厉害的独自抗衡蒙古四十多年,杀了蒙古首领及王储不是偶然的,是因为南宋经济科技发达,政治环境宽松,南宋居民认可宋,因而南宋民心可用 ,有强大的凝聚力,有同仇敌忾不畏强暴的决心,同期其他亚欧国家在蒙古面前转瞬间灰飞烟灭,不是浪得虚名。

部分人只要提到南宋,甚至只是宋,没有一点好的。估计有几种情况,书读得少,人云亦云。或者书虽读得多,就是一个书橱,不会分析问题,因为经历少等原因。当然也有极个别仇宋,肯定不是宋的子民。不对,有问题,可能是祖上同朝廷有刻骨仇恨。岳飞是忠臣,龙生九子有优有劣,也有不肖子孙,比如大贪官岳珂,(下文附件简介)。因为岳珂借岳飞的英明横征暴敛,鱼肉百姓,是南宋大贪官,自然就没有信誉,他写的金陀粹编及其系列,都是为岳飞平反用的,而宋史又是照抄金陀粹编,就没有真实性,很多不予采信。岳飞作为爱国将领被处死,有时代局限性,岳飞是赵构一手提拔任用,是岳飞的伯乐,没有赵构,岳飞只能是一个基层将领,赵构对岳飞有提携之功。岳飞之死是有原因的,下文述说,岳飞因为死,因为南宋政治需要才开始了神化。神化以后的岳飞自然升华岳飞,也惠及岳飞子孙。神化是全体国人的功劳,自然神化以后的岳飞已经不是岳飞家人的事情,是国家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跟岳家人关系不大,只是用了岳飞的名而已,比如关羽。

所以那种极端不分青红皂白黑宋的,不知是不是岳飞后人,要实事求是,心胸要开阔,不要信口雌黄,历史事情记载采用合己意的就用,不合己意的就不用,要诚实,相信岳飞知道也会不同意,岳飞是宋的臣子,赵构的家臣,儿不嫌母丑,有话说话,哪有张口直接辱骂老祖宗父母的。即使是祖宗也是历史,偶尔提一下可以满足虚荣心,千万不要当饭吃,以免提起自己感觉对社会没有作用,只能借岳飞体现自己存在,生活在虚拟世界,回到现实社会感觉有辱祖宗。

没有赵构就没有南宋,南宋内忧外患,内有因抗金大规模农民起义,农民不堪抗金重负,外有金国进逼。战争表面上是打仗,实质上打的是钱粮,钱粮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凭个人手一挥不动脑子就能解决的,所谓不当家不知油米贵,没有做过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的一把手是没有这样的高度,也没有这样的经历,战争不是简单的振臂一呼就可以实现的,那样只会显得很肤浅,很浅薄。吴越之争,勾践不但称臣,还亲为奴仆,能屈能伸,目的是为了达到延续汉政权的目的。如果有人相信岳飞可以直捣黄龙,要么评书看多了,要么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差。而赵构要对整个国家负责,如果不韬光养晦,勉强用兵,诸葛亮北伐亡蜀的事情可能发生,汉人政权可能提前一百多年失去。

