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內蒙古的誤解,大得像蒙古包

你對內蒙古的誤解,大得像蒙古包

大部分人對內蒙古的錯覺,還停留在逃離城市、詩和遠方的境界。

每次見到一個內蒙人,總想問問,“你們出門是不是都騎馬?你們天天都吃烤羊肉嗎?喝酒是不是很厲害?”。

李誕就曾在節目上笑稱自己過年回內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騎馬自拍,然後發給上海的朋友,欣賞他們被騙到的樣子。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除了騙騙外省人,現在的內蒙人真的不怎麼騎馬,草原放牧絕對不是內蒙古的全部。因為內蒙古面積太大了,大概等於六個廣東加一個江蘇,還橫跨了東北、華北、西北三個文化圈。如果要從內蒙古東部送個快遞到西部,距離相當於要橫跨南方五個省,要穿過林區、草原、湖泊直到荒漠地帶。

從最西邊的火車站額濟納到最東邊的火車站滿洲里,哪怕不間斷地坐綠皮火車,也要將近50個小時,時間夠坐五趟京廣高鐵。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航拍中國》截圖

內蒙古與八個省接壤,方言文化互相滲透,加上走西口的歷史背景,不同城市、地區都各有特點,不能一概而論。

就像內蒙古的明星們,騰格爾、李誕、還有最近挺火的阿雲嘎,看著未必知道是一個地方的人。

呼倫貝爾的東北血統

在眾多地區中,呼倫貝爾特別符合外省人對內蒙古的想象。

這裡的草原、森林、湖泊等都沒有經歷工業文明的洗禮,保持著原生態的自然風貌。

呼倫貝爾大草原中一部分區域的旅遊業,發展得特別成熟。幾年前老藝術家到海拉爾南部草原過夜的時候,就被配有完整木地板、廁所、空調的蒙古包刷新了三觀。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呼倫貝爾蒙古包/圖蟲

曾經幻想來草原就得大口吃肉、迴歸自然,到了呼倫貝爾後,老藝術家感概自己還是太天真了——

嘗試騎馬的時候,馬特別溫順還是全程大驚小怪;射箭遊戲根本瞄不準靶;烤全羊吃了一點就覺得太飽。

最令老藝術家驚訝的是,導遊小哥哥說著一口大碴子味東北話,每晚都“給大家整點幾口菜來”。

吃飯的時候,桌面上除了牛羊肉,還擺著一些東北菜,像酸菜燉大骨頭、燉粉條、汆白肉、鍋包肉等等。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如果把這屏保背景一樣的草原移開,來呼倫貝爾有點像到了東北。老藝術家回頭一查才發現,東北可不只有黑吉遼三省,內蒙東部四盟也曾屬於東北。

歷史上,東北三省和蒙東地區一直都有緊密的聯繫。

17世紀末,由於蒙東一部分地區靠近中俄邊境,為了保證北疆安全,清朝就把這裡直接歸給了黑龍江將軍管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蒙東地區都在東北三省直接或間接管理範圍內。

清朝末期隨著沙俄的入侵,來自關內的漢族民眾被政府允許進入東北開荒,然後再沿著黑龍江、嫩江和遠河而上,通過山間谷地進入內蒙古東部進行屯墾謀生。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呼倫貝爾/圖蟲

當時呼倫貝爾草原等地接收了大量的漢族移民。截止1908年,從關內進入東北後進入內蒙東部的移民到達60萬人之多,相當於當地蒙古族人口的一半。

在這段“闖關東”的歷史裡,內蒙東部和東北三省一直都是漢族和當地蒙古族、滿族等交流雜處的文化大熔爐。如今包括呼倫貝爾、錫林郭勒、赤峰、通遼等地仍保留著濃重的東北口音。

從區域劃分來說,民國時期,蒙東四盟和東北三省一直都是抱團屬於“東北”,而內蒙古其他地區屬於“塞北”。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呼倫貝爾街上的人和狗/圖蟲

後來劃分行政區的時候,蒙東地區在內蒙古和東北三省的版圖裡都待了一會兒,1979年才劃回到內蒙古。

結果自蒙東四盟的朋友,自我介紹時經常有點尷尬。

看著瀋陽和哈爾濱的朋友一句“老鐵老鐵”的稱兄道弟,說自己是內蒙人,就被問東北話怎麼說得這麼溜了。說自己是東北的會被問東北哪裡的,比如說是赤峰的,馬上被懟一句,“赤峰不是內蒙古的嗎?”。

