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宣傳中華傳統文化?

流淚的小南瓜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弘揚國學經典,掌握處世智慧,提升思想格局,以文化的力量助力強國是時代的呼喚,是心靈的歸宿。

​下面分享一篇我的有關國學的作品:

弘揚國學(散文)

文學是心靈的載體,文學作品自然瀰漫著時代的氣息。文學不僅是歷史的縮影與見證,還是一個時代的報春燕。

時代的洪流浩浩蕩蕩,歷史的車輪在曲折中前進。對於歷代科舉政策與現有教育制度是人們最關注的話題。

網上有句話曾一度引起網友熱議“寒門再難出貴子”,這也映射出了看似公平科考制度下存在的不良隱患。

各種輔導班如雨後春筍,應運而生。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再努力也是抵不過,由精英團隊培養出來的孩子成績優秀。這種輔導班教學效率之高,遠勝於普通孩子單純的努力。

當然,適當的指出一些社會弊端,並不是不愛國的表現,恰恰相反,正因為愛國所以才希望她更加完美。搞民族分裂的思想是不可以存在的,“內政不和必遭外欺”這是歷史血淋淋的教訓。

如果想不費一槍一炮,讓一個種族滅亡,那最好的方法就是思想殖民地。否定一個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就相當於否定這個民族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所以說學習、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國學是一個民族的魂魄,也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根源,更是歷代國民大眾的精神支柱與情感寄託。





李小連自由撰稿人


1. 傳承文化。通過誦讀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從經典工作中去汲取民族精神源頭活水,修復文化傳承的斷層缺乏,讓少年兒童接受實實在在的“中國人”教育。

2. 陶冶情操。與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美心善文,佳言懿行。熟讀成誦,潛移默化,養育開朗豁達的性情、自信自強的人格、和善誠信的品質。

3. 提高素養。在誦讀熟背中增大識字量,擴大閱讀量,增加詩文誦量。學生在誦讀中增強語感,感受文言精華,奠定語文基礎,在記憶的黃金時代,增強經典儲備,從而紮下語文水平厚實功底。

4. 開發潛能。反覆誦讀,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促進學習態度的端正,求知熱情的激發。

5. 推進素質教育。讀經典、培心靈,汲取營養,開發心智,使學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太凌軒


如何宣傳傳統文化?中國屹立於世界,就是植根於五千年優秀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代表作“論語”,“道德經”,“孝經”,“大學”,“中庸”等,為我們留下了大到治國理政,小到安邦安民的哲學思想體系,其中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義禮智信早已經融入到了主流文化,影響並推動著民族前行!我身為華夏兒女,耳濡目染多是淳樸民風,勤勞樸實善良的人民踐行著“弟子規”。但是當今社會上存在著少部分違背道德,違背祖宗遺訓,甚至乾坤顛倒,”五倫八德”盡失……夫婦有別成了陰盛陽衰,君臣有義變得勾心鬥角,朋友有信變成爾虞我詐,利慾薰心,長幼有序變成了爺爺不像爺爺,孫子不是孫子,婆婆不是媽了,父子有親變成了父子反目成仇,對薄公堂!等等這些社會逆聲,雜音雖說不是代表著主流文化,但是思想品德教育刻不容緩啊!拯救這些社會弊端,唯有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黨的“”十九大“”的方針政策的確是百年大計,國家興亡,你我有責,就讓我們重新拾起“仁義禮智信”,丟掉“怨恨惱怒煩”,重新拾起“溫良恭儉讓”,丟掉“貪嗔痴蠻疑”!從我做起,從孝道做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學好“弟子規”,做好中國人!

我的淺見!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祈禱]

梁欣777回答於3月10日晚


梁欣777


1.開展活動, 傳承文化。利用傳統節假日在機關、學校、社區等通過開展一系列的誦讀比賽活動,使廣大市民和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從經典名著中去不斷汲取民族精神源頭之活水,修復華夏文化傳承的斷層缺乏,讓廣大少年兒童走進國學班,接受實實在在的“中國人”教育。

2. 精讀細學,陶冶情操。與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美心善文,佳言懿行。熟讀成誦,潛移默化,養育開朗豁達的性情、自強不息的人格、和善誠信的優良品質。

