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喬治

在立體主義畫家中,喬治的影響,實際上並不比畢加索小。他與畢加索同為立體主義運動的創始者,並且,“立體主義”這一名稱還是由他的作品而來。

1,《曼陀鈴》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1909-1910年,布面油畫,71.1 x 55.9 cm,泰特現代美術館,倫敦

曼陀鈴(Mandolin)是彈撥樂器,起源於意大利,原名為意大利文“mandolino”,意為“杏仁”,由其外形得名。曼陀鈴大小與小提琴差不多,全長約40釐米。共有八根弦,兩兩成對分為四組。四組弦的定音和小提琴是一樣的,也就是GDAE。調音法與小提琴相同,採取五度間隔。傳統曼陀鈴的琴身形狀,更像是剖開的水梨,琴體背部隆起成半圓,不帶橫板,琴頸上有品,琴頭略向後仰。維瓦爾第、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等作曲家,編有不少曼陀鈴演奏用的古典樂曲。

布拉克和畢加索在分析立體主義時期所作的作品,風格非常接近,以致於擺在一起難辨孰人所為。這在藝術史上是極其少見的現象。兩人不僅畫法相同,而且所選題材也十分相似。他們都偏愛畫樂器。布拉克喜愛音樂,所以樂器和樂譜在其作品中尤為多見。這幅作於1909—1910年的油畫《曼陀鈴》,是布拉克分析立體主義時期的一件代表作。而在同一時期,畢加索的畫中也曾出現這種樂器。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畢加索 彈曼陀鈴琴的少女 美國紐約市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據說,立體派畫家對於曼陀鈴這一題材的偏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當時著名詩人馬拉美(Mallarme)的影響。在馬拉美的詩作中,曼陀鈴是一種最受偏愛的象徵物,具有多重的隱喻。它由於自身能夠奏出音樂,面被當作藝術創造的象徵,同時,又因其狀似女性的子宮,而被視為一種類似的創造之暗示。不過,對於立體派畫家說來,馬拉美的影響,與其說是在於他的將樂器作為題材的選擇,不如說是在於其詩歌創作中分解與重構的藝術技巧。立體派畫家將客觀的物象分解,並將分解的碎塊在畫中重新組構。這裡多少有馬拉美的影響。

相對說來,布拉克在畫中對於物象的分解,要比畢加索更加極端。他多數是在靜物畫中進行這種分析形體的實驗。這也許是因為靜物畫對他說來較少約束之故。在《曼陀鈴》這幅靜物畫中,那個被形與色的波濤團團包圍的樂器,隱沒在塊面、色彩與節奏的振顫中,所有要素都與那具有音響特質的陰影、光線、倒影等產生共鳴。整個畫面佈滿形狀各異的幾何碎塊,我們幾乎找不到一點空著的地方,也找不到一點不具動感的區域。那四處瀰漫的光,那些朝著這個或那個方向傾斜的塊面,相互之間彼此呼應。正如布拉克在一本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回聲應隨著回聲,所有一切都發出了共鳴”。而真正能夠使眾多視覺要素統一起來的,則要算是畫面中心的曼陀鈴上那個圓孔;這個深色的圖形也是畫中所有交叉的斜線所交會的中心。從而,這幅畫的生命力便是由兩種不同方向的運動所派生:一是向上的運動;一是旋轉的運動。畫中的色彩,仍象他早期作品的色彩那樣簡單,不過,在不失其純樸特質的基礎上,顯得更加明快和富於變化。

2,《單簧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1913年. 布面油畫、拼貼,95.3×120.3釐米,紐約,私人收藏

布拉克作於1913年的《單簧管》,是他的拼貼代表作。他以木紋紙、報紙及有色紙,在畫面的中央拼貼出一組簡潔的形狀,並以鉛筆在這組形狀的周圍勾畫出線條和陰影。在這裡,客觀的物象與主觀創造的成分相互融合,從而產生一種雖使人意外卻又令人信服的造型價值和親切感。在這個樸素而嚴謹的畫面結構中,每一視覺要素,無論是不同的紙片還是輕淡勾畫的線條,都成為一種符號。那些線條使剪貼的圖形獲得某種依託和含義,甚至還能讓人從中感悟到某種精神內涵。通過拼貼,藝術家將一些似已被人忘卻的表現因素,尤其是對材料及色彩的審美感受,向觀者昭示。這顯然與分析立體主義的風格大異其趣。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這件作品,也顯示了布拉克那驚人的控制和處理畫面空間的本領。如果說,其分析立體主義作品中的空間處理,所顯示的是動感與生機,那麼在如今這種所謂綜合立體主義的探索中,其畫面的組合則呈現了一種奇特而穩定的靜態趨勢。畫中所有的圖形,均朝畫面的中心匯聚。畫家以一根雖然輕淡卻十分肯定的線條,環抱那組以紙片拼貼而成的圖形,從而進一步強化了畫面的向心力,這一向心力有效地阻擋了所有可能超越其限制的運動,使任何似將越出其力場的細節,都返轉回來。

