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中覆灭的金阁寺——口吃少年沟口的绝望救赎


火光中覆灭的金阁寺——口吃少年沟口的绝望救赎

《金阁寺》是日本战后派作家三岛由纪夫的代表作。故事的主人公沟口是一个患有严重口吃的少年,住在贫穷的乡下。由于患有口吃,从小自卑,孤僻,不愿与人结交。他常常听他的父亲说金阁寺是世上最美的东西,世上没有什么比金阁寺更美了。因此,沟口常常期待能见到金阁寺,后来遵循去世的父亲的遗愿,去金阁寺当了一名僧徒,他终于见识到了金阁寺的美,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震撼。可那时战局恶化,家园战火纷飞,但金阁寺还依旧辉煌地站在那,可是在少年沟口的心里,已经没有盛世可与金阁寺一同永存了,那便毁灭吧,毁灭了,金阁寺就会永远停留在那个美好的样子。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取材的是真实发生在日本历史中的故事,那时纵火的僧人曾说过他嫉妒金阁寺的美丽,所以要毁掉它。那么作品《金阁寺》中的沟口,又是缘何要烧毁金阁寺呢?

1、 口吃带来的心理扭曲

天生患有口吃,这使得沟口从小就形成了孤僻的性格,不愿与他人讲话,因此也造成了他不被旁人所理解,久而久之,他的心理发生了变化,他只能在内心渴望那些他羡慕的、想要得到的东西,在内心幻想他想成为的人。

长期的口吃逐渐扭曲了沟口的内心,他觉得自己是丑的,而除他以外的世界是极美、极好的。因此,他向往着美好的一切。少年时期的沟口,暗恋过一个漂亮的富家小姐有为子,但他知道,自己配不上她。当这个漂亮的姑娘遭枪杀之后,沟口竟然觉得他自己和这个富家小姐同处一个世界了,这个姑娘不再属于美的一方了。这种扭曲的心理让沟口觉得有为子接受了他,这让他找到了另一种生命的快意,一种他人无法理解的生命快感。

火光中覆灭的金阁寺——口吃少年沟口的绝望救赎

2、 美丽与丑陋的对立

沟口在金阁寺生活的时间里,遇到了两个人,柏木和鹤川,这两个人分别象征着黑暗和光明。读完《金阁寺》,我们可以发现三岛由纪夫的这篇作品从头到尾都充斥着美丽与丑陋,光明与黑暗的对立。沟口和有为子,鹤川和柏木,金阁寺僧人贪婪的嘴脸,偷情的母亲,父亲的懦弱和无动于衷,这一切一切都让沟口生活在一个不正常的世界里,这个世界里没有美好,即使有,美丽的东西也会逝去,就像有为子的死亡,就像鹤川的去世,带走了沟口生命中仅有的一点光明,他不再期待美好了,不再期待那个美丽的世界了,丑陋在他心中开始占据主要的位置。

金阁寺是那样一个美丽的存在,它与沟口心中的丑陋格格不入,生活在金阁寺里的沟口,又如何忍受的了呢,也许,烧掉金阁寺,才是唯一的方法,才是唯一的救赎。

火光中覆灭的金阁寺——口吃少年沟口的绝望救赎


三、"南泉斩猫"的内在影响

《金阁寺》一书中曾反复提到"南泉斩猫"的故事,大意是说寺里僧人在外出时发现一只小猫,众人都想将这只猫作为自己的宠物,这时一个叫南泉的和尚告诉众僧人,除非他们能够说出合乎佛道的话,否则他就把这只猫杀了。结果当然是这只猫被南泉杀掉了。

沟口的好友柏木曾说过:"猫原来就是美的凝聚体。"从这句话很容易知道,猫就是美的象征。正如金阁寺对于沟口来说,也是美的象征,他越是想靠近、接近这种美,他自己便越发显得丑陋,他内心的自卑、扭曲也就越发明显。或许这也是他不敢接近有为子的原因吧。

在沟口一生当中,"南泉斩猫"事件经常以不同形态出现,不断影响着沟口的选择,最后,他火烧金阁寺,本想同这美丽的金阁寺一起离开,金阁寺却拒绝了他,沟口只能带着对金阁寺的向往继续活下去。


四、结语

那个美丽的金阁寺,最终带着沟口扭曲的爱和渴望,消失在一片火光之中;那个极度渴望美的少年,终于在烧掉金阁寺后,获得了对自我的重塑。他没有选择,从他先天口吃的那一刻开始,沟口就已经没有了选择,"火烧金阁寺",那是绝望的人对自己的绝望救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