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军事能力有多变态?

张树煜


自古成王败寇。

李世民跟随父亲起兵并不是反隋,恰恰是尊隋,所以很快到达了西安,然后拥立了傀儡皇帝,随后觉得不过瘾,便自己做皇帝了。

后面的战役也都是国力强盛了(隋朝建立的根基),有人替他卖力。


大喜先生说历史


毛主席曾经说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意思就是自古至今军事才能第一的是李世民,其次才是朱元璋。

自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起,李世民亲自参与四场大战役。

一、浅水原之战

薛举盘踞陇西,自称西秦霸王,后称帝,他是让李世民唯一一次尝到大败的人。他曾大败秦王李世民,活捉刘弘基、慕容罗睺等李唐名将,名噪一时。可惜自己死后,儿子不争气,李世民在浅水原之战采用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穷追猛打的策略,大败薛举儿子薛仁杲,不仅报仇雪恨了,还灭了西秦政权。

二、柏壁之战

刘武周政权,依附突厥,占据了有充足物资的河东大部地区,威逼关中,当时对李唐威胁很大,在打败齐王李元吉后,势力更是越来越强。后来刘武周继续南进,李世民出征,屯兵柏壁,与其相持,占据有利地形后,用以饱待饥之策,坚壁不出,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在柏壁之战之战中大败刘武周,消灭了割据于河东的刘武周势力。

三、虎牢关之战

这是李世民最为经典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直接奠定了唐统一天下的基础。当时李世民用兵攻打洛阳王世充,窦建德率大军十万(号称三十万)前来救援,李世民分兵两路,一路继续围困洛阳王世充,自己则亲率三千轻骑,星夜驰往虎牢以拒窦建德。李世民的三千精骑当时捉住时机,在夏军疲惫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夏军,夏军大败,这场战役李世民以三千骑兵打败窦建德10万大军,名震天下。窦建德兵败后被捉,而王世充也因没了援兵,选择了投降。李世民以少胜多,这一战灭了两个政权。

四、洺水大战

刘黑闼是窦建德部将,于窦建德死后,起兵反唐。他先后击败李神通、罗艺、李世绩等名将,严重威胁唐朝在河北地区的统治。李世民出兵征讨刘黑闼,他前期选择闭垒不战,用奇兵断敌粮道,待其粮尽气衰,精骑出击,并决开洺水助战,大败刘黑闼军,刘黑闼率残军逃入突厥。

李世民在战斗中注重战前侦察,虽屡次遇险,但每次战斗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于制造战机,当敌强我弱时,他经常用“坚壁挫锐”的战法拖垮敌人,战斗中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胜利后勇追穷寇,不给敌人喘息之机,因此获得了每次战役的胜利。

李世民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大唐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他的赫赫武功永垂青史!





西城长乐


李世民常采用两个作战策略,“以弱当强”,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以强当弱”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处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毛主席评批。毛主席认为,古代皇帝领兵打仗能力最强的是李世民,其次是朱元璋。作为近代伟大的军事家毛主席如此评价李世民,足见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是超一流的。

对李世民的家庭教育失败,以及对待继承人选择上犹豫不决反复昏招。毛主席对李世民继承人选择上曾评价说:“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李世民在皇位继承人选上的失误,李治缺乏远见卓识,李恪文才武略,在太子选择上又被大臣左右者,改变最初设李恪为太子的想法,错失人才。

李世民从小:“联少尚威武,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从小接受骑射征战的学习,受祖辈尚武好谋的影响

闲暇时间最喜欢读曹操标注的《孙子兵法》军事理论谋略。从小常年练习,已经打好作战指挥的基础,再到后来在战争中实践理论,总结和学习经验,系统化的提升军事素质和作战指挥才能。

在隋末大业十一年,李世民才18岁就已经随父亲李渊镇压甄翟儿的起义,接着和兄长李建成攻取西河、霍邑。李渊称帝后李世民统帅三军发动了四大战役,平定陇右地区的薛举、薛仁杲,平定北方刘武周,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争,平定河北的刘黑闼的战争。

