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乃是太后,为何要称她为老佛爷?

白话历史君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科学并没有发展,人们普遍会在精神上有信仰,祈求神的庇护,佛教在中国古代有着有重要的地位。佛教也在中国历史各个朝代中长久不衰。

在晚清时期,大清国四面楚歌,身为实际掌权者的慈禧忧心忡忡,慈禧当时的精神依赖便是佛教,祈求佛祖庇护大清,保佑大清在慈禧的带领下长盛不衰,自己也能一直垂帘听政,集大权于一身。

其实你会发现,越是有钱有权势的人,他们越会寻求一些精神上的寄托,无论是佛教也好、道教也罢,老百姓只求平平安安,但对于这些贵族来说,他们对佛祖的精神上的依赖,远远多于寻常人。

慈禧被称作老佛爷源于这样一段故事:

故事发生于光绪年间,当时慈禧太后刚垂帘听政,根基不算稳固,大太监李莲英来报:万寿寺新建一座大佛,金光闪闪,双佛显圣,十分灵验。慈禧听后便欣然前往,以求佛祖显灵,当时朝中的大臣很多对慈禧不满,慈禧此去,是求佛祖保佑前程。

慈禧到了万寿寺佛堂内,发现只是一座普通的大佛,并没有因为慈禧的到来而显灵,慈禧当时很不高兴,一旁的李莲英急中生智,大喊:老佛爷驾到,双佛显灵,诸位还不赶紧下跪,难道要老佛爷惩罚你们吗?寺中的僧人赶紧下跪,拜见老佛爷,慈禧听后也非常高兴,事后也很喜欢老佛爷这一尊称。

慈禧不仅喜欢被别人称自己老佛爷,而且在西方的摄影技术传入宫中后,慈禧常常cosplay观音菩萨,身边的太监宫女都要一起配合扮演,慈禧对此不亦乐乎,大家为哄慈禧开心,也都演的十分投入。


历史课课代表


我们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有个脍炙人口的称呼:老佛爷。

其实不只是慈禧太后使用这个称呼,这是清朝帝王最常使用的称呼,只不过老太太的这个称呼实在是太流行了,所有一提到“老佛爷”,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了。

这个老佛爷的称呼,最早可以追溯到满清的祖先:女真族的首领称谓:满柱。

这个满柱其实是佛语“曼珠”的音译,意为“佛爷”,可见满清祖先很早就已经对藏传佛教十分推崇。

满清入主中原后,觉得“满柱”一词难以理解,就将其汉译成佛爷,成了满清皇帝的特有称谓。

但是慈禧太后的这个老佛爷,还真不是出自“满柱”,而是来自一段往事。

同治皇帝英年早夭,给慈禧太后的打击非常大,光绪皇帝登基时,她刚年满40岁,皇帝年幼,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将天下权柄再次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但是再次听政反对慈禧的人很多,一时之间让她有些手足无措,所以整日闷闷不乐。

大太监李莲英看出了慈禧太后的心事,于是暗自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后面新铸了一尊观世音菩萨像,然后禀告老佛爷,说万寿寺大雄宝殿有双佛显光。

慈禧太后也觉得很惊奇,就移驾万寿寺,直奔大雄宝殿,发现大雄宝殿和从前一样,只有一位佛爷,就有点生气,问李莲英,所谓的双佛显光在哪?

李莲英赶紧带着慈禧太后转向后殿,只见一尊慈眉善目的观世音菩萨坐在殿中,旁边早已站满了人,有本寺庙的方丈,还有文武大臣。

忽然,李莲英喊道:“老佛爷到!”,其他人听到后也跪倒在地,喊道:“恭迎老佛爷!”

慈禧太后一愣,故作疑惑的问道:“你们迎的是哪位佛爷呢?”

李莲英赶紧答道:“迎接的是太后老佛爷,您就是当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如今先皇驾崩,新皇尚幼,国不可一日无主,臣民们还是希望老佛爷能料理朝政,救民于水火!”

