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光緒帝下令逮捕慈禧太后會怎麼樣?

悟堂居士


如果光緒帝真的敢對慈禧動手,那麼他就會深刻領會到“自不量力”這個成語的意義所在。


晚清時期是中國歷史最黑暗的年代,這個時候的滿清政府頑固守舊,不知變通,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守舊勢力雖也想富國強兵,但總不願犧牲自己的利益。與之相比,光緒帝到是對西方改革非常有興趣,而當他任用康有為等維新派大搞變法的時候,帝后之爭也就激烈了起來。

1898年八月初六,戊戌變法不到百日,慈禧下令幽禁光緒帝,屠殺革命人士,剛剛看到希望的中國人民又一次被黑暗籠罩,康有為逃亡國外,而孫中山等資產階級革命派開始走上歷史舞臺。

戊戌變法的失敗是一個令人惋惜的現實,於是有人說了,如果光緒帝先向慈禧動手,歷史會不會改寫呢?

實際上光緒帝也是這麼想的,他也這麼做了,那就是他讓康有為調動袁世凱去護駕,可惜袁世凱並沒有聽從光緒帝的聖旨而是投入了慈禧的懷抱。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光緒帝的政策雖然有利於國家,但是沒有得到中國大部分官僚和封建勢力的支持,當時中國的資產階級太過薄弱而且依附著官僚,於是當袁世凱,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這些人都不願意聽從聖旨的時候,光緒這個皇帝也就做不下去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如果光緒成功掌權,那麼清朝只會滅亡得更快,絕不可能出現繁榮昌盛的局面。

因為光緒帝至始至終都沒有掌握實權,出於對他的同情,大家可能會認為光緒帝會更加開明,如果他掌握實權,那他絕對會與慈禧所代表的的頑固派截圖不同,清朝的發展會更好,這其實只是一廂情願罷了。

實際上,慈禧太后並曾經給過光緒機會,當年慈禧退居頤和園之後,光緒帝同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發動了“戊戌變法”。而“戊戌變法”實際上是光緒奪回屬於自己的實權,進行的一場變相政變罷了。

光緒帝雖然是慈禧的傀儡皇帝,但他也耳濡目染,他也知道清政府的運作。康有為自稱是南海聖人,但後來證明他是一個投機者。光緒作為一個大清王朝的皇帝,卻識人不明,輕信康有為等人,更沒有考慮到變法失敗應該如何應對,最後使得變法成為一場鬧劇。

對於甲午戰爭,光緒帝也沒有考慮戰敗的後果,他只是一味的為了獲取權力,不擇手段,貿然一戰,結果清朝戰敗,被迫割地賠款。

慈禧太后雖然無法振興清朝。但他憑藉高超的政治手段,始終能夠將晚清的中國處於統一狀態而不致分裂。而光緒帝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他的一廂情願只會使清朝更加分裂,滅亡更快。

那麼光緒帝痛恨慈禧太后,為什麼不在西逃時趁機除掉慈禧太后呢?

光緒帝根本就沒有能力除掉慈禧太后,他能夠當上皇帝也是拜慈禧太后所賜,他的婚姻也是慈禧太后一手操辦的,他能夠參政也是經過慈禧太后同意的,清朝末期所有的大臣基本上都是慈禧太后的親信。戊戌變法時,光緒帝去找袁世凱協助,沒想到袁世凱竟是慈禧太后的人,更不要說榮祿了。

在戊戌政變時都無法除掉慈禧太后,那麼八國聯軍侵華時就更不可能了,並且當時的光緒帝已經被慈禧太后軟禁了多年,他和外界交流的通道全部被堵死了,光緒帝和慈禧西逃時靠什麼除掉慈禧太后,他根本就沒有機會。


公元前


光緒無論心機謀略還是心狠手辣都與慈禧有一定差距,想戰勝慈禧奪取最高權力非常困難。如果光緒下令逮捕慈禧,那被逮捕的很可能不是慈禧而是光緒。


在公元1881年,44歲的東太后慈安暴亡以後,西太后慈禧取代慈安成為清朝統治集團的第一號人物,完全掌握了清朝的最高權力,而11歲的光緒也由清朝統治集團的第三號人物上升為第二號人物。

公元1889年,18歲的光緒親政,雖然清朝的最高權力仍然掌握在慈禧手中,但光緒作為清朝統治集團的第二號人物,他的權力也得到進一步加強。

雖然光緒是清朝名義上的皇帝即統治集團的第一號人物,但光緒實際上的權力還是明顯不如慈禧的,比如慈禧黨羽眾多,無論掌握皇宮內大權的大太監李蓮英,還是李鴻章榮祿等朝廷重臣都是慈禧的親信。而支持光緒的只有他的老師翁同龢。

