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门店的排队方式暗藏玄机,门店排队方式如何设计?

目前,星巴克在中国超过90%的门店都已恢复营业。这些门店的运营遵守“升级后的安全规范”,包括有限的餐厅服务,最少的座位设置,以及利用星巴克的手机下单功能,推出“无接触式”自提或配送服务等。

在疫情不出现无法预料的再次爆发的情况下,预计在2020财年第二季度末,约95%的星巴克中国门店将会营业。这些门店也将继续遵守更高要求的防疫安全规范,并且按照调整后的时间表来运营。

作为咖啡业的龙头品牌,星巴克的门店也处处暗藏玄机,例如桌椅的拜访、区域空间的切割……最不为人知是它的排队方式的设计。

“好的产品是以用户价值优先,而将商业价值“高明”的融入到用户价值里,如此来看星巴克排队的设计真的可谓是高明!

那么究竟高明到哪里了?

星巴克和其他餐饮门店的排队方式有什么区别?

答案是:星巴克是横着排队,其他门店,如一点点、肯德基,是竖着排队。

为什么是这样呢?

1.横着排队有利于提升购买率,进而提升销售额。因为线下餐饮店的营业额公式是:营业额=客流量*进店率*通过率*停留率*购买率。横着排队可以让顾客顾客在柜台的停留时间(柜台里有各种糕点及其它商品),从而增加购买率。

星巴克门店的排队方式暗藏玄机,门店排队方式如何设计?

2.星巴克推崇客户体验,横向排队所有人都面向工作区,所有人距离柜台距离都很近,可以减轻用户排队的焦虑感。

3.横着排队有助于促进陌生人间的沟通可能性,进一步体现星巴克倡导的咖啡文化。

所有门店,必定以“人”为中心,要搞清楚消费者一定要先搞清需要、欲望、需求这三个概念的不同,此为经典市场营销的概念,不重复造轮子。

需要:是一种感到缺乏的状态,包括对食品、服装、温暖和安全的基本生理需要,对归属和情感的社会需要,以及对知识和自我表达的个人需要。偏共性!

欲望:是人类需要的表现形式,受到文化和个性的影响。欲望受一个人的社会背景所决定,是明确表达的满足需要的指向物。偏个性!

需求:在得到购买能力的支持时,欲望就转化为需求。在既定的欲望和资源条件下,人们会选择能够产生最大价值和满意的产品。

显然其他咖啡店或餐饮门店更多满足用户的还是生理(吃饱)的需要,星巴克满足的是社交(休闲)的需要。

如何设计排队方式

站在设计产品的角度,通俗来说一个产品最终产是三个方面的因素角力的结果:用户价值、商业价值、技术实现。

星巴克门店的排队方式暗藏玄机,门店排队方式如何设计?

1.普通餐饮门店的排队环节用户价值

为满足顾客吃饱这个“需要”,以肯德基为例,在需求方面肯德基采用的是“快餐”的形式,作为快餐而言衡量其用户价值达成是否好的一个很重要标准即在于“快”——快速满足用户“吃饱”这个目标,而其中的关键任务就包括:点餐、上餐、用餐、支付,排队作为点餐任务中的子任务其关键作用在于帮助用户从肯德基提供的商品SKU中确定要购买的商品组合。

所以肯德基排队的用户价值在于更快速的帮忙用户做点餐的购买决策。而对于肯德基而言商品种类来说可分为三大类:主食、小吃、饮料,其中的商品SKU起码在三四十种以上,这么多的SKU通过透明的柜台展示显然不是一个高效的方式,通过“公告牌”的方式来展示会更为合适。如此竖着排队则是让所有人都能接收到在售商品的信息,从而更好的决策。

2.星巴克的排队环节用户价值

用户去星巴克,用户的目标是为了社交,对应到具体要购买的商品而言往往不是特别具体的,虽然星巴克的饮品、小吃加起来商品SKU也有二三十种,但落到实际场景下往往只是购买基础所需口味的咖啡。所以排队环节对于用户购买决策方面的帮助倒不是星巴克所需重点考虑的。

3.普通餐饮门店的排队环节商业价值

排队环节的商业价值,以肯德基为例,对于肯德基而言就是各种花哨的套餐了,套餐对于商家而言最大的目标无非是提高客单价。

4.星巴克的排队环节商业价值

来星巴克的很多客户对于咖啡之外的商品并无主动需求,如果只是冷冰冰的挂在公告牌上显然是无法激发用户的消费欲望的,而把它们摆在透明柜台里,生动的呈现在客户的必经之路上,这样顾客冲动消费的可能性就会大多了。

所以星巴克的排队环节商业价值即是提升顾客的客单价。

如上,在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的角力之下,最终呈现出了星巴克和普通餐饮门店的排队“产品”设计的差异。

门店应根据自身定位和价值,适当选择排队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