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九歲了,全日制寄宿式學校如何選擇?

寬容的對待709


九歲孩子,三年級。

這個年齡勉強可以寄宿了(我個人比較建議孩子大一點寄宿,我家孩子是12歲開始寄宿的)。

其實 你這個問題應該換一個思路。

給孩子擇校,主要還是要關注學校的教學,人文。食堂,住宿當然也是選擇條件之一。

以成都幾朵金花為例(寄宿學校,當然是私立學校了,所以公立好學校就暫時不列出)

1、成外,外語方向;

2、實外,文科強👍;

3、嘉祥,數學強;

4、西川,全心全意致力於中考,伙食好也是亮點;

還有其他幾所學校,也不錯,但是當初沒有去詳細瞭解我,所以不妄加評論。

孩子住校三年,總結如下:

一、孩子喜歡自己的學校,所以努力,願意直升。不想去其他學校讀高中,目標非常明確!

為什麼喜歡?當初擇校的時候,是她自己選擇的這個學校(當時同時考取了2所目標學校,她自己決定讀這一所)。外加現在同學們確實優秀,個個學習好,品行好。

當然,我私下猜測,學校老師們也在不斷給她們洗腦,讓她們留在本校讀高中[閉嘴](畢竟學校之間也在搶生源)

二、要擇校,一定要考慮孩子將來的方向。

如果孩子將來要出國,那麼有一些公學,常態化做國際課堂,給孩子設立總裁課程。那就可以考慮去**公學。

如果要拼國內的高考,那就還是要以成績為導向。

三、每個城市情況不一樣,但是有很多強大的媽媽群,裡邊不乏裡邊神通廣大,信息靈通的媽媽[偷笑],哪一屆的生源怎麼樣,師資力量怎麼樣,學校哪些硬件要改造,哪個學校要換校長,哪些學校有多少直升名額,哪些學校有優惠條件,這些達人門兒清[我想靜靜]。

所以,專心致志泡媽媽群,是個不錯的辦法哦[呲牙]。

四、孩子住校之前,要要從思想上,習慣上加以培養。

思想上要讓孩子積極面對新生活。鼓勵孩子在學校多參加一些社團,尋求學習以外的樂趣!

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要有,比如日常洗漱用品管理,學習資料整理等。入學後,可以多與生活老師溝通,共同渡過這一段特殊時期。

衣物類整理,我是在網上學習了各種不易散開的衣物摺疊方法,行李箱不至於被孩子翻的特別亂。襪子一對一對卷好,免得孩子找衣物時浪費時間。[捂臉]

五、孩子在學校面對新生活。家長也需要“斷奶”[大笑]

很多家長都會經歷一番痛苦的“斷奶”里程,改天另起一篇來講。


睿智的成都媽媽


這個問題,儘量慎重考慮,全日制寄宿學校有利有弊。

寄宿制學校教育最大的特色是,培養孩子儘早的獨立,融入社會,融入集體的適應能力。

優點主要有:

1. 現在的小孩大都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習慣於在父母全面的照顧下生活。寄宿制對孩子是一種自理能力的培養。

2.在寄宿的過程中,同一宿舍的同學因為有更多的私下相處時間,熟悉彼此後,會成為“朋友”。

3.寄宿制對孩子來說最大的影響是生活作息規律化。

當然也有弊端:

1、對心理行為發展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寄宿制小學兒童的違紀行為和神經症問題比率也明顯高於普通小學兒童。寄宿制學校的小學生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問題,主要是敵視、偏執和人際關係敏感等。

2、對感情發展的影響

寄宿生往往在週末才能和家長見面。他們很少和父母進行親密接觸,特別是身體接觸。兒童在寄宿學校待上一段時間後,往往會形成孤僻、對別人缺乏信任、缺少和別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在生活中也不容易體會到積極、愉悅等感情。

所以,我建議如果有條件走讀,家長還是讓他們走讀為好。如果實在太忙,儘量找當地校風好,學風正,管理既嚴格又充滿人性的學校寄宿,畢競,各方面都得兼顧。






行者無域gyl


優點主要有:

