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淄博:超寬的張博路 超前的王士超

一條張博路,貫通張店、淄川、博山。有人說,張博公路(現為803省道)就像一條金扁擔,一頭挑著張店,一頭挑著博山;也有人說,張博公路就像一條金絲帶,將沿線的物流、瓷磚、服裝、電機等商業圈緊緊地系在一起,併為它們的成長壯大輸送養料。

  說起張博路,還要感謝淄博市第一任市委書記王士超。王士超,山東臨沭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贛榆縣委副書記、濱海地委秘書主任。建國後,歷任中共淄博市委第一書記,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委書記,昆明市委第一書記,雲南省副省長,雲南省第六、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是中共八大代表。

  1960年7月1日,張博公路竣工舉行通車典禮。這條路始建於1958年11月,全長38公里,寬30米,在整個山東地區產生了震動,頗有“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大氣與豪邁。而恰恰是這條張博路,讓王士超在文革時期遭受批鬥,原因是路修得太寬,影響了農業生產。如今,再沒有這樣的議論。很多人也許已經不記得王士超,那條日夜不息的八車道的張博路,已經成為淄博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儘管這條路上的車輛經常堵成長龍。

王士超拍板:路寬30米

  張其舜,江蘇人,1933年出生,退休前是淄博市公路局總工程師。來淄博前,張其舜是山東省交通廳第三工程大隊的技術人員。說起當年修建張博路的情況,他記憶猶新。

  1958年,為了改善淄博的交通狀況,他們大隊調到淄博修博(博山)沂(沂源)路。但是,隨著形勢的變化,他們被整建制劃到淄博,並更名為淄博市公路局工程大隊。

  1958年,時任淄博市委書記王士超的一個決定讓他們震驚了:把張博路改建成30米寬。

  張其舜說,當時老張博路是一條土路,只有幾米寬,一下雨就沒法走了。“這比當時一級路還要寬,當時的一級路標準不過二十幾米。”說起當時的情形,張其舜仍然充滿了佩服。他說,當時雖然政府也有5年計劃,但在當時,人們相對保守,王士超當時的決策和眼光是如此的超前。

萬人上陣修路

  陳冠清,原淄博市公路局副局長,修建張博路時,他是一名修路工人。

  根據山東公路史記載,從唐宋到明清,張博路上便有驛道和大道,民國時期淄川至博山段路已修得廣平可觀。日軍侵佔淄博時期,張店至淄川段修成長17公里、寬18米公路,其中,汽車道寬9米,兩側各有2.5米的人力小車道和2米的邊溝。國民黨山東省政府,曾對張店至八陡段進行整修並修復橋樑和鋪築簡易碎石路面。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張博公路在全省率先鋪成甲種碎石路面。

  陳冠清說,1958年,來自齊東(1950年3月,高青與齊東合併稱齊東縣,隸惠民專署;1958年11月,將齊東析入博興、鄒平縣地,皆隸淄博專署)、廣饒的萬名築路大軍,在張店至博山近40公里的戰線上,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張博公路改建工程。它從張店王舍莊開始,經黃莊、楊寨、肖莊、淄城、二里、崑崙、海眼、白塔、趙莊、掩的至博山柳杭。第一期路基土方工程當年完成已實現通車條件,淄博市交通局公路養護隊相繼成立,張博公路轉入正常養護階段。當年11月份,來自各地的修路大軍共1萬多人參與了修路工作。那時,吃飯不要錢,當然幹活也不給工錢。

  1959年1月,路基工程已完成了70%以上。1959年春天,4000多人重新返回淄博,主要是修建涵洞和橋樑。1960年7月1日,張博公路舉行竣工通車典禮。

  ◎回憶:

王書記很有遠見

  “以前,王書記做報告一下能做三四個小時,有時候連草稿都不看,而且我覺得講的都很有遠見。”郝公正,84歲了,他口中的王書記就是王士超。這麼多年過去了,有個事情讓他至今難忘。“咱平時很少能接觸到王書記,孩子在市委幼兒園上學時,有一次碰上了身穿綠大衣的王書記。”郝老講,當時是文革期間,王書記正在接受批鬥。但是,他仍上前打招呼:“王書記,你好!現在大家都給你提意見,您怎麼看?”郝老當時委婉地說了幾句。王士超接著說,“別喊我王書記。”當時郝老想說些安慰的話,但是王書記說現在他有錯誤該批判就批判,不過以後時間長了,大家就知道了。

  另外一件事,也讓郝老佩服王士超的遠見。上世紀60年代,王士超任淄博市委書記時,二院(現淄博市中心醫院)要擴建,選址在現在淄博高新區附近,當時可以說是郊區了。當時,郝老還去現場看了,磚頭已經運去很多了,因為文革這項工程停止了。後來,二院沒有搬遷,處在張店繁華的商業街,飽受堵車之苦。

郝老還記得當年剛住進二院對過的三層樓宿舍,覺得那個樓真好啊!當時王書記看過之後卻覺得樓太小了,規劃得不好。歲月蹉跎,當時的三層樓早已被新的高樓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