一席话说完,群臣跪拜,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朝廷内外,一时间反对慈禧垂帘听政的声音消失了。

从此以后,“老佛爷”的称谓便成了慈禧太后的专属,直到清朝灭亡,除了她再也没人敢用了。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在清宫剧中大都称呼慈禧太后为老佛爷,似乎这是一个对她的特指称谓。那么慈禧太后为何被称老佛爷呢?这是不是她独有专属称谓呢?

“老佛爷”并非慈禧太后的专属称谓

其实“老佛爷”一词并不是慈禧的专属称谓,清朝的皇帝都可以被称为“老佛爷”。就如同我们更熟悉的宋朝皇帝被称为“官家”一样。

  • “老佛爷”一词是由满语“满柱”转译而来,清朝是由东北的女真部落建立的政权,因此他们保留了女真部落的部分习惯和风俗。当时女真人称呼自己的首领为“满柱”,这个满柱又是佛号“曼珠”的转音,实际上就是称呼自己的首领为佛爷或者吉祥的意思。

  • 后来女真人(或者说满族人)入关建立了大清王朝,他们就把称呼自己首领的“满柱”一词直接转译为“佛爷”。由此“佛爷”一词就成为了清朝皇帝的专属称呼,其他人不可以使用。由此可知,“老佛爷”一词不仅并非特指慈禧太后,而是所有清朝皇帝的特称。从法理上来看,其实慈禧根本不可以被称为“老佛爷”,因此她根本没有当过皇帝。

为何慈禧太后被称为“老佛爷”

关于慈禧太后为什么被称为老佛爷这个问题。有两种说法,大体上都差不多,都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迎合慈禧太后希望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为了抬高慈禧太后的身份,故意称呼慈禧太后为“老佛爷”。

  • 在1875年之前,慈禧太后并没有被称为老佛爷。到了1875年,同治皇帝病逝,慈禧太后立她的侄子兼外甥爱新觉罗·载湉为帝,也即光绪皇帝。因为爱新觉罗·载湉只有四岁,慈禧太后就希望能够第二次垂帘听政。


  • 但是为了让自己垂帘听政更有说服力,慈禧太后希望能继续抬高自己的地位。为此她的心腹大太监李莲英心知肚明,因此他策划了一场迎佛的仪式,让人以慈禧的模样塑造了一尊佛像。然后请慈禧太后领着大臣们迎佛像,并说慈禧长的和观世音菩萨一样,就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转世,因此高呼慈禧为“老佛爷”。
  • 李莲英通过这一把戏巧妙的把称呼皇帝的特称"佛爷"和佛教里观世音菩萨等同起来。由此慈禧就名正言顺的被称呼为“老佛爷”,也即让慈禧拥有了与皇帝一样的称谓和象征意味。

“老佛爷”的称谓是让慈禧太后自我心理满足和刻意营造的象征符号

其次刚才的故事是否真实,我们已经很难查证。毕竟正史中并没有记载,我们不妨姑且听之信之。但是从慈禧的内心世界去分析,我们可以想见“老佛爷”这个称谓应该是慈禧太后本人的自我心理满足和一种刻意营造的象征符号。

  • 作为政治强人,其实从1860年辛酉政变之后慈禧太后就逐步掌控了整个清朝政府的权力。特别是慈安太后病逝之后,更是没有人可以压她一头。但是因为她的女性身份,她不可能名正言顺的登上皇帝宝座,虽然她的权力和皇帝已经无限接近。因此一个皇帝的特有称谓无疑可以让她获得巨大的心理满足。

  • 而另一方面,这种老佛爷的称谓也是让包括光绪皇帝等人在内一种心理暗示,始终提醒着其他人,她才是这个帝国真正的掌权人。这种象征意义并非毫无意义,这正如为什么皇宫都会修筑的比较威严和广阔。如果你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望着天安门的城楼,或者站在故宫太和殿前的广场上,你会不由自主感受到一种威严感,这就是象征意味的作用。同理,我们在清宫剧中经常看到光绪称呼慈禧太后“亲爸爸”是一个道理。

