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谦让”,是让孩子学会礼貌,而不是一味的忍让

前两天在家,和小侄女开视频聊天,小侄女很开心,和我诉苦说好久都没出去了,在家里憋得慌,说完还故意做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正在聊天的时候,小侄子跑了过来,说:“姐姐,我想玩你的小熊好不好啊。”小侄女想了一会儿,说道“这样,你亲姐姐一下,姐姐就把玩具给你。”

小侄子就在姐姐脸上亲了一口,然后屁颠屁颠拿着玩具跑开了,连个招呼也没跟我打。

当时我姐姐就站在旁边,没说一句话。

小侄子和小侄女之间就是这样,没有姐姐谦让弟弟,弟弟想要姐姐的东西,就要征得姐姐的同意,姐姐想要弟弟做什么,也要先征得弟弟同意。

我当时很诧异,因为家有二宝的家庭,其实要做到这样是很难的,但姐姐就跟我讲了一句话:反正不教他们“孔融让梨”就对了。

让孩子学会“谦让”,是让孩子学会礼貌,而不是一味的忍让

孩子之间的“谦让”,真的是好事么?

从小我们都会学孔融让梨的故事,但我姐姐是第一个告诉我不要这么教孩子的人。

孔融让梨教会孩子的是谦让,但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会慢慢把“谦让”这个词变成“你是姐姐,就该让着弟弟”或者是“你大些,应该让着弟弟妹妹”。

可是,不管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始终都是孩子,他们的年龄相差并不是很多,这种强制性的“谦让”,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在关于二胎的话题中,有一个话题的热度一直很高,就是家里的独生子,很多都反对爸爸妈妈生“二胎”,为什么呢?

让孩子学会“谦让”,是让孩子学会礼貌,而不是一味的忍让

孩子是很天真的,但孩子也是很有私心的。

他们很清楚,一旦有另一个人来跟自己分享父爱母爱,很可能自己原本得到的关爱就会减少,甚至是父母完全把注意力放到小宝宝身上,自己就会“失宠”。

而已经有二胎的家庭,大一些的孩子自然也会有这种想法,而父母强制性的要求哥哥姐姐“谦让”弟弟妹妹的时候,孩子的这种情绪就会被放大,认为父母不够关爱自己。

如果长此以往,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差。

在《少年说》中,有一期我印象很深,一个小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让自己什么是都让着妹妹,甚至过生日,自己只是一个蛋糕,妹妹的生日父母却会精心布置气球之类的,这种差别让他说“难道妹妹是亲生的,我是垃圾桶里捡来的么?”

有时候,我们想让孩子学会“谦让”并没有错,但千万要记得,“谦让”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内心,而不是告诉孩子,你大一些,就应该让。

让孩子学会“谦让”,是让孩子学会礼貌,而不是一味的忍让

想要教会孩子“谦让”,我们应该如何做?

要想让孩子谦让,我们首先要学会一点,就是尊重孩子。

让孩子自己学会谦让,就要知道,我们首先要孩子自己“愿意”。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孔融让梨”的时候,都只是看到了大让小,却忽略了孔融是自愿把梨让给弟弟。

如果不能够让孩子从内心愿意去做这件事,那我们的要求就变成了对孩子的不公平。

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而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让孩子学会“谦让”,是让孩子学会礼貌,而不是一味的忍让

孩子之间的谦让,可以附带一些“条件”。

一旦孩子之间出现了争夺玩具的情况,我们千万不能用“你大些,该让着弟弟/妹妹”这样的话来教育孩子。

如果一个玩具是大孩子的,那么就算是弟弟妹妹想玩,我们也要告诉他们,这是哥哥姐姐的玩具,要征得他们的同意。

这个时候,可以让大孩子开一些很简单就能完成的条件,作为交换,来换走玩具。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孩子自己从心里愿意去做谦让,也可以增加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

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一味地告诉孩子“谦让”,尊重孩子的内心,才是更好的教育方法。

让孩子学会“谦让”,是让孩子学会礼貌,而不是一味的忍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