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中的“”鄉下人“”——張文宏,為什麼讓人如此敬佩?

文|醉餘堂主人:喜讀書寫文,喜在書中挖礦,在寫中成長,願以文章與你攜手同進。歡迎【關注】。

疫情不發生不知道,一發生,有些人就如錐立囊中,其利自現。比如張文宏醫生,一個自稱“鄉下人”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黨支部書記、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員。

大上海中的“”鄉下人“”——張文宏,為什麼讓人如此敬佩?

這場疫情中,所有被他的華山醫院感染科收治的病人,一如平時的患者一樣,都將是他工作中的匆匆過客;而他,卻註定要成為那麼多患者的人生轉折。就如,患者所送一面錦旗上寫的那樣。

因為他的醫者仁心,更因為他的特立獨行的個性。

這個因疫情而突然在全國爆熱的“網紅”男神,之所以成神,並不偶然!

因為這個男神,至少教會了很多國人三點:做人講人品,做事講專業,嚴厲而有溫度。

1,人家不僅說話“直”,人品更直

他的人品正直,直接體現在說話的“直”上。

比如,那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不能欺負老實人,黨員都得給我上,我自己先帶頭!“

大上海中的“”鄉下人“”——張文宏,為什麼讓人如此敬佩?

什麼叫“不能欺負老實人”?這句話裡面,其實有著極為豐富的含義,大家都能心領神會。

但跟那些對這種體制環境純粹發牢騷的一般人不同的是,他說了一句“我自己先帶頭”。就這一句,把他身上的那種身先士卒衝前頭的敢死隊隊長氣質和一種牢騷滿腹的怨婦氣質區別了開來,也和一般穩坐蓮花臺的老爺氣質更是形成了鮮明對比!

有了這種大無畏的氣質,別人就算想要反駁他,也無話可說了。他自己都衝在最前頭了,別人還想說什麼?還能說什麼?!

他對於工作如此用心,受人尊重,卻一點兒都不渲染自己。他從不拔高一下自己的形象,反而直言自己就是個“鄉下人”。

中國新聞週刊的記者採訪他的時候問張文宏:“您作為主任的‘華山醫院感染科’有中國最強的感染病學團隊,您當初上大學為什麼選擇了感染病學?”

結果他直接來一句:“對我個人你不要採訪,我覺得沒什麼意思。我就一個鄉下人跑到上海,讀完書留下來工作而已。你講到感染科我給你多講一點。”

他從來是直接給你來實的,不玩虛的。

這一點在當今社會中,尤其難能可貴。

我想到一句話:“出淤泥而不染。”這句話用在他身上,正好。因為現在社會浮躁,人心不古,他卻依然保持本色,不為所動。

大上海中的“”鄉下人“”——張文宏,為什麼讓人如此敬佩?

我只能說,這跟人品有關了——一種本性正直、不搞虛頭巴腦的魅力人品!

2,他專業“專”到不從眾,充分保持獨立和理性

他說話重證據,不人云亦云,這足以證明他極高的專業素養和清醒的心態。

前一陣很多人都相信疫情“拐點”可能出現在元宵節前後,我也信了。與其說信,還不如說心裡非常盼望著拐點快點到來。但到了張文宏教授這裡,他卻非常冷靜地分析了疫情發展最有可能出現的三種結局:短期解決,二到四個月內結束戰鬥;中期膠著,可能長達半年至一年之久;控制失敗,席捲全球。而關鍵因素就是人們是否把防護做足到位。

他把所有可能一一列舉,就像一個人進手術室動手術前,醫生對家屬理性說清各種發生的可能性那樣。話不太中聽,可這些具有不同概率的可能性就是客觀存在的,作為醫生,他必須明確告知你。

當時,在德高望重的頂尖級專家鍾老發表“拐點”意見的時候,他能冷靜判斷,獨立思考,並不跟風,真是令人敬佩!不管對錯,他們都是令我極為敬重的人。而他身上的那種“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氣質,尤令人仰慕不已。

再比如,最近關於病毒源頭來自國內還是國外的言論,爭論較多,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腎上腺素異常飆升。有外國人指責病毒從中國傳出去的,引得人們憤怒不已:我們都已經承受那麼多的痛苦了,你們這幫鬼子還汙衊我們!也有國內人士爭鋒相對:病毒可能源於美國!在此輿論激烈,一貫喜歡站隊文化的很多人開始了一場罵戰。

然而,他說:

”No。中國只有武漢最先出現這個新傳染病,如果是外國傳到中國來,應該是幾個中國城市同時發病,而不是有時間先後。“

沒有意氣之爭,只拿證據說話。我不是專業人士,我無法判斷專業醫學問題的對錯。但是,我之所以選擇傾向張文宏醫生的觀點,是因為我知道他一直是一個更喜歡用獨立理性與專業素養看問題的人。

況且,不管病毒來自何方,無論哪個國家都應該做好各自的防護工作,以及彼此的相互支援和守望。難道不是嗎?!