李世民继位后,作为皇帝身份就有改变,不会直接参与战争,是在后方指挥统筹全军作战。从贞观三年到十三年的十年中,为了统一西北,派李靖、侯君潗、苏定方、薛万彻等人平定了东突厥、吐谷浑。高昌等国,把西起阴山、北至大漠的广阔地带,收入唐朝版图之中。

李世民把《孙子兵法》中的“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在战争中运用的炉火纯青,助力战争中取得胜利。攻打薛仁杲时,坚壁不动,经过几十天的相持地方粮草将尽,士气低落,李世民趁机发起攻击取得了决战的胜利。攻打刘武周时同样采取的相同的办法,只是改用切断敌军粮道,避其主力决战、坚壁不出、耗费敌方士气,抓住时机进攻打败敌方。李世民的另一套作战方法是对敌方不太了解时,就亲自带领几百骑兵将士,从敌方侧面或后方攻击,视探视虚实及排兵布排情况后,针对性的制定一套策略最终取得胜利。

李世民“以出奇取胜”之法应用在许多战场中,结合战场实况综合处理,发挥指挥才能艺术和奋战勇敢精神。他对兵法的研究极深,应用得到。在战场形势下有利就促进,在不利情势下要速退,避免冒险,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并不采取速战,退而守之,实行坚营蓄锐,以挫其锋的方针,屡屡取得战争的胜利。

知人善用、收罗人才,尤其是对一些名将,想办法要规劝投唐,将文才武略的、李靖、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等将,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李世民非常器重、委以重任,能够诚心诚意交往,用情打动为其效力。

所以说: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又身为帝王,统帅军队作战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结合《孙子兵法》要领,知其敌情,避免蛮干、制定策略,蓄锐待机,采用有利于自方多种策略,最终取得战场胜利。人其一生有些错误是不可避免,小事不可归咎,论述李世民的军事指挥艺术和领导才能,受起我们的伟人领袖的赞扬。


斌哥居丹霞


唐太宗李世民军事能力有多强呢?

隋末乱世出现的著名统帅将领比如张须陀、王世充、宇文化及、窦建德、刘黑闼、刘武周、李密、薛举等人,这些人皆以失败告终。

张须陀曾号称隋末第一名将,“威震东夏”,最后却被李密用计击败,正应了李密对他的评语“有勇无谋”。

王世充此人狡诈凶悍,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物,他也击败如日中天的瓦岗军,又曾险些杀死李世民,可以说是一位颇有才能的乱世枭雄,否则隋炀帝也不会对他委以重任。但是,他有一个重大缺陷,这个人格局不够导致不善用人不善选将,他手下的将领除了他的亲戚和单雄信这样铁杆之外,极少有为他效死力的将领,这是他身为统帅的致命缺陷。

宇文化及只是一个野心家,是隋末乱世跳梁小丑,最多是个搅局者。

窦建德为人有声望,能得人心,奈何此人军事指挥才能着实一般,否则也不会在虎牢关之战十几万大军被李世民击败,自己被擒。

刘武周是个人物,这位起自燕赵的英雄在前期给李唐造成了不小的威胁,李元吉率领李唐精锐进攻他却被他杀得全军覆没,李渊为他差点放弃中原。但是,刘武周残暴嗜杀,不能得民心,最后被李世民击败,众叛亲离,死在了突厥手中。

李密是瓦岗军领袖,此人颇具眼光,又能笼络人心,指挥作战也很有一套,可以说是最有资格和李世民竞争的人物,但是,军事这个东西有时候真的要看运气,李密杀了翟让导致瓦岗内部失去凝聚力,又遇到疯狗的一样的宇文化及,最后被王世充突袭而失败,不得不说,李密虽然不是一位军事天才,但其军事能力还是很强的,他唯一欠缺的可能就是一点点运气吧。

最后说说刘黑闼,刘黑闼这个人比较特殊,他是在唐王朝已经几乎平定天下的局势下造反的,而他在劣势情况下屡次逼迫李世民,使得李世民损兵折将,不得不说,他如果早得势几年,天下形势真的不好说了,最后刘黑闼被唐王朝用绝对优势的兵力绞杀。