总之,“老佛爷”并非慈禧太后的特有称呼,而是清朝皇帝的特称。但是慈禧的“老佛爷”称谓又有其特殊的背景,且不管是否如故事中那般由李莲英利用观世音菩萨来偷换概念,但是这个称谓的象征意味和心理暗示作用还是非常明显地。

围炉品茗人


相传,慈禧的这个称谓是有一个典故的。
当年,慈禧听说江湖上有一位异常聪明而且画技又很强的和尚,他不仅擅长绘画各种形态的观音菩萨像,而且还功于各种各样的兰花和菊花。慈禧非常虔诚、尊崇观音菩萨,而且自己的小名又叫兰儿。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慈禧命人将这个和尚请来。
慈禧有意要考考这个和尚,想看看他是否如人们所说的那样聪明。慈禧拿出一张四尺长的宣纸,要其在这纸上画出身高为八尺的观音像。不久,和尚将画好的观音画拿来献给慈禧。画上是观音菩萨弯腰取放在地上花瓶中的一根柳枝。和尚解释说,这个观音菩萨上下身各四尺,这是弯腰时的画面,若要站起身来,就是八尺的身高。慈禧听后认为和尚果然聪明,而且画得也很出色。
看着观音菩萨像,慈禧说:自己的道行还是不够,佛法方面造化还是太浅,看来还是要出家修炼修炼。慈禧不过是说说而已。但李莲英立刻跪在地上说:您就是我们的老佛爷,您不出家也是我们的老佛爷。“老佛爷”的称呼就这样不胫而走,渐渐地被人们叫了起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清朝是女真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女真族最高位的头领叫“满柱”,“满柱”译为满语就是佛爷的意思。那么佛爷就是清朝皇帝的象征。慈禧让人称自己为老佛爷,就是要像男性皇帝一样,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特权。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在清朝时期,有老佛爷这个称呼,本来清朝满人的祖上,也就是女真的首领,在早期的时候是称为满柱。而满柱则是佛号曼殊的转音,也就是佛爷的意思。在清朝建立后,所以就将满柱翻译汉字为佛爷。而清朝有一个著名的老佛爷就是慈禧。


那慈禧老佛爷的称谓是怎么来的呢?

慈禧太后这个人大家颇为熟悉,她和吕雉、武则天一样,都曾掌握朝政。慈禧太后曾垂帘听政,她也是清朝后期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被称为老佛爷还是有故事原因的。

在清朝光绪继位时,那时慈禧太后四十岁。但是她对权利非常热衷,她很想再垂帘听政,但是当时因为朝廷中有很多人的反对,所以慈禧太后心里很不开心。

而当时慈禧太后有一个心腹之人,就是李莲英,李莲英能成为慈禧太后的心腹之人,说明他善于揣摩心事,他猜到慈禧太后的心事,为了奉承慈禧太后,让慈禧太后达成心愿,所以就让人在万寿寺的后面建一尊佛。后来这尊佛建成了,李莲英就对慈禧太后说,万寿寺经常有双佛显光,这是吉利的预兆,所以他就请慈禧太后去看看。

当慈禧太后去了后,发现还是原来的佛像,哪有什么双佛显光,所以慈禧太后很生气。但李莲英却让慈禧太后往后面去看。


所以慈禧太后就往后面走去,之后果然还有一尊佛像,这时候不仅有方丈,还有很多朝中的大臣。就在这时,李莲英就说“老佛爷到”,众人一听,于是就跪迎高喊“恭迎老佛爷。”

慈禧太后能成为清朝后期的实力统治者,说明她是何等聪明之人,她肯定明白这是怎么一会事,但是慈禧太后却不表现出来,反而装作不明白的样子,同时还说“你们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爷?”