3. 研讀經典,提高素養。經常誦讀熟背中國曆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擴大知識面和識字量,有針對性的不斷增大閱讀量,增加詩文誦讀傳播量。同時號召大家在誦讀中增強語感,感受文言精華,奠定語文基礎,增強經典儲備,打好語文水平厚實功底之基礎。

4. 不斷創新,開發潛能。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反覆誦讀,提高自身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促進學習態度的端正,求知熱情的激發,活到老學到老。


付俊珂


1. 傳承文化。通過誦讀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從經典工作中去汲取民族精神源頭活水,修復文化傳承的斷層缺乏,讓少年兒童接受實實在在的“中國人”教育。

2. 陶冶情操。與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美心善文,佳言懿行。熟讀成誦,潛移默化,養育開朗豁達的性情、自信自強的人格、和善誠信的品質。

3. 提高素養。在誦讀熟背中增大識字量,擴大閱讀量,增加詩文誦量。學生在誦讀中增強語感,感受文言精華,奠定語文基礎,在記憶的黃金時代,增強經典儲備,從而紮下語文水平厚實功底。

4. 開發潛能。反覆誦讀,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促進學習態度的端正,求知熱情的激發。

5. 推進素質教育。讀經典、培心靈,汲取營養,開發心智,使學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肖哥5680


宣傳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中華傳統文化是五千年文明成果的結晶,是民族道德傳承、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筆者結合自己30多年來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體會,提出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進程中,對宣傳好中華傳統文化的幾點建議,同大家商榷。

首先,明確中華傳統文化內涵。中華傳統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內容廣博,形式多樣,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範,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儒家以仁義教化為核心;道學以順應自然為核心;佛學以慈悲、大愛、解脫為核心,強調“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傳統文化派生出的各種藝術(如繪畫、雕塑、書法、戲劇、節日等)與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範圍廣泛,文字、語言、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都屬於傳統文化的範疇。

其次,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俗話說,打鐵必先自身硬,要宣傳好中華文化,自己的文化素養必須提高,以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求。 一要強化認同感,認識宣傳中華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勤奮學習陶冶情操。與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三是開發潛能。提高自己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促進求知熱情的激發。四是讀經誦典。汲取營養,開發心智,使各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再次,充分運用新媒體進行宣傳教育。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為更好的宣傳中華傳統文化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和手段,“新瓶裝老酒,老酒陳更香”。如網上開設古詩詞、民族音樂、民族戲劇等的視頻教學,各種資料的查閱等,都為進一步宣傳弘揚中華文化開闢新的方法。

第四,因人施教,宣傳對象不同,採取的宣傳內容方法應靈活。根據不同的人群,可分別有側重點的進行教育。如傳統文化認知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達到預期目的。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中華傳統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轉換和發展,這種轉換和發展本身就是從傳統開始的。為此我們要把傳統和現實相結合,凝聚成強大的發展動力,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葛諸亮


傳統文化和美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加強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傳統文化和美德對於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今時代,傳統文化和美德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與現代科技緊密結合,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讓優秀傳統文化美德走進生活。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漫長髮展進程中積澱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紐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而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蓬勃生機、展現獨特魅力、實現創新發展,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生活。 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養浩然正氣”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目標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修身立德”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天人和諧”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自強不息”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強不息是激勵中國人民變革創新、不懈奮鬥,戰勝各種風險、經受各種考驗的制勝法寶。自強不息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每一個實踐主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性,積極向上,勇往直前,奮發圖強。這種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自古以來就受到廣大有識之士的重視和倡導。自強不息表現為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有著獨立的人格;表現為堅韌不拔、奮發圖強,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悲觀、不喪氣,勇於開拓,積極進取;表現為志存高遠,為著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執著追求等等。幾千年來,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影響了整個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動的走向,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它都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動力。高等學校的審美教育必須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這一優秀文化傳統,培養青年學生樹立自強不息的審美精神。


張朋濤書法


1、理性看待傳統文化

2、要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還應注意的是不能泥古不化,而是要推陳出新

3、既反對崇洋媚外,又要學習、借鑑和融合西方文化。

4、大力開展學校教育五、家庭教育尤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

5、利用現代傳播媒介,向大眾、向世界宣傳中國傳統文化。

6,應積極推進文化交流。德國先哲萊布尼茨曾經這樣說過,“互相取長補短,用一盞燈點燃另一盞燈”,而文化就是這盞燈。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文化軟實力的增強,大力推進文化交流是形勢所趨,勢在必行,比如孔子學院迅速發展便是推廣傳統文化最好的例子。