因此光緒如果下令逮捕慈禧,是無法執行的,因為光緒雖然是皇帝,而且已經親政,但朝廷政治軍事的最高權力仍然掌握在慈禧手裡。

這也是光緒要搞戊戌變法的重要原因,光緒培養了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維新派作為親信來對抗慈禧。

但光緒手下的親信康有為梁啟超等都是文人,沒有兵權,想推翻慈禧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這樣的情況下,光緒與親信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病急亂投醫,向掌握一定軍權而且表面上支持維新變法的袁世凱求援,派譚嗣同勸說袁世凱帶兵圍攻頤和園並殺死慈禧。

而袁世凱在慈禧集團與光緒集團之間進行了艱難的選擇,袁世凱清楚無論是投靠慈禧集團而是投靠光緒集團 ,只要這個集團能夠取得勝利,袁世凱都將飛黃騰達。


但袁世凱知道投靠光緒集團的風險太大,光緒集團把寶都壓在袁世凱一個人身上,而慈禧集團實力雄厚,萬一失敗袁世凱自己不僅身敗名裂,甚至人頭落地。

而袁世凱如果投靠慈禧集團,面對沒有兵權的光緒集團,將穩操勝券,沒有任何風險,穩賺不賠。

因此袁世凱最終決定出賣光緒皇帝與維新派,為慈禧集團立下汗馬功勞,28歲的光緒從此以後失去了人生自由,雖然名義上還是清朝皇帝,實際上已經成為慈禧的階下囚。

而袁世凱在出賣光緒帝以後,如願以償飛黃騰達成為封疆大吏,在慈禧死後獨攬大權並逼清帝退位,自己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後來還當了83天中華帝國的洪憲皇帝,差一點開創袁家王朝。

事實上,如果光緒像慈禧一樣心狠手辣,完全沒有必要大費周章冒著很容易洩密的危險去求袁世凱起兵造反慈禧集團。

光緒最容易的辦法就是暗殺慈禧,中國歷史上統治集團的第二號人物謀害第一號人物奪取最高權力的例子很多,比如皇太子楊廣暗殺隋文帝楊堅篡位,晉王趙光義暗殺宋太祖趙匡胤篡位,雍親王雍正暗殺康熙皇帝等篡位,還有近在咫尺的慈禧暗殺慈安奪取最高權力。

與楊廣、趙光義、雍正、慈禧等相比,光緒暗殺慈禧其實條件更加有利,畢竟光緒是皇帝是名義上的第一號人物,而且光緒相當於是慈禧的養子,是母子關係,如果光緒要接近慈禧,皇宮內的太監宮女等誰都不會懷疑誰都不敢懷疑光緒要暗殺慈禧,更不敢阻止光緒靠近慈禧,如果光緒要下毒毒死慈禧或者趁她睡著勒死捂死慈禧都是非常可能的事情。

對光緒更加有利的是,如果慈禧暴亡,光緒根本用不著像楊廣趙光義雍正那樣篡位以後還要忙著對付競爭對手,光緒本身就是皇帝就是名義上的第一號人物,如果慈禧一死,光緒就更加大權獨攬,就像慈安之死一樣,誰也不敢追究慈禧的死因。光緒可以名正言順地掌握清朝的最高權力。

歸根到底,光緒還是不如慈禧心狠手辣,導致自己的悲劇命運,公元1908年,73歲的慈禧即使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也不放過光緒,在她死前一天派人用砒霜毒死37歲的光緒,並立3歲的溥儀作為傀儡皇帝,讓自己的侄女隆裕即光緒的皇后繼續垂簾聽政。


厚德載物49847


光緒帝其實並不如書中所說的那樣聖明,也不如大家想的那樣是慈禧太后的傀儡。

實際上,慈禧在光緒身上傾注了很大的希望和心血,甚至抱著他讀四書,在他成年以前每天都要寫學習總結給慈禧。但清代的帝王教育是針對強者的,光緒則天生體弱膽小,承擔不了這樣大的責任,加上自小進宮缺乏最基本的生活經歷,他的性格集冰火於一體且時常歇斯底里。慈禧對光緒的弱勢感到不滿,光緒拼盡一生都想得到她的鼓勵,於是他拼命地讀書,親政後拼命地勵精圖治,可惜只讀過聖賢書的他並不能把握時代的需求,他對世界的瞭解甚至比他的表哥同治還要少。