1. 現在的小孩大都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習慣於在父母全面的照顧下生活。寄宿制對孩子是一種自理能力的培養。

2.在寄宿的過程中,同一宿舍的同學因為有更多的私下相處時間,熟悉彼此後,會成為“朋友”。

一、學校調查

作為學生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首當其衝的應該是瞭解海外私立寄宿學校的教育理念,在此前提下去調查學校的教學硬件水平與軟實力、招生要求以及中國學生比例。學校官網可以幫助家長和學生了解這些信息。以下是考察學校階段需要關注的幾個方面。

學習環境與校園設施

瞭解該校教師的從業資格,是否能勝任自己所教授的課程,這是留學生不遠萬里求學的保障。除此之外,還需要了解該校的課程設置。基礎教學的安排(如人文和科學)是怎樣的,是否為國際學生開設ESL課程。並且需要了解英國中學的GCSE課程、A-Level課程等,或是美國中學的AP課程開設的數量和種類都需要做一個詳細的調查。

我曾經所在的城市在教育產業化方面做得比較到位,城中的幾大名校都紛紛源自一條龍式的私立教育集團。這些教育集團從幼兒園時期就定向培養自己的小學、初中以及高中人才,為的就是以“一以貫之”的教育模式,打造思想和行為中無不展現出自己獨有的教育品牌LOGO的優秀學子,並在每年的高考中能夠舉舉奪魁,拔得一大波頭籌,年年都能以非常高的升學率繼續吸引更多的學生前來入讀。

這些教育集團也深受廣大家長的歡迎,因為家長可以更專業地幹更擅長的事,而教育就放心地交給學校,交給老師吧!家長只需要在節假日收假當天傍晚,將孩子準時送到學校去上晚自習,以此來開啟一週的學校生活,也只需要在節假日放假當天下午放學時,把孩子從學校接回家,即可!至於輔導作業,那都是老師的事,即便是週末的作業,收假當天的晚自習上,老師也會把作業輔導完畢。



小學數學語文課堂



隨著低齡留學的興起,海外低齡留學正在成為一種熱潮。然而,海外寄宿中學千千萬,如何選擇一個孩子喜歡的學校,是眾多家長心病所在。其實,選擇學校一共有3個階段,分別是學校調查、契合度調查以及校園訪問。本文將逐一介紹這三個階段中需要注意一些什麼。

一、學校調查

作為學生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首當其衝的應該是瞭解海外私立寄宿學校的教育理念,在此前提下去調查學校的教學硬件水平與軟實力、招生要求以及中國學生比例。學校官網可以幫助家長和學生了解這些信息。以下是考察學校階段需要關注的幾個方面。

學習環境與校園設施

瞭解該校教師的從業資格,是否能勝任自己所教授的課程,這是留學生不遠萬里求學的保障。除此之外,還需要了解該校的課程設置。基礎教學的安排(如人文和科學)是怎樣的,是否為國際學生開設ESL課程。並且需要了解英國中學的GCSE課程、A-Level課程等,或是美國中學的AP課程開設的數量和種類都需要做一個詳細的調查。

對於私立寄宿學校的學生尤其是國際學生來說,學校既是第二個家也是個小型的社會。所以校園的設施也尤為重要。教室,實驗室,體育場,醫療保健服務以及宿舍的環境與規模都需要做一個大致的瞭解。

學校的招生要求

每所私立寄宿學校都會根據自身要求,需要申請人提供相應的標準化考試成績(如:UKiset, IELTS, SSAT, TOFEL等),部分學校還需學術水平證明、申請論文、推薦信以及課外活動證明等相關申請材料。

由於近年來中國申請者基數的龐大以及造假現象的層出不窮,院校招生官更傾向於在面試中評價申請人的英語交流能力、個性、自我認知程度、個人潛力以及是否能融入校園生活。美國部分學校要求學生在申請學校前參加維立克面試(注:維立克是被北美學校廣泛認可的第三方留學面試機構,具體詳見: 美國高中入學申請——維立克面試介紹)以確定學生是否擁有申請該所學校的資格。

