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大脑,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每天一本书


《超级大脑的七个习惯》

原著 | 菅原道仁

解读 | 虞姊酱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书是《超级大脑的七个习惯》,在这里,我们将为您提供10分钟的简版内容。


掌控大脑,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英国作家哈利法克斯曾说:“有些人的头脑就像他们的帽子一样,风一吹就容易飞掉。”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具有懒惰性,容易贪图享乐,任何新鲜的事物都会吸引它的注意力。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才不会任大脑随意为之,离成功更近一步呢?


在《超级大脑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大脑是可以被训练的,只要我们养成一定的习惯,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大脑,使我们的目标更容易达成。


本书的作者菅原道仁是一名拥有长达二十年诊疗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自他单独开办菅原神经外科诊所后,一直以“享受人生乐趣,达成人生目标的医疗”为座右铭。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看看到底如何训练大脑,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它。


掌控大脑,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懒惰是大脑的天性


说起大脑,可能每个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天生具有专注的特质。但当你真正了解大脑后,你会发现大脑天生就具有懒惰性。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大脑如此懒惰呢?


一是因为大脑消耗的能量比较高。大脑能够消耗一天所需能量的20%,除了它以外,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没有如此大的耗能。


另外,大脑喜欢随大流。没经过训练的大脑就像一个小孩似的,随时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为了使自己显得不那么异类,就会与别人保持一致的步伐。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导致我们养成迟迟无法行动,做事一拖再拖的习惯。不过不用担心,当我们学会了激发大脑的主动性后,做事便会事半功倍。


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时,可以使用自我暗示这个方法。


我们可以每天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们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变好。重复这句话的时候,我们越是处于放松的状态,我们的大脑就越容易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


然后,我们就可以将大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的小目标。


我们可以将大目标分解成可执行的小目标,放到以“周”为单位或以“天”为单位中去践行。


这样,每完成一个小目标,我们都能体会到这种愉悦感,这会促使我们更加积极行动。


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大脑不断地享受愉悦感。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克服一项困难后会感到特别高兴,那这种高兴的体验就是因为大脑分泌的多巴胺所导致的。


简单来说,多巴胺就是与快乐有关的脑物质。当大脑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后,为了再次体验这种愉悦的感觉,大脑就会增强学习兴趣,提高相关部位的活跃度。


大脑的天性就是懒惰的,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而能改变这种状态的方法就是刺激大脑分泌更多地多巴胺。


我们需要每天勤加练习促进多巴胺分泌的方法,当我们将其化成习惯后,所有阶段性的小目标都会越来越容易实现,最终就会实现当初看似遥不可及的大目标。


掌控大脑,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掌控大脑,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


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每天持之以恒的做着某件事,这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到底为什么难以持之以恒呢?也许,这也是由我们的大脑所决定的。


我们的大脑除了天生懒惰,还特别容易喜新厌旧。如果我们总是以同样的奖励激励自己,时间长了,大脑再看到同样的东西就会失去了兴趣。


就好比刚开始给婴儿某个物品时,婴儿会一直盯着这个东西看。


但当你连续给婴儿看同一个东西时,婴儿就会渐渐习惯这个事物,不再有任何反应。换句话说,就是婴儿对习惯的东西产生了厌倦感。


那为了达到持之以恒的工作状态,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游戏化”工作。


“游戏化”工作指的是为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可以将游戏思维融入到工作中,使其变得更加有趣。


我们可以试试在不同的地方办公。


如果我们在家处理事务时,那我们就可以先选择在书房办公,一旦感觉到疲劳,就可以换到客厅等地方继续办公。


每当工作完后,我们还可以给自己设定不同的小奖励。


比如,工作结束后奖励自己去看场电影,相信这种方式会让你的幸福感倍增。


此外,多与朋友分享成功的喜悦也会大大地增加工作积极性。


当我们取得一项成就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值得信赖的朋友。毕竟,人类天生就有被赞赏、被尊重的需求。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大脑的构造,但是我们可以了解大脑拥有的特性。


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通过场所的变化、奖励的设定以及需求的满足,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为大脑创造积极工作的机会。


长此以往,定能将持之以恒化为一种习惯,让大脑理性地为我们所用。


掌控大脑,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掌控大脑,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当机立断,摆脱焦虑


不管是令人快乐的决定还是令人苦恼的决定,只要我们需要下决定,我们的大脑就是在工作。所以,做决定这个行为只会增加大脑的负担。


但当我们成功下决定后,大脑便会立刻感觉到放松。那我们明知道立刻做完决定会解放大脑,为什么还总是犹豫不决呢?


那是因为我们总是喜欢权衡各种利弊,希望做出完美的决定。


但如果每次做决定都如此纠结,只怕会越来越痛苦。也许你会问,想要摆脱这种状态,应该如何做呢?


科学界普遍认为,无论多少岁,当机立断的这种能力都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


为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做决定的次数。


如果我们长期不断地做选择、下决定,那我们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做决定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决策。


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擅长做决定,所以一到做决定的时候就避而远之。从科学角度来说,主动参与决策将会使大脑分泌更多地多巴胺。


为此,我们可以每天主动地去参与一些小决策,比如决定早晨出门的服装搭配、是乘坐电梯还是走楼梯等等,这样就能给自己创造无数个做决定的机会。


当然了,你大可不必担心做错了决定。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做“契可尼效应”,它的意思就是相较于成功而言,失败往往更令人印象深刻。


也就是说,做错一次决定会让你印象深刻,等下次再做决定的时候你就会避开类似的经验。


生活中,随处都有做决定的机会,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决策,我们也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


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决策,在大多数情况下,过分的追求完美反而会增加心理负担。


如果我们对任何决定都抱着“差不多就行了”的想法,降低心理期望值,那么这种行为就会增强自信心,给大脑有种“一切尽在掌握中”的肯定感。


我们都拥有一个神奇的大脑,如果你希望它是懒惰的,那它便会让你成天待在舒适区里享受。但如果你希望它是积极勤奋的,那么它就会让你实现一个又一个人生目标。


就像著名作家余秋雨说得那样:“人生的路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真正能够保护你的是你的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够伤害你的也是你的选择。”


不管怎样,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希望选择那条能让自己热血澎湃的道路,拥有无怨无悔的人生。


也许此刻的你,坏习惯一大堆,但只要你拥有改变习惯的决心,那你便可以运用巧妙的方法控制大脑,从而过上高质量的人生。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