评价历史人物要有血有肉的看,非红即白的评价一个人是有问题的,基本会有失偏颇!岳飞忠心能战,路人皆知,不需要反复重复,赵构宋史定论中兴之主也不用重新定义,除非有人水平自认比史学家水平高!岳飞是正面形象,正能量,他需要对战争负责,我很崇敬。赵构是皇帝,他需要对国家负责,两个人的高度是完全不一样的,用同一种标准去评判无疑得不出正确结果!赵构以一己之力能延续宋150多年,不能说他是昏君,无能,后明延续多长时间,且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空前发达的,特别军事也不差。赵构为什么要求和,当时钟相杨幺起义为的是抗金,百姓不堪重负,供应不了战争需要的钱粮,打仗实际打的是钱粮,是头等大事,国家需要休养生息,签订合约只是权宜之计,二十年后就废除了!金人要求杀岳飞,赵构是一个有主见的皇帝,赵构不一定要听,金人也知道这一点,只是作为这笔买卖的一个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必要条件是签订合约前就要杀了岳飞,主动权在赵构,不在金人,签订合约以后一年岳飞才被杀的。如果金能完全打败宋,金不会去求和的。历史离我们很远,记录的情况还需要加上对政治的判断才能窥视一二!岳飞耿直粗放对人的品行来说是优点,但作为主要将领还是要注意细节。赵构签订合约在1141年,绍兴11年即1141年,岳飞在鄂州交出军权后独自上庐山,张宪任鄂州任驻扎御前诸军付都统制,岳飞是将军队交给张宪的,他的女婿,试想赵构已经对岳飞有所怀疑,还将军队交给自己的女婿,没有交给国家指定的人,主动避嫌,让皇帝安排自己得人来掌握军队,远离自己的军队,交给张宪岳飞有假交军权的嫌疑,有留恋军权的嫌疑,封建社会疑则从有这是帝王权术的常识,我也相信岳飞不会有问题,但皇权不会这么认为,不注意细节出了问题!司马懿的事情说的很清楚,闭门不出,皇帝去查看司马懿是否真的不问军事,派人去查,司马懿在花园钓鱼,表示他无心政治,皇帝才放心,韬光养晦才能自保,才能在皇帝解除嫌疑后东山再起,这是官场常识。军队只有真正属于皇帝控制的,皇帝才放心,因为只有这样岳飞才能控制不了军队。张宪有本事,张宪越有本事皇帝越怕,这本事不是皇帝要的,岳飞将军权交给女婿,等于告诉皇帝没交,在交出军权后皇帝的命令张宪可以不听,岳飞的一个小纸条,张宪会马上做好。这是政治,要想分析政治得提高自己的高度,多看帝王权术的书籍。



听雨喜雨


南宋的建立,我们都知道是在赵构很狼狈的时候建立的,当时的北宋在“靖康之耻”中亡了国,幸亏赵构逃过一劫,才得以建立起了南宋。不过南宋在建立之处也是很弱的,被打得就剩一口气了,可为何金国还是无法彻底消灭南宋?

南宋虽说开始弱,不过赵构手底下的将领们还是很给力的,像韩世忠,岳飞等,都是南宋响当当的将领,他们对于抵抗金国南侵起了重要作用,在他们的努力下,金军难以南下,连完颜宗弼都被岳飞多次打败,所以南宋才能苟延残喘。而且金国还与南宋签订了《绍兴合议》,确定南归南,北归北的原则,这更让南宋有得以延续的机会,只不过可惜了岳飞这样一位精忠报国的将领。


金国是强,可金国内部是矛盾重重,内部派系斗争十分严重,统治层内部斗争渐趋尖锐,互相残杀,没几年就换个皇帝。而且金军除了完颜宗弼这位能打的将领外,并没有多少能打的将领,再有金军经历了多年战争,兵力已经消耗严重,他们也需要休养生息,恢复兵力,一鼓作气灭掉南宋对金军来说是很困难的。而且金国的时候,有一个草原民族在慢慢崛起,那就是蒙古族。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一步步地撬动了金国的政权,使得金国也无暇南侵。


南宋没有被金国亡掉,也是它的时机比较好,没有碰到一个团结的少数民族政权,要是金国没有因为继承问题而分裂的话,可能南宋就在金国手里被灭掉了,也不会等到元朝才被灭了。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历史百家争鸣


金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北宋给灭了,这就给了他们一个错误的信号,灭掉大宋王朝易如反掌。

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这件事恐怕金国名将金兀术最有发言权,因为他经过实战得出的结论是,宋朝的疆域太大了,地域太复杂了。想在短时间内把宋朝给灭掉,那根本无异于痴人说梦。

我们来看看金兀术当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为什么说南宋是在短时间内消灭不了的?

当时金兀术带着十万大军杀到了长江,就是在长江这个地方,金兀术遇到了此生最为噩梦的一战,因为在这里他遇到了有中兴四将之称的韩世忠。

就是在长江边上,韩世忠本来是有两次可以杀掉金兀术的,可是,因为金兀术的幸运,他都逃脱了。

金兀术第一次逃脱,是韩世忠大意了,当他们发现小规模的金军在探路的时候,就把这一股金军给围住了,可是,最终还是跑了一个人,最后经过盘问俘虏,韩世忠知道逃跑的那个是金国将领金兀术了,这时候他真的是恨死自己了,早知道有这么一条大鱼,就多派一些人手了。那样的话,就不至于让金兀术逃脱了。

第二次韩世忠和金兀术开战是在长江水面上,大家要注意,金兵都是北方来的,他们不但不善水战,而且还晕船。

金军是不能直接和船上的韩世忠对战的,虽然这时候金军有十万之众,韩世忠仅仅八千,但是,这八千人已经足够对付金军的了。

因为金兵不能直接上船打仗,他们就不得不把军队里投降过去的汉人挑出来来和韩世忠打仗。

结果可想而知,他们怎么可能是韩世忠的对手。再说了他们本来也是宋人,自家人打自家人,那有金军卖命。

这段时间,反正是不管金兀术用何战术,他都是吃败仗。而此刻金军最危险的是,他们被韩世忠给堵进了黄天荡这个地方。

韩世忠的目的很明确,他就是想通过打持久战,把金军给饿死,你想时日一长,金军没有粮食吃了,他们不就完了吗?

