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棉被前,人們如何度過寒冬?從其冬日生活可以看出貧富差距

衣食住行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四個領域,這些生活條件的好壞決定著我們的生活質量。

但眾所周知,古代的物質生活並不豐富,普通百姓的生活並不美好。相比起現代生活的冰箱空調等等讓我們享受的各種設備,在古代這些東西全部不存在。

沒有棉被前,人們如何度過寒冬?從其冬日生活可以看出貧富差距

不僅如此,古時候的中國氣候並沒有全球變暖這方面的影響,冬天的氣溫要比現在低的太多太多。

我們都知道,冬天要蓋棉被子。然而中國不是自古以來就有棉被子的,因為“棉”這個字是在《宋書》中最早出現的,而開始普及則是在《宋史》中有提到。也就是說棉花從開始到推廣是在南北朝~宋這段時期,在之前甚至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提及的。

那麼,在古代寒冷的冬季,在之前沒有棉花製成的棉被的日子裡,窮人和富人又是怎樣過冬的呢? 兩者到底有何差別呢?

沒有棉被前,人們如何度過寒冬?從其冬日生活可以看出貧富差距


一、最為常見的都是燒火取暖,但燒火的材質與規格不同。

自從燧人氏鑽木取火之後,古代勞動人民就發現了火焰的應用,除了能夠製作熟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取暖。

於是,從此之後,火焰取暖成為了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用來取暖的一種重要的方式。

1、我們看那些歷史電視劇時候,就會發現在寒冷的冬天,家家戶戶屋子裡都會有著一個小火爐,這個火爐就是古人用來取暖的重要的方法之一。

不過雖然方式一樣,都是火焰取暖 ,甚至是都用火爐,但富人與窮人由於階級的不同,取暖的等級還是會有所不同的。這種等級差異不單體現在火爐的製作用料與規格,更多的是體現在燒的燃料。

沒有棉被前,人們如何度過寒冬?從其冬日生活可以看出貧富差距

富人一般都是用炭火的,但這種炭火併不都是我們熟悉的煤炭。至於原因也不是因為當初沒有發掘煤炭,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的國家,早在《山海經》中就有關於其的記載。

只不過古代對於煤炭沒有太過於清晰的認識,人們還不能解決煤炭燃燒產生一氧化碳的問題,於是燒煤炭有時候容易使人死亡,所以富人們燒炭火的話更多的是選擇燒木炭火。

但木炭是非常值錢的,對於普通的平民百姓根本無福消受。他們更多的選擇還是燒柴火,畢竟柴取料於木材,可以向大自然索取。但大家都清楚燒柴火的話就會產生濃煙,而且遠遠不如炭火好用,不過這也是沒法子。

沒有棉被前,人們如何度過寒冬?從其冬日生活可以看出貧富差距


2、當然,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限的,除了火爐這種常見的燒火取暖的方式,火炕也是其中之一。人們會在家裡製作一個燒火取暖的火炕,這樣一燒火,整個床就變得暖暖的,有點類似於現代的電熱毯。

久而久之,人們還突發遐想,專門製作出“地暖系統”——通過製作“火牆”或者“壁爐”,在牆壁之間設計一個夾牆,然後再專門留有火道以及添加木炭的地方,只要在炭火口點火之後,熱氣就會順著留的管道進入的房間之內,使房間變得溫暖。

當然這樣做的代價也是巨大的,只有那些古代的富人和官員皇室才有能力承擔的起這樣大的損耗,至於底層的窮人還是繼續圍著火爐吧。

沒有棉被前,人們如何度過寒冬?從其冬日生活可以看出貧富差距


二、平時穿住的差距很大,富人能擁有“羽絨”,而窮人只有“草”。

被子中國自古以來就擁有,但是當然是在宋代之後才有的棉被。有人或許問,棉在南北朝時期就出現,為何棉被那麼晚呢?

這說到底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棉花從出現到採用也是經歷了漫長時間的,在早前人們還沒有認識到棉花的作用,在當時人們的認知中棉花只是作為一種觀賞物存在的。

言歸正傳,那沒用棉花,在此之前,古人的被子裡填充的又是什麼東西呢?

