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和兒子的關係,最佳的狀態應該是什麼?

李明瑾2580


我兒子15歲,正值青春期,我覺得媽媽和兒子的關係,最佳狀態是能談理想、談心事吧。

從小上幼兒園起,兒子就養成每天和我“說幼兒園的事”的習慣,我們都特別願意瞭解他在幼兒園的情況,吃什麼了、喝什麼了、做什麼遊戲了、和誰玩得好、玩的開心、喜歡做什麼.......,每一樣,我們都非常喜歡聽。

每晚臨睡前,我們都會和他聊天,是真的想知道他的事、想要了解,他也很喜歡和我們說。到了後來,他每天都主動說:爸爸媽媽,咱們說幼兒園的事!

他會讓我們問:早上吃什麼了、吃多少、然後幹什麼了、哪位老師領著做遊戲了、中午睡的怎麼樣、下午唱什麼歌了......,然後他一一回答。

每天都問,樂此不疲,在詢問孩子幼兒園的活動時,我們很開心能分享孩子的點點滴滴,和孩子聊得很愉快。

這樣的結果是,現在,他也樂意和我分享他的一些想法,包括對人對事,包括對未來的打算。

每次,我都非常高興、認真地傾聽,不評價,不論斷,只是分享兒子的喜怒哀樂,包括我自己對於未來、對於理想的一些想法,也會和兒子分享,他會給我提一些建議和意見,我也會悉心接受。

彼此有自己的空間,各自安好,在適當的距離守望,需要的時候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支持,我想,這就是母子間的最佳狀態吧?

你怎麼看?歡迎評論留言!


我是親子心理師徐婧英,更多育兒乾貨,歡迎關注!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都說母子關係的最佳狀態,應該是類似於朋友般,但是,個人認為,這個似乎只存在於理想中。

甚至可以說,母女可以親密得像姐妹,父女可以好得像鐵哥們,唯獨母子再怎麼親密,貌似都無法像朋友那般隨意。

之所以會是這樣,是因為在母親的眼裡,兒子再大也是孩子,稍微遇到點什麼,母親永遠是最揪心的那個,也就不可能將兒子視為朋友。

在兒子的眼裡,母親無疑是最親的人,所以,為了不讓母親為自己揪心,兒子基本都是報喜不報憂,又怎麼可能像朋友之間無話不談?

綜上,個人覺得,母子關係的最佳狀態,就是你牽著我長大,我陪你在門口曬太陽,這就已經足夠了。

ps: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L封鎖我一生


媽媽和兒子的最佳狀態是朋友關係。

兒子尊重媽媽,孝順媽媽,有話會和媽媽說,有快樂的事情會和媽媽分享。

有自己的小秘密,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當媽媽有問題諮詢時,兒子可以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給媽媽參考。

媽媽呢,不嘮叨,不跋扈,允許兒子有自己的秘密,對事物有不同的看法,鼓勵兒子做樂觀向上的自己。

同時,媽媽自己也要好學,跟上時代。

週六日,時間允許,一家人散步,看電影,交流不同的思想,求同存異。

媽媽和兒子是最親近的人,但是都有自己的愛好和不同的思想。

可能會有吵鬧,但事不過夜,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並誠懇地跟對方道歉。

以上是我所理解的媽媽和兒子的最佳狀態。



二月蘭TTT


我認為,母親跟兒子的最佳狀態就是:最親近的互相獨立互相尊重的關係。

理論上,做父母的都知道,要跟孩子漸行漸遠,孩子獨立了,父母就放心了。

可是我們這代人多數就一個孩子,這個客觀因素導致了現在的母子關係跟過去大不一樣。以至於有的孩子由於父母的過多關心而變成了巨嬰。特別是母親,對孩子寵愛有加,不懂在適當的時候得體的退出,這不但不會拉近母子關係,反而會引起兒子的反感。

記得我奶奶跟我父親在一起的狀態就是很“客氣”。那是老一代的母親跟兒子的關係,那個時候,兒子大了,要尊重兒子,甚至不能再當眾叫兒子的乳名,因為兒子是要上場面的,是一個家庭的門臉。

我母親跟我哥哥的狀態遠不如我奶奶跟我父親。由於重男輕女,對我哥哥比較溺愛,以至於哥哥對母親並不尊重。

我跟我兒子之間就是最親近的又互相獨立互相尊重的狀態。就一個孩子嘛,肯定所有的期望都在兒子身上,但是又絕不能讓孩子感到有壓力。

兒子小的時候,我疼孩子,事無鉅細的替孩子想,但是,只是在孩子小時候,各方面不成熟的時候,一旦哪件事情他能夠自己做了,就讓他自己做。就這樣,兒子還埋怨我對他太不放心,導致他耽誤了好多鍛鍊的機會。

