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俗話說“不知道哪塊兒雲彩下雨”,做老人的千萬不可偏心

手心手背都是肉,咬哪根指頭都一樣疼!說的就是做老人的,對子女一定要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但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老人做不到這一點,對待子女方面往往有偏向,厚此薄彼。特別是如果有親生和非親生之分的話,在對待上差距就更大了。

但俗話說:“不知道哪塊雲彩下雨”,意思就是說,等自己老了,還不知道哪個孩子孝順。


故事:俗話說“不知道哪塊兒雲彩下雨”,做老人的千萬不可偏心


王老太太生了三個孩子,兩男一女。因為丈夫曾經有過妻子,在生孩子時難產,保住了孩子沒有保住大人。所以,王老太太應該算是有四個孩子。

由於王老太太子女也不少,所以,大兒子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是爺爺奶奶一手拉扯大的,王老太太對大兒子基本沒有盡過做母親的責任。

後來,子女們都長大了,王老太太乾脆唆使丈夫跟大兒子寫了個協議,意思是,讓大兒子為爺爺奶奶養老送終,他們不再管老人的養老問題,等他們老了,也不用大兒子養老。大兒子沒有辦法,哭著在協議上籤了字。

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大兒子盡心盡力地伺候,兩位老人都是八十多歲高齡去世的,包括給老人發喪,都是大兒子操持的。


故事:俗話說“不知道哪塊兒雲彩下雨”,做老人的千萬不可偏心


王老太太拉扯著自己親生的三個孩子過日子,但對待自己親生的三個孩子,也是厚此薄彼。首先是王老太太重男輕女,女兒讀書只讀到小學畢業,就被迫輟學了。女兒出嫁什麼嫁妝都沒給,王老太太還時不時地給女兒要東西。好在女兒找的婆家通情達理,沒有難為過她,每次回孃家,都給她備好豐厚的禮物。

老爺子去世後,王老太太年紀也越來越大,自己已經照顧不了自己了。於是由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輪流養著,每家一個月。但為了這個月多一天、那個月少一天,兩個兒子沒少鬧了矛盾,甚至打過架。

弟兄兩個鬧矛盾,都把氣撒在了王老太太身上,都指責王老太太只會給添麻煩,甚至咒罵她為什麼不早點兒死了?

地裡的農活兒忙起來,是不按時間的,王老太太的小兒子又是做小生意的,每天要到集市上賣東西,王老太太就只能飢一頓飽一頓,等他們回來才能吃上飯。

有一次,弟兄兩個又鬧了矛盾,到了小兒子伺候的時候了,小兒子沒有去接,哥哥把老母親送到弟弟大門口,然後就離開了。而這一天一大早,小兒子就去趕集了,老太太只好在小兒子大門口坐著。

這時,正好大兒子過來看看老太太,見老太太這副模樣,既生氣又心疼,借了個車子,把老太太接回了自己家。

這正合了兩個親生兒子的心意,都不露頭兒了。倒是大女兒知道了這件事,趕忙跑到大哥家,向大哥表示,大哥養老,妹妹出錢。

坐在一旁的王老太太,老淚橫流,哽咽著說:“娘對不起你們倆啊!”

這件事兒,在村裡傳的紛紛揚揚。都在感嘆:老太太不養老,老了親生兒子也不養。倒是沒用血緣關係的大兒子和不被疼愛的女兒盡孝心,真的是“不知道哪塊雲彩下雨啊”!


故事:俗話說“不知道哪塊兒雲彩下雨”,做老人的千萬不可偏心


老谷觀點:1、王老太太不養老,把自己應盡的養老義務甩給大兒子,實在是於理不合!這就給自己的親生兒子做出了很壞的榜樣,他們不給王老太太養老,固然有自己的因素,但王老太太自身的因素也是不能忽視的!

2、王老太太的所作所為,典型地突出了一個“私”字,也就是自私!在這樣的教育下,親生兒子怎麼可能不自私呢?

3、對於大兒子和女兒以德報怨的行為,我們應該極力推崇!但這不是這篇文章探討的重點。這篇文章的核心是希望天下父母以此為鑑,對老人盡到孝心,對子女一視同仁!

對這個問題,您是怎麼看的呢?歡迎您留言,一起探討交流!

\u0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