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龙头房企”评级上调惹争议,4年从百亿跨入千亿俱乐部

“西南龙头房企”评级上调惹争议,4年从百亿跨入千亿俱乐部


西南龙头房企、四川销售额第一名的蓝光发展,因评级被上调惹来争议。近年来这家负债近1500亿的区域龙头极速狂奔,从销售百亿到跨入“千亿俱乐部”只用了四年时间。


01

评级上调惹争议


3月11日,蓝光发展(600466.SH)公告称,大公国际上调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至AAA,评级展望维持稳定,“17蓝光MTN001”、“18蓝光MTN001”的信用等级调整为AAA。

“西南龙头房企”评级上调惹争议,4年从百亿跨入千亿俱乐部

上调评级公告


大公国际认为,蓝光发展销售规模继续增长,销售区域全国化布局不断完善;土地储备规模仍较为充足,为未来项目持续开发提供支持;严密的数字化风控体系及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提高公司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


2019年以来,蓝光发展利润水平大幅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子公司蓝光嘉宝服务(2606.HK)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进一步拓宽公司融资渠道。


然而,这看似皆大欢喜的评级上调却引来了市场热议,有市场人士称蓝光无论是一级发行还是二级估值,实在不应该这个时候上调评级,逻辑上有所欠缺。


《小债看市》统计,蓝光发展目前国内存续债券22只,总规模143.01亿元。其中有6只总余额51.2亿元将于一年内到期,其它16只将在1-3年内到期。

“西南龙头房企”评级上调惹争议,4年从百亿跨入千亿俱乐部

国内存续债券期限分布


另外,蓝光发展还存续四只境外债,总规模为13.7亿美元。其中两只总余额6亿美元的境外债将于一年内到期,余下两只余额为7.7亿的美元债将于1-2年内到期。


“西南龙头房企”评级上调惹争议,4年从百亿跨入千亿俱乐部

境外债存续情况


02

财务杠杆高居不下


据官网介绍,蓝光发展成立于1990年,2015年在上交所重组上市,主营房地产开发和医药制造业务。2019年,蓝光发展旗下蓝光嘉宝服务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构筑起“A+H股”双资本平台。


2019年,蓝光发展连续13年上榜中国房地产综合实力百强,名列第21位,位列百强房企成长性第4位;连续5年荣膺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上市房企,排名第4位。


“西南龙头房企”评级上调惹争议,4年从百亿跨入千亿俱乐部

蓝光发展官网


从股权结构上来看,蓝光发展的第一大股东为蓝光控股,持股比例为47.25%,穿透后公司实控人为杨铿,持股比例56.46%。

“西南龙头房企”评级上调惹争议,4年从百亿跨入千亿俱乐部

股权穿透图


近年来,蓝光发展在“快周转”经营策略下,凭借较强的区域优势和分散的城市布局,销售规模快速增长,随之利润水平也大幅提升。


2019年业绩预告显示,蓝光发展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约53%;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加约36%。


“西南龙头房企”评级上调惹争议,4年从百亿跨入千亿俱乐部

净利润趋势


但是,《小债看市》却注意到,2019年蓝光发展在营收和净利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经营性现金流却流出20.04亿元,而2017和2018年现金流分别净流入75.54和4.62亿元。


“西南龙头房企”评级上调惹争议,4年从百亿跨入千亿俱乐部

经营性现金流


截至最新报告期,蓝光发展总资产1827.18亿元,总负债1469.61亿元,净资产357.56亿元,资产负债率80.43%。


近年来,蓝光发展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处在80%以上的高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以上,说明其负债水平和财务杠杆较高,资产负债率也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自从2016年以来,蓝光发展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80.90%、80.00%、82.04%和 80.43%,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53.40%、47.02%、48.24%和 47.30%。


《小债看市》分析蓝光发展负债结构发现,其主要以流动负债为主。其中短期借款76.71亿元,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121.45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60.86亿元,短期负债合计137.57亿元。


在蓝光发展非流动负债中,长期借款270.33亿元,应付债券168.58亿元,因此整体来看其有息负债已经突破600亿。


不过,受购房回款良好和金融机构借款增加影响,蓝光发展的资金储备较为充足,截至最新报告期其账上货币资金还有211.28亿元,可以覆盖短期债务。


但是,蓝光发展的短期偿债指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近几年连年下滑,说明其虽然资金较为充裕,但短期偿债能力却在下降。