國際生比例

海外私立寄宿學校為了保障學校文化的多樣性,一般會對各個國家的招生比例做出要求(具體詳見:高中留學國際生比例知多少)。由於中國申請者的增多,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局面。所以即使學生達到了學校的招生要求,苦於沒有招生名額,也很有可能會出現不被錄取的情況。如果能夠了解一個學校的國際生比例和近幾年的中國學生招收情況,則可以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做出一個合理的預判斷。

二. 契合度調查

在選擇學校的時候,更重要的是選擇最合適的而不是排名靠前的。英國教育專家Emma為華爾街日報撰寫過類似的文章,其中提出的幾個建議是值得您考慮的:

1. 瞭解班級的人數和男女比例

2. 對校園進行參訪,看到在學校裡就讀的孩子,真實感受校園氛圍和氣氛

3. 學校是否能做到發現、培育並讚揚每一個學生的天賦和技能

4. 課外活動的種類有多少?學校是否鼓勵學生參與?

5. 選擇一個讓孩子感覺像家的學校

6. 學校的地理位置是否合理,是否有良好的基礎設施?

7. 學校是否會經常聯繫家長?

接下來還要對孩子情況進行客觀分析,匹配相互間的契合度,最後再進行院校篩選。首先需要坐下來和孩子好好溝通。如何從溝通中判斷哪所學校更適合孩子呢?答案就是多提問,例如:

1. 你更喜愛美國、英國還是其他國家?最喜歡這個國家的哪個城市?

2. 你想去讀男校/女校麼?

3. 你是否介意去軍校或者教會學校?

4. 你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愛好,例如樂器、美術,運動或者科學研究?

5. 你是否需要ESL、或者個人導師獨立研究類等學術項目?

當逐個回答完以上問題後,你就已經可以篩選或排除很多候選清單上的學校。

三. 校園訪問

結合了第一步和第二部的調查結果後,學生和家長應該已經有了一個心儀的學校列表,這個時候就要安排校園訪問了。訪校是在申請過程中極為推薦的步驟,雖然部分海外院校是不要求申請人訪校的,但是招生官仍然認為訪校有助於申請人多方面瞭解學校,從而選擇更加合適的院校,因為選對了學校就等於為孩子選對了領路人。如果可能的話儘量在校園訪問時安排兩節試聽課,這樣可以切實的體驗到學校的教學方法,還可以判斷學校是否言行如一。

申請海外私立寄宿學校,特別是頂尖名校,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有的甚至需要兩三年時間的準備。這需要家長和孩子認可並接受海外教育與中國教育間的差異,為孩子創造更優的教育環境而一起努力,在茫茫申請大軍中脫穎而出,受到更多海外私立寄宿學校的青睞。


公務員之路


就我個人而言,並不建議9歲孩子開始上全日制寄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國家現在推行的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現在普遍的是需要劃片入學,即由孩子的監護人最主要監護人父母進行監護陪讀。中小學階段正是孩子習慣品性,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缺失了父母在身邊的教育,對於未成年孩子而言普遍來說是弊大於利。在這個關鍵階段,如果沒有父母的及時跟進和督促,往往會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對學生日後成長非常不利。

如果確因家庭事業工作忙的原因, 必須要選擇全日制寄宿的話,關鍵還要看這個學校的管理。


河洛雨林


很榮幸能回答你的問題😊

其實,讓九歲的孩子寄宿學校的家長,無非出於這兩種情況:一是想讓孩子早點鍛鍊獨立自理的能力;二是父母工作繁忙,沒有時間每天接送孩子。但是無論那種情況,寄宿都是有利有弊的。我親眼目睹了好多強行給孩子“斷奶”的過程:孩子哭,大人也哭,老師也跟著掉眼淚,心裡真的很難過。有個小女孩,是父母工作太忙,把她送過來的,小女孩整整哭了一個月,並且,孩子發燒,上火不斷,真的可憐,以至孩子在身體上,心理上,精神上都飽受折磨!老師們也是盡心盡力的,可是,誰又能代替父母的愛呢?