儘量不嘮叨,不埋怨。我時刻不忘自己的孩子是男孩兒,將來他要承擔家庭,社會責任的,要磨練他的心智。

記得我去上職工大學的時候,兒子三歲,為了能在家多待會兒,我都是週一清早趕早班車到學校。有一次冬天的一個早晨,五點天還是黑的,看著兒子睡得挺香,我輕輕的關上門往車站趕,半路想起沒拿宿舍鑰匙,趕緊回家去取。跟他爸爸躡手躡腳的開門,怕吵醒兒子。結果,一打開門,兒子突然用被子蓋住了臉,我輕輕拿開被子,兒子的眼淚在流呢。

那個心疼沒法形容。

我跟兒子說:媽媽需要學習,你長大了也得學習。你是男孩子,不怕。回想一下,兒子還真是沒有那麼耍賴的哭過。

最好的教育不是講道理,而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浸潤。尤其是有兒子的家長,更要讓兒子獨立思考,勇於擔當。

當然作為母親,在生活上事無鉅細的叮囑難免不了,兒子理解母親的關心,但也總是提意見:別把我當成小孩子,好像沒有生活能力似的。天氣變冷囑咐他加點兒衣服,兒子就會說:媽,你知道嗎?有一種冷叫你媽覺著你冷。

哈哈哈,可不嘛,當媽的不都是這樣嘛。

但是,有些事情,當媽的可不能亂干涉,那就是兒子的工作跟婚姻大事。只能旁敲側擊的提醒,決不能替孩子做主。

作為母親,也得不斷的學習,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發展,不給孩子添亂。記得有一年母親節,兒子在外地。晚上打電話來祝媽媽節日快樂。我問什麼節日,兒子說母親節,我說那都是小孩兒給媽媽過的。兒子說:媽媽是我的驕傲,我會永遠記住母親節的。

我認為,母親跟兒子尤其是長大了的兒子,不要天天嘮嘮叨叨,但是也要經常溝通。不一定天天見面,但要有心靈感應。兒子大了不能對他大呼小叫,要把兒子當做老師,知心朋友,兒子也會對母親越發尊重。


小嫚兒聊生活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不管是母子、母女、還是父子、父女,不同的人可能都會有各自的側重點:有的父母會覺得孩子什麼都能跟自己說是最好的狀態;有的父母覺得和孩子之間相互需要和幫助是最好的狀態;還有的父母覺得孩子要待在自己的身邊與自己生活在一起才是最好的狀態,但不管是側重哪一點的需要,我個人認為最好的親子狀態都要以雙方能輕鬆愉悅地相處為前提。


我家裡有個22歲的弟弟,現在自己獨立住在外面平時很少回家,跟媽媽的關係不好也不壞,偶爾也會主動找媽媽聊天,說自己的心事,但是可能兩代人思想觀念上的差距比較大,很多時候媽媽並不一定能理解他的心情和想法,他也不能完全聽得進去媽媽苦口婆心說的一些話。其實媽媽每次都很希望弟弟回家的時候能跟他們在一起說說話,但弟弟每次吃完午飯就以各種事情為藉口匆匆走了,我想媽媽對和弟弟的相處關係狀態更多期望的是能和他有多一點的交流時間。


我自己現在也有一個兒子,不過還在讀幼兒園,未來我對和孩子關係狀態的期望也是希望能和他有時像朋友一樣的相處,因為朋友之間總是無話不談,也很樂意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大家會一起去嘗試新的事物,雖然這種狀態可能太過理想,但是我自己還是非常想去打造這樣的親子關係,當然也並不是任何時候都要像朋友一樣的去相處,只是在一部分的時間裡希望孩子能讓我進入他的世界,我也會盡力放下父母的身份角色去和他玩耍。


說實話我個人對和兒子的相處最佳狀態,除了希望和他有時能像朋友一樣一起分享心事,共同去嘗試有意思的新鮮事物外,也希望有時孩子能相信和依靠我,遇到問題的時候願意和我溝通交流,願意接受我的意見和幫助,除此之外還希望孩子能有耐心帶領我更新思想和他一起成長,雖然我會支持他個性獨立的成長,但作為母親我也希望他能一直與我保持以上良好的互動關係。(因為在內心深處有一種感覺,對自己來說不管孩子以後長到多大他會一直是自己的牽掛)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icer個人成長