为了补充流动性,2019年蓝光发展一口气发行了5只私募债、1只中票和1只短期融资券,共计募得资金47亿元。


“西南龙头房企”评级上调惹争议,4年从百亿跨入千亿俱乐部

2019年发行5只私募债


2020年3月,蓝光发展又拟发行三年期7.5亿元的公司债,全部用于偿还行权的公司债券;还拟在境外发行2亿美元、期限364天的无抵押固定利率债券。


除了债券融资,蓝光发展尽可能用到一切可以利用的外部融资手段。


《小债看市》统计,在蓝光发展的融资版图中,有22次租赁融资,27次应收账款融资,3次定增,46次银行借款,88次股权质押和50次信托融资。


在银行授信方面,蓝光发展授信总额为1157.4亿元,已使用额度309.88亿元,未使用额度847.52亿元,具备一定的财务弹性。


“西南龙头房企”评级上调惹争议,4年从百亿跨入千亿俱乐部

银行授信情况


《小债看市》注意到,2017年以后蓝光发展的存货规模上升很快且数额庞大,截至2019年三季末其存货高达1208.46亿元,较2018年年末上升33.6%,对公司资金形成较大占用,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截止2019年6月底,蓝光发展的土地储备面积有1795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滇渝、华中、 华东和北京区域。


但是,与蓝光发展目前的销售和开工情况相比,其土地储备规模略显不足,因此未来新增土地储备需求或进一步加大资本支出压力。


总之,分析蓝光的财务数据有喜有忧,其财务杠杆、现金流、短期偿债能力、存货以及未来资本支出压力值得关注。


03

四年跨入“千亿俱乐部”


1990年,杨铿从国企辞职下海,从生产汽车配件起步,后通过做电子电器市场进入房地产行业,创立了蓝光的前身“成都兰光房屋开发公司”。


2005年,正好赶上成都旧房改造,蓝光顺势而为一路发展壮大。


“西南龙头房企”评级上调惹争议,4年从百亿跨入千亿俱乐部

蓝光控股董事局主席杨铿


2008年,蓝光谋求上市,豪掷3.3亿元拿下壳股迪康药业29.9%的股权,然而蓝光最终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却是7年后。


起步于成都的蓝光,后来坚持“区域集中-西部领先-全国拓展”的发展战略,在保持成都本土竞争优势的同时,自2009年开始正式启动全国化布局,并于当年进入昆明、重庆、自贡等城市。


2010年,蓝光首次进入北京;2011 年又进入浙江嘉兴,开始布局长三角地区。


2017年,杨铿提出冲刺千亿销售额的计划,想要以规模换取更大的市场及财务空间。


后来,凭借较强的区域优势以及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定位,蓝光房地产销售面积及销售金额持续保持增长。


2016年,蓝光销售额从183.7亿元,上升到了339.1亿元;随着其在全国范围的推进,2017和2018年销售金额快速增长至582亿元、855.39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68.48%。


根据克而瑞最新数据,2019年蓝光发展以1079.8亿元的销售金额排名第33位,正式跨入“千亿俱乐部”行列。


也就是说,从销售百亿到千亿的突破,蓝光仅用了四年时间。


“西南龙头房企”评级上调惹争议,4年从百亿跨入千亿俱乐部

全口径金额和权益金额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蓝光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大幅增长的同时,反映其实际销售额的权益销售金额却是在下滑的,2019年其权益销售金额为768.4亿元。


另外,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同时,蓝光的人事动荡十分频繁。


2016年,蓝光发展的副董事长、董事会秘书、常务副总裁、副总裁等高管先后离职,直到2018年这一趋势也未能止住。


日前,同为西南房企、渝系"五朵金花"之一的协信,因兑付资金未到账,旗下债券蹊跷停牌,一时间房企的资金链危机讨论甚嚣尘上。(后台回复“协信”查看原文


创业三十年后,杨铿获2019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2057名,2019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第296位。

(作者微信:littlebond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