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為什麼要流動起來?

資產為什麼要流動起來?

此為本人微信公眾號文章,查看更多精彩請關注本人微信公眾號(cfdlgzh)

為啥理財?


其實這個問題像隨口呼吸下空氣一樣簡單,基本上每個人都能隨口而出那麼幾個答案。如財富保值、多一份收入、“睡”後收入、財富自由、理財很酷......


這幾個答案都對!


但歌德曾說:“一棵樹上很難找到兩片葉子形狀完全一樣,一千個人之中也很難找到兩個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協調。”理財也存在適合性問題,你不能要求馬雲跟你一樣去排隊搶個固收類的國債產品;你也不能像財富積累到可以自己造火箭的埃隆·馬斯克這樣的企業家一樣去做個家族信託;60歲的你也不能再像30歲的你一樣去追求高風險的股票產品......


那麼,總有一個適合自己的理由存在,驅使我們去成為一個理財小達人。如果你說沒有,阿東能像確定人需要喝水一樣來確定---你還沒真正挖掘到!


於是,又回到了我們要討論的這個問題:為啥理財?


<code>

■ 理由一:財富保值


每個人都知道貨幣貶值的厲害,知道它的力量能使一個80年代的萬元戶變成一個21世紀的窮苦人。但是,你真的瞭解它的恐怖嗎?


量化,這是一個神奇的過程,它可以讓一切模糊變得清晰可見。


那麼,貨幣貶值如何量化?經濟學通常從下面四個方面來對此進行討論,時間上,我們選取改革開放即1978年為起點,因只找到截止2017年的相關數據,所以我們以2017年為終止點進行討論(以下皆為估值)。


1、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佈的通貨膨脹率(CPI)來比?

2、 按照1萬元對應的真實財富(GDP)數量來比?

3、 按照貨幣的真實購買力來比?

4、 按照1萬元佔整個國家信貸(貨幣)總量的比例來比?


按CPI增速估算

1978年-2017年CPI增速

資產為什麼要流動起來?


我們以1978年的值為基點,設為100,則通過公式計算得到2017年的加權通脹值為633.57!換成貨幣,則1978年的1萬元則貶值為當時的1500塊左右!


按GDP增速估算

1978年-2017年CPI增速

資產為什麼要流動起來?

40年來,中國GDP高速增長,國民財富大量積累,我們將歷年GDP進行累計,倒退歷年社會財富所佔今天社會財富的比例,得到1978年的1萬元貨幣換成今天的社會財富佔比,為1/3084.88,以貶值視角看,則1萬元貶值為當時的3.24元!


貨幣的真實購買力估算

1978年-2017年中國真實通脹率

資產為什麼要流動起來?

這裡我們用國際上通用的“GDP平減指數”來計算貨幣的真實購買力。將每一個年份的真實通脹率數據累計,即可得出中國自1978年以來的真實通脹情況,得到1978年的1萬元貶值為當時的167.17元!


按廣義貨幣供應量估算

資產為什麼要流動起來?

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從1978年到1998年,人民幣投放量幾乎是每10年漲10倍,後面逐步放緩,但從1998年至2017年,人民幣投放也增長了近20倍!我們按照貨幣+信貸的投放估算,1978年的1萬元貶值為當時的7元!


綜上,我們從四個方面看貨幣縮水的壓力如下:


資產為什麼要流動起來?


筆者認為理由一適用於90%以上的人群,但是想做到財富的保值,抵抗住通脹,卻也不是容易的事,起碼靠著銀行的“大眾理財”窗口實現不了!


<code>

■ 理由二:財富增值


關於這個理由,我想用巴菲特的一句話做個概括:“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能賺多少錢,而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錢找人勝過人找錢,要懂得讓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


沃倫·巴菲特何許人也,不用阿東多做介紹了吧,其實這段話也是對其一生經歷的總結。


做好投資,小則為家庭多添了一個勞力,緩解家庭工作成員的經濟壓力;多則實現自我滿足狀態的“財務自由”!


