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二街——冀南歷史文化、旅遊名村


磁山二街——冀南歷史文化、旅遊名村

太行山自幽燕向南,逶迤八百里,縱貫武安全境。洺河水蜿蜒自西北而下,哺育著一代又一代勤勞而睿智的武安人。

全國重點村鎮,磁山二街,便位於位於武安市西南17公里的太行山腳下,南洺河北岸。磁山二街村北紅山屬太行山餘脈,由於鐵礦體裸露地表,氧化成赤鐵礦而呈沉紅色,故有“紅山”之稱。盛產鐵礦石、多為磁性,能“引針不墜”,是四大發明——指南針發源地。

8000多年以前,當人類還處於茹毛飲血的遊牧時代,磁山二街的大地上便開啟了農耕文明的曙光。這裡,因此成為中華農耕文明的源頭之一。“磁山文化”的發現,向世界宣告:磁山是粟谷的發祥地,黍的起源地,核桃的最早栽培地,雞的最早養殖地,陶器最早製作地。正是勤勞智慧的磁山先民早在8000多年前創造了承前啟後的輝煌,人類從此告別了茹毛飲血的舊時代,開創了農耕文明的新紀元,這在中華文明史上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磁山二街——冀南歷史文化、旅遊名村

磁山文化的發現,給我們帶來了遠古的信息。北京中華世紀壇,在公元1973年這塊銅板上,赫然標示著“河北省武安縣發現磁山文化遺址”。

磁山經歷了社會發展各個階段的漫長歲月,留有先商、戰國及漢代以後多處文化遺址成為一個戶密人稠,商賈雲集的文化名鎮。

改革開放之初,磁山二街率先崛起,成為一個農工商綜合發展的新山村。他們鮮明提出了“致富路上不讓一戶掉隊”的口號,磁山二街黨組織被中共中央組織部命名為“新時期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一面旗幟”。村黨總支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事蹟被拍成電視劇《紅指印》,在燕趙大地廣為傳誦。這面旗幟歷經三十餘載風雨洗禮,依然聳立在紅山腳下這片熱土上,高高飄揚,越來越鮮豔,磁山二街成為遠近聞名的“冀南明珠”。

磁山二街——冀南歷史文化、旅遊名村

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時期,磁山二街人勵精圖治,銳意進取,憑藉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雄厚的經濟優勢,經濟社會迅猛發展,形成了冶金、煤炭、建材和農業產業化四大支柱產業,農民人均收入20000多元,村經濟實力名列邯鄲市十強村之首,綜合效益連續十年位居全國前50強。磁山二街經過40多年的艱苦創業,從一個單純依靠農業求溫飽的貧困山村,發展到今天集工業、旅遊業,現代化農業等綠色產業於一體的省級重點美麗鄉村。

1985年12月5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位置以《新時期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一面旗幟》為題,報道了河北省武安市磁山二街黨支部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事蹟。同時,配發了中共中央組織部的按語,按語指出:磁山二街黨支部的經驗再一次說明,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在農村工作中,就是帶領群眾,走普遍富裕的道路。

磁山二街——冀南歷史文化、旅遊名村

磁山二街黨組織始終堅持走“共同富裕之路”,致富路上“不讓一戶掉隊”,勵精圖治,艱苦創業,把磁山二街建設成為遠近聞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磁山二街村民居住條件實現了城市化,村民人人有活幹,社會保障日益健全,人民群眾安居樂業,一派幸福和諧的景象。磁山二街銳意進取、改革創新,大力經濟結構的調整,進一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數,增強了村民的獲得感。先後關停了一批能耗較高、汙染相對嚴重的企業,改造提升原來粗放的產業結構,開發現代物流業、現代化農業和旅遊業,開啟了綠色崛起的新徵程。

磁山二街——冀南歷史文化、旅遊名村

現在的磁二村民住有所居、食有所供、幼有所託、學有所教、壯有所為、老有所養、殘有所助、民有所樂、病有所醫。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磁山二街——冀南歷史文化、旅遊名村

今日的磁二建成了全面發展的小康村、冀南大地的燦爛明珠,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型,明天的磁二更加美好,更高水平的小康藍圖定能實現。

往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