因此,我建議家長選寄宿學校,謹記以下幾點:

1、整體考察學校的環境,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學校的綠化、教室的佈置、活動場所、學生宿舍等,)

2、查看食堂衛生,詢問伙食安排;(孩子畢竟正在發育成長階段)

3、與班級老師進行溝通;(包括生活老師)

4、多方瞭解學校的教學質量。(畢竟家長最看重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

除了以上選學校注意的幾點以外,家長在把孩子寄宿後,一定不要以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ok了,一切都靠老師吧。孩子和你相處的時間少了,要儘可能的利用有限的時間與孩子做好互動溝通,做到有問題早發現。讓孩子無論在家在校都身心愉悅,學習才有動力!在此,希望你們能選到理想的寄宿學校!


一束光穿過一扇窗


寄宿制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的綜合能力也就隨之提高?將來就一定能更好地融入社會?

我曾經所在的城市在教育產業化方面做得比較到位,城中的幾大名校都紛紛源自一條龍式的私立教育集團。這些教育集團從幼兒園時期就定向培養自己的小學、初中以及高中人才,為的就是以“一以貫之”的教育模式,打造思想和行為中無不展現出自己獨有的教育品牌LOGO的優秀學子,並在每年的高考中能夠舉舉奪魁,拔得一大波頭籌,年年都能以非常高的升學率繼續吸引更多的學生前來入讀。

這些教育集團也深受廣大家長的歡迎,因為家長可以更專業地幹更擅長的事,而教育就放心地交給學校,交給老師吧!家長只需要在節假日收假當天傍晚,將孩子準時送到學校去上晚自習,以此來開啟一週的學校生活,也只需要在節假日放假當天下午放學時,把孩子從學校接回家,即可!至於輔導作業,那都是老師的事,即便是週末的作業,收假當天的晚自習上,老師也會把作業輔導完畢。如遇寒暑假家長忙得不可開交,還可以把孩子以夏令營或冬令營的方式託付給學校,會有專門的老師負責輔導作業,也有專門的老師負責業餘生活的安排,甚至可以帶這一類孩子去有詩的遠方看看。當然,這是有償服務,而家長只需要做好後勤保障,擼起袖子掙夠票子就對了。非常美好的人生畫面?!但是問題也來了,孩子的事好像沒家長什麼事了,活生生地像私立教育集團批量承包了一個又一個家庭中涉及到子女教育的重大項目。

這類學校有自己合作的幼兒園,一般小學生的選拔,大多從合作幼兒園中優先錄取,因為在幼兒教育的行為習慣引導中,通常會有為小學幼小銜接順利過渡的定製化內容,比如更適合小學校園要求的小學新生學習行為習慣的規範、寄宿生活規範等等。考慮到幼兒園小班和中班孩子太小,對粑粑麻麻有一定程度的依戀,所以,一般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可以選擇寄宿,以便於到小學更好地適應校園為期五六天的寄宿生活。

也就是說,如果粑粑麻麻選擇讓孩子嘗試去寄宿,那麼,這樣的家庭從孩子幼兒園大班開始,每週都會有為期五六天的“骨肉分離”,如果孩子適應或者家長勉強孩子去適應寄宿生活,這種狀態會一直“循環播放”到孩子高中結束。