甲午戰爭是光緒要打的,他想重振帝國天威,輕視日本又急於求成,導致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戰爭後期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喪失了基本的鬥志,不敢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違背慈禧的意志簽訂了馬關條約(沒錯,慈禧李鴻章都堅決反對割地求和,寧可舉國一戰,是光緒一意孤行簽訂的條約)。可以說,他親政的6年(1888-1894)間揮霍了慈禧苦心經營24年的成果。

至於戊戌變法,更是光緒和康有為兩個無腦憤青的傑作。實際上,那個時候包括慈禧在內的多數人都意識到改革的必須性,只是眼界的限制他們不知道如何改革。康有為空有熱情而沒有知識,在上書中天花亂墜地誇耀改革的好處(一年改變帝國氣象,三年稱霸亞洲,九年重回天朝上國),加上一心有所作為的光緒,兩個無腦青年開始了一場步子大得扯蛋的改革(比如說,一夜間取消科舉導致幾百萬讀書人不知所以,裁撤累贅的部門卻不給下崗人員安排新職),可以想象,這場改革註定會失敗。也正是這場改革,慈禧失去了對光緒最後的信心,改革結果的悲劇性也摧毀了光緒本就脆弱的心靈。慈禧軟禁光緒的時候他沒有絲毫反抗,之後的十年裡如行屍走肉,翁同翮的日記裡的記錄讓人不忍卒讀。

還要怪光緒手下人沒有成為大久保利通,巖倉具視這樣的人。明治就是個傀儡,前期被大久保+巖倉的集團控制的死死的,大久保被刺後,以侍衛佐佐木高行為首的一幫人出來搞“天皇親政運動“,是為什麼?明治登基十年來發的旨意,都是大久保,巖倉等人擬好了讓他蓋個章,他連大臣是誰都見不著。 大久保死後,大隈重信主張法國議會政治,巖倉,伊藤博文主張普魯士式政治,拉出佐佐木的親政論來對抗,後來大隈重信受黑田清隆的腐敗案牽連辭職,巖倉,伊藤的意見得以推行。

佐佐木並非思想僵化的老頑固,而是大久保塞進去的藩閥眼線,宮內卿這個官職,本來是京都公卿的專職,大大久保有意自任,先派人進去熟悉情況,佐佐木等人是負責”天皇的教育“的,還是怕明治亂來。大隈重信辭職後,佐佐木論功行賞當了工部卿。1884年,宮內製度改革,伊藤博文當上了宮內卿,實現了大久保利通未能實現的想法。1894年,第一次御前會議召開,明治才第一次有自己發言的機會。至於佐佐木,伊藤博文控制了宮內省就不需要他了,1885年伊藤廢除工部卿的官職,佐佐木的政治生涯結束,去搞皇室禮節研究了。從這些方面看,光緒比明治的權力已經大多了。

光緒是希望走明治維新的路子的。但是,明治維新之前,倒幕運動幾乎倒掉了所有守舊勢力。而清末預備立憲時,朝廷的那些反對勢力,連袁世凱尚且無能為力,光緒更難搞定。況且這些大臣,本來就是光緒上臺的絆腳石。

守舊勢力不除,即使君主立憲建立,改革也很難繼續。光緒太過猶豫,推動改革實在是不如袁世凱這種手腕能力過硬的人的。

所以,即使光緒殺了慈禧後上臺,也可能只是為滿清多續幾年命而已。後續該發生的,依舊難逃過。




聲屏障鋼立柱鐵件加工


假如光緒皇帝下令逮捕慈禧太后會怎麼樣? 我的回答是這也只能假設一下,根本不可能成功。以光緒為首的維新派,完全無法與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鬥爭。


皇帝作為國家的領導核心,按理說應該會大權在握,但是光緒皇帝雖然名義上已經親政,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大的決策權,國家行政、軍事大權仍是慈禧太后所掌控。皇帝沒有實權就會從根本上否定了這個假設,你皇帝下令,壓根沒人動,何提逮捕?難道光緒帝自己去拿個刀去逮捕慈禧嗎,沒準就被慈禧下令逮捕了。

