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哲學嗎,看看初學者的認識

想了解哲學嗎,看看初學者的認識

幾乎每一個深思熟慮過的人,都曾天真地認為自己可以成為一名哲學家。就連沒有深思熟慮過的人,也往往狂妄地這樣認為。彷彿哲學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一門學科。實際上,恰恰相反。

不難理解人們用哲學外衣包裝自己的起初動機。

哲學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峰和集中體現。

它致力於解決社會生活中最為簡單、原始、基礎的問題。

實際上,又是最為複雜、多面、根本的問題。

一些竭力試圖和哲學拉上關係,而又沒有真正研讀過哲學著作的人,其實就是把天生的一套王八拳錯誤地理解為達到了無招勝有招的境界。

我也曾經是這些人中的一員。

想了解哲學嗎,看看初學者的認識

我對哲學最初萌生興趣,是從高中課本里的管中窺豹。因為我唯一的愛好是讀書,後來又從各種各樣的書中對哲學有了一鱗半爪的認知。

至今還能清晰地記起,高一那年參加的辯論賽。

那是一場實力不均等的比賽,高一新生vs高二大哥。

校內賽是市內賽的前哨戰。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彷彿虐菜局一般的局面,可能是因為校方更看好人生經驗更為豐富的高二生,想通過與高一生的辯論為市內賽做預熱。

我們這些新生,只是他們的陪練沙包。

那是一個悶熱的夏天,一位高二大哥將校服敞開,趾高氣昂地指著我的鼻子,滿臉從容又尖刻地說:“你懂什麼是哲學嗎?”

當時我鎮定地答道:“既然你說到哲學,我們不妨談談三段論吧,或者深入探討一下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不然聊一聊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也行......”

我大約滔滔不絕說了十分鐘,說的過程中,那位高二大哥不知擦了多少次汗,滿臉震驚。

之後我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市內比賽的四辯,專門做總結陳詞。當時,我是團隊中唯一的高一新生。

在這次辯論賽裡有一件非常關鍵的事,我暫且按下不表,只說後來。

那次的輝煌戰績,讓我一時間自信心爆棚,進而開始了對人性和社會學、宗教神話、生命等等等等的冥思苦想。試圖以我個人的思維,探索一切事物的極致,加以定義。這種狀態維持了很久,並且極度令人精神亢奮,如同打了雞血一般。

想了解哲學嗎,看看初學者的認識

我還記得當時對人性和社會學做出的定義是:

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圍繞著利益二字,一些看起來脫離利益的行為,本質上也存有潛在的利益。比如滿足一個人的虛榮心、成就感和安定感等等。

對宗教神話做出的定義是:

宗教是人性對神性的依託。東方宗教,如道教、佛教等,講究個體超脫,而後回饋群體。西方宗教,如古希臘體系神話,天主教和基督教,講究的是個體向一個最高集合體的歸一。東方人講究我就是仙,我就是神,我就是佛。西方人講究,我與神合一。東方人骨子裡有一種唯我獨尊的意識,西方人有很強的集體意識,好比古希臘神話裡眾神是一個集體,除了宙斯是名義上的最高神之外,沒有很強的階層感,因為宙斯實際上是家長,其他的神多是宙斯的兒女。會有這種明顯的傾向,可能是因為東方人多是農業民族,西方人多是畜牧民族。農業是個體對土地的改造,畜牧是個體引導群體,兩者密不可分。所以西方人和神之間的關係更像是羊群之於牧羊人。

對生命的定義是:

生命的意義在於自我構造出意義。

之所以記錄下這些幼稚的想法,是因為很有紀念價值。

而之所以說這種想法幼稚,是因為之前的那場辯論賽裡我沒有言明的事——其實當時我所講的那些東西,就連我自己也完全不明白。

三段論我只是聽說過,知道一個大概。辯證唯物主義是在課本上學到的,《形而上學》這本書我根本沒有讀過,至今也是。

我對人性和社會學、宗教神話、生命等等等等的定義,全是來源於我為數不多的書本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當時我並沒有耐著性子讀完哪怕一本哲學方面的著作。

這成為了我日後對自己汗顏和羞恥的根本。

想了解哲學嗎,看看初學者的認識

那時我曾堅信,哲學本質上是為了解決生活中最小的問題,因而從生活本身出發,就能找到答案,並且更為接近真正的哲學。

而我之所以會產生這種認知,說到底也不過是因為我發現哲學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為了面對現實不得不做出的讓步。

後來我才逐步領悟到,最為簡單的我們爛熟於心的話裡,往往包含著萬象和真正的大智慧。懷疑和另闢蹊徑的重新定義,很多時候是出於愚昧和狂妄。

劃一個圈,一個人所知道的東西是圈子的裡面,無知的東西是圈子的外面;知道的東西越多,圈子越大,圈子的外沿也就越長,也就是說,一個人知道得越多,他所知道的無知也就越多。

——愛因斯坦

如今開始閱讀黑格爾的著作,想要理解那些晦澀到極致的文字,要使出吃奶的勁,而其中的很多在以往的生活經驗中或多或少都能得到印證。

作為一個哲學初學者,我想給人們的建議是這樣的:一個人的格局,並不在於知識多麼豐富,而是能承認自己要把許多東西從頭學起。

想了解哲學嗎,看看初學者的認識

2020-2-6 05點41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