對於粑粑麻麻而言,這樣一路長大的孩子與粑粑麻麻之間的親子時光少得可憐。因為,孩子考大上學後,身心會更加自主,到時候,粑粑麻麻想要再指手畫腳,卻未必如願。而孩子大學畢業後,如果再獨自外出奮鬥創業幾年,粑粑麻麻想和孩子親密一下,也難得一見。等孩子再到適婚年齡,成個家,緊接著,孩子再有一個他自己的孩子。那麼,粑粑麻麻和孩子的親子時光則永遠一去不復返。因為,沒有再合適的機會了,而那一刻,粑粑麻麻或許才想起要彌補,於是極有可能把所有在自己孩子身上錯過的親子時光又毫無邊際地傾注到孩子的孩子身上,於是新一代的隔代親出現了,新一代的小皇帝小公主又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人生不該如此侷促地一閃而過,但是被粑粑麻麻放棄掉的親子點滴不也就催促著人生一晃而過了嗎?真是細思極恐啊,而親子關係互動頻率的不足甚至缺失導致的基於愛、信任和支持的教與受教,養與受養關係則很容易形成不可融合的對立面,所以,待孩子自主意識與能力稍微強一點的時候,很多性格和行為上的人為瑕疵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暴露無遺。

城中那幾所私立名校的教育品質是有口皆卑的,更有坊間傳言說,一腳跨進其中一所就等於另一隻腳也跨進了985、211。所以,當年 ,我也為兒子選擇了其中一所有百年公立名校基因的私立學校。 畢竟能觸手可得更好的,沒道理退而求其次。

為了讀該校,提前一年轉到了與其有合作關係的幼兒園,因為那所幼兒園直升我們心儀的學校的機率更大。正如前面提到的,小學有針對地引導了學習、生活的行為習慣更加符合其要求的學生,沒道理再招攬一堆還需要花大力氣和大把時間再去調教的別的幼兒園畢業的學生吧。所以我們如願以償地進到了那樣的幼兒園。

轉眼間大班的上半年也過去了,一年級便要開始寄宿,那麼,大班下半年就應該試著讓孩子寄宿,充分適應一下。按照我當初極其狹隘的邏輯,我認為,一歲半就開始進行全日制早教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早進入社會化的狀態,與家人之外的老師同學接觸自然不成問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一歲半就入讀的全日制早教中心帶給兒子的蒙氏教育,讓他在遊戲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與小朋友和諧相處、在與小朋友產生矛盾的時候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如何與人分享美好的食物與事務,如何理解安全規則避免危險、如何自己吃飯穿衣穿襪疊被等等等等。在我看來,我兒子是具備順利過渡到寄宿學校的能力的。然而事實卻並非我想的那樣簡單。孩子從出生到一點一點長大,真的並不像從殼裡孵出來的小雞,你給它飼料,它就吃,它就長,就對了。

孩子的肉體成長的過程中,自我意識也在不斷形成,心理發育也在因接觸到的不同環境而長成相應的樣子。我兒子本來是活潑靈動的,寄宿不到一個月便出現讓我完全沒想到的異常,比如開始厭惡去上幼兒園,開始變得不愛說話,以前一看到好吃的就十分開心,那一段時間再好吃的東西也讓他打不起精神來,總是一副鬱鬱寡歡的樣子。這簡直就不該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該有的狀態。

我開始陷入沉思,查詢了很多關於寄宿好壞的資料。但最後,讓我改變思路不再讓兒子住校的決定並不是所謂理論與資料打動了我,更多的是孩子本身的反應。因為,異常狀態發生後,我立即跟幼兒園進行了溝通,將寄宿改回走讀。起初的一個禮拜內,我兒子有所改變,似乎又不太相信,所以,改變並不明顯,當一週的時間過去,他確定是的,不用再被“關”進學校,可以天天享受家的溫暖與愜意的時候,他變得更加放鬆了,他恢復了往日的活潑與靈動。對同學、班級、學校又開始欣喜和嚮往了,看著他又開始不停地對新鮮的事物發出聲音“是什麼呀?”、“為什麼呀?”的時候,我就開始意識到,寄宿制,或許真的不適合我兒子。

著名的教育學者尹建莉,曾發表過一篇名為《寄宿制是個壞制度》文章,文章中,她明確反對寄宿制,並認為,如果把孩子和父母隔絕開來,就可以鍛煉出很強的自理能力——按照這樣的邏輯,孤兒院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應該是最好的。事實上,在孤兒院長大的孩子大部分有較重的心理問題。這個觀點如醍醐灌頂,這讓我也意識到,是呀,如果寄宿制並不能完美地鍛造孩子的獨立能力,那麼,粑粑麻麻在自己明明可以擠出時間去陪伴孩子的前提下非要把孩子送去寄宿學校,又是圖什麼呢?