其次,光緒帝上臺時年紀尚小,沒有親自參與國家政事,或者說不能親自執政,只能聽從慈禧的意見當個傀儡。也正是這時候慈禧大肆鞏固自己的勢力,讓國家重臣都是自己的親信,或者能聽從自己的人,不給不聽自己命令的人實權,這就導致光緒帝沒有了政治基礎。你的大臣都不聽你的,那還叫你的大臣嗎?雖然後來光緒帝自己知道這樣,開始培養自己的勢力,但這在慈禧眼中不過就是小孩子過家家的把式,根本沒有觸動慈禧的可能。



總而言之,光緒雖然後來有反抗慈禧之心,但從小造就的懦弱讓他手段不夠狠辣,最後也讓自己一生極其窩囊,哪怕到了慈禧臨死前,也仍然不放過他,讓正值壯年的光死的不明不白。而且不僅如此,哪怕是臨死之際,慈禧也沒有放棄權力,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立3歲的溥儀為帝,讓自己的侄女隆裕垂簾聽政,所以,慈禧權力慾和心狠手辣是光緒帝遠遠無法達到的,也就導致了他根本不可能逮捕慈禧。


煙雨笑春風


想要了解這個問題,看一下“戊戌變法”的過程及結果,就很清楚了。

“戊戌變法”是慈禧太后同意並給與支持的,但還是被光緒皇帝整成了這個樣子。如果光緒帝下令逮捕慈禧太后,估計慈禧不太會支持。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支持,其結果會如何,可想而知。光緒將會死得很慘,連被囚禁的資格都沒有了哈。

01

光緒皇帝雖然已經親政,但實際上大權依然控制在慈禧手中。

這事說起來還是有些複雜,要弄清楚已經親政的光緒帝下個令是不是好使,還需要看一下光緒是如何上位的,這就要從咸豐帝說起。

咸豐十一年(1861年),年僅三十歲的咸豐駕崩,遺詔立年方六歲的兒子載淳為皇太子,繼承皇位,同時任命怡親王載垣等八位顧命大臣輔佐幼主,掌管朝政。

當年,慈安、慈禧兩宮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剝奪了八大臣的權利,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擬定年號“祺祥”。

大學士周祖培奏議,廢止“祺祥”,改用“同治”年號,表示兩宮太后臨朝同治之意。

慈禧一聽,大為高興,特頒諭旨,次年為同治元年。

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親政。次年,年僅十九歲的同治就駕崩了。

此中有沒有貓膩,不太好說。但不清不楚就沒了,這事值得懷疑。同治那可是慈禧的親生兒子,但與權力比起來,親生的兒子也不算個啥。

慈禧挑來挑去,就選中了年僅五歲的載湉,載湉就被兩宮太后立為新帝,是為光緒。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

載湉的生母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葉赫那拉·婉貞之子,是慈禧的侄子、也是親外甥。

慈禧選擇載湉為帝,其意圖很明白,那就是想繼續垂簾聽政。

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病逝,從此,慈禧太后一人垂簾,獨攬朝政大權。

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實際上慈禧太后依然控制朝政。

自始至終,慈禧就沒有把權力交出來,包括安排載湉登基,為得也是掌握朝政。

02

光緒親政,但無法動搖慈禧太后的政治地位。

由於清朝政治腐敗,導致內外交困的局面。慈禧太后不想再操這份閒心,就讓光緒親政,由他去處理這攤子爛事。

此後就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光緒帝極力主張對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以清朝的慘敗而告終。

痛定思痛,光緒帝極力支持維新變法以圖強。

此時的慈禧也想變換一下新氣象,弄幾個銀子供自己享樂一下。捉襟見肘的清朝財政,令太后老佛爺玩起來很不爽。修個頤和園,還得動用海軍的軍費,這讓老佛爺心中不舒服。

變法之初,慈禧太后還是給與了支持,以期大清朝別再如此窩囊,跟個叫花子差不多。

但光緒太年輕不懂事,而且重用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又是些書呆子。玩著玩著就跑偏了,令老佛爺忒不滿意。

本指望變法,能弄點銀子花花,但光緒一幫子夥計不僅沒弄來銀子,還想讓老佛爺提前退休,這不符合慈禧的心願。

慈禧的想法是,閒事、爛事不管,但大事必須摻和,理想的狀態是半退休的生活。

看看不放心,慈禧就把兵權和重要官吏的任命權收回了。

但光緒還沒有吃透精神,繼續在折騰,並於1898年6月11日,頒佈了“明定國是”詔書,開始變法,一日之內就頒佈了上百道詔令。

慈禧一看玩得太嗨,就在6月16日,也就是光緒宣佈變法五天後,逼迫光緒連下三諭,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區的軍政大權,準備發動政變。

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勢力,袁世凱本來也是答應了光緒的,但卻腳踩兩隻船,靜待局勢的發展。

最後,袁世凱還是被老佛爺拉攏了過去,把光緒給出賣了。

戊戌變法維持了103天,最終失敗,慈禧太后把光緒幽禁在中南海瀛臺,對外宣稱光緒罹病不能理事,重新掌握了大權。

03

戊戌變法的失敗,足以說明光緒就是下令也不好使,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從這個過程來看,無論是光緒親政前還是親政之後,慈禧太后一直在牢牢地控制著政權。戊戌變法的失敗,看似是袁世凱最後出賣了光緒,但根本而言,光緒就沒有把權力掌握在手中。

回到題主的問題,光緒下令把慈禧抓起來,似乎一切問題就解決了。其實,光緒也不是不想,問題是他給誰下令哦,誰又會聽他的呢?唯一指望的袁世凱最後叛變了,還能指望誰呢?

如果光緒隨便下個令,就能把慈禧抓起來,那還是慈禧老佛爺嗎?

如果慈禧沒有這點本事,還會放心地讓光緒親政嗎?

看來政治鬥爭,不是你在那個位置上就能行的。真正的老闆,不管在哪裡,都是他說了算。

作為一生都在政治漩渦中摸爬滾打的老油條,慈禧太后的政治智慧,不是光緒這樣的菜鳥可以相提並論的。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暴崩,享年三十八歲。慈禧太后選擇三歲的溥儀繼位,即日被尊為太皇太后。次日,慈禧在儀鸞殿去世。

從慈禧選擇溥儀做皇帝這件事來看,慈禧到死還想控制權力,不想讓別人染指。第二天就要死了,還死死抓住權力不放。這個結局可比武則天厲害多了,不得不說老太太的確有手段。

由此看來,即便是允許光緒親政,慈禧也從沒有放棄權力。縱然光緒想法再多,他也無法動搖慈禧的政治地位。

如果光緒直接下令逮捕慈禧的話,慈禧恐怕就不會那麼客氣地還讓光緒留在中南海。唯一的可能就是被慈禧處死,沒有之二。



豹眼看歷史


光緒時期幾乎是清朝最“起伏”的時期,中法戰爭,甲午海戰,戊戌變法,庚子事變接連不斷,也使得光緒和慈禧都走上了風口浪尖,而光緒事變的“帝黨”也確實動過慈禧的念頭。

慈禧和光緒

光緒帝是幼年繼位,從小在宮中長大,幾個老師都是文臣,並沒有外臣的基礎,而至於左宗棠和李鴻章也不會介入皇帝的家事,其他的也都如此。

光緒按照輩分來說是慈禧的外甥,並且慈禧也都是在將光緒當做兒子來養,對於光緒來說慈禧和他的感情也是日益深厚。

而光緒帝一天天長大,慈禧也在光緒十八歲的時候表示要“歸政”給光緒,並且還搬到了寧壽宮,可清朝實際統治者依然是慈禧。

雖然這時候的慈禧並沒有完全放權,看著光緒折騰,可是放權也是遲早的事情,並且從1898戊戌變法到1908慈禧去世也只有失戀的時間。

光緒如果韜光養晦等著慈禧也可以把持朝政,就像是秦昭襄王,等宣太后老了之後,秦昭襄王還是把握了政權,並且還發動了長平之戰。

可光緒能等,他的帝黨們卻一刻都等不了,滿腦子都是康熙皇帝十六歲除鰲拜的事情,現在光緒都二十了,為什麼不能除“慈禧”?

於是光緒的帝黨們發動了變法,可從一開始這些人就將慈禧等實權人物放到了對立面,全靠這個人的喜好做事。

慈禧也在戊戌之後悻悻然說過:“康有為要變法,為什麼不找我?,可即使如此,康有為在變法失敗之後也多次的派人刺殺過慈禧,但均以失敗告終。

而如果假設光緒費盡心思殺掉了慈禧,那麼結果也肯定不是很好,袁世凱等人也一定會以“弒母”等罪名發起事變,將光緒趕下臺,重新的立一個傀儡,光緒也白忙活一場。

所以對於一個沒有強力力量的變法來說,真的是應了那句話“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娛樂吃瓜主


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關係比較微妙,二人的血緣關係也非同一般,後來因為在維新變法上雙方產生了分歧,年輕氣盛的皇帝不甘因循守舊,而老成穩重的慈禧卻堅持保守,最終光緒在維新派的煽動下決定逼宮奪權,但是袁世凱卻在關鍵時刻出賣了帝黨,最終奪權失敗,帝后關係徹底破裂,光緒皇帝也被慈禧軟禁在了瀛臺。


慈禧的統治被光緒推翻是很難實現的,因為年輕氣盛的光緒根本不懂政治,或者說是不懂中國式政治,他高估了維新變法的意義,認為只要按照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變革思路,從西方國家引入那一套政治體制便能夠讓大清振興實在是幼稚之極。

起初慈禧太后還願意陪他玩玩,用百天的改革去驗證皇帝的天真,但是皇帝卻得寸進尺,不僅把慈禧在朝堂上的六部長官悉數裁撤,還提拔一部分維新派充任官僚隊伍重要位子,有意把慈禧給架空,最後慈禧就中斷了這次改革,史稱百日維新。


百日維新的失敗被歷史證明不僅是因為變法派勢力弱小,更為關鍵的是,資本主義的那一套制度內容根本就在晚清的土壤中發不出芽。

光緒也低估了慈禧的執政能力以及威望,慈禧能夠在晚清上層掌權數十年,除了地位尊貴大權獨掌外,還與個人的政治水平密不可分,賞罰分明手段霹靂,甚至連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等一大批高級漢人官僚也甘心俯首,正是慈禧的強大領導力,才能讓晚清統治內部相對穩定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動。

退一步來講,即便是維新派拉攏到了袁世凱的新軍,其數千人馬也無力完成奪權,因為慈禧的實力太過於強大,而且他上有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榮祿管轄,下有各派系制約,袁世凱動則自身難保,在權衡利弊之下只能出賣光緒。

不妨再退一步,即便光緒奪權成功,難道就能改變一些什麼了嗎?相反,如果沒有了慈禧的震懾,時局將會更亂,地方實力派將無掣肘之患,皇帝的政令則難通地方,改革更是難以執行下去,地方也會趁勢而起形成割據力量抗衡中央,不僅改革會輸的一敗塗地,反而連江山都會提前斷送掉。


納蘭談史


那光緒就會死得更快、更慘,慈禧太后是最喜歡玩弄權術的人,掌控大清將近半個世紀,李鴻章、榮祿都是她的鐵桿粉絲,地位牢固得很,光緒也不會那麼傻,怎敢輕易的去逮捕慈禧。


光緒雖說是個皇帝,但他只是慈禧太后的傀儡而已,光桿司令,他18歲的時候,慈禧太后大發慈悲,讓他親政過過癮,但在甲午戰爭中慘敗,後來在康有為等人的慫恿下企圖變法,甚至還一度想逮捕慈禧,但都被慈禧一一化解了。


康有為、袁世凱等人都是些政治投機分子,康有為所謂的變法就是空談誤國,徹頭徹尾的敗家子,而袁世凱就是牆上草,誰佔上風就擁護誰,在關鍵的時刻投靠了慈禧,出賣了光緒。
光緒雖說是皇帝,但他沒有一個忠於他的大臣,軍中也沒有他的親信,指揮不了槍桿子,你還想和慈禧叫板,那不是找死,因此光緒皇帝到最後都沒有動慈禧太后一根毫毛,最後還是被慈禧太后待走了。




遺產君


這個問題分兩方面看

第一個方面是光緒根本沒有能力去逮捕慈禧,因為當時的權力都在慈禧的掌握之中,也就是說沒人聽光緒調遣去幹這掉腦袋的事。

第二方面,也就是問題成立的情況下,真有死士願意為光緒去拼命,逮捕了慈禧,並將其剷除,光緒皇帝奪回皇權,那麼接下來中國會怎樣?這又是一個新的問題,可以讓我們思考和探討。

首先,最有可能得是光緒掌權,將變法進行下去,但這裡面會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當時中國的國情,參與變法的那幫人的水平,究竟能將中國改變到什麼程度,這個再往下想象就離本題遠了,可以另起新題,如果有人願意討論我們可以另外去討論。

其次,就是清王朝的國祚也許會延長几年,但仍然不能避免滅亡,因為清末的西方思想已經使得中國部分進步人士覺醒,帝制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即使光緒改革為君主立憲政體,但是皇權在中國根深蒂固的思想下,還是會與近代民主思想進行鬥爭,二者是不能共存的。

所以,總結一下,如果光緒奪權成功,中國的走向其實就是看他改革前期的力度和耐力。如果半途而廢,那麼基本不會改變原有歷史走勢,其他情況那就要靠想象空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