薛举与李世民交手,大战役一胜一败,在最后的决战中大破卧病不起的李世民,但他本人却在总攻前夕病逝,不能不说是李唐的福气。

我们看在隋末乱世中,这些著名将领都以失败告终,都有各种缺陷。

李世民则是他们中最耀眼的明星,李世民少年从军,初次出征便锋芒毕露击败突厥解救了隋炀帝,那一年他不到17岁。

隋末大乱,李世民随父亲起兵,屡破强敌,尤其是大破刘武周之战以及灭王世充和窦建德之战,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为李世民一生所自豪的战绩。

仅从战绩和指挥才能来看,李世民堪称岁末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

如果隋末还有谁的军事才能能和李世民相提并论,恐怕只有同为唐臣的李靖了。


无心历史


李世民和李靖是唐初最杰出的两位军事家。

北宋有一本兵书《李卫公间对》,上面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记录了李世民和李靖的军事思想。李靖向来以“论孙、吴之术” 而闻名于世, 军事上造诣颇深。李世民虽然没有留下理论专著, 但从《李卫公间对》的记载上看,他的军事谋略与作战艺术并不比李靖差。所以后人评论说“夫卫公在唐,诚一代 元勋。然太宗将略远出其上,非若高帝于淮阴,真弗如也。”

李世民的军功

历史上任何一个军事家的军事艺术都是从战争实践中得来的,世上决无纸上谈兵的军事家 。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是他在百战中学习而来的。他出生关陇集团,祖辈均为武将,从小接受骑射征战的学习。李世民曾回忆说 :“联少尚威武,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他最喜欢读曹操注的《孙子兵法》,具有系统的军事理论素质。

隋末大业十一年,年方十八的李世民初次登上战场,跟随父亲李渊参与了镇压甄翟儿的起义。 他和李建成直捣西 河,进攻霍邑,击败隋朝守将宋老生,由此始定霸业 。

李渊称帝后,李世民以唐军最高统帅的身份,独立领导了四大战役:第一次是对陇右地区的薛 举、 薛仁杲的战争,第二次是平定北方的刘武周势力,第三次是对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争,第四次是平定河北的刘黑闼的战争 。在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李世民始终亲自驰骋一线,他的军事谋略与作战艺术也在战争中达到了成热。

唐初统一战争的胜利,李世民与李靖功劳最大。李世民即位后,由于身份的转变,他不再直接参加一线战斗,而转为后方指挥。在贞观三年到十三年的十年中,为了统一西北 ,李世民派李靖、侯君集、苏定方、薛万彻等人平定了东突厥 、吐谷浑和高昌等国,把西起阴山、北至大漠的广阔地带收入唐朝版图之中。在这历次战争中,唐太宗知人善任,运筹惟幄,决胜千里,体现了一名优秀战略指挥家的杰出才能。

唐太宗也有过失败,特别是他晚年不听劝谏,骄傲轻敌,悍然发动了对高丽的大规模战争 。虽然他亲自出征,在前线指挥作战,但结果遭到了从未有过的惨败。

回顾唐太宗一生的军事活动,在历代帝王中,象他这样身经百战且有显赫军功者十分罕见 。他晚年征高丽的失败,并不能成为否定其在古代军事史上的地位。

唐太宗即位不久时就说过:“朕自少经略四方, 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击之, 无不溃败。所以取胜,多在此也 。”

善兵者善气

《孙于兵法》说:“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 唐太宗对此运用的水平很是高明。 唐朝初年强敌是陇右豪强薛举,此人曾在武德元年入侵长安,在高坡之战击败过李世民。薛举病死后,其子薛仁杲继续大举攻唐。 李世民 汲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坚壁不动” ,经过六十余天的相持,敌军粮尽,军心动摇。 李世民看到 “彼气衰矣,吾当取之”,迅速发动进攻,取得了决战的胜利。