媽媽和兒子的最佳關係,應該是:

相互獨立。媽媽是把兒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的人,這種血緣關係非一般關係所能代替的,但是媽媽和兒子(尤其是媽媽)又要清醒的認識到我們只是創造了兒子的生命,在他小的時候我們負有養育、教導的責任。他是一個獨立的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不是你的私有物品,不是你的附屬物。當他長到成人的時候,當他有獨立的意願的時候(如果他沒有獨立的意願,也要狠心的把他推出你的懷抱),媽媽必須懂得放手,無論你舍與不捨;

互相依戀。俗話說母子連心,老話言知子莫若母,媽媽還和孩子是相互依戀的關係,再弱弱的媽媽有了孩子以後,也會變得勇敢堅強(為母則剛),這種母子間的依戀是高山、流水都無法割捨的;

相互尊重。因為媽媽和兒子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個人,是平等的,所以媽媽和兒子必須相互尊重,尤其是人格上的尊重,兒子不是你的私人物品,媽媽也不是你的奶媽、保姆,你們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兩個個體;

相互默契。因為有著十月懷胎的相連,因為有十幾年相互的陪伴和守護,所以媽媽和兒子有著極強的默契,甚至有超乎科學的心理感應,其實這是由於媽媽和孩子兩人長時間的生活所產生的默契。

所以,媽媽和兒子的關係就是依戀,但又要保持相互獨立;互相親密,卻又要兒大避母;既是朋友,又有長幼。

我是【葫蘆爸爸談育兒】 ,家庭教育指導師,少兒情商訓練師,少兒心理諮詢師,從事教育二十年,兩個娃的父親。歡迎添加關注,共同探討育兒、家庭教育相關話題。


葫蘆爸爸談育兒


母子相處是一門藝術。孩子是人類的未來,也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和未來,作為一名母親,無論是從家庭利益出發,還是從社會利益出發,都要很好的處理好母子關係。


我一直非常喜歡龍應臺說過的一段話,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只是,再深情的目光也有窮盡的時候,你最終要將目光放回自己身上。孩子終將遠離,你無法追隨他的腳步,能陪伴你走完這一生的,惟有自己。媽媽與孩子之間最好的狀態就是,你在長大,而我在成長。當你遠離,我依然過得很好。

我覺得媽媽和女兒的關係應該更好一些,兒子長大了自然不會黏著媽媽了。可是不管怎樣,孩子的性格是從小養成的,只要小時候打好基礎,相信小夥子還是會有一個很好的性格。

我有一個小子,不過現在還是牙牙學語的時期。人家都說大的要讓小的,姐姐要讓著弟弟。我就不這麼幹。有時候我兒子要搶我女兒的玩具,我就會批評他,怎麼可以搶姐姐的玩具呢,如果你想玩姐姐的玩具,你要問一下姐姐願不願意給你玩,如果不願意那就等姐姐不想玩的時候你再玩。我一直覺得孩子不能太過寵著。在家裡有人寵,到外面沒有寵著。



西瓜媽媽520


其實我覺得杜江、霍思燕和她兒子嗯哼的狀態是很理想的狀態。

杜江教育孩子堅強、陽光有擔當,雖然小依然要做個堅強的男子漢,保護著媽媽,簡直是實力寵媽啊,有木有。

霍思燕很尊重兒子,教育孩子有愛、溫暖,把兒子當朋友,教育嗯哼敢於表達,對於兒子,霍思燕不吝嗇說愛,甚至會在孩子勉強,講父母的愛也表現的很到位,父母有愛情,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所以嗯哼從小就被教育:我不需要很完美,爸爸媽媽也會愛我!

"愛是相互的"這句話在霍思燕和嗯哼身上可謂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貝勒家孩子Baylorkids


我不知道別人的母子之間怎樣,而我跟兒子之間更多的是朋友關係,兒子與我無話不談,甚至喜歡哪個女生也來問我怎樣向女生示好。有時調皮的管我叫大姐,而我居然還答應了。兒子也說,媽,我都拿你當閨蜜了,,,😄😄😄


天涼好個秋lr


就個人來講,不論何時,我都是他最親近和最愛他的人,希望他將來可以成長為有擔當、有愛和責任感的男生,不期望時常惦念著我,在外有什麼不順心如意的,記得告訴媽媽,有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