在孤兒院長大的孩子,其自我意識和合作意識往往停留在較低層面——不是他們天賦不好,也不是保育員的工作不盡責,是他們被剝奪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父母之愛,從小缺少家庭氣氛滋養,缺少和親人的情感及語言交流,以至於成年後在心理及能力方面表現出永久的缺陷。

腦神經科學已證實,早期情感發育不良,會直接損害大腦的正常發育,使其結構異常,造成無法逆轉的病理性改變。

在這方面,羅馬尼亞曾犯過一個致命錯誤。二戰後,羅馬尼亞人口銳減,政府規定每個育齡婦女至少要生4個孩子並可以送到政府出資的國家教養院集體撫養。此後,先後有6萬多名嬰兒一出生就被送進教養院批量撫養。這些孩子後來幾乎都出現行為異常,大多數智力低下,情感發育不良,不會和人交流,無法形成對視和對話,獨自坐在角落,不停地前後搖晃或不斷重複某種刻板行為,對陌生人沒有恐懼感,也沒有溝通能力——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稱之為“孤兒院現象”。

家庭的溫暖,尤其是母愛,是一個兒童成長必不可少的心理營養品。送孩子寄宿,本質上是反自然、反天性的,是成人無視兒童作為一個人的自然需求,把自己的需求強加到孩子頭上。尤其是送孩子上全託幼兒園,是在孩子幼年時期就急於去發展他的社會屬性,減少他和粑粑麻麻相處的時間。孩子原始的自然需求得不到滿足,今後他的社會屬性也難正常成長、無法正常表達。

有些粑粑麻麻說,我知道寄宿對孩子不好,但工作實在忙,沒辦法。其實,觀察我們身邊的孩子,很容易明白一個事實:兒童和粑粑麻麻感情的建立,必須要有相處時間的長度和頻次。孩子越小,對粑粑麻麻的愛的要求越多,對相處時間和頻次也就要求越多,這是兒童獲取安全感的必需。長期寄宿的孩子,潛意識中既害怕被粑粑麻麻拋棄,又對粑粑麻麻有怨恨,所以經常會表現出委屈、拒絕、過度纏綿和不可理喻。

再分享一個粑粑麻麻圈裡廣為流傳的故事:

一次朋友聚餐,一對事業有成、中年得子的朋友帶著5歲的兒子。據說那孩子3週歲就被送進北京市非常有名的一家幼兒園全託,自己會洗襪子內褲、睡覺起床都很自覺。孩子看起來很聰慧、非常乖,坐在媽媽旁邊默默地吃著飯。那一天一起吃飯的另外兩個五六歲的小朋友一會兒就混熟了,吃完飯就跑到旁邊的沙發上玩兒去了,而這個小男孩一會兒爬到媽媽懷裡,摟著媽媽的脖子和媽媽纏綿,一會兒又爬到爸爸懷裡和爸爸纏綿,看起來十分憂鬱又煩躁,不說話,也始終不肯下地和小朋友玩兒,看得出來,內心有非常強烈的不安全感。

事實上,寄宿造成的情感疏離,不僅僅發生在孩子心裡,也發生在粑粑麻麻心裡。缺少相處的長度和頻次,彼此間的情感聯結就會比較稀疏,愛的濃度和質量就不會高。許多粑粑麻麻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難以很好地與孩子溝通,這與他們和孩子相處機會少,建立的感情聯結比較稀疏有關。孩子幼小的時候,往往正是粑粑麻麻開始打拼的時候,但這不應該成為天天不見孩子的理由。年輕時誰不忙呢?