这时李莲英就说是迎接太后老佛爷呀,如今先皇驾崩,新君还小,国不可一日无主,大臣们请你垂帘听政。


这一些话让慈禧太后听了非常开心,也因此慈禧太后老佛爷这个称谓传开了,从此不仅慈禧就称为了老佛爷了,而且慈禧也得以垂帘听政,掌握了权力。


中孚鉴


提到晚清近代史,慈禧乃是绕不开的一个人物,而一提到慈禧,总能让我们联想到“老佛爷”这个称谓,长久以来,“老佛爷”三个字似乎已经成为了慈禧的专称,那么“老佛爷”这个称呼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史料并没有给我们准确的答案,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说法一:源于一张照片

这个说法源自于小横香室主人的《清朝野史大观》,其中有“孝钦后政暇,曾作观音妆,以内监李莲英为善财,李姊为龙女,用西法照一极大相,悬于寝殿。宫中均呼以老佛爷”的记载。

从这段记载来看,慈禧太后有一次闲得无聊,便曾将自己打扮成了观音菩萨的模样,并以太监李莲英扮作善财童子,以李姊扮作龙女,然后照了一张相片,悬挂在寝宫之中。从此以后,宫里人为了讨老佛爷喜欢,此后便以“老佛爷”来称呼慈禧,久而久之便也就这么叫开了。

不过,《清朝野史大观》毕竟只是野史资料,是通过搜集整理野史笔记而编撰成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少,不得而知。

说法二:源于慈禧拜佛求雨

这种观点的出处并没能找到,只是说慈禧比较信佛,且是个虔诚的信徒,平日里念经诵佛从不间断,即便因事外出也是如此。

有一次,京师少雨,华北地区受灾严重。而依照习俗,凡是遇到这种情况,慈禧和朝廷官员总要每天拜佛祈福,一直到下雨为止。按照往日经验,每次短则十余日,长则月余才会有用,然而这次只祈福三天,便下起了雨。

慈禧太后身边的太监李莲英见状,便趁机对慈禧恭维了一番,说太后就像是佛爷一般,只要求雨就立刻来雨了。慈禧闻言,自然是欣喜不已。此后,“老佛爷”这个称呼便逐渐被传开了,到了最后,大家便都以“老佛爷”来称呼慈禧了。

这个说法虽然流传甚广,但一直没有找到具体出处,故而也不知道是否可信。

说法三:源于一座观音佛像

这个说法也没有找到具体出处。传言光绪初年,慈禧太后打算二次垂帘听政,但朝中却始终有人反对,因而心中闷闷不乐。慈禧的心腹太监李莲英见状,便命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后面建了一座佛像,建成之后对慈禧说,“万寿寺大雄宝殿常常有双佛显光,乃是大吉之兆。”于是慈禧便随其前往查看。

慈禧来到大雄宝殿之后,见供奉的依然是原来的三世佛,并不见“双佛显光”,李莲英便连忙请慈禧到后殿观看。等慈禧太后转到三世佛后面时,果然见到一尊慈眉善目的观世音佛像,而万寿寺的方丈住持和文武大臣也在这里。李莲英喊了一句,“老佛爷到”,大家于是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爷!”

老佛爷见状,问道,“你们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爷呀?”李莲英等人连忙答道,“就是太后老佛爷您啊,您就是当世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如今先皇晏驾,新皇尚幼,国不可一日无主,臣民们请您垂帘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于水火之中啊!”

一席话说的慈禧欣喜不已,自此,老佛爷这个称呼便从万寿寺传遍京城,举国上下,都称慈禧为“太后老佛爷”。慈禧也就心安理得地垂帘听政了。

说法四:源于对清朝皇帝的专称

古代,帝王除了有“庙号”、“谥号”和“尊称”以外,往往还有一些“特称”,例如宋朝的皇帝通常被称为“官家”,明朝的皇帝则通常被称为“老爷”,而“老佛爷”便是清朝皇帝的特称。

而“老佛爷”这个称呼的由来,则是源于女真族,女真族的部落首领最早便被称为“满柱”,而“满柱”则是佛号“曼殊”的谐音,指的便是“佛爷”、“吉祥”的意思。满清建国之后,便将“满柱”汉译为了“佛爷”,并将其座位了皇帝的特称。

