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安家》把房產中介推向了道德的制高點,你怎麼看?

時間,你好!


《安家》電視劇裡,安家公司上海靜宜門店裡的中介們確實已經不是買賣房屋、完成交易那麼簡單。

但請注意:

這個小門店裡的生態是例外,而總部的運營模式才是常態

還記得房似錦剛調任到上海分店時的情況嗎?

她對店裡散漫的氛圍極其不滿,一來就下大力氣整改:公司不養閒人,一切憑績效說話,早歌不許唱,著裝要統一。



以上要求,是總部的規定,可以相見,絕大多數分部都會自覺遵守。

徐姑姑說過,曾經他們也和其他所有地方一樣,堅持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每個員工都在拼命跑業績:績效第一,閒話少敘。

但後來呢?朱閃閃一蹦一跳來到門店,並在這裡紮下根來——她從小在弄堂里長大,鄰里和睦,互相幫襯。她沒有對業績的執念,來門店只為找到心怡的對象。



她又傻又天真,充滿人情味兒。她用一己之力讓店裡的所有人都鬆弛下來,從而定下靜宜分店的基調。

所以這家小店與眾不同,自帶氣場、分外和暖。

別的房產中介跳早操、著正裝,拿低廉的中介費做賣點。



靜宜門店的中介們呢?他們的功夫都花在了平常,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輕易就能叩開心門,建立信任。

他們幫人收取快遞,託管放學後沒地方寫作業的小學生,給去菜場買菜卻沒處安置狗狗的阿姨提供方便。

不管需不需要買房賣房,招牌已經打響。重要的不是價錢多便宜,而是我能不能信任你。




他們的做法暖了人心,雖然增加了工作量,但絲毫沒影響本行。

既然房子橫豎都是賣,何不讓自己和別人都舒服一點?

初來乍到的房似錦還看不透門店的運作機制,但久而久之,她深受感染,放棄改造,並樂在其中。

我們看到的這群有道德、講義氣的房產中介,代表了中介行業的理想型

它是社會學家滕尼斯追求的社區——人與人親切友好,不似社會般冷漠冰涼。

電視劇要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所以裡面的情節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它是濾鏡加持下的現實,是人們嚮往的生活。

有人落難,集體捐款;孩子學習差,幫著他挖掘潛力、全面發展;鄰里糾紛幫著解決,家庭矛盾從中調解。



捫心自問,誰不想遇到這樣一群房產中介?

他們所做的已經不止賣房,他們的售後涉及到方方面面,服務期限與人生等長。

但他們做得再好也不過幾個房產中介,自身的能量只能波及到鄰近的區域。

我們不止希望他們店有這樣的精神,我們期許的是整個中介行業、甚至各行各業,都能像他們那樣

幾個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但它能影響一群人,被影響到的這些人,可以再去影響更多的人。

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分子,我們要許願,還要做實現別人願望的人。

唯有如此,靜宜門店的和暖,才能蔓溢到每個人心間。



當我們都自發地成為徐姑姑,再看《安家》靜宜門店裡的中介們,我們已經和他們站在同樣的高度,再不用談什麼“道德制高點”。


囈喃


你好,我是老徐,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安家》是最近的一部熱播劇,我也在追劇,裡面劇中人設 - 徐姑姑 佛系、有原則,賣房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人家的家庭和幸福,可以說是購房者心目中的理想中介,但是放到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物現象可以說根本不會存在。

劇中有很多不合理的事情,中介職業寫的也太輕鬆,其實房產中介的苦,遠遠不止劇中所現。當你工作處於苦逼和壓力處境時,就不要討論什麼道德高點了,自己能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就不錯了。

我認為既然是電視劇,那就是戲說而已,消遣時間,娛樂大家而已,不必太較真[大笑]



老徐雙城記


特別想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本人正式職業就是房產中介(n線省會城市自己開個小公司),玩頭條只是想多接觸未來趨勢,自己還有專號是做房產領域的。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當前社會中介存在的普遍問題:

(一)從業者良莠不齊,大多無資質

大多數從事房地產經濟活動的人沒考過經紀人證書。

拿我自己的公司情況來說,在創建公司的時候只有兩個人,但是開辦一家房產中介公司需要5張經紀人資格證,那麼怎麼辦呢?我找了自己的親戚朋友一塊去考,幫公司拿到了5張經紀人資格證,然而正常做中介業務的只有兩個人。

房管局每年都會有年審,那麼沒有經紀人資格證的公司怎麼辦呢?租。對,一些人有經紀人資格證,但不幹這個,所有可以用來租,這個現象很普遍。

(二)缺乏行業自律,誠信缺失

中介行業的口碑不好,就是因為有很多老鼠壞了這鍋好湯。賺取房屋差價,提高中介費,增加各種房產辦理過程中的費用,一個測繪可能300塊就可以了,但是有人會向客戶要1000,辦理貸款其實並沒有什麼複雜的過程(如果客戶資質正常),但是貸款代辦費卻收到房屋總價的1到2個點。

等等吧,首先一箇中介公司管理人員的價值觀如果正確,其實這個中介公司很難出現這些問題,但是如果相反,這個公司的人都會為了掙客戶的錢去不擇手段。


(三)行業服務質量偏低,技術含量不高

在中國,房產中介真的是太多了,我們去馬路上看看,第一多的是藥店,第二多的是商店,第三可能就是中介公司了。

聽過其他人說的話,是個人都可以幹中介。但是,事實是這樣嗎?