有個朋友,因為工作不久,資本的原始積累剛開始,積蓄不多,但目前所處的人生階段卻屬於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啞鈴型。好在朋友很有理財天賦,我們也時常在一起探討,精心經營下,朋友每月竟也能有2000元左右的“睡後”收入,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庭的經濟壓力。


資產為什麼要流動起來?


這是個完整的資產配置體系。基礎保障的功能可以解決朋友的後顧之憂,使其隔離掉極端的身體健康風險;而其他資產的結構化配置使其既保證了貨幣的基礎流動性,同時通過標準化債券的配置,保證了大部分資金安全性的同時獲取了適當的固定收益,最後加上嚴格的股票基金定投節奏來博取超預期的高額收益,形成了從頭到腳的全方位配置體系,進可攻,退可守!


有個客戶,辛辛苦苦一輩子積攢了500萬的現金財富,客戶退休生活的規劃很簡單:不依賴子女,吃想吃的,玩想玩的,實現自我滿足狀態的“財務自由”!


與上面提到的朋友不同,這個客戶,上,老人可自給,下,子女已自立,考慮到客戶已處於人生階段的退休期,屬於風險厭惡型,所以在方案的設定上不再進行股票等高風險的浮動收益類產品的配置,加上客戶原始積累已足夠殷實,可集中進行固收類的大類資產配置。綜上,我為客戶做了如下的配置:


資產為什麼要流動起來?

此份配置方案可謂量身定製,全面覆蓋客戶需求!不僅解決了客戶可能出現的流動性問題,還集中配置類固收產品,保證客戶預期收益,更通過優質信託產品的配置,很好的解決了可能存在的兌付風險問題,使客戶真正做到了“痛痛快快的老有所依”!


對客戶的實際消費習慣來講,每月3.675萬元的現金收入足以實現“自我滿足的財務自由”!


通過理財有道,“老有所養”,正在從“子女養老”到“理財養老”所轉變。


那麼,你適合什麼樣的配置方案呢?歡迎私信探討,阿東免費定製


<code>

■ 理由三:視野


韓紅說:“其實現在我們自己有基金會,我們才知道,原來一包方便麵都是可以公示的!”


資產為什麼要流動起來?


這句話可以解讀出來兩個信息。


一、韓紅的基金會相比十字架會來說,更加透明、值得信任


二、原來,包括韓紅,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慈善基金會的每筆開支,不管金額大小,都是要公示的


然而,作為行業人員,我們很清楚,慈善基金機構作為一種金融組織形式,它的運作與監管也必然要符合金融的一般邏輯。


所以,公示,當然是要公示!


那麼,理財跟這個有什麼關係?理財思維能帶來什麼?


當你在不停的為你名下的錢財操心的時候,你正在慢慢形成一種思維,一種

金融邏輯思維,這種思維會讓你多出一種視野看待問題。你會慢慢理解張文宏醫生在博疫論壇上說的關於判斷股票買點的闡述。當你走在路上,看到平地要起高樓的時候,你會想,融資方是誰?投資方又是誰?樓建成周期要多久?投資方的收益有多少?風控措施有哪些......


這就是理財所帶來的視野轉變!


資產為什麼要流動起來?


很多人排斥理財,認為是騙人的東西。我只能說,金融作為每個國家系統必不可少的東西,永不會消亡,不管你接不接受,它都會以各種方式去影響你。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擁抱。如果受過理財的“傷”,反思一下問題出在哪。人被魚刺卡了喉嚨,是魚的錯還是吃魚的過程存在問題?


直擊靈魂的拷問


當你老了


當你不想工作了


你是想做,每天睜眼想著怎麼花錢的人?


還是想做,每天睜眼想著怎麼賺錢的人?


寫在最後: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避免踩坑,富貴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