久而久之,包括呼倫貝爾在內一帶的人們不再糾結隱藏的東北標籤。反正今天吃烤羊腿明天就吃鍋包肉,豈不美哉。

呼和浩特是山西的老鄉

背靠大青山,南臨河套地區,呼和浩特所在地本來正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裡形容的敕勒川大草原。

可是實際上,草原的代言已經被呼倫貝爾拿走,來到呼和浩特再願意開車兩小時去草原的人不多。

呼倫貝爾代表著內蒙古的原生態風貌,呼和浩特就是內蒙的繁華大都市。作為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自蒙古人建城以來就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呼和浩特/圖蟲

然而,老藝術家也沒有想到,歷史上呼和浩特反而曾和山西親如一家。

在蒙古語裡,呼和浩特意思是“青色之城”。

據說明朝後期,蒙古族首領俺答汗,在大青山下選址仿照元朝大都建造了一座城。

青黑色在信奉薩滿教的蒙古人眼中代表著王氣與權威,所以給取了“青色之城”這個霸氣的名字。由於地理位置處於明朝和蒙古的邊境,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在這裡交匯。附近的晉商們看中了商機,小規模地在呼和浩特附近與後金、蒙古人等進行鐵器、茶葉與馬匹等交易。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晉商在呼和浩特活動/視頻截圖

清朝初期,呼和浩特被納入大山西的軍政管轄範圍。由於信譽良好,晉商的跨境貿易還得到了政府特許,

從此呼和浩特成為中原對外蒙、新疆等地貿易的最大中轉站。

當時最大的商號大盛魁,隨著清軍征討外蒙在沿路做生意。分莊遍佈內外蒙古,員工多達六千餘人,擁有駱駝兩萬匹,在俄蒙貿易中一手遮天。

清朝中葉之後,除了晉商奔波在山西及內蒙之間,還有大量的山西平民為了討生活來到了呼和浩特一帶的蒙地。這場人口大遷徙持續了超過兩個世紀,史稱“走西口”。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走西口/Youtube

當時因為中原人口爆炸增長、地少人多,在黃土高原上耕種的百姓經常顆粒無收。

民謠裡就唱到,“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 ,女人挖苦菜。”於是在清政府開放蒙地後,大批農民舉家遷徙到關外。

進入呼和浩特周邊蒙地的移民中,除了農民、放牧人、手工藝人外,當然還有具有冒險精神又吃苦耐勞的晉商。

比如後來建了喬家大院的喬貴發,他剛到草原時,是個給別人拉駱駝的苦力,後來才當上了小販。曹家大院的歷史中也提到,家族祖先是推著獨輪車到關外賣砂鍋的。

現在包括內蒙在內,許多西北地區的人都會唱山西民歌《走西口》。一句“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頭,這一走要去多少時候,盼你也要白了頭。”,反映出當時商人走西口一趟,可能要數月數年才能回到老家。隨著山西人的增多,呼和浩特舊城中許多地名都帶有山西印記,比如因為山西寧武人聚居在一條巷子附近,那裡就叫寧武街。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呼和浩特將軍衙署/視頻截圖

通過走西口,晉語成為呼和浩特以及內蒙古西部一大片地區的方言。只不過在民國時期,內蒙中部脫離了山西管轄,同根的語言紐帶也漸漸被遺忘。

在賈樟柯的電影《江湖兒女》裡,在大同的女主角為了吃呼和浩特的燒麥而跑了兩百公里。去過呼市的山西人,偶爾也會惦記著外省老鄉。

鄂爾多斯,用錢堆起來的城市

除了呼和浩特,會說晉語的還有附近的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一詞本身就是某種誇耀,蒙古語意為“眾多的宮殿”。和這個華麗的名字一樣,老藝術家發現這裡已經沒有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觀,只有高樓大廈、不時呼嘯而過的名車。

不僅外貌富裕,鄂爾多斯還是“中國人均GDP排名第一的城市”。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鄂爾多斯CBD/圖蟲

以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年鑑的數字看,2017年鄂爾多斯人均GDP就突破兩萬美金,不只遠遠拋離呼和浩特、包頭等城市,甚至比上海、北京還高。

據說當地每十五人就有一位千萬富翁,鐘點工阿姨開的都是豐田越野車。

鄂爾多斯人用“羊煤土氣”形容他們的生財之道。

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鄂市七成土地之下都是煤炭,還有稀土高嶺土、天然氣等的儲量也都排在全國前列。