1、中國的絲綢天下聞名,當然造價也是非常昂貴的,富人們則用絲綢充當被罩。然後在被子裡面填充進各種動物的皮毛,那個時候可沒有什麼保護動物的說法,什麼動物的皮毛保暖就獵殺。

條件比較好的就往被子裡填充動物的絨毛,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羽絨被,相比起現在的棉被,也要顯得奢華無比。

沒有棉被前,人們如何度過寒冬?從其冬日生活可以看出貧富差距


如此下,舉一反三,他們自然也會穿這些動物皮毛製造的衣服,比如貂皮大衣,虎皮大衣。只不過那個時候可沒有現在的人工製造業發達,由此不難想象這些衣服當初製造的困難。

當然了,窮人們肯定不可能像富人們那樣被子裡塞滿動物絨毛,於是他們就選擇那種容易獲得的東西來進行保暖。

首先就是在床上鋪滿厚厚的乾草,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應該見過農村這種獨有的草蓆,厚厚的軟軟的,就像是一個軟軟的床墊一樣,再鋪上被子。然後在被子裡塞滿柳絮破舊的衣服或者曬乾的蘆葦這樣也能夠給人帶來溫暖。

沒有棉被前,人們如何度過寒冬?從其冬日生活可以看出貧富差距


2、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夠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那些古代的人的身上都會有著一件獨特得披風,這在古代叫做“寢衣”。

這種古代獨特的披風,走路的時候不僅能夠披在身上保暖,並且睡覺的時候還能直接蓋在身上。

當然,富人和窮人用來製作披風的材料不同,富人都是選擇上好的絲綢,而沒有經濟條件的窮人則大部分選擇用麻來製作披風。

三、日常生活上雖都是烈酒薑湯外加“暖手寶”,但差別依舊不小。

在住行方面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在想盡辦法進行增暖。那麼同樣的,古人在飲食保暖方面也非常的有一套。

1、酒能禦寒,尤其是越烈的酒越受人們喜歡。我們經常說蒙古東北等地方的人性格豪爽,而這一點就體現在他們的“海量”。

蒙古,東北在古代靠近中國的北方,一旦到了冬季,溫度就低到了零下二十度以下,可以說寒冷異常。

沒有棉被前,人們如何度過寒冬?從其冬日生活可以看出貧富差距


於是人們就發現飲酒能夠使身體暖和起來,尤其是越烈的酒越溫暖,而這也是北方地區的人尤愛喝酒的原因之一。

當然,除了烈酒之外,薑湯也是古人尤為喜歡的一種冬季的暖湯。在如今日常生活中,我們一旦淋雨或者感到冷,家人總會為我們熬一碗薑湯。

而在古代,薑湯也是一種常見的驅寒防治感冒的藥湯——這是因為薑湯是一種辛溫的食物,能夠使人發汗,祛風散寒,所以這就成為了古代人民治療感冒的常見方法。

因此,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在寒冷的冬季都喜歡選擇烈酒與熱薑湯來禦寒。只不過仍舊會有細微差距,比如富人烈酒講究酒的品質、存放日期,而薑湯則是注重用料與口味。

沒有棉被前,人們如何度過寒冬?從其冬日生活可以看出貧富差距


2、除此之外,現代我們在寒冷的冬天總會隨身攜帶著一個可以充電的暖手寶,其實這種“暖手寶”早在古代就已經被髮明出來了。

在古代,這種暖手寶被稱作“湯婆子”,之後又被叫做“手爐”。一般為陶瓷或者有條件的用銅製成的一種小罐子。

人們往這種罐子裡添加滾燙的熱水使罐子全身充滿熱量,然後人們就可以握著罐子用來暖手。

而窮人與富人關於此的差距,則是對於手爐的用料了,比如陶瓷的多為富人所用,而銅製為窮所人力捧。

沒有棉被前,人們如何度過寒冬?從其冬日生活可以看出貧富差距


四、總結

總的來說,就算古代的冬天非常的冷,但是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他們總會想到一些方法來保暖。

只不過階級不同,各自想到的方式也是有諸多不同——富人們往往是從享受最大化方面考慮,而窮人們則是出於滿足最大舒適度角度。

富人們的享受理念,更多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他們多習慣使用一些稀有物料製成的東預寒物件,以此來彰顯自己的權勢與地位。

而窮人們的舒適理念更多是出於身體上的滿足,僅僅侷限於在冬日如何才能夠讓自己不生病,或者是活下去,而不是活的更好。

因此,他們沒有棉被度過寒冬的差距,主要在於預寒用料的貴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