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了孩子,为了你的未来,妈妈要开启“后妈模式”了接招吧

你说一个小孩他能干什么?的确,他干不了什么,但他却能让你什么都干不了!

这句话来自抖音视频里一个带孩子带崩溃了的宝妈的呼喊,引起了一群宝妈的点赞和评论:你简直喊出了我们的心声!

带孩子太辛苦了,养孩子太烧脑了,身边、网上无不在控诉娃的“罪行”,去年还看到有家长陪孩子写作业被气到送医院的新闻。

何谓儿童?

英国心理学家鲁道夫·谢弗这样定义儿童:儿童经常被看作是较小和教弱版本的成人——更具依赖性,缺少知识、竞争力,没有完全社会化也不善于控制情绪。

而蒙台梭利在其《童年的秘密》中这样形容儿童:和成人一样应享有公民权利的儿童,在社会处于隔离状态,经常被看作是成人的附属,拥堵的大都市,根本就没有完全属于儿童的“地盘”。

他们的话都有共同指向儿童同一特征:弱小、无助。

一个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人控诉自己被弱小无助的孩子搞得焦头烂额,这话怎么听起来都有那么点恶人先告状的味道?

不好意思了孩子,为了你的未来,妈妈要开启“后妈模式”了接招吧

美国心理辅导学博家林文采养育了4个孩子后曾说过这样的两句话:

"如果养孩子养到披头散发,焦头烂额,那一定是养孩子的方法不对了,养的好的孩子,父母都是轻松的。"

"我一手带大了四个孩子,并且在养育4个孩子的同时,写了7本书,读完了硕士和博士,做了很多期电视节目,还有大大小小一堆活动,但是我的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都很轻松,没出过什么问题。"

我对林文采的育儿观深表赞同!

我是一个特别“臭美”的人,每天都要化妆、搭配衣服,加上我去年注册了头条号还得写作,占用了我很多业余时间。每天下班回家,还得陪孩子。到目前为止,孩子还没有出现特别难搞的情况,我不知道林文采是用的什么办法轻松的养育4个孩子自己还获得那么大的成就,但是我知道我自己为什么带孩子还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原因就在于我开启了“后妈模式”。

不好意思了孩子,为了你的未来,妈妈要开启“后妈模式”了接招吧


何谓“后妈模式”?

什么是亲妈?像我上面说的抖音里的那些为视频点赞的宝妈肯定是对孩子事事留心,面面俱到的勤劳慈爱的妈妈,是亲妈没错了。而后妈,大多人的印象估计都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里恶毒皇后。冷漠、邪恶、嫉妒,对作为继女的白雪公主毫不心慈手软。

而我所说的“后妈模式”并非全像亲妈也非全是像白雪公主的后妈,而是在亲妈勤劳慈爱的基础上,发挥像白雪公主后妈那样毫不心慈手软的理性。

“后妈模式”的基本理念就是为了给孩子提高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只要不涉及到人生安全,就不要为他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理性看待孩子的能力,鼓励独立,允许犯错,让孩子可以大胆地去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接受生活的各种挑战,从而对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我为什么要开启“后妈模式”

1、因为妈妈也有自己的人生。

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的妈妈斯坦利・安・邓纳姆,18岁时与奥巴马的爸爸恋爱未婚先孕,生下了奥巴马后,才知道老奥在在肯尼亚已经有老婆孩子了,安21岁时两人分手,23岁安嫁到印尼,生下一个混血女儿,没几年又离了婚。

不好意思了孩子,为了你的未来,妈妈要开启“后妈模式”了接招吧

安在奥巴马外祖父母的帮助下养育两个孩子长大,既要工作还要带孩子,但是安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追求,她穿梭于美国与印尼之间,在奥巴马两岁时就带他去印度尼西亚继续做着人类学调查的工作,奥巴马就在她旁边玩。奥巴马回忆说,“我童年大部分都在铁匠家里,在锻造炉边度过。当妈妈对铁匠做访谈时,我就在门外找野狗、追小鸡。妈妈会带我看制陶作坊,看纺织工人。”

在此期间,安拿下了人类硕士与博士的学位,并成为了印尼经济研究的专家,不久,安还参加过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

科胡特说:对于孩子来说,父母说什么,做什么都没有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安这样的妈妈,面对困境泰然处之还敢于追求自我的性格,影响了奥巴马的一生,安去世后,奥巴马回忆道“她是影响我一生的人”,从小到大看着妈妈工作、读书,还要养他和妹妹,“她是那种真的给了我自信,让我相信自己能做任何事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们有权利去追求我们喜欢的东西,作为父母的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强加在孩子身上,但是也不应为了孩子放弃我的理想与抱负,活好自己的一生是对生命的负责和尊重,也是对孩子的示范。

