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記憶裡有什麼吃食,現在已經找不到了或者吃不到了?

LING清安


現在吃不到的吃食,大多是小時候過年才能吃到的東西,而且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能吃到嘴裡,是甜到心裡。那也是自己的長輩對孩子們的愛,是家的溫馨。我會永遠記得外婆過年前忙碌著張羅,做米花糖、請來炒米花的師傅。在嘭的巨響聲,一顆顆玉米和米粒變成盛開的朵朵白白胖胖的玉米花和細細的米花,再用她在收穫紅薯後做的紅苕糖將米花粘在一起。一年才能吃到的美食,又香又甜。這種香甜味兒和幸福的感覺一直儲存在記憶深處,雖然現在有各種各樣的美味米花糖,可都永遠比不上外婆她親手製作的米花糖......


光芒61


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

我從小是生活在農村的,地地道道的農村姑娘,因為山區比較貧窮,我們從小也沒有零花錢的說法,更不可能有錢去買零食,我們從小的吃食都是自家種的,然後再自己動手做出來,因為純天然,無添加,再加之社會的發展,很多小時候的吃食現在都已經出現在市場上了……什麼烤番薯啊,油炸酥肉,麻花呀等等,太多了,最讓我至今念念不忘的就是玉米餅了,是那種純手工製作的口味,現在市場上沒有售賣了,都是機器的,口感根本沒法比

1

首先玉米必須是地裡新摘的,不能太老,也不能太嫩,回來後把玉米剝下來洗乾淨,然後混著1/3的井水,2/3的玉米籽,用家家戶戶都有的石磨磨成玉米漿,比較濃稠的那種

2

玉米漿100克,白麵粉100克,醪糟150克,白糖20克,將上述食材全部混合放入2克發酵粉,調成麵糊後放置10分鐘,或看到麵糊發漲約兩倍即可

3

燒柴火的大鐵鍋燒熱抹點油,將麵糊掉入鍋內,輕輕用鍋鏟貼一下,因為攤得小一次可多放幾個,能看到餅坯中冒出氣泡,小火烤黃一面,注意控制火候避免烤糊,再翻另一面烤黃就可以出鍋

以前經常玉米餅就著粥,能吃3大碗……







筱玉YU


你好,我是蘇姐,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記憶裡,最想念的是奶奶做的發糕。

小時候,每到快過年,奶奶就會忙碌一下午,然後變魔術似的做出一大鍋又白又甜還黏牙的發糕出來,剛出鍋的時候,熱氣騰騰,一口咬下去,滿嘴都是甜蜜蜜的味道,心裡的歡喜都快要蹦出來。

奶奶去世的時候,我已經上大學了,可是因為離家太遠,和奶奶在一起的時間也越來越少。隨著奶奶日益年邁,她去世的前一年,發糕做不動了,去世後,晚輩們沒有一個人能做出那樣的發糕。

現在,我每看見有賣發糕的,都會去買上一塊,可是,嘗不到那樣的味道。我期待,有一天,有一塊發糕,能讓在味蕾觸碰到它的那一刻,瞬間打開淚腺。我想,那樣的味道,就對了。

我知道,我懷念的不是發糕的味道,我思念的,是奶奶。

奶奶,孫女想您了!

我是蘇姐,歡迎來”蘇姐的小食光“坐坐,讓我們一起恣意生長!


蘇姐的小食光


記憶中的農村大集餛飩攤,三毛錢一碗,拉饞!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大集上大都有一個餛飩攤。灶是用磚坯壘砌,外邊裹著黃泥。灶上有兩口鍋,一大一小。大鍋盛著開著的熱水,小鍋用來燒餛飩。

一個餛飩攤需要三個人,一人掌勺,二人包餛飩。包餛飩的一般都是婆婆和兒媳,或者母親和女兒。肉餡盛在一個小黑碗了,包餛飩的小媳婦,筷子一挑,肉餡就抹在餛飩皮上,兩手一捏,成了。那才叫快呀!