不是的,中介行業門檻的確較低,但是,如果你想做的好,你需要學習和經歷的東西很多,汗水和淚水並存。中介本身就是一個服務行業,能把服務做到客戶滿意,這其中經歷的過程不比任何其他行業少。


(四)相關部門監管管理混亂,責任職能劃分不清

這個就牽扯到不是中介公司的問題了,但是這一點的確又大大的影響到了中介公司在社會當中的形象。這一點不想多少,要想創建中介行業的形象,可能光靠中介自己是完不成的。


然後我想說一下我幹這一行的體驗,我心態很好,對待每個客戶我都是,你可以不在我這買,但是該做的我會全部做到位。之前有帶一個女性客戶去離市區100公里的新區買房,前前後後因為客戶的猶豫等等原因,我來來回回跑了5趟。在沒有任何徵兆能有收入的情況下,我自己已經支出了很多錢,高速過路費,油費,吃飯等等。客戶低血糖,晚上10點多我開車到處去給客戶買吃的(由於偏僻,晚上很難找到開門的商店),每次客戶約我看房,我都開車提前到,等等。

等到最後客戶買上自己心儀的房子後,客戶給我說,小施,以後咱們就是朋友……等等。從新區回來的路上,沒有一點疲憊,是成就感。


這就是中介,希望以後中介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真正意義上得到整個社會的認可!

倉促之中回答,見諒!!


晚安視頻


本人專注房產中介相關領域,解答中小房產中介運營及經紀人職業疑惑+關注瞭解更多內容


我不這樣認為。不否認的說,《安家》裡面對房產中介的工作有一定的誇張成分,並且看似加大了一些房產中介義務。比如說:客戶買了房子後,出現鄰里矛盾,跑到中介門店討說法,中介門店變成第二個居委會;客戶給小三買房後,原配起訴小三,並怪責中介,使得中介多次去調解說服小三等等

但事實上,這些都是在現實中真是存在的案例。本人法律碩士畢業,從事房產中介高管工作5年以上,處理過很多類似的事情。有個案子,房產證上寫的是小三的名字,小三未婚,偷偷的把房子賣了,致使小三的男人找到門店來,逼破中介,如果中介不當場解除交易,就逼小三在門店割腕自殺。還要一個案子,客戶買了一套二手房一兩個月後,房屋滲水了,找不到原業主,就過來找中介要賠償。這兩個案子其實都不是中介的義務,但客戶認為是中介必須承擔的義務。現實中,不懂法,或者懂法但蠻不講理的客戶比比皆是。

回到《安家》這部電視劇,我認為這是一部很好的弘揚房產中介這個職業的行業劇。在大眾的眼裡,房產中介是“黑中介”,沒文化,只知道電話騷擾,坑蒙拐騙。而安家這部劇,把各個人物角色塑造的非常飽滿,讓大眾對房產中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店長徐文昌,有學問,曾經出書《夢迴十里洋房》,談笑有鴻儒,各行各業都有深交認識的朋友,與大律師稱兄道弟,往來可落地,與社區的大媽阿姨打成一片;女強人房似錦,智商超群,能夠發現房屋的價值,切實解決客戶的需求;985,重點大學畢業生,瞬間拉高經紀人的學歷檔次;樓山關,勤奮踏實,讓大家覺得房產經紀人也有腳踏實地的老實人......

事實上,讓你感覺《安家》把房產中介推向了道德的制高點,從側面也讓大家瞭解了,房產中介的工作不容易,並不是大家想象的帶看一下房子就拿幾萬甚至幾十萬的佣金,其實房產經紀人做的工作還很多。

就像保險行業一樣,曾經的保險經紀人也是被人嫌惡的存在。在零幾年的時候,出現了大量宣傳保險經紀人的電影電視劇,現在大家聽到保險經紀人,都不會有任何歧視偏見了,反而樂意聽取他們的專業意見。我相信,通過《安家》這部職場行業劇的持續熱播,以及後續更多關於房產中介的電影、短片、電視劇、自媒體人的出現,房產中介會越加的被大家認可。


白中介


作為一個深圳入行幾個月的中介來說,憑良心說比日本原版差得遠但更接近國情。裡面很多劇情其實我們自己中介都跟大家一樣都在吐槽這種劇情太假,只能說編劇的職場劇流水線作品,只能說主角光環太強大。裡面的套路很多都進行了誇大,為了劇情而劇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