不好意思了孩子,为了你的未来,妈妈要开启“后妈模式”了接招吧

2、“后妈模式”有助于孩子的独立。

英国心理学家希尔维亚·克莱尔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在这个分离的过程中父母的职责是尽最大可能让孩子充分地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让孩子以后能够应付自己的生活。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独立,什么都要陪着,出去玩要陪着,在家玩要陪着,写作业要陪着,完全不能离开大人。阿德勒把儿童不能离开大人的一切现象归为:对父母的依赖。

父母一边抱怨一边陪着,就是没有去找孩子为什么不独立的原因。

在樊登读书会听樊登讲解亲子教育类的书时,总会听到一句这样的话:并非孩子不独立,而是一个过度依赖者旁边必然有一个过度牺牲者,是过度牺牲者成就了过度依赖者。

言下之意,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去独立,而是父母什么都帮孩子做好了,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自主独立性。

不好意思了孩子,为了你的未来,妈妈要开启“后妈模式”了接招吧


“后妈模式”能很好的应对这种情况: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他们是可以独立完成的,妈妈要做的就是给一个安全的环境给孩子,剩下的交给孩子自己,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行动,逐渐形成独立的性格。

成长路上,我们可以是孩子的老师、朋友,但不应是孩子的仆人,随时侍奉在孩子身边,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自己去感知世界,拉近自己和社会的距离,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好方式。

“后妈模式”对妈妈和孩子都好处多多,妈妈有时间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也能在生活中学到实际的操作方法,养成独立的性格,那么,如何开启“后妈模式”呢?

1、装傻。

在我心里,装傻界的扛把子必须归《夏洛特烦恼》里的打岔大爷莫属。

“大爷,楼上三二二住的是马冬梅家吧?”

“马东什么?”

“马冬梅啊大爷!”

“什么冬梅啊?”

“马冬梅啊!”

“马什么梅啊?”

“行大爷你先凉快吧!”

“好嘞。”

随后马冬梅的一盆水从手中跌落全泼在了大爷头上,大爷看都不看,直接:马冬梅!

大爷这装傻技能,真让人不服都不行,看完电影后各路网友开始分析这大爷为什么装傻,有说平时和马冬梅有矛盾的,有说看夏洛身上的鸡毛不顺眼的,什么原因咱不管,但是不得不说大爷这招相当有用,直接把夏洛打发了。

不好意思了孩子,为了你的未来,妈妈要开启“后妈模式”了接招吧

这招用在孩子身上也非常有效,比如,我正在写文章,我们家孩子小崽崽走进来,拿一个泳镜的盒子叫我打开,其实这个盒子他之前自己打开过,忘记怎么开了,直接找我来了。

我故意研究来研究去的“哎呀,怎么开呀?我也不会呀”,捣鼓半天就是不给他打开,他慢慢失去耐心,于是把盒子抢过去:我自己看吧。

这种事情发生得多了,他渐渐知道,求妈妈帮忙,还不如自己想解决办法,于是自己摸索,在探索中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低阶的装傻只是装不会,我还见过高阶的装傻,那简直是“搞事情”!

我在网上曾看过一篇叫《装傻的妈妈》的五年级小学生作文,这个小学生说,总觉得自己的妈妈相当的不靠谱,5岁的时候,妈妈去买菜,买了好多菜,在门口大声的说忘记带钥匙了,小家伙只能不耐烦的去开门,当时还小的他把院子里的大铁门打开还废了好大的劲。妈妈在生活中也总是丢三落四,带他去散步,每次不是忘记带钥匙就是忘记带手机,搞到后来每次出门都得小家伙提醒,可是妈妈每次都虚心接受,还笑嘻嘻的。后来她开始明白妈妈不是不靠谱,而是想要他明白不能老是依赖别人。

不好意思了孩子,为了你的未来,妈妈要开启“后妈模式”了接招吧


当时我就感叹这个妈妈真的好会搞事情啊,儿子真的太难了,哈哈!但是儿子明白妈妈的苦心后,是非常认可妈妈的做法的,因为妈妈的做法使他在生活中得到了锻炼,形成的生活独立能力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现在的孩子就是太缺练,这时候就该像个“后妈”一样搞搞事情,去锻炼孩子如何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装傻是个很好的方法。

2、装怂。

不知道什么原因,小崽崽小的时候挺喜欢狗的,长大了却越来越怕了,有一次我们去买菜,有一条狗被主人牵着迎面走来,我看崽崽的面色开始不对,想躲到我身边来,我马上先下手为强,弯着腰抱着崽崽的胳膊说:狗狗来了,好害怕,崽崽你要保护妈妈!他看着我害怕的样子,故作坚强地说:你不是说狗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嘛,别怕!然后带着我一边盯着狗一边绕着狗保持了好大的安全距离走了过去。

遛狗的人一脸莫名其妙的看着我们,但是我心里知道,崽崽开始学会保护妈妈了。

这样的事情发生几次后,小崽崽不再怕狗了。

不好意思了孩子,为了你的未来,妈妈要开启“后妈模式”了接招吧


阿德勒说:大多数孩子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妈妈装怂,给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会认识自己害怕的东西只要鼓起勇气去面对其实也没什么。这种思维形成以后再加上那些成功的经验给孩子带来的信心,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孩子就不会退缩了。

3、装虚弱。

我的同事欣姐曾和我说,有一次接完孩子买了一袋十公斤的米回家,刚把米从后备箱卸下来就接到领导的电话,欣姐在旁边接完电话,回来一看孩子和米都不见了,她赶紧和老公打电话才知道孩子等得不耐烦了自己把米带回家了,欣姐家住在二层,9岁的孩子就这样把米给拖上去的,欣姐说第一次发现自己家的孩子的力气居然这么大!