羊絨製品產量佔了全國的三分之一,“鄂爾多斯溫暖全世界”的廣告深入人心。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鄂爾多斯的羊群/圖蟲

隨便挖一挖都能挖出錢的黃金地段,還趕上了中國高速城市化的二十年。

鄂爾多斯才剛剛開始裝電話,普及摩托車,搖身一變成為沙漠拔地而起的新城,迎來了各大公司、國際品牌、奢侈品進駐,高檔寫字樓、賓館遍地開花。

十三世紀成吉思汗率領鐵騎經過這裡的時候,可能也沒想到數百年後,這裡的子民停止放牧、耕作,而是在原來的土地上開發煤炭。

當地農牧民們賣掉自家的地,就能獲得幾百萬的土地款,遷入一兩百平方的公寓。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鄂爾多斯煤礦/圖蟲

這段時間累計的鉅額資本,還被用於開發恢弘的康巴什新區,可惜開發熱潮最後催生了繁華和衰退的循環。

新區房產大量空置、街道上空無一人,被媒體稱為房產泡沫、樓市崩盤的“鬼城”。對此,每戶都有幾套房產的鄂市人民,也許感受會與我們不同。

遊客們帶著想見見“後人類時代景觀”的好奇心,專門來鄂爾多斯體驗這怪異的空曠。

其實,鄂爾多斯里居民並不少,只是新區建成了,人們還沒有搬進去。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鄂爾多斯廢棄的建築工地/圖蟲

在康巴什新區整齊劃一的天際線下,商廈林立,其中還有不少未來感十足的建築。

大劇院、綜合性博物館、圖書館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夜晚還有號稱亞洲規模最大的噴泉表演。因為人少,建築物規模顯得格外巨大。

與內蒙其他地方淅淅瀝瀝的房屋相比,這裡所有大樓都是吸了氦氣放大的。

其實地廣人稀是內蒙常見的風光。近兩年,鄂爾多斯全市常住人口達到了兩百萬,只不過是對比起八萬平方公理的面積來說,還是顯得空蕩蕩。

試想一下,康巴什新區的道路是按北京的寬度來規劃的,市中心廣場可能跟天安門廣場差不多大;即使有五個鄂市的人口住進去,也不會覺得像北京一樣擁擠吧。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被媒體稱作“鬼城”的康巴什新區/圖蟲

況且,新區的生活配套還不完善,下樓買菜也得走半公里,居民出入都需汽車代步,街上看不見行人也是很正常的。

羅馬也不是一天就建成的,老藝術家相信這只是個城市建設過渡期,再過一段時間,這裡也許會充滿人氣。

況且人少也不完全是壞事,這麼寬敞乾淨的城市,五步一公園十步一噴泉,沒有霧霾沒有堵車,特別適合安逸度日。這不就是都市人們嚮往的慢生活嗎?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地廣人稀的鄂爾多斯/圖蟲

內蒙古怎麼能用一兩句話來概括呢,一個內蒙等於多個省,各地區情況需要分類討論。

並不是家家都有大草原,時不時來場敖包相會,住在森林裡、荒漠上還有城市裡的老鄉們,表示自己不喜歡被代表。

家裡沒有蒙古包算啥,還有內蒙人從小到大沒有吃過烤全羊呢。

說著東北話的呼倫貝爾人和說著山西話的呼和浩特人都算內蒙人,可是他們只能用普通話交流。

各地唯一相同的一點是,人們早都不住蒙古包了,只有少數的牧民還保留著傳統遊牧生活。

再問內蒙人會不會騎馬,他們會告訴你,說他高考中限時圍獵裡,打了一隻野狼一隻兔子,加了50分咧。

參考資料內蒙古通史,曹永年,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9-08-01

晉商五百年:走西口,豐若非,劉陽,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10-01呼和浩特,一個被山西管了幾百年的內蒙城市,凱風自南,人文地理,地緣谷,2019-12-14內蒙古:東北?華北?西北?,大地理館,2019-07-20回首“走西口”,瞭望東方週刊,新華網,2018-07-25為什麼內蒙古看上去像N個省?,上流,2019-03-05為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上流,2018-08-23鬼城不空,還原真實的鄂爾多斯,JODY ROSEN,紐約時報中文網,2015-03-09

你對內蒙古有什麼印象

黎二千

看完外國街頭的中文標語,我無地自容

廈大塗鴉牆被亂寫,我看挺美的啊

日本和牛解禁,我終於不用吃假貨了

排版 | Gloria

封面圖來自於圖蟲創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