我佩服他的勇氣。這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勇氣。

在此輿論洶湧之時,他為什麼不迎合民意,再次收割一波粉絲?他逆流而上,說出了這番讓很多人在感情、心理上不大願意接受的論調。只因為,他從來不去迎合輿情,而是堅守專業視角。

這種專業視角,在關鍵時刻,對於正確合理的防控工作來說,起到了清除障礙、不為外界因素隨意干擾的重要作用。

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觀點非常正常。有對有錯也很正常。誰也不是神仙,總能成為對的一方。我相信,在張文宏教授說過的話中,總也會有些瑕疵、錯誤。“人”的屬性,就是一個不斷犯錯誤的生命體。人們就是在不斷試錯中成長。

但一個人如果習慣於用專業的證據鏈來說話的話,錯誤的概率會更少,得出的結論會更靠譜,更可信。

3,他在“不講理”中既有鐵血,更有溫情

他曾說過,黨員在關鍵時刻”必須無條件給我衝上去,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不要跟我講任何理由“。

大上海中的“”鄉下人“”——張文宏,為什麼讓人如此敬佩?

好一副熊熊炮火之中鐵血排長的人設IP。

然而,華山醫院組織醫療隊馳援武漢時,一位醫生的父親住進了ICU,張文宏對他說:“放心回去吧!”

當一位剛結束援外任務回來的醫生再來向他自動請纓時,他說:“你剛援外回來,這次先不派你去武漢了。”

不容置疑,不容辯駁,就這麼我說了算!這種樣子,太酷!

當疫情危重,醫生沒日沒夜全力撲向抗疫火線之時,他對下屬說了一句:“沒有防護,你可以拒絕上崗!”

......

原來,他不是一個鐵血機器,而是一個鐵腕保護下屬的人!

為什麼這樣?他曾在一次訪談中說過:我也是一路被欺負過來的,所以更懂得體諒後來的人。

原來如此。

我有時覺得,在體制內,一個人從小兵到大咖的成長過程中,一路被欺負打擊過來,最後坐到那個位置上,多多少少會留有一點被虐的陰影,有時候也會想著虐一點別人;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後,心理補償多少也會有一點。可沒成想,到了張文宏這裡,卻是被一路欺負過來後,反而要更護著下屬!

對下屬如此,對病人更如此。

上海市民徐如洋說,有次她的母親去看病,張文宏看到老太太一個人過來,聽力也不太好,怕她一個人找各個窗口不方便,就在處方紙後面寫道:

1、先去掛號收費處繳費;2、去1樓抽血;3、下禮拜一再到1樓拿報告;4、拿到報告後到XX號診室給我看;5、不要再掛號!

字還寫得又大又工整。真讓人服了!

大上海中的“”鄉下人“”——張文宏,為什麼讓人如此敬佩?

《孟子·公孫丑上》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這難道說的不就是張文宏醫生嗎?

我想起孟子還說過一句話: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信也。

結語:行醫當如張文宏

一個人,能做到這三點,做人德高、做事專業、溫情對下屬,那麼他的受歡迎和得人心,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不需要刻意宣傳,不需要樹立典型,這樣的IP人設,妥妥地成了一個令人心服口服、帶著酷酷領導力的受大眾歡迎的學者型領導。

他的魅力無可抵擋,他的熱度一再攀升。這一點都不奇怪......

他的話,不一定順耳,但我更願意去相信他。

大上海中的“”鄉下人“”——張文宏,為什麼讓人如此敬佩?

忽然想到張文宏說到防護工作的時候,說要“防火防盜防同事”。我猜,這句話講出來的時候,這個嚴謹的專業人士,心裡會不會輕輕調皮一笑?

(全文完)

如果你喜歡,歡迎轉發,點贊,收藏,讓更多人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