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坚强有力多了,只是平时没有被好好的挖掘出来。

去买菜的时候,我经常会叫一边喊提不动啦,请求支援啊让小崽崽给我提菜,每次小崽崽都无可奈何的说:妈妈,你怎么这么没用?你还没有我力气大!

有的时候看着小崽崽大包小包的,我妈妈都忍不住问我:你是不是后妈?其实当妈的都知道,孩子的精力超旺盛的,适当的体力活根本不用担心孩子累着,这时候妈妈一定要铁石心肠,发挥“后妈”本性,敢于锻炼孩子。

况且装傻、装怂、装虚弱,这都是技术活,对演技的要求很高的,我们这些当妈的也不容易好么!

不好意思了孩子,为了你的未来,妈妈要开启“后妈模式”了接招吧


尽管开启“后妈模式”利妈利孩利大家,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要点需要宝妈们注意。

1、尊重孩子的主观意愿,不要强行让孩子干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

上面说了“后妈模式”的基本理念是提供一个相对宽松、安全的环境鼓励孩子去干自己能干的事情,达到妈妈轻松、孩子独立的效果。

这是“后妈模式”的理念也是它的前提,孩子必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去探索,或者是去一些相比个人能力稍有挑战的事情,如果孩子做了一些能力范围不能承受或者内心特别反感时,宝妈们就应该主动给孩子一些引导帮助孩子了。因为孩子毕竟受能力所限,有时候真的无法解决,强行让孩子去做,只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产生无助感,从而失去信心。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产生独立生活的勇气,不是让他不敢去独立生活,所以该引导的时候还是要引导,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他坚强的后盾,但是路必须自己走。

不好意思了孩子,为了你的未来,妈妈要开启“后妈模式”了接招吧


2、孩子独立活动时妈妈的行为应该是正能量的。

叫孩子去学习,你自己躺沙发上把游戏打得啪啪响,孩子在非常专注的玩积木,你一边刷短视频一边哈哈大笑,孩子作何感受?

妈妈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自己去行动解决问题的同时,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做一些积极向上的事情,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知道妈妈是和他“在”一起的。像运动、看书、做家务都是很好的选择。

3、付出必不可少,理解孩子的破坏行为。

《呵护童心》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爸爸在教孩子使用割草机时,和妻子说了几句话的功夫,孩子就把割草机推倒了父亲最喜欢的花圃上,花圃在顷刻间夷为平地。

父亲气得冲过去就要打孩子,妈妈的声音传来:“记住―我们是在养孩子,而不是在养花!”这是一位明智的母亲,她非常明了在对待孩子的错误时孰轻孰重。

我们给孩子的生活中设置了很多条条框框,除了怕孩子受到伤害,也怕孩子破坏东西,在我看来,有些付出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把妈妈看孩子以防孩子破坏东西的时间和精力都换算成价值,对于一般物品,妈妈的时间和精力肯定是大于这些被破坏的东西,而且,孩子在其中探索到的知识的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

不好意思了孩子,为了你的未来,妈妈要开启“后妈模式”了接招吧


把家里的贵重的东西都收藏起来,危险的地方都想办法隔离开来,保持孩子探索的环境是他可以去探索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因为失误破坏了东西,妈妈应该要理解孩子,他不是故意的。

结语。

为了孩子,我们当妈的也是操碎了心,什么招都想了,只要事关孩子,无论大小,必然事事亲为,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也就算了,娃还各种问题,以至于都没有心思去想一下我们这样养孩子对吗?把孩子养成这样是正常的吗?蒙台梭利在《儿童的秘密》一书中说道:孩子是上帝托付给我们的小天使。

我觉得如果上帝能说话,他都为自己叫屈:这个孩子你们让他自己去摸索着长大,需要帮助的时候成人适当的帮一下就行了,真的不用这样!

所以,不需要想各种招去对付孩子,真正的破解之法是“无招胜有招”,给孩子准备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让他在这个环境去发挥、探索和思考,必要时父母去帮扶一下,孩子做错了尝试去理解孩子,做对了去认可孩子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然会形成思想和行动上的独立,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作为父母的我们要理性一点,要知道,我们无法保护孩子一辈子,不如早些让孩子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