元代史学家胡三省认为:“秦王之破刘武周、宋金刚,与破薛仁呆、宗罗喉方略同也。” 在平定刘武周战役中,李世民将“坚壁挫 锐”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他派遣将领分兵汾州、隘州切断敌军粮道,又避免主力决战, “唯令偏裨乘间抄掠, 大军坚壁不战, 由是贼势日衰。” 经过五个月的相持 ,唐军终于取得了胜利。这正是李世民在和李靖的《李卫公问对》中所说的:“守者,不只完其 壁、坚其阵而已,必也守吾气以有待焉 。” 这种坚守可以“挫共锋”,打击敌军的锐 气,为反攻胜利创造条件。

骑兵阵后反击战术

李世民并不是个保守的指挥官。一旦反攻时机来临,他就会毫不犹豫的亲率精骑冲入敌阵, 或者迁回敌后,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武德元年十一月,李世民看到薛仁杲呆军队气己衰,便果断“亲御大军,奄自原北,出其不意将晓骑数十入贼 阵, 于是王师表里齐奋 , 罗喉大溃 。” 这种骑兵阵后反击战术,李世民运用得得心应手。在与刘武周军的军队交战时,李 世民果敢地组织反击,“率精骑击之,冲其阵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类似 的例子举不胜举。李世民这种战法,符合《孙子兵法》中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之道,更可贵的是,李世民本人总是亲率精 骑,冲入阵后,表现了非凡的指挥才能和勇敢精神。

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提到“太宗之定天下,多以出奇取胜。”准确地概括了李世民指挥艺术的特点。

破竹之势

李世民的指挥艺术,还体现在反攻中的“兵贵神速”和连续作战的精 神,对敌人穷追猛打,不给敌人以喘息机会,力求全歼敌人。李世民把这种战术比喻为 “破竹之势”。 晋阳起兵 后,唐军在李世民的指挥下,仅仅半年就攻克长安,为李唐王朝的创建奠定基础,正是这种军事思想带来的成果 。武德元年浅水原决战后,李世民率领二千余骑追击宗罗喉,有人提出“仁杲犹据坚城 ,未可轻进,请且按兵以观之 ”。李世民说:“ 吾虑之久矣,破竹之 势,不可失也,勿复言!” 正是在这种战略意图的指挥下, 唐军取得了战役的巨大胜利 。

李世民对兵法颇有研究,他说过 : “夫用兵之道,见利速进,不利速退”。在有利形势下要 “ 速进” ,在不利形势下要 “速退”,切忌犯冒险主义的错误 。在敌强我弱 的形势下, 就不能“速战”,而要退而守之,实行“坚营蓄锐,以挫其锋”的方针。 李世民的军事观点,无疑是古代中国军事学说宝库中闪光的思想。

围城打援

从军事学上说,所谓“围城打援”是以一部分兵力包围孤城坚守之敌,同时集中主力歼灭来 援之敌,最后达到胜利的目的 。 这种战方法李世民运用得十分娴熟。在与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争中,王世充采取“婴城自守,以待建德之援 ” 的战略;李世民则以“围城打援”的方针对付,以部分兵力包围王世充的老巢东都, 但围而不攻,“坐收其敝”;对于援军窦建 德则以主力出击,力求全歼 。

事实证明这样的部署是正确的,李世民用这种战法,消灭了王、窦两大集团,在国古代战争史上写下了“围城打援”的光辉战例。

兵不厌诈

“兵者,诡道也”。李世民也深得“兵不厌诈”之三味。隋末大业十一年,隋场帝在雁门为突厥所围,下令各地勤王。年轻的李世民建议:“ 始毕可汗敢举兵围天子,必谓我仓碎不能赴援故也。宜昼引族旗数十里不绝,夜则征鼓相应,虏必谓救兵大至, 望风遁 去。 不然, 彼众我寡, 若悉军来战, 必不能支”。 虽然他的建议由于其种种原因没有被采纳,但李世民的这条“诈计”,还是得到了后人的肯定 。

贞观四年突厥被唐军打败后,领利可汗“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李世民识破了突厥的缓兵乏计,采取“阳为许 和、 阴实备战”的策略,让李靖乘胜打击突厥势力。 在和谈幌子掩护下,唐军一举平定东突厥,俘获了领利可汗。所以说李世民是精通“诡道” 的军事家 ,他的“诈”就是他的“智”。