那時候,餛飩才三毛錢一碗,所以用餡極少,半碗肉餡能用一天。

食客來了後,掌勺的大哥迅速從大鍋裡盛幾勺老湯,這老湯有的是骨湯,有的是清水,放在小鍋裡。燒開後,放入十個八個餛飩。煮的過程中,大哥拿一個小黑碗,裡面加一小勺醬油,一小勺醋。餛飩盛到碗裡,上面再放上點芫荽,一點蝦片,一撮油條絲,最後點上幾點香油。剎時,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餛飩呈現在食客面前。

小時候,生活艱苦,我最盼著集日。因為到了那天,可以到集上吃一碗餛飩,解解饞。

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農村超市多了,外出打工的多了,孩子們都去城裡上學了,趕集的人也就少了,餛飩攤也只能在記憶中找尋了。但那時,卻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美食!





天天美食01


你好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我記憶裡小時候在農村沒錢買零食,都是自己跟小夥伴一起在野外找吃的下面就說說我們經常吃什麼,而且現在還沒有了。

1-蟬,也就是知了,我們一人拿跟蘆竹,竹頭弄成三角形,然後瘋狂的蜘蛛網,把三角形纏上厚厚的蜘蛛網,然後去抓蟬,每次都能抓個十幾只,讓後串成串放火上烤,烤熟之後一口一個非常香。

2-知了猴,它是還沒長成蟬的東西,沒到夏天他就在泥巴地裡打個洞轉進去,白天它門躲洞裡,夜裡它們就出來了,所以一般都是夜裡去抓,基本每次去都能抓幾斤,拿回家用油炸一下,香的很,而且吃不完的還可以拿去賣錢。但是現在已經見不到了。




美食作假老王


你好,我是牛小廚美食,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來說一下自己記憶裡面的美食,有的已經吃不到了,有的可以吃到,但是已經變味了。

1.麥芽糖。

這個真的是兒時的美好回憶,這是那種糖熬製的糖稀,吃起來就是那種黏黏的感覺,小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邊攪邊吃,聽老闆說如果攪的多,糖會變多,每次吃點趕緊攪攪,看看會不會變多,現在想起來小時候真傻。

2.老北京雪糕。

小時候夏天最愛吃的就是雪糕了,每次上學學校門口有賣雪糕的大爺,冰棍5分一個,雪糕1毛5一個,能吃一個雪糕就是奢飾品了,現在已經吃不到小時候的東西了,也吃不到小時候的味道了。

3.柺棍爆米花。

這種爆米花就是兒時的記憶,每次買2根以後,啥不得吃,還和同學們在一起大鬧一番,才捨得吃,這種兒時的記憶現在也吃不到了。

大家也可以留言,您們兒時的美好的食物都是什麼?


牛小廚美食


小時候我很喜歡吃街上早餐店裡老闆娘自己做的沙糖餃,是用糯米粉做的,放油鍋裡炸的金黃,出鍋後撒上糖,那個時候6分錢1個,現在因遷出老家已二十幾年了,再沒吃到那種小時候的味道,雖然這裡也有賣的,但卻覺得好難吃,硬邦邦的。小時候的辣椒糖,真的好有趣的,做的一個個小紅辣椒的模樣,甜甜的,每㖭上一口,心裡都在笑,心裡都是甜,那時候1分錢6個。現在有時不敢回憶過去的童年,想起時眼裡都是淚。小時候總希望走出家鄉,嚮往大城市,當我在大城市裡拼命時,滿心疲憊,遙望家鄉,才明白自己有多想回到過去,懷念兒時那喜歡的小吃食。



湘妹子sanmei


那應該是健美雪糕吧,不過現在市面上已經沒有了。之記憶這麼深,可能是應該它是我小時候經常吃的雪糕,還可能是因為它是我勇敢的獎勵吧。

小學的時候,中午放學要走個一兩千米才能回到家吃午飯。那段路現在看來可能很短,但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是一個很大得挑戰。

