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故事:當馬倌

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

1970年夏末,我滿20週歲,隊長讓我當了馬倌。在草原,能當上馬倌是很榮耀的事情。

我和牧民青年堅布拉合放一群有五百多匹馬的大馬群。堅不拉比我大好幾歲,我們兩輪流放馬,一般是一兩天一輪。在交接馬群時,總要說說話。他沒老婆,可偏偏最愛吹噓他如何串門找女人的本事和成績。他的體格比我強壯得多,可不知是膽子小,還是愛偷懶,一到壞天氣,就想著法子找藉口,讓我下夜。

牧馬人生活,在雷雨天氣和風雪天氣,要給馬群下夜,以免馬群跑散跑遠,所以緊張辛苦。好天氣時,只須登高遠眺馬群在哪裡吃草,按時給馬群飲水,或是協助牧民套馬抓馬,輕鬆愜意。牧民對我這個知青馬倌特別關照,到哪家蒙古包都噓寒問暖好招待,還幫我做套馬杆,修理馬具,教授套馬技巧……

知青故事:當馬倌

我當了馬倌不久,遇到的一件事終生難忘。剛入冬的一天,我騎著心愛的杆子馬“薩日勒”(蒙語,雪白色)在飄雪中找馬群。路過那格其來敖包北邊打草場堆起的一堆一堆大草垛時,突然,我看見在一個草垛邊臥著一頭狼!

起初我以為是狗,可“薩日樂”吃驚地後退躲閃,馬不怕狗而懼怕狼,是狼!我也看清楚了,深灰間白色的毛,直立的耳朵,不捲曲的直尾巴,的確是狼!

我勒住韁繩,拍拍牠的脖子,讓牠安靜下來。我騎穩馬,和狼對視著,猶豫著,該怎麼辦?!

這時,這頭狼猛地站起來,像是要跑開,我才看出牠的一條前腿受傷了,小腿和爪子上有一片黑紅色的幹血汙。

盯著眼前這頭狼,我不由地想起去年分包放羊時,那個白毛風雪夜狼吃我的羊的情景!一瞬間,我對它是一頭受傷瘸狼的惻隱之心頓時消散,下決心打死這頭狼!

我開始行動,夾緊馬肚子騎穩馬,把套馬杆的粗頭調向前頭,猛力朝狼頭打過去!狼一邊躲閃,一邊猛撲起來咬我的馬,幾次差點咬中馬鼻子,狼那比狗大得多的血盆大口和尖利白牙,我記憶猶新。馬驚恐地猛烈躲閃,幾次險些把我摔下馬。

我記著牧民教我的那句話,打狼要打鼻子,堅持著與狼搏鬥!終於,有一馬杆擊中了狼鼻子,狼一下子倒地昏迷了。

我策馬離開狼一段距離,下了馬,跘好馬,從已經斷成幾節的套馬杆裡撿了一截最粗的木杆,警惕地走到正在抽搐的狼跟前,連續猛力地擊打狼頭。狼不動了,我仍不放心,返回薩日勒旁,從馬鞍子上解下馬蹬,再次過去繼續猛擊狼頭。狼一動不動了,死了。

我精疲力竭地癱坐在草地上,摘下冒著熱氣的皮帽子,喘著粗氣,聽著自己突突的心跳,看著對面的死狼,發呆,半天站不起來。

死狼個兒很大,很沉。我費了好大力氣,才把死狼馱到馬鞍後面。我騎馬馱著死狼,找到額仁淖爾知青蒙古包(已經記不得當時都有誰在了),大家幫我剝下狼皮。我把狼皮帶回烏蘭淖爾,還學著牧民用“艾日格”(酸奶)熟羊皮的方法,熟狼皮。

聽說睡狼皮褥子防寒不得關節炎,我和喚群還爭辯狼皮褥子給誰鋪呢。不幸的是,我的戰利品——狼皮,後來卻被一個有權利的人硬給要走了。

這一年的深冬,我們馬群的一支兒馬小群的二十多匹馬,從大馬群跑掉了。幾經打聽和判斷,可能是往北跑到東烏旗了。我自告奮勇地向隊長和堅布拉說,我有同學在東烏旗道木德戈壁公社當馬倌,讓我去找馬群吧,他們自然高興。

我騎著“薩日勒”一路打聽,傍晚,在路上遇到的一家東烏旗牧民蒙古包住宿。主人熱情接待,吃完肉粥,喝著奶茶攀談起來。我說我是“色和騰”(蒙語,知青)。牧民看我膚色黝黑 ,說一口流利的烏珠穆沁蒙語,名叫烏蘭哈達,卻不大信我是知青。我說我同學叫寶泉——額爾敦寶樂格,在你們旗的道木德戈壁公社當馬倌。他似乎聽說過額仁敦寶樂格,才相信了。

第二天,在這位牧民的指引下,我在哈拉蓋圖找到了寶泉的蒙古包。他們那批知青是1968年7月到草原插隊的,比我們晚半年。寶泉讓我休息,自己出去半天時間找到了我的小馬群。寶泉當了18年馬倌,之後當了蘇木幹部,又升任東烏旗兩個局的領導,直到退休,也沒回城。

第三天,我用一天時間趕路100多里,在越刮越大的風雪裡,把馬群趕回了烏蘭淖爾大馬群。聞訊的隊長和牧民都誇獎說,烏蘭哈達是真正的馬倌了。

回到烏蘭淖爾的第二天,我路過女知青王克勤她們的蒙古包,正碰見王克勤走出包,在看她們的羊群走到哪裡了。她問我:“你去哪兒啦?”我說:“去東烏旗找馬群去了。” 她又問:“遠不遠?”我說:“遠,一百多里呢!”她很驚訝:“啊,那麼遠?你夠厲害的!”

只是,那時候我們的年齡都小,彼此還沒有特別的感覺呢。

我雖然只放了一年馬,可是收穫不少。學會了套馬,還通過觀察和向牧民馬倌請教,後來還向寶泉請教,增長了不少關於馬的知識。

一個四五百匹馬的大馬群裡,一般有二十多個由兒馬統領的小群。一個兒馬小群,是有多匹母馬、小馬和馬駒的家族。兒馬蒙語叫“阿吉日格”,最強壯,留著長馬鬃,威風凜凜。母馬叫“姑”,總不懷孕下駒的母馬叫“掃白”。一歲馬駒叫“沃呢格”,兩歲馬駒叫“達格”,三歲的小公馬叫“烏熱”。

除了經過嚴格挑選留作“阿吉日格”的公馬,對所有三歲公馬都要做手術去勢——騸馬,之後經過騎訓,成為坐騎,叫“額日邁日”,也叫“阿各特”。

母馬到四歲就能懷孕下駒,五歲是最佳生育年齡。母馬和兒馬的最佳生育年齡從4歲到10歲左右,個別的高齡母馬12歲還下駒。

知青故事:當馬倌

在馬群裡,能見到少數的大個兒健壯的二歲駒——達格,是母馬“果斯仍姑”的馬駒。“果斯仍姑”是指當年下駒(沃呢各),來年沒下駒,讓達格繼續吃一年奶的母馬。馬駒吃了兩年奶,所以長的壯實。這樣的達格可以騎訓。但多數騎訓的生個子馬是三歲公馬——烏熱。

馬是很高貴的動物,為防止近親交配導致後代退化,“阿吉日格”會在“女兒”——姑長到四歲時,將它們驅離出家族馬群,讓她們去別的馬群成家。

馬特別通人性,在一個雷暴雨夜,我給馬群下夜,因炸雷和暴雨的驚嚇,馬群四散奔逃,我也在慌亂中摔下馬。我的心愛坐騎“薩日勒”並不逃離,它靜靜地冒雨站在我身邊,為我擋雨,為我壯膽。

這一年的牧馬人生活,孤身打狼和騎馬百里找馬群……我的騎術又提高了不少,還學會了套馬技術和技巧,正在發育的身體自然也強壯了不少,更重要的,是膽子和勇氣大了,意志堅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