3,《靜物》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1912 年, 炭筆.剪紙.紙板,62 x 48 公分 費城美術館,費城﹝Philadelphia﹞

在立體主義的形式年代,布拉克和畢卡索反抗傳統,使繪畫不再能依據現實中的詮釋方式瞭解其意。因此造型成為可移動的平面,顏色可以被忽略。他們認為有顏色的造型很容易引起幻覺,以為物質世界乃感官幻覺之產物。1912 年,布拉克找到一個方法將造型和顏色表現為兩種獨立的創作元素。他用炭筆劃出造型,用有色壁紙剪成條狀代表顏色,這幅靜物畫就是根據這種理念完成。布拉克在藍紙上剪出一個弧形,顯露出碳筆部份,將英文字 VIN 的尾端寫在藍紙上,造成重疊的感覺。

4,《埃斯塔克的房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油畫,1909年, 73×59.5釐米,波恩藝術博物館藏

1908年,布拉克來到埃斯塔克。那兒是塞尚晚期曾畫出許多風景畫的地方。在那裡,布拉克開始通過風景畫來探索自然外貌背後的幾何形式。其《埃斯塔克的房子》,便是當時的一件典型作品。在這幅畫中,房子和樹木皆被簡化為幾何形。這種表現手法顯然來源於塞尚。塞尚把大自然的各種形體歸納為圓柱體、錐體和球體,布拉克則更加進一步地追求這種對自然物象的幾何化表現。他以獨特的方法壓縮畫面的空間深度,使畫中的房子看起來好似壓偏了的紙盒,而介於平面與立體的效果之間。景物在畫中的排列並非前後疊加,而是自上而下地推展,這樣,使一些物象一直達到畫面的頂端。畫中的所有景物,無論是最深遠的還是最前景的,都以同樣的清晰度展現於畫面。由於布拉克作此畫的那個階段,畫風明顯流露出塞尚的影響,因而,這一階段又被稱作“塞尚式立體主義時期”。

5,《二重奏》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1937年,畫布,油彩;縱130.5釐米,橫162釐米;藏於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

喬治·布拉克是法國立體主義的代表人物,他與畢加索同為立體主義運動的創始人。這件作品描繪的是音樂家表演二重奏的場景,作者以立體主義的手法,將人物幾 何化為各種方形、圓柱體、圓錐體等,並用平面的色彩分割來表現這一場面,體現出關於"二重奏"的心理立體形象,讓人們面對怪誕的形象去"直觀本質",從而 感受到物體的全貌。這就是"二重奏"給我們提供的豐富內容和形式意味。

6,《桌上的白蘭地酒瓶和吉他》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1930年 畫布油畫 130.50 x 75.00 釐米

 《桌上的白蘭地酒瓶和吉他》是布拉克的經典之作,屬於布拉克“桌子”系列中的一件,布拉克常以桌子上的靜物為題材,從他開始立體主義的藝術探索開始,這一題材就不斷出現在他的繪畫中。在諸多靜物裡,布拉克尤其偏愛吉他,作為一個音樂家,布拉克對吉他情有獨鍾,他的朋友,另一位立體派畫家格里斯甚至說:“吉他使布拉克獲得新的生命!”在繪畫裡,則是布拉克賦予吉他以生命,真實的吉他被分解為各種色彩、曲線、以及不規則形狀,奇妙地組合為一種新的形態,呈現在世人面前。這件30年代初期創作的作品中,細微的沙粒和油彩混合在一起,製造出一種粗糙的畫面背景,不同的筆觸和筆法模擬出桌子的木頭紋理,並刻畫出地毯及壁紙的花紋。與早期作品相比,這幅畫面的構成感更強,色彩的運用也更富於裝飾性,顯示出畫家對材料、質地、裝飾圖案以及顏色運用方面的創造力。

7,《Marc Vieux酒瓶》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喬治·布拉克 Marc Vieux 酒瓶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在這幅畫中,酒吧或咖啡館內部,布拉克通過改變字母和數字的大小、透明度和放置來喚起空間和深度。牆上的一個標誌(“BOCK 30 c”)廣告是一杯合理定價的啤酒,而右下角的“BA[L]”指的是舞廳。中心的高大形狀被它的“Marc Vieux”標籤所標識為一瓶酒。(布拉克製作了其他組合物,包括“Vieux”瓶——二者都是白蘭地。)相鄰的形式,高腳杯和彎曲的桌面可以被看作是小提琴或大提琴的一部分,在一戰前幾年裡,一個有趣的模稜兩可的典型是布拉克和畢加索的風格。

其他作品: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學賞畫(165)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