7、弘揚中國文化應該循序漸進,先易後難。


喜相逢22217


我們中國講究對症下藥,善良的人,我們以禮相待。可惡之人,我們不辱罵,只會好言相勸,因為我們有德。我們不喜歡戰鬥,我們愛好和平。中國五千年曆史的大門向你們敞開,如果你喜歡歷史,有長城,喜歡瓷器,有世界瓷都,喜歡河流,長江黃河,喜歡樂器,有古箏,二胡。國外有音樂劇,我們還有戲劇表演,等等,每一個地方都歡迎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就是我們中國禮儀之邦的禮。



一個小精靈1314


  •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幷蓄,有很多優秀的民族文化,值得我們去發揚光大,深受老百姓的喜歡,也值得傳播到世界上其他地方。那麼怎麼將中華傳統文化宣傳出去呢?我認為有三個方法:

  • 第一,在傳播內容上,求同存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海外異域,國情民情迥然不同,文化傳統差異巨大。在國內叫得好、叫得響的作品、項目,在國外不一定叫得好、叫得響;反之亦然。我們應尊重差異,不強求對方點贊苟同。特別是,不糾纏於文化觀念“形上”的是是非非,而在文化的實證和器物層面上多下工夫,先讓對方感性瞭解,然後激起其主動的思考、理性的好奇、熱情的學習。面對人類共同的問題,放下各自的矜持或傲慢,大家平等坐下來一起研究,然後進行深度的合作才有可能,我們所說的漢學交流、智庫合作、圖書出版,也有可能進一步地展開和擴大。

  • 第二,在傳播方式上,途徑不一,模式多樣。

任何文明、文化傳播,都要藉助一定的載體、手段。古代受地理和技術條件限制,各個不同文明板塊來往有限。近代以來,科學技術大踏步提高,國家和民族交流逐漸多了起來,但文明主體的互動染上了大規模殖民和戰爭的色彩。世紀之交,互聯網等新技術、新媒體的出現,正在把人類居住的這個星球變成一個信息瞬間傳遞、擴散的“村落”,構建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中華文化傳播格局”具有了現實的可能性。

  • 第三,在傳播目標上,虛實結合,互利共贏。

所謂“實”,就是讓交流的雙方能夠受益得利;所謂“虛”,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展示好中國形象”——這是我們單向需要達到的一個目標——它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向對方的好故事、好聲音、好特色、好形象的學習。“故事”在傳播交流中最富有親和力、感染力。來自於生產生活的故事,富有人情味,傳達的信息可看可聽,大家都樂於接受。



  • 擴展:下面就列舉一下我認為值得傳播出去的四種文化:

(1)京劇

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已有200年曆史。它的表演藝術趨於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脫了舞臺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



(2)中國畫

中國畫簡稱"國畫",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具有悠久歷史與鮮明民族特色的繪畫。中國畫以線條為造型的主要手段,講究用國畫筆,用墨,使線、墨、色交相輝映,達到"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特色之二,為"託物喻情,畫中有詩",特色之三為詩,情、畫、印融為一體。

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 中國畫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類: 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


(3)中醫

中醫指中國傳統醫學,又稱漢醫、漢方,東瀛人稱之為“皇漢醫學”。中醫藥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慢慢開始醫書被大多數當代中國人民所接受,同時在國際上也有著越來越重大的影響,漸漸開始深受世界人民的熱愛和歡迎。中醫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中和”是世界萬物存在的理想狀態。通過各種方法達到這一理想狀態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萬物便生長髮育。

這次正在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中國正大力使用中醫治療,治療好的患者大部分都是使用中醫醫治。現在全世界疫情也在蔓延,因此更應該讓中醫走出去,讓全世界的患者享受中醫良好的療效。


(4)中國武術

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術,是中國傳統的體育項目。(《現代漢語詞典》)武術還有其他名稱:功夫,武功和國術或武藝。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其內容是把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動作按照一定規律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種攻防格鬥功夫﹑套路和單勢練習。

武術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 武術劃分為散打和套路,散打又叫散手,是武術的擂臺形勢式,套路則為武術的表演形式。


謝謝採納!


分享到:


相關文章: