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投資約40億元,廣州海洋實驗室匯聚粵港澳科研力量

作為南沙自貿區科技領域的粵港澳合作重點項目,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於3月9日正式動工,這也意味著南沙距離搶佔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科技產業發展制高點更進一步。

記者日前獲悉,廣州海洋實驗室已匯聚47個高層次科研團隊,正聯合香港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粵港澳科研力量建設實驗室分部,推動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有望成為大灣區海洋科研“新地標”,驅動海洋科技向更藍、更深、更遠和陸海統籌發展。

總投資約40億元,廣州海洋實驗室匯聚粵港澳科研力量

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

廣州海洋實驗室位於南沙灣慧谷地區,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為核心共建單位,聯合中科院內外20多家單位共同建設,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該實驗室於2019年1月8日揭牌成立,計劃於今年完成2#科研綜合樓、3#實驗平臺科研樓等基礎部分建設。

據悉,廣州海洋實驗室將依託天然氣水合物鑽採船、冷泉生態系統等國家大科學裝置,打造海洋科學前沿基礎部、海洋高新技術部、海洋大科學平臺部和海洋產業孵化部,聚焦8大海洋科學前沿基礎研究、7大海洋高新技術研發,建設6大創新支撐平臺,打造5個產業孵化中心。

其中,冷泉生態系統大科學裝置是廣州海洋實驗室建設的核心內容,建成後將用於觀測和模擬冷泉系統生態演變過程、機制及其生態學效應,支撐我國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產業化發展。

聯合粵港澳科研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南方海洋科學和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主任張偲表示,實驗室選擇落戶南沙,不僅因為這裡位於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地理幾何中心、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更看中了南沙的濱海環境和生態發展理念,這與實驗室在島嶼島礁可持續開發研究、大科學裝置建設等方面的需求相契合。

他介紹,實驗室成立一年多,各項工作均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在經費管理、人力資源等方面實現了開放創新,目前已匯聚47個海洋領域高層次科研隊伍,其中包括16個院士團隊,以雙聘形式吸納的科研人員達到800餘位。

不僅如此,實驗室還充分整合灣區優勢,聯合香港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科研力量建設高水平實驗室分部,努力打造多學科交叉、多領域融合的科研實體,推動粵港澳深度科技合作。據悉,該實驗室已向香港分部依託單位香港科技大學成功撥付3800萬元科研經費,實現了廣州市科研資金跨境撥付零的突破。

記者瞭解到,未來,廣州海洋實驗室將聚焦海洋科技前沿,繼續加強大灣區優秀人才引進和青年人才培養機制,力爭快速形成一流的海洋科技人才基地和海洋科技創新高地,協助推動南海島礁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啟動,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實驗室還將加強與企業合作,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海洋產業孵化基地建設。

記者:耿旭靜 董業衡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直播粵港澳(ID:zbyga20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