同甘共苦,身先士卒

说李世民是军事家,还因为他既知兵又知将,能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用自己的奋勇作战的榜样力量来鼓舞士气,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在唐初的浅水原决战中,李世民率先冲陷敌阵, “于是王师表里齐奋” ,激发了士卒们奋勇杀 敌的精神, 取得一场大胜。

在与宋金刚交锋时, 唐军“夜宿于雀鼠谷之西原, 太宗不食二日, 不解甲三日。 军中唯有一羊, 太宗抚将士, 与之同食。 三军感恩皆饱而思奋。”几乎在每次战役中, 李世民都冲锋在前, 身先士卒,鼓舞士气,这也是他手下的军队能够打硬仗和打胜仗的原因之一 。

收罗人才

李世民还十分注意收罗人才,尤其是骁勇的骑兵将 领。秦叔宝和程知节都是中途降唐的将领,李世民都这两人十分器重,任命秦叔宝为马军总管, 程知节为秦王府左统军。这两位将领在李世民平定天下的战争中都起了重要作用。 又如刘武周的手下尉迟敬德,曾多次击败唐军,尉迟敬德投降后,“诸将疑敬德必叛” ,李世民却对尉迟敬德推心置腹,使其感恩不尽,愿意为李唐竭忠效劳。 表现出了非凡的卓识 。

当然,李世民不是神,他晚年征高丽是他军事生涯的败笔。但是我们不能以一次战争的胜负去全盘否定李世民的军事才能。虽然我不同意用“变态”这个词来形容李世民的军事才能,但是他确实是一个杰出的指挥官,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这一点,在帝王中是不多见的。


笑语千年


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可称皇帝中的第一名。

李世民年少有为,他去雁门关营救被突厥围困的隋炀帝时,他才年满17岁。

隋朝后期,天下大乱。李世民起兵太原,一年时间便攻占长安,灭隋建唐。

唐朝建立初期,尚未统一全国,李世民又四方征战。

其一,大破薛举,此战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值得一提的是,在统一中原后李世民再经过那里时还作了一首诗《经破薛举战地》。

其二,击败宋金刚,刘周武,稳固了唐朝的北方。说来有趣,隋朝末期,刘宋两人是通过投靠突厥得以占领晋阳,被李世民打败逃到突厥,最后又死在突厥人手里。

其三,虎牢关之战,我认为虎牢关之战是最能看出李世民军事能力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李世民以少胜多(三千五百骑兵打败敌人十万大军),一举歼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获得了华北的统治权,是唐朝统一天下的重要一战。

其四,便是重创窦建德余部。

李世民登基后,仍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多个少数民族,唐朝由此声威远播,四方臣服。李世民也被尊称为“天可汗”。

李世民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为唐朝盛世奠定基础。其实李世民的军事能力从他在位期间唐朝疆域的变化就可看出一二。

毛主席读古书时便在其中圈注“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毛主席作为伟大的军事家,如此评价李世民足以见其军事才能。





趣古恒生


首先看他人对李世民军事能力的评价

  •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毛主席

  • “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 ----成吉思汗

  • “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何去非(中国第一个武学博士)

然后看一下李世民变态的军事成就

  • 虎牢关之战。

成就:一战灭两王,三千骑兵破十万大军

内容:620年-621年,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关与郑军王世充、夏军窦建德作战。当时李世民包围洛阳的郑军,夏军派十万大军来洛阳解围。李世民亲自带领三千骑兵,趁夏军不备,发动突袭,击败十万大军,并活捉窦建德,然后迫降王世充。

下图为虎牢关之战示意图:

最后总结,唐太宗参加过许多战役,为唐朝的强大打下了基础

下图为贞观时唐朝地图


谢谢阅读!