由此可见,“老佛爷”这个称呼似乎并不是慈禧的专称,而是清朝各代皇帝的特称都叫“老佛爷”,只是由于晚清时期慈禧才是国家的实际掌权者,而她又无法直接被称为皇帝,故而便以“老佛爷”称呼她了。


虽然目前关于“老佛爷”这个称呼的由来仍有争议,但从以上四种说法来看,前三种的传说成分都比较大,而第四种则相对可信一些。


香茗史馆


满族人受蒙、藏文化的影响,对佛教怀揣着一种极为特殊的信仰之情,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皇帝都曾被尊称为“佛爷”。

康熙晚年,民间纷纷以“佛爷”来称呼康熙皇帝,乾隆禅位之后也被文武百官尊为“老佛爷”。“老佛爷”这三个字在大清朝是“九五至尊”的象征,但在慈禧太后身上却成为了一种赤裸裸的讽刺。

光绪皇帝执政初期,野心勃勃的慈禧太后企图再次垂帘听政,慈禧的越权之举遭到了亲王、宗世的极力反对,未能达到目的慈禧太后整日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慈禧太后跟前最为得宠的太监李莲英为了讨好慈禧,极尽阿谀奉承之能势,但始终无法消去慈禧太后眉头间的愁云。

眼瞧着慈禧太后的气色一天不如一天,“晚清第一马屁精”李莲英灵机一动,突然想出了一个十分绝妙的法子讨慈禧开心。

李莲英利用职权,命人在万寿寺打造了一尊流光金佛。金佛铸成之后,李莲英向慈禧谎报祥瑞,哄骗慈禧说万寿寺天降两尊金佛,慈禧太后猎奇心切,便即刻摆驾出宫,乘皇船、渡长河,直奔万寿寺。 慈禧赶到万寿寺之后,寻来寻去,只瞧见一尊普通的流光金佛,慈禧的心中暗暗起疑:“难道是我老婆子眼睛花了?怎么只见到一尊金佛,哪里来的双佛降世?”

李莲英见慈禧面露凶光,显然是要杀人的前兆,李莲英身旁的一众的小太监们各各都慌了神,只见李莲英不紧不慢的对着慈禧太后说道:“太后不妨绕到金佛身后看一看。”

慈禧慢慢的踱这步子,走向金佛身后,想瞧一瞧李莲英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慈禧太后定睛一看,原来金佛的身后还立着一尊菩萨,这尊菩萨的眉眼相貌俨然和慈禧太后一模一样。

万寿寺的主持方丈双手合十,向慈禧太后深深一拜,一字一顿的说道:“恭迎老佛爷圣驾。”

李莲英随即率领一众文武百官向慈禧跪伏高呼道:“恭迎老佛爷圣驾!”

慈禧太后深知“老佛爷”这三个字的含义,心中不禁乐开了花,但脸上却故作镇定,不紧不慢的问道:“你们恭迎的是哪位老佛爷啊?”

狗腿子李莲英点头哈腰的回答道:“如今先皇早逝,幼主无知,太后圣聪明理、善佑大清,此乃我朝之恩福。今日天赐菩萨祥瑞降世,乃是大吉之昭,臣民们趁此福景,恳请太后老佛爷垂帘听政,拯救苍生社稷于水火之中!”

这一番溜须拍马之谬论说进了慈禧太后的心坎里,拍的慈禧太后心花怒放,恨不得当场跳一段江南style。 从此,“老佛爷”便成为了慈禧太后的专用称谓,随之而来的还有大清王朝日渐倾颓的江山,和即将四分五裂的中华大地……


