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死馬當活馬醫”這個說法從何而來?

我們常把最後無望的努力稱為“死馬當活馬醫”。顧名思義,馬都已經死了,還要當作活馬醫,這就是瞎折騰。比喻明知事情無可求藥、仍然抱一絲希望,積極挽救。

那麼,這個詞語來自何處?這是有據可查的。據宋代集成的《宏智禪師廣錄》卷一記載:“若怎麼會去,許爾有安樂分,其或未然不免作死馬醫去也。”

據說,這個詞語的來歷和診脈有關。 “望、聞、問、切”四診法,是我國古代中醫看病的主要方法。“切”就是“切脈”,醫生把手搭在病人手腕的動脈處,通過脈搏跳動的規律和強弱來判斷病情。相傳古代有個人已經病入膏育,請了很多醫生來看都是搖頭。有一天,又來了一個大夫,他是個外地人,當他摸完病人的脈搏時,覺得沒有希望了,就說死脈當成活脈醫。因為是方言,所以很多人聽成了“死馬當活馬醫”,流傳至今。


中國文化:“死馬當活馬醫”這個說法從何而來?

另一種說法認為與象棋有關係。話說有兩個人在一起對棄,結果一方把對方的一個馬重重圍困,已經是“死馬”了。但那人心有不甘,又存有一絲僥倖心理,於是就說:“死馬當活馬移吧!”因“移”“醫”同音,後人就訛傳為“死馬當活馬醫”。

現在“死馬當活馬醫”多表示不願意放棄最後的嘗試和努力。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例子,當某一件事對自己具有非常的意義時,一旦失去心中就充滿了不甘,有時候就會產生“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並期待奇蹟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