陈烽燃


李世民作为唐朝开国功勋,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其军事能力那是相当强悍的。现代伟人毛泽东读史总结有这么一句话“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能得到毛主席的如此高的评价,可见李世民的军事能力绝非浪得虚名。

李世民可以说是军事天才,年纪轻轻就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被封为天策将军,从封号上来讲,已经是最高称号了,都到“天”了,这足以说明他的功绩,要知道这些封号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个封号,是李渊自己想出来的,因为已经封无可封了,李世民当时22岁。

我们来看一看,到底李世民的军事能力有多强,在隋末统一战争中,李世民除了经常亲自上阵、披坚执锐外,还得为整个军队派兵布阵,出谋划策,从粮草安排到击败敌人,简直就是全能型人才。在对战薛氏父子的战争中,李世民统兵三万,击垮了号称二十万大军的西秦军;在于宋金刚的战役中,八千击灭数万之众;最著名的莫过于“虎牢关战役”,区区以三千精锐士兵,打的窦建德十万大军丢盔弃甲,还俘虏了窦建德,关键还顺手灭了王世充,这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在统一战争中,李世民以一人之力,把军事敌对势力全部扫灭,而且都是以少胜多,无一例外,纵观李世民的军事生涯,简直有如神助。

“玄武门之变”更是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和协调能力的一个缩影,在短短的时间内,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软禁李渊,控制玄武门等,这些无不反映了李世民的军事能力。





梁一


李世民在古代皇帝中纯军事才能是第一。

即便是算上全部名将,他也是排名靠前的,尤其是歼灭战感觉没有比他打的更好的了,历代名将中只有吴起、韩信、白起那么少数几个,而白起这种还是以强击弱以多打少的,含金量还要低一点。而李二这种把握战机能力极强的,你可以看看他几次以少胜多之后就迅速灭掉对方一个势力,几次大战下来就平定全国。

有说渭水的,难道不看李二在渭水全面劣势下用几次胜利才让对方不得不退兵,换个人可能就灭国了,再看看之后的反击,不过几年,就把对面的可汗抓来跳舞,你以为草原和西域称呼他天可汗不是他打出来的威名?

还有对高句丽,三万VS十五万,打的对方几乎全军覆没,死的死降的降跑的跑,主帅投降。后来因为后勤和气候原因退兵,根本不影响军事评价。

另外,看军事才能可以看看李靖李绩在他手下,随便用,为什么?对比下秦王和白起,刘邦和韩信,为什么李靖李绩没事,因为李世民自己本身就是不逊于他们的顶级名将,所以不怕他们反。

评价起来,他基本就是韩信吴起戚继光这个级别,顶级名将。

评价古代名将的时候其实可以看看武庙的十哲,除了张良是以太公望弟子入选以外,其他的应该基本在一个水平线,李世民如果不是皇帝,应该可以入选。





歪嘴说历史


有句话说的好。大概意思就是皇帝中军事才能第一的是李世民,其次才是朱元璋。李世民在没有当上皇帝时候,就已经是战功赫赫了。在他时任秦王时,每战都是身先士卒。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成为了皇帝,随后对东突厥发起了战争,将东突厥消灭。,虽然再后来征讨高句丽时遭受挫败,但也为后来打下了基础。

李靖的军事才能是无可置疑的。不过分的说,李世民的军事才能与李靖也是能够平分秋色的。李靖在我国历史上军事水平排进十肯定是可以的。在隋末唐初时,李世民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击溃了王世充与窦建德。而李靖平定了南方。在统一北方时,他经常披坚执锐,带着玄甲军冲阵杀敌,在对薛氏父子的战争中,统兵三万灭了号称拥兵二十万的西秦,以八千追击歼灭宋金刚数万之众,虎牢关之战以三千精锐大破窦建德十万大军,顺手灭了王世充,直接为唐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五陇阪之战百骑冲虏阵,惊破突厥数万大军。

试想这样的军事才能又有几人呢。其实他在之前还有许多战役,浅水原之战,他坚壁诱敌,以少胜多,击溃西秦薛仁杲数万优势骑兵,平定陇西。他还有“美良川”、“雀鼠谷“之战,强攻于美良川,追击于雀鼠谷,一日八战,大败宋金刚,俘斩数万人,最终收复并州。说他是位极为优秀的军事家,丝毫不为过。

并且他自己的军事才能也很是欣赏。经常夸道自己。如果没有李世民,唐朝能否顺利建立都是个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