这也是金兀术最担心的,金兀术坐不住了,他开始去找韩世忠谈判。韩世忠告诉他,谈判可以,把侵占我们的国土还给我们,把俘虏走的皇帝也还给我们。

金兀术只是一个将军,他那里有这么大的权利,这种条件,金兀术明白,这个韩世忠就是想置自己于死地。

看来想让韩世忠饶自己一命,简直是太难了,不得已金兀术开始贴告示,重金悬赏能助他逃亡的有识之士。

所谓重金之下,必有勇夫。这时候南宋的比较有远见的百姓,就来给金兀术出谋划策了,他告诉金兀术,在哪里有一条小路,这一条小路,可以成功的避开韩世忠,通往长江而逃走。并且他们还告诉金兀术,逃跑的那一天,一定要选没有风的时候,因为金军的船比较小,有没有风作用不大,但是韩世忠就不一样了,他的船比较大,有风力他才能跑起来更快。

金兀术听从了这个建议,他最终果然逃脱了。

自从之后,金兀术每每谈到这件事都是后怕的掉眼泪,可见当时给他心里留下了多大的阴影。他再也不说打到长江南边去灭南宋了。

金兀术可是金国最能打的将军,他都怕成了这样,这说明金想吃掉南宋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大宋还有吴阶,岳飞,张俊,刘琦等人。


史学达人


11世纪末,女真族完颜部的杰出首领阿骨打逐步统一女真各部,女真族的势力不断增强。那时,女真各部受辽的统治,遭受残酷的民族压迫。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定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南),国号大金。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北方的女真崛起之后,攻占了辽的大片地区。金借助宋廷想收复北方燕云十六州的愿望,联宋攻辽。1125年与北宋联合灭辽。在灭辽的过程中,金贵族看到了宋廷的腐败和宋徽宗的昏庸无能,于是在灭辽之后的当年冬天,金军挥师南下,发动了对宋的战争。由于北宋统治者压制、排斥主战派,一味求和,不做战守准备,加之宋廷重文轻武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1126年冬金军再度大举南下,攻陷东京开封。第二年4月,金军掳走徽钦二帝以及皇后妃嫔、大臣在内3000多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




同年,宋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应天(今河南商丘)登基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年号建炎。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宋。赵构即宋高宗。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大片国土沦陷。特别是1129.10月,金军统帅兀术(完颜宗弼)率十万大军,渡过黄河,长驱南下,赵构从临安仓皇逃往越州(浙江绍兴)、明州,金兵跟踪而至,赵构又于定海(今镇海)乘船逃往温州。金兵下海追赶三百里,后突遇海上风暴,赵构这才躲过一劫。至此,南宋被金军打得只剩一口气了,然而南宋最终也没有为金国所灭。这是为什么呢?




其一,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是最主要的原因。金军生性彪悍,大军过境,烧杀抢掠奸淫,极其残忍。大江南北、黄淮流域,许多繁华城镇和农村成为一片废墟。当地人民蒙受深重灾难,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淮地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金军的暴虐行径,激起了南宋军民的强烈愤慨,他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顽强抵抗。南宋一些将领和大批官兵经过抗金斗争的锻炼逐渐成长起来,涌现出了著名的"中兴四将"以及张浚、刘锜、吴玠、吴璘、杨沂中、李宝等一批有作为的将领,他们英勇善战,多次打败金军,先后取得了顺昌、颖昌、郾城、柘皋、陈家岛海战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南宋的军事实力日益壮大。同时,在广大的金军占领区,活跃着许多支义军,最著名的是太行山地区王彦领导的"八字军"(因其每个人的脸上都刻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故名"八字军"),他们到处打击金军,牵制金军南下,使金军在北方的统治长期不能稳定下来。 金军数次南下,都受到北方义军的牵制及南方军民的堵击而未能通过长江,从而保障了南方的相对安全,南宋得以保住江南的半壁河山。