夏天路兩旁的樹上就垂下很多好多的毛毛蟲,我們那會都叫它們“吊死鬼”,每次嚇得我哇哇哭,當我順利到家時,我媽就會給我一隻健美雪糕(應該是這兩個字),上面白色奶油,吃起來香甜可口。我一直覺得它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雪糕,雖然那會我不認識世界,也沒吃過其他雪糕。[笑]

本來想在網上健美雪糕放上的,但沒找到。


鋼牙黃小黃


記得小時候最愛吃的小食品就是爆米花了,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什麼水果,糕點在農村裡根本買不到,只盼著鄰村的一位老大爺來村裡爆爆米花,一茶缸玉米加幾粒糖精,倒進爆米花機裡,看著老大爺填上幾勺煤,發出燃燒得火焰,看著轉動的氣壓表,俺的心也砰砰跳動,快點熟吧,爆米花。

隨著砰的一聲響,一陣帶著清香的濃煙散去,金黃色的爆米花出鍋了,吃在嘴裡那個香啊...






宋廣尊


吃過的基本沒有,有的話那就是真吃貨了!

1,口紅糖,戒指糖

小時候小女生臭美最愛買的糖,口紅糖做的口紅造型,扭出來是帶顏色的糖,塗到嘴巴上還有一點點顏色,有一種塗上去我就是小公主的錯覺。

戒指糖,女生們的“鑽戒”,戴在手上就是“身份”的象徵,扮家家可以演一萬遍求婚的戲碼。把糖舔完了指環還可以做裝飾。

2,沙泥鰍,一種油炸面上帶點甜的零食,不太記得是不是真的泥鰍炸的還是小魚乾炸的。屬於當時小貴的零食系列。

3,香菸糖,把糖做香菸的形狀,裝酷裝成熟必備,小男生們買上一盒 ,裝作大人的模樣叼著,或者別在耳後,遠看像香菸,實際就是糖。

4,寶塔糖,這個雖然叫著糖,實際上算是藥。殺蛔蟲的,味道甜甜的,小時候肚子痛大人就會給上一顆,然後蛔蟲沒幾天就會排出。這也是童年最恐怖記憶之一,一度以為自己得了絕症,躲著默默哭泣。排完蛔蟲肚子也會舒服了。

5,無花果絲,小時候最具欺騙的零食之一。一直以為是無花果絲,長大了才知道那就是蘿蔔絲。味道酸酸甜甜的,特別開胃。

6,豬油糖,這個吃過的應該很少了。很多地方沒有的,看著像豬油,而且軟軟的所以取名豬油糖,至於味道如何,小編也沒吃過,吃過的朋友在評論區分享形容下。

7,老鼠粑粑,又名:“華華丹”“濟公丹”“陳皮丹”“老鼠屎”這幾個差不都就是一個東西,就是包裝不同,味道也大同小異、小時候特別戲精把這個扮家家當“仙丹”,味道是甘草和陳皮的混合體 ,口感酸酸甜甜帶點清涼,其中還略帶一些中藥味。

8,唐僧肉,其實就是麵粉制的,和辣條一樣,西遊記最火的時候這個也非常火。 大家都想吃“唐僧肉”。

9,神龜酸梅粉,一種酸酸甜甜的粉末,有個小勺子或者小吸管,在小編小時候是兩毛一包,放學後必買的之一。

10,南京板鴨,也是麵粉類油炸製成。曾經天真以為真的是鴨子,造型也像小鴨子,其實就是麵粉,味道也有點點甜,屬於甜鹹類。

11,石頭糖,外形像小石頭一樣的糖粒子。記得這個很好吃,有巧克力味。

12,西瓜泡泡糖,外形像西瓜一樣的泡泡糖,一毛錢一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