寄宿制本身並沒有好壞區分。它的存在,於教育集團而言,是一定程度上的商機,於廣大家長而言是相對輕鬆,但於孩子而言,是鍛鍊的機會還是噩夢則要看孩子本身了。一切涉及兒童利益的問題,都應在不影響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前提下去解決。要不要選擇寄宿制,其實最需要站位到孩子的角度去深入考慮。

其實,當粑粑麻麻面對寄宿學校,不知道如何抉擇的時候,可以嘗試給孩子一個試錯的機會,讓他感受一下約定時期內的寄宿生活。如果孩子能夠適應寄宿制的生活模式,同時,性格、性情、情緒等完全不受影響,那麼選擇寄宿,問題不大,而寄宿所謂的讓家長更輕鬆、讓孩子更獨立的優勢會再被放大。但是,如果孩子接受不了寄宿制的模式,性格、性情、情緒明顯大變,那麼,請慎重,不要再想著滿足自身需求而勉強孩子去接受與適應,那樣,它那“孤兒院現象”的劣勢會被無限放大甚至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先試試,不行再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或許才是恰當的。

儘管,有些孩子能夠適應寄宿制,但是別忘記,適應歸適應,選擇歸選擇,道理還是那個道理:完整的家庭教育才是培養智慧的途徑。孩子真正屬於父母的時間只有十幾年,如果不珍惜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就錯過了生命中許多美妙的時刻。要培養一個出色的孩子,父母必須有這樣的意識和自信:父母是最好的老師,親情是最好的營養品,餐桌是最好的課桌,家是最出色的學校。

記得有人曾說過,千篇一律的皮囊終究抵不過萬里挑一的靈魂,那麼,請身為粑粑麻麻的你也仔細想想,在寄宿制那種同一模式的人才製造大工廠,脫離了家風家訓個性化思想行為習慣的細細滋養,你又如何好意思讓你的孩子長出萬里挑一模樣??


教苑雜談


如果家裡條件允許的話,建議不要把孩子送去寄宿學校。別隻想學校有多好,機會多難得……九歲,一個還可以依偎在媽媽懷裡撒嬌的年齡,卻要獨自面對生活裡的一切問題,不知道怎麼辦,還得勇敢地獨自面對。您以為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但您卻沒想到,ta的獨立是從被剝奪享受母愛的權力中養成的,ta的獨立因離您越來越遠,以至於孩子長大後說:“別人放學牽著媽媽手,跟媽媽有說有笑地講著學校發生的趣事時,我卻仍坐在冰冷的椅子上寫作業”。鷹天生就屬於高空,但請稍等羽翼豐滿些吧!


桃姐說pikomonkey1


9歲的孩子開始進入發展親社會行為的階段,就是為了進入青春期做前期準備的階段。

父母在這個階段的作用按照兒童心理學來講,最核心的就是給孩子約束,協助孩子進行情感的管理,並做好榜樣和適當的激勵。

紀律約束是要給孩子立好規矩,讓他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說白了應該是家庭的價值觀的傳遞和繼承。情感的管理就是情緒控制,喜怒哀樂等各類情感的認識和情感的正常準確的表達。父母的榜樣就是父母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嫁接到孩子身上的特質。所有這些也需要父母給予孩子獎懲和激勵,以便他們做得更好。

若進入寄宿學校,父母在孩子這個階段的發展缺失該怎樣來彌補?

若父母實在無法成為孩子的正能量,建議這樣選擇寄宿學校:師生配比高的,即一個老師要照顧儘可能少的孩子。學校硬軟件好的。一個宿舍孩子儘可能少的,老師普遍更專業的等等。

補充一下:加拿大是世界上研究兒童心理學最早,也是研究得最好的國家,這裡很少見到寄宿學校,即使私校,都要求家長儘可能住學校附近,每日接送。




BillSun


看他課程表,最好關注下改校的公眾號,可以留意下下面的評論。不過每個人感受不一樣一般那些名校不會差,就看適不適合自己家孩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