白话历史君


关于慈禧太后被称为“老佛爷”的原因有好几种说法,每一种说法都有所谓的依据。很多宫廷题材的影视剧里,都把太后喊成“老佛爷”,其实是不符合史实的,根据《宫女谈往录》宫女荣儿回忆,“老佛爷”这个称呼只能在背地里说,在宫里没有人敢当面叫太后“老佛爷”的,所以电视剧里都是瞎演,看看热闹就行了。\r \r 一种说法是清朝的满族祖先是女真族,女真族的首领最早称为“满柱”,“满柱”是佛号“曼殊”的谐音,所以被转叫为“佛爷”,“老佛爷”这个称号就是这么来的,但我个人觉得这种说法有些牵强,古代不可能这么随便吧,因为谐音就能起称呼了?有点扯。\r \r 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慈禧太后和李莲英还有某宫女的一次cosplay,据说有一次慈禧太后装扮成观音菩萨的样子,而李莲英和一名宫女则装扮成童子童女站在身边,还留有一幅合影,慈禧“老佛爷”的称号由此而生,这个说法无从考证,但如果真的符合实际,我只能说慈禧太后和李莲英太会玩了,那个年代就已经会cosplay了。\r \r 还有一种说法我觉得是最有可能符合历史的,就是“老佛爷”的称号源自李莲英的奉承。当年慈禧有意垂帘听政掌握朝廷大权,而慈禧平时最喜欢拜佛,于是李莲英为了讨好慈禧,命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后面偷偷建了一座佛,骗慈禧说万寿寺有双佛显光是大吉大利之兆,于是慈禧便亲自过去瞧,结果慈禧刚到,李莲英便带领着候在大雄宝殿的官员们一同跪拜慈禧并大呼慈禧为”老佛爷“,这个称号由此诞生,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最靠谱的。


用户5735519064722


慈禧获得“老佛爷”的称呼,与庆亲王奕劻的儿子载振有关。

众所周知,慈禧信佛,平日里不但拜佛,而且喜欢亲自抄写《般若波罗蜜心经》。现在的故宫里,还展览有当年慈禧朱笔抄写的《心经》。

慈禧虽然性格残酷,但特别喜欢观音菩萨,也经常以观音菩萨自况。她经常自扮观音,让李莲英等身边人扮童子,玩耍得不亦乐乎。现在流传下来的很多慈禧的照片,就有她扮观音的。

而她“老佛爷”的称呼,就是来自一次扮演观音的cosplay。

大家都知道,庆亲王奕劻是慈禧的心腹宠臣,而奕劻的儿子载振,更是因为能说会道、善于讨得慈禧欢心而深得慈禧喜爱,慈禧经常把他召进宫里。

有一次,慈禧扮观音菩萨时,载振正好在旁边。于是,载振就趁机拍马屁,说道:太后就是观音菩萨下凡,以后奴才们就称呼太后“活菩萨”吧。

李莲英瞧见载振这么说,知道慈禧会高兴,便也随声附和。

听见大家这么说,慈禧心花怒放。但好在她还有自知之明,婉拒道:观音菩萨只有一个,我可不敢当。

载振脑袋瓜儿灵活啊,听闻此言,立即改口道:那奴才们就称呼太后“老佛爷”,这总可以吧?

没想到,慈禧对“老佛爷”这个称呼特别喜欢,就笑纳了。

回宫后,李莲英立即向太监宫女们下令,以后必须称呼太后为“老佛爷”。于是,这个称呼就叫开了。大臣们趋炎附势,也就跟着称呼慈禧为“老佛爷”了。

慈禧为何喜欢“老佛爷”的称呼,而拒绝“活菩萨”呢?

一来,老佛爷的称呼并不突兀,此前的乾隆等皇帝也都有过这个称呼;二来,老佛爷更男性化,慈禧作为事实上的皇帝,特别希望自己和其他的男性皇帝平起平坐。比如她让光绪喊她“亲爸爸”,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趣谈国史


慈禧被叫做“老佛爷”是因为她信佛 特别喜欢观世音菩萨 再一个就是 这个女人野心比较大 她想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她下面的人都很机灵 尤其是李连英 擅长拍马屁愿管他叫老佛爷 慈禧太后又喜欢被人拍马屁,所以这么一拍一合就顺理成章了。


一个女人把持朝政几十年想必也得有他的过人之处让手下的俯首称臣这个女人确实是不简单他不比武则天,她没有称帝他有没有武则天对人们的功劳大她就是这么一个女人让大清的发现的倒退了几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