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鸢》:从“命悬一线”中寻求“一线生机”的民国众生相


《北鸢》,是一部向《红楼梦》致敬的当代小说,历时七年完成,以卢家、冯家的家族史为基础,描写了民国下的众生相,被誉为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北鸢》:从“命悬一线”中寻求“一线生机”的民国众生相

作者葛亮,是一名文学博士,文字功底非常强大,能将种种惊心动魄不动声色地掩于温和平静之中。表现在小说中,所有的人物对白不用直接引语,全篇没有见过冒号和引号,就是平和转述的口气,淡淡的口吻,淡淡的笔锋,虽淡得如烟如雾,却始终氤氲在读者的心头。以淡笔写深情,回味悠长,所谓静水流深,大概如此。

鸢,顾名思义,就是风筝。在书中,人物一个个出现,事情一件件发生,就是用一只纸鸢为线,将这些人、事串联起来,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将卢文笙前半生的经历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用一个人的视角,两个家族的起落,看到国家的兴亡。

《北鸢》:从“命悬一线”中寻求“一线生机”的民国众生相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纸鸢最先串联的人物是卢家睦和“余生记”的店主龙师傅。龙师傅因风筝生意做不下去,正要关门大吉回家乡去,卢家睦念龙师傅是个读书人,和自己一样半路出家,弃文从商,而且同为在外打拼的异乡人,有点惺惺相惜,于是将铺子盘下来赠与龙师傅,还一并赠与了《南鹞北鸢考工志》这本书,可谓是鱼渔俱授。

不过无功不受禄,龙师傅当然不肯接受卢家睦的好意。卢家睦这样宽慰他:你我都是外乡人,卢某先行了一步,也先尝了甘苦。接着,卢家睦和龙师傅约定,每年都要为自己儿子卢文笙扎一只虎头风筝。

《北鸢》:从“命悬一线”中寻求“一线生机”的民国众生相

于是赠与受,就变得这么顺理成章。龙师傅遵守与卢家睦的约定,做虎头风筝一直延续了三代人,跨度几十年。

风筝一岁一只,话都在里头了

纸鸢串联了卢家睦和卢文笙的拳拳父子情。文笙是抱养的孩子,但卢家睦视如己出。文笙属虎,所以卢家睦和龙师傅约定,每年文笙的生日,都要为其做一只虎头风筝。

何其深情!但是父子俩同框放风筝有且只有一次,那是文笙四岁的时候:

一个瘦长而依稀的身影,牵着一只风筝,在前面跑。而文笙在后面急急迫着。身影便停下来,看着他蹒跚地跑过来,便又向前面跑过去。每忆及此,文笙身上是一阵一阵地暖。

《北鸢》:从“命悬一线”中寻求“一线生机”的民国众生相

良辰美景奈何天,没多久卢家睦染疫去世。文笙11岁时见到了龙师傅,听他娓娓道来与家父的两面之交。文笙心中一动,禁不住问:师傅,爹可曾对你说起过我?龙师傅摇摇头,

卢老爷怕是没来得及说。这风筝一岁一只,话都在里头了。

好一个“话都在里头”了,深情无言,大爱无声。虽然卢家睦去世了,但虎头风筝每年如约而至,延续着父子亲情,令人不禁泪目。

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

纸鸢串联了卢文笙与冯仁桢的爱情。父亲家睦早逝,于是文笙更为珍重风筝,三天两头跑去城墙放风筝,因此偶遇了小姑娘仁桢……偶遇了少女仁桢……偶遇了青年仁桢……两人因风筝结缘,因风筝熟识。几次偶遇,中间隔着长长的岁月,年龄变了,思想变了,环境变了,家庭变了,但是互相的好感没变,互相的真心没变。两人一个是商贾世家,一个是士绅家族,本来门不当户不对,可时势世事变化,两人的家族都经历了大起大落,反倒在对了的时间,两人的轨迹再次重合,相知相爱相守水到渠成。

《北鸢》:从“命悬一线”中寻求“一线生机”的民国众生相

不得不叹,缘分,恰如风筝和线轮之间的的那条线,看似若有若无,但却牢牢地牵引着彼此。

命悬一线,一线生机

纸鸢串联了卢文笙与毛克俞亦师亦友的兄弟情。毛克俞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课”,非常精彩,让人记忆深刻。他出了一个题目,让每位同学画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东西,配上一句成语,要合乎话义,又要有意义的升华。

文笙画了自己最为擅长的风筝,配上“命悬一线”四个字。有同学认为题词不吉利,说不如叫“扶摇直上”。而克俞说,

放风筝,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同理,全赖这画中看不见的一条线,才有后来的精采处。不如就叫“一线生机”罢。

《北鸢》:从“命悬一线”中寻求“一线生机”的民国众生相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生逢乱世,人如浮萍,赴死易,苟活难,谁不是在命悬一线中寻找一线生机呢。及至文笙参军,被敌人围困,在命悬一线中,突然灵机一动,放起三只风筝向增援部队报告所在位置,终于内呼外应,一举突围,寻得一线生机。

纸鸢串联的民国众生相

  • 昭德,文笙的大姨,大军阀石玉璞的夫人,那是何等的荣光。可惜家族破败后,她变成了疯疯癫癫的老妇人,也许,她是用疯癫作为抵抗残酷现实的盾牌。当她的家人受到土匪的威胁,当一家老小命悬一线时,她的疯癫让土匪对她放松了警惕,她寻机挺身而出,与土匪们玉石俱焚,挽留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 凌佐,文笙在天津读书时的同学,一个太监的养子。母亲和太监的结合,成就了他,也拖累了他。因太监的关系,他能够进入不错的学校上学,最终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又因太监吸大烟败完了家财,他和母亲一生穷困潦倒。但他是个信守承诺的人,承诺母亲会为太监养老送终,及至他去参军,他战死沙场的那一刻,还念念不忘自己养父的全尸。对于他来说,美好的生活是一只风筝,飘着很美,但总是太远些,触手不及。
  • 言秋凰,梨园名伶,为给女儿报仇,赌上自己的名声,赌上自己的清白,以身试险,假装委身于日本军官和田,设计与其同归于尽,何等飒爽。
  • 昭如,文笙的母亲,她在街头买下了尚在襁褓中的文笙,给文笙飘零的命运带来了柳暗花明,给予了文笙全新的生活,宽和善良自不必说。作为一名传统的妇人,她又有一些拙,在出世和入世之间并不游刃有余,但这拙,恰就是可爱之处,一如《浮生六记》里的陈芸。

也许,是现世安稳让我们更容易对那个近在眼前的动荡不安的年代产生好奇,对那些个芸芸众生的命运产生好奇,想一探究竟。

而《北鸢》正是这样一本带着带着民国温度的小说,足够真实,足够还原,让人能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的悲欢离合,让人能真实触摸到市井巷陌的烟火气。

暮色中,他们望见了一只风筝,飘在对岸某幢建筑的上空,孤零零的。飞得并不稳,在肃杀的秋风里头,忽上忽下,有一个瞬间,几乎要跌落。他们屏息看着,看了许久,直到这只风筝远远飘起,越来越高,渐消弭于他们的视线。

就这样,小说戛然而止,读者怅然若失。以后的他们会有怎样的生活?会有怎样的选择?会有怎样的命运?一如那只断了线的风筝将飘向何处,我们不得而知。不是所有故事都有结局,不是所有的风筝都有归处,这正是命运的迷人之处。

《北鸢》:从“命悬一线”中寻求“一线生机”的民国众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