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文運的掌管者-文曲星

在我國古代傳統的文化中,由於各種信仰體系的出現,也導致出現了許多專門掌管或代表某些方面的神祗,比如在掌管錢財的神被統稱為財神,但實際上細分的話,財神有九位並分管不同位置。而這九位財神中有一位今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文財神同時也被稱為“文曲星”的神。

文財神指文昌帝君,也稱梓潼帝君,他是掌管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的神,是我國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從信仰根源上看,文昌帝君信仰源於我國的星宿崇拜,古時認為其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

功名文運的掌管者-文曲星

文昌本是星宮名,亦稱文昌星,或文星,原是天上六星之總稱,即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總稱即文昌宮,古代星相家解釋為主大貴的吉星,一說在北斗魁前,一說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稱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司祿等。

《星經》所載:“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斗魁前,其六星各有名。”《史記天官書》載:“斗魁戴匡六星,日文昌星,一日上將,二日次將,三日貴相,四日司命,五日司中,六日司祿。”

文昌星或稱文曲星,系星宿中主文運者,而文昌帝君,一般認為他是主管考試、命運,及助佑讀書撰文之神,是讀書文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如杜甫詩:“北風隨爽氣,南鬥避文星”。又《東觀奏》:“初日官奏文昌星暗,科場當有事”。

因此他受民間的奉祀,從周朝以來,歷代都相沿制訂禮法,列入祀典。隋唐科舉制度產生以後,文昌星尤為文人學子頂禮膜拜,有謂文昌“職司文武爵祿科舉之本”。由於儒家崇尚“學而優則仕”,所以自漢朝以來,對他的信仰逐漸得到了強化。而其成為中國民間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與梓潼神張亞子有關,所以又稱梓潼帝君。

功名文運的掌管者-文曲星

在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梓潼神與文昌神合為一神。《明史》的《禮志》稱,“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祀之”。於是梓潼神張亞子遂被稱為文昌帝君。

歷朝歷代的帝王對張亞子十分尊奉。唐朝時,玄宗僖宗因避安史之亂來到四川,將士皆因水土不服,病倒了一大批。玄宗皇帝十分著急,在夜裡夢到張亞子得治病藥方一帖,治好了大軍。玄宗僖宗加封張亞子為“左丞相”、“濟順王”,以萬乘之尊向張亞子叩拜。從此張亞子身價百倍,被世人尊奉到同孔子齊名的地位,故世間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

張亞子即蜀人張育,東晉寧康二年(374年)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時戰死。後人為紀念張育,即於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為雷澤龍王,但其時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亞子祠,因兩祠相鄰,於是後人將後張育祠與同山之梓潼神亞子祠兩祠神名合稱張亞子,並稱張亞子仕晉戰歿。

由於唐朝帝王的大力推崇,梓潼神的地位陡長,道家又把天上的星神與張亞子合而為一,讓其從一個地方神而成為全國性的大神,並逐漸與文昌神合而為一。明清兩朝也大肆尊供文昌。凡天下學官,皆去文昌祠。並修築大量的文昌宗廟,隆重祭祀……。後人又將蛇神、龍神與文昌帝君重合,使他聲威 大震,成為影響全國的、掌管人間福祿的神祇。

所以現在,我們所稱的文昌帝君實際上是文昌(星名)與梓潼(地方名)的結合體。歷史上文昌的形象是雍容慧顏,頭戴飾玉官帽,騎白驢,有兩小童陪伴。中國傳統年畫中則表現其為面帶笑容,手執“如意”,身攜“聚寶盆”,常有“招財”、“進寶”相隨。他應該是出現年代最早、供奉者最多的財神形象了。

功名文運的掌管者-文曲星

他除有抗擊戰死、忠主救民之功績外,《梓潼帝君化書》稱,張亞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為吮之,並於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後值瘟疫流行,夢神授以《大洞仙經》並法籙,謂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驗”。因此,其也是慈祥孝親的楷模。

據說他是皇帝的兒子,以後不停地轉世,為民造福,是一位地位很高的神,並負責人們的學習和考試。14世紀以後,中國的許多學校裡都供奉著這位神仙。他的生日定在農曆的2月3日。特別在清朝時,當他生日時,連皇帝都要派人去祝賀。從中可以看出,他雖然是道教的神,但他又有濃厚的儒家色彩。

據傳,他有七十三次化身,在周為張仲,在漢為張良,在晉為涼王呂光,在五代為蜀王孟昶,在姚秦之世為張亞子。其為人天性剛烈,明察秋毫,秉性仁厚,恤民如子。其傳世之著作有陰騭文、感應篇、勸孝文、孝經解等諸書,皆有裨於教化,不失聖人之旨,故學者崇之。

歷史上,文人士子,儒、佛、道都十分崇拜張亞子,還借文昌帝君之名,寫了大量著述,據不完全統計達80餘部,數百種之多。這些經語中許多是勸善勉學的詩章。明代以後,每一所學校都將部分建築物用於供奉文昌帝君。清代,每年農曆二月初三他生日那天,朝廷要派人前往北京文昌廟祭祀,文昌雖是道教之神,但帶有濃厚的儒教色彩。

《明史.稽志》:“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唐宗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元加號為帝君,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受到歷代朝廷的信仰,逐漸演化為文學、學術和考試的守護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