二、金军劳师远征,长途跋涉,战线拉的过长。金军南侵多次失败,短时间内很难灭亡南宋,而且由于军事行动进展过快,国土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骤然扩大至淮河流域,统治力量显然不足,对于黄河以南新占领地区实施直接统治感到鞭长莫及。因此,先后利用宋朝叛臣张邦昌、刘豫建立伪楚、伪齐政权进行统治。此外,由于战线拉的过长,经常遭到北方义军及南宋军民的骚扰。金军的补给线常常被切断,导致后方补给困难。这也是金军无法短时间内灭亡南宋的原因。 三、金国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致使宫廷政变、流血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削弱了金国的统治力量。1153年,完颜亮正式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此时,女真人已经完成了封建化过程。封建的租佃关系逐渐代替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许多女真贵族占有大量田产,向各族佃户收取地租,成为封建地主。因此,这些封建化的女真贵族将领乐享其成,不愿在战场上拼命厮杀。大部分士兵也丧失了游牧民族彪悍的血性。同时,由于宫廷政变频发以及战场上的长期厮杀,使金人骁勇善战的战将及统帅日益凋零,金军战斗力严重衰退。 四、三面环敌,疲于应付。在金与南宋势均力敌、战事形成拉锯之势的同时,西有宿敌西夏,北面还受到来自蒙古族的严重威胁。蒙古势力崛起后,成吉思汗的蒙古汗国屡屡侵扰金国,多次打败金军,成了女真人的克星,事实上帮助南宋牵制了金国大部分兵力。 五、江南地形、地势的限制。江南水乡沟渠纵横、河湖交叉,不利于金国大规模骑兵作战。相反,长期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南宋军民利用有利地形、地势,充分施展水战优势,同金军展开对抗。在同南宋水师交战的过程中,金军几乎每战必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161.10月,岳飞旧部李宝同义军首领魏胜联合,在陈家岛海战中利用火器全歼了完颜亮的金军水师。使金军从海上南下水路配合袭击临安的企图破产。

总之,宋金虽然经过多次和与战,双方势均力敌,处于均衡状态,任何一方想取侥幸胜利都是非常困难的。


夕颜129783522


刚立国不久,迅速崛起的金国灭了北宋已经是侥幸中的侥幸了,想要再灭南宋根本不可能,只要南宋君臣缓过神来,金国想一鼓作气灭了南宋,几乎已经不可能。

本来女真人一直受着辽国的压迫,年年进贡的海东青成了女真人的噩梦,于是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女真人开始了反抗辽人并逐步开始建国的过程。

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辽国是金和宋共同的敌人,于是结盟伐辽也就成了很正常的事情。没想到的是,此时的北宋已经被宋徽宗玩坏了,处在实力和士气的最低谷。在所谓联合灭了辽国之后,金人发现北宋也只是个纸老虎,于是大军继续南侵,直逼开封,逗比皇帝和无能大臣最终都做了俘虏,来了个让人痛心疾首的靖康之耻辱。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金国刚立国一切都蓬勃向上,恰好碰到了烂到底的北宋,但宋人经过靖康之难,慢慢也被打醒了,凭借成熟的体制,慢慢终于站稳了脚步,金国再想灭南宋,就没那么简单了。


昭烈名臣


诚邀,如题。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受人诟病的大一统王朝了。北宋还好,虽然大致统一了除幽云十六州的中原汉地,南宋真的可以用狼狈两字形容,不但被金人侵占中原,就连开国皇帝赵构都差点被金人活捉,只好在海上避难。那么为什么南宋的生命力这么顽强,金人始终吃不下这南方的半壁江山呢?



其一,金人落后的统治制度

金人南下之前,其汉化程度极小,对内实行民族歧视,对外进行武装侵略,此外金人还有许多残酷的刑罚,活脱脱一个奴隶社会,这样的制度如何能控制处于封建化的中原,于是中原初初爆发起义,金人的后方并不牢固。


其二,南宋其实一点也不弱

按照史料记载,南宋初年常备军大约20~30w,主要作战的四大方面军每个大概在4~8万人,加上四川的几万人。再加上将领也不是废物,韩世忠善于水战,岳飞善陆战,再加上南方水网稠密,金人的骑兵在这里常常陷入泥潭,所以金人是没有能力打垮宋人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